请选择 目标期刊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Cu-BTC降成本及放大合成研究 下载:60 浏览:248

马蕊英 张英 孙兆松 王红涛 王刚 《石油科学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以工业级均苯三甲酸为配体,采用溶剂热法合成Cu-BTC材料,在0.1,1,10 L三种不同规模的反应釜中对CuBTC材料进行逐级放大,并对10 L反应釜体系进行平行实验,利用XRD、SEM、N2吸附-脱附等表征手段对合成的CuBTC材料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工业级均苯三甲酸完全可替代试剂级配体合成出晶型完整、比表面积高和孔体积大的Cu-BTC材料,能大幅降低原材料成本;逐级放大制备的Cu-BTC材料的比表面积、孔体积、结晶度和甲烷吸附量相差较小,且物化性能优于市售产品Basolite C300;合成Cu-BTC材料反应的重现性较好,适合规模化放大生产。

胶乳水泥微观研究 下载:76 浏览:278

张颖1,2 李俊莉1,2 徐杰3 任海晶1,2 陈大钧4 《石油科学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针对胶乳水泥在水平井中稳定性较差、胶乳水泥微观理论不够充分,为多层面研究胶乳水泥的微观结构,利用X-射线衍射、差重分析、红外光谱、能谱、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现代仪器分析手段,对常规水泥和最具代表性的3种胶乳水泥即1号、2号、3号行对比研究,分析其微观结构和组分。结果表明:胶乳的加入能明显降低水泥中Ca(OH)2的含量,促进钙矾石的生长。3种胶乳水泥所含元素以及各元素含量无较大差别,组分相差不大。1号胶乳水泥膜结构分布均匀且结构完整,针状或纤维状物质较多,纹路清晰,定向排列整齐,水化物结晶较为密实,毛细管空隙较少; 3号胶乳水泥膜结构分布分散,均以小块膜结构为主,含针状或纤维状物质较多,有少许絮状物质存在; 2号胶乳水泥膜结构少,气泡较多,水泥石中有较多未水化的大颗粒,且絮状物质较多,针状物质较少。各分析手段相符佐证,分析结果与宏观上的性能表现是一致。

喷气燃料热氧化安定性影响因素及添加剂研究进展 下载:78 浏览:348

徐伟池 张文成 郭金涛 温广明 《石油科学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大庆化工研究中心
摘要:介绍了国内外喷气燃料热氧化安定性的测定方法,对影响喷气燃料热氧化安定性的内外因素进行了系统总结;探讨了热氧化安定性添加剂的作用机理,对未来提高喷气燃料热氧化安定性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基于分层聚类的黑色签字笔笔迹拉曼光谱研究 下载:22 浏览:242

马枭1 王晓宾1 王新承2 《化学研究前沿》 2020年8期

摘要:
提出一种结合分层聚类和判别分析对笔迹成分进行分类检验的方法。利用激光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仪对收集的市面上常见的130支黑色签字笔笔迹样本进行检测。对测量数据进行Savitzky-Golay卷积平滑和Z-score标准化处理,利用组间连接法、组内连接法和离差平方和法三种分层聚类方法对数据进行分类,将三种聚类方法所得分类结果作为判别依据进行判别分析,检验聚类方法的正确率。结合聚类树状图与正确率,最终选择在分类数为4时原始分类结果正确率为100%、留一交叉验证分类结果正确率为98.5%的离差平方和法,提出了适用于黑色签字笔笔迹拉曼光谱数据的分层聚类方法和判别验证方法。

储运系统安全排放浅析 下载:19 浏览:430

李东盛 《低碳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伴随经济社会飞快地发展进步石油化工产品于大众生活当中逐渐占据着非常关键的地位,不过石油化工类产品的运输、制造以及储存进程当中却是存有大量的情况。在石油化工类产品的易燃易爆性质基础之上,使得石油化工类产品由生产至交易进程当中安全性得到加强,特别是储运体系排放安全性状况是非常关键的。

高取代度羧甲基瓜尔胶溶液的微观结构及流变性能 下载:35 浏览:375

何建平 《化学研究前沿》 2019年11期

摘要:
利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对粘度在5000mpa.s的高取代度羧甲基瓜尔胶及其降解产物的胶液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并且与海藻酸钠胶液的微观结构相比,显示出不同程度的结构差异。这种结构差异导致其流变行为的差异。结果显示降解高取代度羧甲基瓜尔胶与海藻酸钠胶液的微观结构及流变性能接近,在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上较为符合活性染料印花糊料的要求。

D-A卟啉衍生物结构和光谱性质的理论研究 下载:25 浏览:273

许丽艳1,2 孙迎凯2 郭生伟1 王晓蓉1,2 王金金2 马志民2 汪彬2 《化学研究前沿》 2019年6期

摘要: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方法对卟啉/四苯并卟啉与蒽醌、噻吩构建的D-A共轭体系进行理论研究,通过对4个卟啉衍生物几何结构的优化、轨道能级的计算、理论吸收光谱以及磷光波长的模拟,发现噻吩是一种使此体系吸收光谱红移与变宽的有效片段;四苯并卟啉母环为马鞍形结构,因而导致整个共轭体系不再呈现大平面结构;此D-A共轭体系存在温和的电荷转移过程;另外,通过对三线态的模拟,此系列衍生物的理论磷光波长范围位于1000~1200 nm之间。

微波消解-非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聚乙烯包材中的锑 下载:25 浏览:271

裴志洋 黄泽义 孟卓尤 楠范 洪涛 《化学研究前沿》 2019年2期

摘要:
建立聚乙烯包材中锑含量的测定方法。微波消解法消解处理聚乙烯包材后,利用表面活性剂OP对5-Br-PADAP、碘化钾和锑的三元复合物的增溶作用,采用络合分光光度法测定锑的含量,筛选了分光光度法测定锑含量的显色条件。锑质量浓度(0.100~1.00 mg·L-1)与锑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标回收率为103.3~104.0%,精密度RSD小于2%,与标准物质和国标方法相比较,该方法的准确性得到了验证。本方法简单、准确性高,精密度好,可用于聚乙烯包材中锑含量的测定。

用MVA法对石油化工装置电动机再起动的分析计算 下载:33 浏览:236

刘京周 《电气学报》 2020年3期

摘要:
再起动是保障工艺流程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对某石油化工装置变电所供电系统的运行工况分析,利用MVA法对电动机分批再起动进行了计算,并用ETAP进行仿真,根据MVA法计算结果和ETAP仿真结果,得出MVA法计算结果偏于保守的结论。

基于OLGA的海底管道水合物的生成和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53 浏览:437

王海秀1,2 练章华1 王树立3 《海洋研究》 2023年5期

摘要:
海底管道是海洋油气输送的重要纽带。为解决海底管道面临的水合物生成和堵塞问题,文章结合海底多相流管道水合物生成的数学模型,采用OLGA对海底管道不同含水率、气油比和流量下水合物的生成情况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某海底管道的工艺参数条件下,水合物生成风险随着含水率和流量的增大而降低,随着气油比的增大而增加;海底水平管路和立管都有可能生成水合物,尤其立管常是水合物最大生成量的位置;模拟结果可为海底管道水合物的防治和保障海底管道的安全运行提供参考。

一种采用直井井组细分层压裂注热水开采天然气水合物的工艺方案 下载:64 浏览:262

罗天雨 《海洋研究》 2021年4期

摘要:
在海底的沉积物或冻土中,赋存有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这是一种适于未来开发利用的能源,具有优质、洁净、资源量大等优势。由于开采对象的复杂性,在世界范围内,开采技术整体上尚无成熟配套,面临着单井产量低、连续时间短、经济效益差等缺陷,因此需要针对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研究高效开采的工艺方法。本研究针对有一定渗流能力的水合物储层,提出了一种采用直井井组细分层压裂注热水开采的工艺技术:(1)依据地质资料,对目标储层布置直井井组,直井分为注水井与生产井,通过井组注入热水开采提高采收率;(2)采用套管射孔完井,套管内下入筛管防砂;(3)对注水井进行不加砂细分层压裂,采出井不压裂;(4)至生产效果变差时,开始通过注水井注入热水激发,从生产井生产天然气;(5)采用海水源热泵技术提供热水,就地取材,经济高效;(6)对采出井进行注入固结剂作业,采用系统防砂技术;(7)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细分层压裂注热水开发方案能大幅提高产量。该工艺能够提高储层的加热效率与受热体积,减少出砂的可能性,大幅提高储层生产天然气的产量与持续时间,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石化系统中的电力优化管理研究 下载:165 浏览:1639

程旺 《电力研究》 2023年12期

摘要:
本章主要介绍石化系统的电力优化管理的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化工行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而石化系统的能源消耗量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石化系统的能源资源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在石化系统中,电力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不仅直接影响着石化系统的生产效率,同时也对石化系统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于石化系统的电力优化管理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石化系统的电力优化管理已经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话题。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文章数量也不断增长。

关于天然气企业营销管理创新模式研究 下载:27 浏览:320

魏文强 《当代市场营销》 2025年3期

摘要:
随着全球性能源危机的爆发和生态环境的恶化,清洁、高效、绿色的新能源逐渐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天然气作为一种优质的清洁能源,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缓解温室效应,改善生态环境。因此近年来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然而当前我国的很多城市燃气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严重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分析城市燃气企业营销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促进天然气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数学建模的教学策略研究 下载:89 浏览:612

王玺毓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25年3期

摘要:
数学建模是数学教育不可或缺的核心环节,对于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通过数学建模,学生能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模型,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膜分离;技术与设备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 下载:85 浏览:508

​童忠良1 夏宇正2 《纳米技术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介绍近年来国内外膜分离技术与设备的发展概况,阐述膜分离技术与设备在石油化工生产中的应用,预测膜分离技术与设备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中国石化石油化工催化剂的发展 下载:60 浏览:737

王国军 《石油科学研究》 2025年4期

摘要:
当前,全球各国石油化工催化剂的研发与迭代速度日新月异。为了紧跟我国石化工业蓬勃发展的步伐,并不断提升国内催化剂技术水平,我们应在催化剂的研发与应用战略上,秉承“前瞻探索、同步开发、有序转化、广泛推广”的原则,进行全面而有序的规划布局。通过这一系列举措,有望持续推动我国催化技术及催化剂品质的进步,从而为石化工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下载:68 浏览:641

殷玮 程利新 《石油科学研究》 2025年4期

摘要:
石油化工行业作为能源和化工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石油化工行业正面临着诸多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基于此,以下对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趋势与挑战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石油化工分析检验质量管理的策略研究 下载:102 浏览:1036

宋文婷 《国际检验医学》 2024年8期

摘要:
石油化工分析检验是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石油化工分析检验质量管理体系,对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进步,石油化工分析检验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成为了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加强人员培训与技能提升、更新检验设备、加强维护保养、规范检验方法、建立标准体系、加强数据处理、完善记录等方面,探讨石油化工分析检验质量管理的策略研究,以期为石油化工企业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石油化工储罐火灾的灭火救援处置策略 下载:65 浏览:581

殷圣杰 《石油科学研究》 2025年3期

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了石油化工储罐火灾的灭火救援处置策略,通过分析储罐火灾的特点和风险因素,提出了针对性的灭火救援措施和策略,重点强调了预防措施、监测预警、资源调配和联合救援等方面,旨在提高灭火救援的效率和安全性,这些策略对于应对石油化工储罐火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能够有效地降低火灾对人员、财产和环境的危害。

谈石油化工安全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下载:46 浏览:578

刘一默 白浪 《石油科学研究》 2025年3期

摘要:
石化安全管理与环保技术研究是关系到工业生产和环境可持续性的重要领域。未来,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等新兴技术趋势将促进更高效的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核心战略思想,企业需要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找到平衡。总之,石油化工厂的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技术研究是促进工业可持续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领域,对实现清洁、安全和可持续的工业生产至关重要。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