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具有限压惯性阀的减振器特性研究 下载:73 浏览:471

李春明 阴运宝 冯占宗 《动力技术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为降低经减振器传递的冲击力,在减振器底阀上设计了一种惯性阀.该减振器输出的阻尼力取决于活塞压缩速度与车轮垂向加速度.该阀在车轮受到不平路面的强冲击时,通过旁通孔卸载降低阻尼限制冲击力的传递,使减振器实现自适应变阻尼.试验结果表明,该阀可改善车辆的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

四相交错电路中占空比对纹波电流的影响研究 下载:71 浏览:517

宋克岭 蒋任君 范磊 吕清 《动力技术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对四相交错Buck和Boost电路占空比对纹波电流幅值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得到归一化纹波幅值与占空比的关系.结果表明:在Buck电路中,占空比为0.25、0.5和0.75时归一化电流纹波幅值最小为0,考虑单相纹波电流,占空比选择在0.25和0.75附近时纹波电流最小;在Boost电路中,当输入输出电压的变比较小时,能够有效减小纹波电流.MATLAB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

履带车辆供电系统半实物仿真研究 下载:82 浏览:488

郑洁 郭会然 刘睿 《动力技术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现有的测试手段和方法无法模拟设备在电网中的实际工作状态,需开展供电系统半实物仿真验证,从供电系统电应力的关键影响因素入手,开展电气部件故障层级建模分析,结合供电系统故障统计与分析的结果,确定了浪涌电压、浪涌电流、短路电流和尖峰脉冲电压为测试应力,参照国军标完成了电应力半实物仿真测试环境的搭建,实现了电应力稳态特性和瞬态特性的注入仿真,测试结果同分析结果一致.

8×8轮式车辆气液复合制动系统的设计 下载:74 浏览:505

杜志岐 唐镜 《动力技术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按照"选型、集成、优化"的轮式特种车辆开发途径,综合对比了3种轮式车辆行车制动驱动型式的优缺点.基于实现车内有效空间最大化的设计准则,设计了一种应用于某8×8特种车辆的气液复合制动系统:前两桥采用气顶液钳盘式制动系统,后两桥采用全气钳盘式制动系统.通过台架试验和样车试验进行结构参数优化,有效缩短了后两桥制动系统的响应时间,与ABS的集成匹配,保证了整车的操纵安全性.

混合动力车辆制动电能耗散系统研究 下载:80 浏览:515

谷操 姜红霞 王凝岚 赵春伟 《动力技术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提出了一种由内流液冷式制动电阻构成的制动电能耗散系统,用于解决混合动力车辆制动过程中需要耗散制动电能的问题.对制动电能耗散过程中的能量转换、传递和耗散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及计算,并应用到具体车型案例中.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很好地满足车辆制动能量的耗散需求,且不会引起发动机冷却系统散热不足的问题.

风扇舱液压管路故障分析及改进设计 下载:85 浏览:508

张小强 康铁宇 耿江波 马国清 赵志颖 魏成思 《动力技术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应用可靠性设计方法,针对某型车辆风扇舱液压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油管爆裂问题进行故障原因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有限元分析和台架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结构安全可靠.

某集尘过滤装置结构设计 下载:76 浏览:502

袁芬1 张海翔2 张明1 李明华1 李彪1 《动力技术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针对某集尘过滤装置风机纵向布置的特殊要求,结合技术指标进行了方案结构设计.利用双列角接触球轴录解决了将风机轴向力转接到风机涡壳的问题;利用骨架设计加强了舱体强度和焊接质量,同时通过流场分析优化了风道结构.最后通过试验表明该方案能够满足钢轨打磨列车收集烟尘和铁屑的需要.

奇数槽丝锥螺纹单一中径的计量方法研究 下载:77 浏览:498

常丰 冯栋梁 朱英斌 王玉春 陈金英 《动力技术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奇数槽丝锥螺纹单一中径的测量是实际测量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技术难题,经过实践,用万能工具显微镜附件圆弧目镜中的标准圆弧刻线,把测量螺纹中径的三针法测量原理和万能工具显微镜影像法进行结合,实现了对公制普通螺纹奇数槽丝锥螺纹单一中径的测量(简称圆弧目镜法).研究结果表明,用圆弧目镜法测量丝锥螺纹单一中径得到的实测值接近被测丝锥螺纹中径的实际值.该方法具有装夹定位方便、测量环节少、测量过程简便、无需多次换算且测量误差小的优点,是一个实用、简便和可靠的公制普通螺纹奇数槽丝锥螺纹单一中径的测量方法.适用于单件及批量测量.

车辆荷载作用下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受力特性分析 下载:37 浏览:392

徐汉江 《交通技术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以南京长江三桥为工程背景,建立了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混合单位模型和简化计算模型,采用两种模型对车辆荷载作用下钢桥面板的受力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第一受力体系对顶板横向受力、横隔板受力影响不显著。两种模型计算得到的顶板细节、横隔板细节应力幅偏差均小于5.0%,采用简化计算模型进行钢桥面板疲劳应力幅分析合理有效。顶板细节的应力影响范围约1 m,每次车轮荷载作用引起一次应力循环。横隔板细节的应力影响范围约4 m,轴距小于4 m的车辆产生的应力将出现叠加效应。

综合传动装置支撑座载荷测试研究 下载:79 浏览:500

韩博1 丁闯2 李建东3 薛阳宏1 段三星1 《动力技术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以综合传动装置支撑座载荷为研究对象,在受力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应变传感技术,进行传动支撑座载荷的测试技术研究.通过台架标定试验,得到了调理后的应变电压与支撑座受力的关系函数,进而通过该关系函数得到支撑座所受垂直方向、沿车体方向及侧向的三向力数据.将标定后应变片装配样车并进行样车试验,获得了支撑座不同工况下的3向载荷最大值、最小值、峰峰值及平均值等统计数据.解决了综合传动装置支撑座受力数据获取困难的问题,同时也为综合传动装置及车体结构设计提供了参考.

特种车辆连接件复合粉末渗锌与锌铝共渗工艺对比 下载:65 浏览:486

肖林林1 班塞迷塔1 郑楠楠1 张宝东1 范永哲2 《动力技术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通过对粉末渗锌以及锌铝共渗两种类似的表面工艺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渗锌温度最低可降至(350±10)℃,而锌铝共渗温度最低为(410±10)℃,保温时间120~150 min;渗层保持在25~30μm时锌铝共渗较渗锌的耐盐雾性能好;封闭层对渗锌层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大大提高渗锌耐腐蚀性能.

氢燃料电池系统在未来装甲车辆上的应用研究 下载:76 浏览:499

陈潇 王一拓 李中华 《动力技术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对氢燃料电池在车辆领域的运用进行了阐述,从功率匹配性、能量匹配性、系统安全性、环境适应性4个方面分析氢燃料电池成为未来装甲车辆驱动电能源的可行性,最后从车辆吨位、续航要求、体积功率比等方面分析预测了氢燃料电池系统应用带来的技术突破和作战效能变化.

高压共轨柴油机喷油系统性能仿真研究 下载:79 浏览:518

刘红彬 桂勇 骆清国 孙大光 张少亮 《动力技术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对高压共轨喷油系统高压油泵、共轨管、电控喷油器等进行了分析,建立了高压共轨喷油系统数学模型;采用GT-FUEL以燃油流动过程为基本流动模型建立了高压共轨喷油系统仿真模型;对高压共轨喷油系统进行了台架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对仿真模型的计算精度进行了验证,误差在8.1%以内.

基于实测数据的高校新校区多功能区车辆停放特性分析 下载:12 浏览:167

周子豪 陈峻 《交通技术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高速增长,停车问题,尤其是校园停车问题日益严峻。针对高校在城市外围的新校区,文章提出了划分多功能区研究停车特性的理念,剖析了各功能区的停车特征及停车设施特征。并以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的机动车停放实测数据为基础,对比分析高校校园的不同类型功能区车辆停放时变特性。选取单位时间利用率、单位时间周转率、长时停放比例、泊位外停车比例4个指标进行停车场评价,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了停车者泊位选择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高校多功能区的停车时变特性因功能区特点而异,又同样因作息时间产生变化,高校校园内停车者泊位选择的首要影响因素是步行距离。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校园停车设施优化策略,包括停车设施位置选择、配建形式、配建指标和共享停车。

某轮式空降战车模拟着地冲击试验方法研究 下载:83 浏览:472

冯宇1,2 于广春3 吴增斌2 左振玉2 《动力技术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提出了一种空降战车模拟着地冲击试验方法.按照试验方法进行空降试验,得到了不同测点的"时间-过载"曲线.结果表明:车底甲板中心位置最大冲击加速度为17.451 g,冲击时间231 ms,满足试验要求,验证了该模拟试验方法可行、有效.该试验方法较实装空投具有试验条件要求低,可操作性强且环境条件易于控制,可大幅提高试验的迭代次数,节省试验费用.

履带车辆悬挂系统现状及趋势 下载:76 浏览:481

代健健 陈轶杰 毛明 《动力技术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为清晰了解履带车辆悬挂系统现状,立足于现有文献,分析了国内外在被动悬挂、半主动悬挂、主动悬挂及以惯容-弹簧-阻尼(ISD)悬挂和扭杆油气复合悬挂为代表的新型悬挂领域的研究及应用现状,重点分析了油气悬挂及新型悬挂的相关研究情况.研究表明:在履带车辆悬挂系统的理论及工程应用上,建议积极研究开发能够工程应用的主动、半主动悬挂,积极研究新型悬挂,提高悬挂可靠性,注重在基础理论研究、材料与工艺改善等方面的投入.

地面无人平台体系架构研究综述 下载:71 浏览:457

余雪玮 赵熙俊 苏波 《动力技术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综述了体系架构研究在地面无人系统领域的研究现状,总结了现阶段较为典型的体系架构,如ROS、JAUS、4D/RCS和云机器人系统架构的研究和应用现状.结合这些典型的体系架构,阐述了分层递阶式、反应式、混合式体系架构的特点.结合现状,分析了无人平台体系架构的发展趋势.最后从地面无人平台的需求出发,提出了和发展趋势相适应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

基于转矩优化分配的分布式电动车辆横摆力矩研究 下载:76 浏览:451

王悦 李春明 肖磊 《动力技术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针对分布式电驱动车辆的操纵稳定性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直接横摆力矩的分层控制策略.上层车辆运动控制器采用模糊控制策略,以二自由度模型为参考对象跟随期望状态下的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制定出维持车辆稳定行使所需要的纵向力和横摆力矩;下层基于轮胎负荷率最小的目标优化函数,参考电机和路面附着限制,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将转矩合理分配至8个车轮.为与基于规则的平均分配方法进行对比,利用TruckSim和Matlab/Simulink完成了车辆在2种工况下的联合仿真,结果表明:模糊控制策略能对车辆目标状态进行良好跟踪,转矩优化分配方法能更好地跟随参考状态,降低车轮转矩和轮胎负荷率,提升车辆的稳定性.

液力自动变速器动力性换挡规律设计及优化 下载:70 浏览:457

高子茵 杜明刚 李慎龙 《动力技术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针对新型战术车辆的液力自动变速器设计了两参数动力性换挡规律,并用MATLAB/Simulink建立整车模型进行仿真.为了提高车辆的动力性,提出以0~30 km/h加速时间为优化目标,应用遗传算法对换挡点进行优化.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换挡规律能有效提高车辆的动力性.除此之外,引入加速度参数设计动态特性的换挡规律,制定模糊控制器来修正换挡点后,三参数的换挡规律动力性又进一步得到提升.

新型轮毂电机悬架控制策略研究 下载:75 浏览:450

史晓燕1 董明明2 丁鹏2 何晨晨2 《动力技术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采用轮毂电机驱动的车辆非簧载质量显著增大,并且路面激励直接作用在电机上,影响电机的电磁效应,使得振动加剧,因此提出一种新型动力吸振构型.将电机作为吸振器悬置在车轮之内,并针对此构型提出一种新的半主动悬架混合控制策略,且通过Matlab建模仿真.结果表明簧上加速度和轮胎动挠度均有所衰减,采用混合控制策略的悬架系统在平顺性方面有所提升.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