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CMIP5模式对中国东部夏季不同强度降水气候态和年代际变化的模拟能力评估 下载:78 浏览:283

林朝晖1 杨笑宇3 吴成来3 王雨曦1 陈红1 《气候变化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利用东亚地区逐日降水资料,评估了17个CMIP5气候模式对中国东部夏季不同强度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同强度降水对1970年代末中国东部夏季总降水量年代际转折的贡献的模拟能力。从夏季不同强度降水占总降水的比重来看,在中国东北和华北地区,小雨和中雨占主导;而在华南和江淮地区,大雨和暴雨则相对更为重要。CMIP5模式可大致模拟出中国东部小雨、大雨和暴雨占总降水比重的空间分布,但对中雨占比的空间分布模拟较差。总体说来,多数CMIP5模式高估了小雨和中雨的比重,但低估了大雨和暴雨的比重,从而导致大多数模式高估东北和华北的总降水量,而低估华南和江淮的总降水量。对1970年代末我国华北和江淮地区夏季降水量的年代际转折,观测资料表明该转折主要体现为大雨和暴雨雨量的年代际转折;仅有少数CMIP5模式能模拟出华北大雨和暴雨年代际减少的特征,使得这些模式对华北地区总降水的年代际变化也有较好的模拟能力。对于江淮区域,由于大雨和暴雨的比重被严重低估,尽管部分模式能模拟出夏季总降水量年代际增加的特征,但却多以小雨、中雨的年代际变化为主。多模式集合并不能显著提高模式对不同强度降水的空间分布的模拟能力,尤其是降水年代际变化的模拟能力。

中国东部夏季极端降水事件及大气环流异常分析 下载:83 浏览:452

武文博1 游庆龙2 王岱1 阮能1 《气候变化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主要利用1961~2014年中国东部地区438个台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从大气内部动力角度对夏季不同极端降水情况下的环境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长江中下游地区而言,在极端降水频次偏多年时,850 hPa风场及整层水汽输送距平场均表明东亚夏季风偏弱,有利于更多的水汽输送到长江中下游地区,500 hPa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持续日数偏多,有利于冷空气南下,200 hPa东亚副热带急流偏南,且30°N以南偏西风异常有利于辐散,而在斜压波包从西北东南向传播为极端降水事件分发生集聚了能量;对华北地区极端降水频次偏多年而言,850 hPa风场及整层的水汽输送距平场均表明东亚夏季风偏强,有利于更多的水汽输送到华北地区,500 hPa高度距平场日本海正距平,贝加尔湖蒙古地区为负距平,华北地区东高西低,200 hPa东亚副热带急流偏北,从而导致我国华北地区极端降水频次偏多,能量传播也为西北东南向。这些结果表明极端降水的变化,与大气内部的动力作用和能量的传播有密切的关系。

中国东部春季极端降水与同期欧亚大陆地表感热的可能联系 下载:89 浏览:375

沈迪桑 陈海山 《气候变化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利用1960~2010年ERA-20C再分析资料和中国东部站点降水观测资料,探讨了我国东部春季极端降水与欧亚大陆地表感热通量的联系和可能影响途径。结果发现,当春季欧亚大陆中纬度巴尔喀什湖以西及贝加尔湖以南区域地表感热通量偏弱(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地表感热通量偏强(弱)时,我国东部春季极端降水呈现南少(多)北多(少)的反相分布特征。当春季欧亚大陆中纬度关键区地表感热偏弱,低纬度关键区地表感热通量偏强时,春季副热带西风急流偏弱、位置偏北,我国东部北方地区大气斜压不稳定和对流不稳定偏强,北方地区极端降水偏强,而南方地区大气斜压不稳定和对流不稳定偏弱,南方地区极端降水偏弱。当春季欧亚大陆中纬度关键区地表感热偏强,低纬度关键区地表感热通量偏弱,我国东部极端降水的情况大致相反。

文山州短时强降水和雷电时空特征分析 下载:78 浏览:471

冯德花1 郑芬1 虎琳春2 《地理研究进展》 2018年11期

摘要:
利用文山州2008~2017年闪电定位数据和100个观测站点2012~2018年小时降雨量观测资料对文山州短时强降水和雷电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文山州短时强降水和雷电夏季(6月-8月)比较活跃,最强时段分别出现在5月和9月;短时强降水和雷电均在午后至夜间较为活跃,短时强降水高发时段较雷电推迟1~2小时。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短时强降水在中部以南地区较活跃,特别是西南部和东南部,年均出现10次以上;雷电强度和密度空间分布不一致,西部雷电高发但强度不大,东部为雷电低发区,但强度较大。

昆明市主城区城市内涝短临预警指标研究 下载:83 浏览:482

杨芳园 段燕楠 潘娅婷 李晓鹏 《地理研究进展》 2018年8期

摘要:
结合2000~2016年昆明国家气候基准站的气象资料,综合分析了造成昆明城市内涝的气候因素、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通过对2016年44例昆明主城区城市内涝过程与相应时段内涝点附近自动气象站逐小时降雨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有,短时强降水是造成城市内涝的主要原因,其中1~2 h最大累积降雨量与城市内涝的关系最密切,并给出了城市内涝短临预警指标,根据积水深度将城市内涝分为一般性风险、较高风险、高风险、很高风险4个等级。

基于遗传编程的卫星降水量校准方法研究 下载:70 浏览:469

李曼 徐楠楠 《计算机研究与应用》 2020年8期

摘要:
卫星降水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生产和研究领域。然而,高分辨率卫星降水产品在时空分布方面的精度仍存在不确定性,需要进一步研究构建算法进行改进。植被是影响降水空间分布的重要因子。根据卫星降水观测和气象站的降水量、地形、季节和植被类型之间的关系,利用遗传编程对2016年全国各地的全球降水观测(GPM)日尺度降水数据进行校准。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对我国湿润地区和温暖季节的日降水量进行校正。将植被类型考虑在内,卫星降水数据的校准精度有明显提高。所研究的结果不仅表明遗传编程对我国GPM日降水数据有良好的校准能力,而且在考虑植被对GPM降水产品影响的基础上,对降水检索算法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WRF模式对昆明降水量预报的模拟检验 下载:91 浏览:494

邹阳 孙俊奎 王将 《地理研究进展》 2018年1期

摘要:
检验分析2013年到2016年WRF模式对昆明降水量预报的TS评分时空分布特征。采用中尺度WRF模式系统模拟昆明典型大尺度天气系统的近两年雨季降水天气,进行模式预报性能的评估研究,并对比分析WRF模式预报与日常业务主观预报。结果表明:降水TS评分空间分布除了小雨外都不均匀,中雨TS评分是南部和西部地区较优,大雨TS评分是西南部和东部地区较优,暴雨TS评分是东南部和西北部地区较优。WRF模式小雨和暴雨TS评分低于主观预报;WRF模式和主观预报在切变线和孟湾风暴系统下预报性能较好;WRF模式在静止锋、南支槽、西南涡和西行台风过程中的中雨以上降水预报能力优于主观预报,而主观预报对两高辐合和切变线过程的强降水预报较好。

综合降水技术在胡麻岭隧道富水粉细砂地层中的应用 下载:73 浏览:502

王胜国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兰渝铁路胡麻岭隧道第三系富水粉细砂地层,具有复杂敏感的水稳特性,开挖后随时间推移受地下水的补给,围岩含水率和稳定性具有显著变化的特点。经过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确定洞内采用分部台阶轻型井点降水、超前水平真空降水、重力深井负压降水,洞外采用地表重力式深井降水。通过含水率现场测定,得到降水时机—围岩含水率的关系,确定了富水粉细砂地层隧道施工的最有利降水时机。实践证明,在富水粉细砂地层开挖支护过程中,洞内超前水平真空降水应在开挖前3d进行,洞内分部台阶轻型井点降水及重力深井真空降水应随时跟进,洞外地表深井降水应超前15d进行,可稳定控制围岩含水率在10%11%,达到预期降水效果。

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的保定旱涝演变特征分析 下载:86 浏览:504

​魏丽欣 陈永红 高万泉 张良玉 刘浩 《农业学报》 2020年8期

摘要:
基于1979~2018年河北省保定市19个气象站的月降水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分析年、季的旱涝特征。利用SPSS 19.0软件,结合GIS空间技术和数理统计理论,分析了保定市旱涝时空分布规律和变率。结果表明:保定地区1979~1999年旱涝变化幅度较大,2000~2018年旱涝变化幅度较小。21世纪以来,干旱频率大于雨涝频率,保定市气候趋于干旱化。保定市春旱、夏旱呈弱增加趋势。秋涝、冬涝呈弱增加趋势。空间上分析得出,保定旱涝分为2个区域,为西部山区、浅山区和中南部平原,旱涝在2个区域总体上有相对一致的变化特征,但在某些时段也表现南北相反的特征。西部阜平、涞源在四季中易出现干旱。徐水、满城、顺平、望都、清苑、市区在四季中易形成雨涝。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中期旱涝变率较大,21世纪以来旱涝变率较90年代明显变小。4个区域(东、西、南、北)旱涝变率趋势大致相同。21世纪以来,南部旱涝变率逐渐增大。

西吉县秋覆膜期间主要降水天气形势分析 下载:79 浏览:512

陈迪1,2,3 李娜1,2,3 赵斯文1,2,3 孙俊1,4 王亚婷1,4 《农业学报》 2018年5期

摘要:
利用地面和高空观测MICAPS资料,对2015年10月22日和2016年10月9日西吉县出现的两次有效降水(5 mm)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中高纬欧亚大陆以纬向环流为主,不断有波动从槽底沿平直西风气流影响西吉,提供动力抬升条件,从500~700 hPa均有明显的湿舌存在,整层湿度条件较好。水汽条件和动力条件能够得到满足,有利于降水发生。进一步分析2002—2014年固原地区的降水形势,发现在出现新疆高压脊型、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型、里海高压脊型、贝加尔湖阻塞高压型、蒙古高压脊型、乌山阻塞高压脊型、贝湖冷低压型西吉县容易出现有效降水;当500 hPa高空图高原上暖高压加强东移,贝湖高压,中亚有冷低压发展,500 hPa或700 hPa高空图上西北低压槽、切变线东南移时极易造成西吉县出现有效降水。

称重式降水传感器的常见故障排查及日常维护 下载:189 浏览:1873

周瑶 《传感器研究》 2022年10期

摘要:
伴随着现如今称重式降水传感器在诸多机电工程之中进行了普及与应用,其大大减轻了有关从业人员的工作压力。本文通过对于称重式降水传感器其日常维护方法以及故障发生时如何精准定位进行了讨论,并为日常维护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及土壤质量的影响及其监测方法研究 下载:40 浏览:645

陈艺均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24年10期

摘要:
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及土壤质量的影响是当前全球环境领域的一个关键研究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综合文献分析和实地监测,深入探讨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和土壤质量的潜在影响机制。我们通过收集全球范围内的气象数据、水资源变化情况和土壤监测数据,分析了气温升高、降水模式变化等因素对水资源分布和土壤质量的可能影响。

强冰雹和短时强降水天气雷达特征及临近预警 下载:53 浏览:578

​王英 王林凤 《气候变化研究》 2025年3期

摘要:
本文围绕强冰雹和短时强降水天气雷达特征及临近预警急用展开讨论,使用多普勒雷达,配合使用常规资料进行分析,主要分析对象某地区在两年时间内强冰雹和短时强降雨发生的过程,借助雷达掌握上述气象特征,以便在发生强冰雹和短时强降雨时,可以为当地临近预警提供参考依据。

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与适应性管理策略 下载:54 浏览:587

​李伟国 《气候变化研究》 2025年1期

摘要:
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气温上升和降水模式变化两个方面。这些变化对森林植被、动物种群和整体生态平衡造成了威胁。为了应对这一挑战,需要制定有效的适应性管理策略。本文从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森林管理实践的调整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以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人工影响天气对开远云水资源的开发和生态保护评估分析 下载:158 浏览:1855

夏子明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24年3期

摘要:
本文通过对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2020年到2023年间,开远以及周边弥勒、蒙自、建水等四个城市76个气象站点提供的过去三年有效降水数据资料进行研究分析,重点对开远市云水资源空间分布和有效开发,模拟人工增雨效果对雨水PH值的影响趋势进行统计分析和总结。结果发现从2020年以来,超过800mm的降雨量主要还是集中在开远的中部以及东南部地区,也是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较为集中的地区,开发云水资源也有利于弱化雨水的酸性,一定程度上保护生态环境。因此,开远市想要有效开发云水资源、实现生态保护,需针对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增加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和作业次数,从而人为的参与到自然水循环的过程中,有效的增加降水。

地铁暗挖跨路口段地下水降水实践 下载:372 浏览:3595

石磊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22年6期

摘要:
地铁2号线某车站及与之相邻区间地处国宾馆路口、门外大街路口处,且从城市主干道下穿。门外大街路口位置使用辐射井降水后所得的成效并不显著,鉴于此在国宾馆路口处使用洞内降水井降水,最后发现成效显著。此次研究中,基于两个跨路口地下水降水施工的大环境下,具体地阐述跨路口地下水降水施工技术,望能对相似工程地施工提供借鉴。

近67年乐亭县气候变化特征分析及规律 下载:76 浏览:871

​高英杰 何洁 侯姝伊 《气候变化研究》 2024年9期

摘要:
本文采用乐亭县1957-2023年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气象观测资料,采用常规线性统计方法对乐亭县近67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67年来乐亭县逐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逐月平均气温呈单峰型,7月最热,1月最冷,夏季气温最高,冬季最低,四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逐年降水量总体呈缓慢下降趋势,逐月降水量变化显著,7月降水量最大,1月最小,夏季逐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外,其它季节均呈增加趋势。逐年日照时数呈逐步减少趋势,各月日照呈双峰型,四季日照时数呈现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特点,各季日照时数整体均呈减少趋势。逐年湿度呈缓慢减少趋势,湿度在58%-75%之间变化。

升平镇和叶枝镇2018-2022年气象观测数据对比分析 下载:86 浏览:804

唐梦琴 孙娅蕾 《气候变化研究》 2024年5期

摘要:
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升平镇和叶枝镇近五年的气象观测数据,探讨两镇气候特征的异同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通过分析2018~2022年的气象观测数据,本研究关注了温度、降水、风速等关键气象指标。结果表明,升平镇和叶枝镇在气温波动、降水量和风速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升平镇显示出更低的年平均温度和极端最低温度,而叶枝镇则有较高的降水量和较低的平均风速。这些差异与地理位置、地形和局部气候条件有关。本研究不仅为理解区域气候变化提供了实证数据,也为当地农业生产、生态保护和城市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气象条件对天山北坡中山带天然牧草产量的影响 下载:88 浏览:828

​陈亮 《气候变化研究》 2024年4期

摘要:
分析牧草主要生长期气温、降水、日照时数观测资料及牧草长势,得出牧草生长前期受温度影响较大,后期降水、日照影响相对较重要,为草原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高渗透、强补给水文地质条件下深基坑降水技术探究 下载:372 浏览:3772

王菲菲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21年2期

摘要:
深基坑降水与基坑工程整体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有着密切关系。对于高渗透、强补给的水文地质条件,要想保证基坑工程的顺利进行,则一定要做好基坑周边的降水工作,要实现深基坑降水技术的有效应用,对施工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解和掌握,根据相关数据参数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还需要使用软件技术对基坑降水过程中地下水渗流情况进行模拟,结合模拟结果对方案进行进一步优化,保证基坑降水的有效实施,提高降水效果,实现对基坑状态的有效控制。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