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专业工作室”平台 下载:61 浏览:480

支玉成1 张英华1 李林芳2 汪宏友3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9年10期

摘要:
在分析了高校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专业工作室"这种第二课堂教学和实践平台,介绍了这种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如何构建、如何运行,阐述了它强调因材施教、实践主线、教师引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自我教育、竞争与合作的运行特点及运行管理方法,分析了它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理念、内容、方法、形式方面的创新之处。

中学体育课健美操教学现状浅析 下载:67 浏览:492

袁雪峰 2020年7期

摘要:
本文以即墨区部分中学体育课健美操教学现状为主要研究内容,运用专家访谈法、实地调研法,集心理学、教育学等边缘学科为一体,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师资源等方面,就目前普遍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旨在提高中学健美操教学水平,培养中学生学习兴趣,减少健美操项目发展瓶颈,并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理论借鉴。

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可就业能力关系的研究 下载:69 浏览:494

戴晓东 《中国体育科学》 2020年5期

摘要:
随着国民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上培育的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就业市场日益严峻,伴随竞争压力与日俱增,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话题。而大学生的心理资本状况对其可就业能力的影响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研究认为要提升大学生的可就业能力还需从其自身能力及综合实践能力方面拓展,才能够在就业市场中获得优势。因此,本文研究以体育专业大学生将来的可就业能力和心理资本之间的关系为出发点,探索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可就业能力的总体水平并研究两者之间的各因子间的联系以帮助提升其实际就业能力。

专业群视角下高职院校专创融合的实然困境与发展策略 下载:29 浏览:371

刘喻 朱强 卢晓春 《中国职业教育》 2020年12期

摘要:
专创融合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环节,高职院校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教育理念模糊、与专业教育脱节、课程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文章基于专业群视角,提出了高职院校专创融合理念转变、系统化设计、重构课程体系及健全保障条件的应然发展策略。

中职学校市场营销专业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路径探析 下载:30 浏览:328

黄钰玲 曹照洁 《中国职业教育》 2020年11期

摘要:
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的时代背景下,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中职毕业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培育具有扎实知识和技能、务实精神、敬业精神、执着精神、合作精神等工匠精神内涵的市场营销从业者,是中职学校义不容辞的职责。文章分析了中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要义,对培育其工匠精神的现实困境进行了分析,并从学校、政府和企业三方面探讨了培育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路径,以期能提高中职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市场营销专门人才。

广西中职教师非正规与非正式学习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下载:24 浏览:332

张艳红1 钟大鹏2 《中国职业教育》 2020年11期

摘要:
非正规与非正式学习对广西中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化访谈调研广西中职教师非正规与非正式学习的现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认识、非正规与非正式学习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量化和定性分析。研究表明,中职教师认可非正规与非正式学习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性。为促进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应为中职教师提供更多与校外同行、专家和企业交流的机会,建立在线学习与交流平台。

基于技能大赛的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成效省际差异研究 下载:33 浏览:330

袁金宇 徐烨 贺婷婷 《中国职业教育》 2020年11期

摘要:
依据历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会计技能大赛奖项的省际分布结果,分析我国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成效的省际差异,发现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成效省际不均衡特征十分明显,呈现明显的"东中部强、西北部弱"的特征,同时居于头部的省份间竞争十分激烈;省内院校间的不均衡性更加严峻,绝大多数省份长期由一所院校独占鳌头。据此提出要充分发挥会计技能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提效"的职能,通过"师资交流""教学示范""经验分享"等手段,最终实现全省到全国的所有职业院校职业能力培养成效的整体提升。

高校毕业生职岗匹配、职业成长研究——以南京林业大学涉林专业为例 下载:32 浏览:329

王莹 陈益民 《中国职业教育》 2020年10期

摘要:
针对南京林业大学2012、2013届涉林专业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为大学课程设置、专业调整方向、学生工作后的学习方式、已就业毕业生职岗匹配和职业成长提供理论支撑和相关建议。基于438份有效问卷的调查发现:大学课程对工作的关联性与专业有关;不同类型的大学课程对毕业生的职岗匹配影响不同;毕业生工作后不同的学习方式对其职岗匹配、职业成长均有不同影响;毕业生职岗匹配度越高、职业成长越快,越有利于毕业生薪酬的增长。

“双元制”岗位能力导向课程体系的构建——以面向光伏产业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为例 下载:28 浏览:333

陈耿新1 孙培明1 方春城1 李红光2 《中国职业教育》 2020年10期

摘要:
基于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是"双元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础和载体。针对光伏人才紧缺和传统培养方式质量低、成本高的问题,研究、构建面向光伏产业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双元制"岗位能力导向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包括职业素质课程模块、专业知识与技能课程模块、岗位技术技能强化课程模块、职业持续发展课程模块。在此基础上,介绍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

现代学徒制在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技术专业的探索与实践 下载:25 浏览:318

赵德生 薄宜勇 周建勋 《中国职业教育》 2020年9期

摘要: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与南京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积极构建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职业素养"和"职业核心能力"。文章首先介绍了基于现代学徒制理念的人才培养实践过程,在实践过程中,校企共建了"双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制定了基于现代学徒制特点的人才培养制度、招生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校企双导师制度;其次,介绍了现代学徒制运行成效,包括学生培养质量的提升、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实训基地的共建;最后,分析了现代学制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专业机构风险管理策略研究 下载:62 浏览:431

吴艳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9年5期

摘要:
风险是无处不在的。风险管理作为单位管理的一部分,是与内部控制、质量管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项目管理专业机构是科技体制改革中产生的新生事物,面临的风险主要涉及科研项目管理、审计管理、内控管理和廉政等方面。专业机构可以运用不相容岗位分离、信息公开、信息技术控制、内部控制等方法,在组织结构、管理制度和环境建设等方面开展风险管理,逐步建立科学、高效的风险管理和运行机制。

高职院校学生“产、学、创”与教师“产、教、研”对接研究——以软件技术专业为例 下载:30 浏览:339

魏红伟 袁江 宋锐 《中国职业教育》 2020年9期

摘要: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分析我国高职院校学生"产、学、创"与教师"产、教、研"的现状与原因,也对软件技术专业的教师与学生专业技能进行了分析,发现专业工程实践能力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专业职业技能点,并通过多年来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践证明,以专业工程实践技能为对接点,以产业驱动为对接模式,通过专业课程体系企业化、课程标准化、学习内容项目化、企业实习常态化以及职业技能竞赛项目过程化等途径,可有效地满足软件工程产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实现软件技术专业学生"产、学、创"与教师"产、教、研"能力对接。

高职院校专业动态调整的逻辑、指标与实践路径 下载:26 浏览:305

李乾 《中国职业教育》 2020年6期

摘要:
高职院校专业动态调整遵循技术发展逻辑、外部社会需求逻辑、专业自身发展逻辑,专业动态调整的本质是三重逻辑的耦合。构建专业动态调整的有效路径,需在遵循三重逻辑耦合的前提下,合理设置专业动态调整的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规划专业动态调整的实践路径。

谈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与完善 下载:67 浏览:474

赵全 《中国体育科学》 2020年1期

摘要:
社会进步,带来人群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长,社会对体育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更多培养社会需要的体育人才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怎样合理科学的健身,需要有专业的人员来给出科学的指导,就当前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来看,其整个体系还不够成熟完善,需要进一步进行优化建设,并且需要一定的激励体制。

湖南省高职院校专业群对接产业群协同发展研究与探索 下载:23 浏览:14

徐作栋 张辉 邓秋香 《中国职业教育》 2020年4期

摘要:
湖南省高职院校专业群在建设过程中以服务地区行业企业为宗旨,主动对接行业产业链、技术链和业务链,实现教育部门和产业的自然融合。为适应工程机械智能制造产业的转型发展,湖南三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深入分析产业政策、人才需求,从专业群结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双创体系、双师队伍、国际化、社会服务、定向就业、质量保障体系等九个方面,提出对接产业群的具体方法与措施,为湖南省工程机械行业企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与保障。

高职院校创新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探索 下载:28 浏览:317

刘天宋 耿淬 史玉立 《中国职业教育》 2020年4期

摘要:
针对高职院校在实施创新教育过程中所面临的误区和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构建了开展创新教育的教学模式,分析了该模式的实施方案,介绍了学校开展创新教育的保障机制,并对近几年学校实施创新教育的效果进行了总结。

健康中国背景下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目标定位研究 下载:64 浏览:298

胡敏 《体育学报》 2018年12期

摘要:
本文通过调查访谈法、归纳法和逻辑分析法等对高校体育人才的目标定位问题进行研究着重对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如何适应现阶段社会发展需要进行了详尽的探讨,从而提出加强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对策,力求为高校社体专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X证书制度下教学项目建构的跨界融合与边界找寻 下载:31 浏览:310

蔡效猛1 孙兆化2 《中国职业教育》 2020年2期

摘要: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必将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教学项目跨界融合建构是对《方案》新要求的创新响应,是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一种有益尝试。实践中发现存在若干阻梗限制了项目的高质量开发,破除壁垒是推动项目跨界融合的关键。跨界固然重要,但也应防止人为地无边无际放大其作用,为跨界教学项目建构圈定边界可以构筑跨界思维混乱的预警防线。

高职船舶人才核心能力与培养路径探究 下载:27 浏览:331

肖雄 江帆 陈永备 刘慧宇 《中国职业教育》 2020年1期

摘要:
船舶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综合性重型装备产业,技术含量高,劳动强度大,作业工种多,当前产业结构处于深度调整期。高职船舶人才不仅需要掌握与行业转型升级同步的专业能力,更需要具备适应企业发展、岗位变迁的可持续发展核心能力。通过对船舶行业人才结构与岗位现状调研分析,探讨船舶行业技能型人才专业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构成,探索以能力为导向的高职船舶人才培养路径。

基于教学切片的课堂观察:取样·制备·应用 下载:66 浏览:414

崔志钰 胡劲红 《中国职业教育》 2019年11期

摘要:
教学切片是教学实证研究的重要载体,教学切片取样一般源自教师的听课需求或与特定的听课目的有关。教学切片的制备应更多地指向学生的精神状态,一般采用预先规划好的固定拍摄,辅之以手机的适时捕捉。通过对教学切片的"数字化"处理,使教学诊断建立在对数字和现象的分析基础上。以定点教学切片为基本参照构建教学切片的系列参照,推动定点课改的常态化,进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持续优化。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