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弃风条件下考虑机群电价差异的风电场控制策略 下载:23 浏览:254

刘晓光 吕渤林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基于风电存在弃风限电以及不同电价的情况,提出一种最大化风电场收益的控制策略。在风电场自动发电控制系统和不同机群能量管理系统之间搭建一套协调控制系统。该协调控制系统基于不同机群的上网电价,考虑机群最大发电能力,将发电指标合理分配给不同机群,在保证机组运行可靠、安全的前提下让电价高的机组优先发电,让电价低的机组满足最小运行负荷,从而实现收益最大化。通过计算不同机群的理论功率,最终得出实际提升的收益。

基于IFML的软件开发方法研究 下载:64 浏览:355

曹荣凯 刘晓燕 朱汇龙 乐婷婷 李丹丹 惠子青 《数据与科学》 2019年2期

摘要:
为了满足公司对Web应用程序的广泛需求,以及具有相关技术的IT人员的长期短缺。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一种交互流建模语言(IFML)模型驱动转换的方法来生成用户界面。该建模语言是在一种名为WebRatio的开发工具下进行模型与界面交互。该工具具有代码生成功能,可生成即时发布的Web和跨平台的移动应用程序。

不同热解温度制备的水稻秸秆生物炭理化特性分析 下载:93 浏览:406

徐亮1 王豹祥2 汪健2 卢剑3 于晓娜1 伍德洋4 叶协锋1 刘晓涵1 李雪利5 《土壤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以不同热解温度(100~800℃)制备的水稻秸秆生物炭为研究对象,研究在不同热解温度下制成的生物炭的理化特性。结果表明,热解温度为100~300℃制成的水稻秸秆生物炭呈弱酸性,400℃以上时呈碱性;水稻秸秆生物炭表面碱性含氧官能团数量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酸性含氧官能团则减少;水稻秸秆生物炭中的官能团C=C、C-O-C、-OH和-C=O在较高的热解温度下发生缔合或消除,促进了芳香基团的形成;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水稻秸秆生物炭的阳离子交换量(CEC)、比表面积、孔径、比孔容、氮气吸附量和颗粒表面的分型维数(D1)均先增加后降低,阳离子交换量(CEC)在300~500℃时、其它性状在400~600℃之间达到最大值;以不同热解温度制成的水稻秸秆生物炭颗粒的孔隙结构均以孔隙宽度2~50 nm的中孔为主。随热解温度的升高,水稻秸秆生物炭的产率逐渐降低;400~500℃炭化2 h,生物炭产率最高,其孔隙结构最为复杂,所以可以认为400~500℃是水稻秸秆炭化的最佳温度。

地铁站可达性和便利性对通勤选择的影响研究——以上海市中心城区地铁站为例 下载:47 浏览:434

刘晓璨 《管理与科学》 2018年4期

摘要:
为了研究轨道交通中地铁站点的可达性和便利性特征对通勤出行者做出站点选择行为的影响效应,从而为我国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布局规划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思路,选取上海市中心城区地铁站点的集计数据,结合地理特征信息,建立基于随机系数的通勤出行者离散选择模型。研究发现地铁站点可达性中的出行者与地铁站之间的距离及周围1800米内经过的公交车线路数,便利性中的拥挤程度、出入口数,及地铁所处线路对通勤选择行为有显著影响。合理规划安排地铁站点需考虑地铁站选址与居住地及与公交接驳的平衡,可适当增加地铁站内空间及出入口数以疏导客流,减轻拥挤度对通勤选择行为的影响。

风电机组有功功率集散优化控制系统研究 下载:23 浏览:249

张中泉 刘晓光 钟天宇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研究了一种风电机组有功功率集散优化控制策略,并基于此提出一套风电机组有功功率集散优化控制系统开发方案,该系统架设于风电场自动发电控制(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AGC)系统以及风电机组机群能量管理系统(energy management system,EMS)之间,不改变AGC系统与EMS的原有架构,并且可综合考虑风机机群上网电价差异、设备稳定性、发电能力及寿命等因素,以利用上网电价较高、稳定性较好的发电设备为目的,从而实现风电机组有功功率的集散优化控制。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下载:74 浏览:500

刘晓静 王庆红 《生物学报》 2019年9期

摘要:
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针对课堂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实验方法进行改进,调整了试剂比例,探索成功率高、耗时短、效果明显的实验方案,增加实验的直观性和可视性,以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创新精神,进而提高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发展现状及展望 下载:83 浏览:440

郑睿明 刘晓霖 林佳 《能源学报》 2018年6期

摘要:
基于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其高光吸收系数、长载流子寿命以及制造工艺简易等优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最高光电转换效率已经达到了22.1%,其发展速度令人惊讶。文中主要对钙钛矿材料的结构、光电性质、制备等做了系统性的总结,详细说明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其几种典型结构,同时总结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近期的重要成果,并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大采高综采面高瓦斯综合治理技术优化研究 下载:57 浏览:375

刘晓辉 《煤炭技术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针对高瓦斯矿井产量大、存在瓦斯突出和爆炸危险,研究分析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卸压瓦斯运移规律,提出U+I型通风、顺层钻孔抽采本煤层瓦斯和走向高抽巷抽采的综合治理技术。结果表明:对采空区、本煤层和邻近层及工作面顶板裂隙带内瓦斯抽放效果良好,实测工作面瓦斯浓度和抽采率分别为0.265%和83.3%,满足安全生产要求。

哺乳动物卵母细胞生发泡染色质构型的研究进展 下载:472 浏览:496

赵博厚 李艺 缪娅娅 李玉明 田蒙鸽 刘晓东 刘云华 韦涛 苏衍萍 隋宏书 《生物学报》 2019年8期

摘要:
在哺乳动物中,生发泡期(GV期)作为卵母细胞发育的一个重要阶段,决定了其未来的发育走向,而生发泡染色质构型与转录活动、卵泡闭锁状态及体外胚胎发育能力密切相关,近年来已成为研究热点。综述不同哺乳动物卵母细胞在生长和成熟期间其生发泡染色质构型的研究进展。

某矿山绿色矿山建设情况 下载:33 浏览:280

刘晓蕊 《矿山工程与技术》 2020年3期

摘要:
分别从矿山环境、防尘设施、噪音处理、节能减排、自动化系统、企业文化等几个方面介绍某矿山绿色矿山的建设情况。

含双边轴向裂纹N18锆合金薄壁管的蠕变裂纹扩展行为研究 下载:46 浏览:405

李志浩 包陈 王博 刘晓坤 《核工业与技术》 2020年12期

摘要:
通过对含双边轴向裂纹管(DEAT)试样及其加载装置进行设计,基于能量等效和载荷分离原理获得了DEAT试样的能量率回路积分(C*积分)表达式,从而建立了含轴向裂纹薄壁管的蠕变裂纹扩展速率测试方法。基于此方法,采用DEAT试样完成了N18锆合金薄壁管在350℃不同载荷水平下的蠕变裂纹扩展试验。结果表明,蠕变载荷会显著影响N18锆合金的蠕变裂纹扩展速率;蠕变裂纹扩展可分为稳态扩展和快速扩展2个阶段;蠕变裂纹扩展速率(da/dt)与C*积分存在良好的幂律关系,可用于预测N18锆合金管蠕变裂纹扩展行为。

广义预测控制在堆芯变功率控制中的应用 下载:24 浏览:214

潘岳凯1,2 钱虹1,2 江诚1,2 刘晓晶3 《核工业与技术》 2020年8期

摘要:
针对不同功率水平下稳态中子密度造成的堆芯功率模型非线性问题,将广义预测控制(GPC)应用于堆芯功率控制,实现变工况条件下堆芯功率的自动控制。本文首先基于零功率堆芯模型和温度反馈模型建立堆芯功率模型,基于该模型阶次设计预测时域,并根据系统输入输出数据在GPC校正环节通过带遗忘因子的最小二乘法在线辨识不同功率水平下的模型参数。为验证控制器的鲁棒性,在满功率平稳运行时加入反应性扰动。基于MATLAB平台对控制器的性能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GPC在堆芯变工况运行时能使输出功率快速、准确地跟踪设定值,并能在线辨识不同功率水平的堆芯模型参数,具备一定的抗干扰能力。

基于时间序列神经网络的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泄漏程度诊断研究 下载:87 浏览:355

钱虹1,2 江诚1 潘岳凯1 魏莹晨1 刘晓晶3 《核工业与技术》 2020年7期

摘要:
针对蒸汽发生器U形传热管泄漏,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序列神经网络对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泄漏程度进行诊断研究的方法。首先,对核电厂蒸汽发生器U型传热管泄漏进行机理分析,构建其数学模型,提取其泄漏的直接特征参数,再依据Fisher得分法,提取其间接特征参数;其次,通过滑动时间窗口法从预处理后的时间序列数据中生成数据样本,作为时间序列神经网络的输入,并以蒸汽发生器U形传热管泄漏程度信息为标注,基于反向传播(BP)算法对五层神经网络系统进行训练,得到蒸汽发生器U形传热管泄漏的时间序列神经网络模型;最后,模拟核电厂运行过程蒸汽发生器U形传热管泄漏时的时间序列测试数据。仿真结果表明,时间序列神经网络对演变事件的处理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较高的泛化能力,对故障程度的诊断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基于大涡模拟的小区气候态精细化风环境模拟试验 下载:68 浏览:437

姜平1 刘晓冉1 朱宇2 曾文馨2 朱浩楠1 《气候变化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对具有复杂下垫面的小区精细化风环境进行数值模拟是当前城市气象研究的热点,而针对具有复杂地形的山地型城市(如重庆)的研究还比较匮乏。本文采用能显式分辨下垫面陡峭地形和复杂建筑物的计算流体力学(CFD)模式对重庆市渝北区龙湖社区气候态下的精细化风环境进行高分辨率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下垫面能显著调节小区内风场的分布,风速大值区主要出现在九龙湖等开阔区域以及与中尺度背景入流方向一致的街道中。在夏季,小区整体风场以东南风为主,而其他3个季节则以偏东风为主。4个季节中,夏季小区内的风速最大,平均风速为0.3 m/s左右,局地能出现大于背景风的风速,可达0.8 m/s;其他3个季节的风速则较弱,区域平均的风速在0.2 m/s左右。不同的建筑物布局对局地风环境的影响也不同:单个孤立高层建筑迎风面的近地面存在明显地绕流,局地风速有所增加,而在背风面则形成尾流区,水平风速较低;在低矮分散的建筑群,建筑物的整体高度不高,区域内流场相对来说比较一致,风速较大,有利于小区的通风;在密集高层建筑群内,由于建筑物群本身的布局比较封闭,加之不同建筑物的环流场存在相互干扰及影响,使得小区近地面风速几乎为零,不利于小区通风和污染物扩散。建筑物的这些影响在城市冠层内尤为明显,高度越高这种影响越弱。

邢台沙河市冬季大气污染特征与潜在源区分析 下载:90 浏览:476

刘晓咏1 王自发3 王大玮2 向伟玲2 潘小乐2 刘航2 田雨3 张瑜4 王刘铭2 李杰2 苏方成5 贺泓1 《气候变化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为了解邢台沙河市冬季大气污染特征,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沙河市区3个省控站点(司法局、市政府、宣传中心)的逐时监测数据,分析了沙河市主要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潜在源区。污染物浓度特征分析表明:整个冬季司法局、市政府和宣传中心站点的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118.0μg/m3、121μg/m3和135μg/m3。在大气自然活动和人为污染排放的共同作用下,PM10、PM2.5、SO2、NO2和CO均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整个冬季沙河市的ρ(PM2.5)/ρ(PM10)、ρ(SO2)/ρ(NO2)均值分别为0.57和1.05(ρ为各物质的浓度)。且随着污染加重,ρ(PM2.5)/ρ(PM10)、ρ(SO2)/ρ(NO2)均明显升高,表明燃煤贡献增加;污染物空间分布特征分析表明:位于3个站点东北处的玻璃企业产生的污染物可能对监测站点造成了一定影响。污染物空间差异分析表明,区域污染范围越大、强度越高,大气污染的空间差异性越小;潜在源分析表明:沙河市PM2.5的强潜在源区分布在其周边区域,随着PM2.5浓度增加,强潜在源区呈缩小趋势。沙河市东南部的本地源对PM2.5浓度有主要贡献,而此处正是玻璃企业的聚集地。

氮化镓GaN在射频RF功率放大器的应用 下载:87 浏览:473

刘晓文 《电路系统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对于提供最佳功率、效率和带宽的权衡促进了各种不同的研发技巧和半导体技术。每一种不同拓扑和技术都有可能在半导体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这是因为它们每一个都有优势,这也是它们能够在当前生存的原因所在。这里关注几个值得信赖的结果,展现这些当前技术在实现高功率、效率和带宽时的可能性。

硝基苯催化加氢合成对氨基苯酚的研究进展 下载:73 浏览:423

刘迎新1 刘晓爽1 曾茂1 舒慧敏1 楼炯涛2 魏作君2 《石油科学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综述了硝基苯催化加氢合成对氨基苯酚制备工艺的反应机理、加氢催化剂、酸催化剂、双功能催化剂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单、双金属催化剂,以及固体酸、酸性离子液体、CO2/H2O酸性反应体系等酸催化剂,分析了各类催化剂的优缺点。对金属-固体酸双功能催化剂,双金属催化剂以及新型的分子筛包覆型金属纳米颗粒催化剂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小型铅-铋冷却快堆提棒事故核热耦合研究 下载:57 浏览:400

杨冬梅 刘晓晶 张滕飞 程旭 《核工业与技术》 2019年3期

摘要:
基于热工程序COBRA-YT和物理程序SKRTCH-N,利用幵行虚拟机(PVM)平台开发了核热耦合工具:COBRA-YT将冷却剂密度和燃料温度等热工参数传递给物理程序,用以更新截面;SKETCH-N执行物理计算,幵将功率分布反馈给热工程序;最后,应用该耦合程序分析铅-铋冷却快堆的提棒事故。计算结果显示控制棒提起后,功率迅速升高,在1.42s后达到最大值;5s后包壳温度达到峰值1264℃,超出了设计限值。结果表明:在提棒事故后,均一化布置堆芯的安全会在极短时间内受到严重威胁,故该堆芯应采用分区布置。

资产管理信息化助力林业科研机构资产全过程监管 下载:53 浏览:383

韩姣1 孙悦1 张杨1 卞大伟1 杨帆1 张玉龙2 杨文香3 吴迪4 刘晓亮2 《林业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资产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林业科研机构的资产管理效率,提升其资产管理的精细化和科学化水平。结合当下林业科研机构资产管理现状,指出了林业科研机构在资产信息化建设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为林业科研机构资产信息化管理提供一定的指导。

资产管理信息化助力林业科研机构资产全过程监管 下载:55 浏览:384

韩姣1 孙悦1 张杨1 卞大伟1 杨帆1 张玉龙2 杨文香3 吴迪4 刘晓亮2 《林业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资产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林业科研机构的资产管理效率,提升其资产管理的精细化和科学化水平。结合当下林业科研机构资产管理现状,指出了林业科研机构在资产信息化建设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为林业科研机构资产信息化管理提供一定的指导。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