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贵州山区渣场选址关注点刍议 下载:73 浏览:518

吴平1 邹燕娜2 吴维维2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19年9期

摘要:
水土保持法赋予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所选渣场的合法地位,确定渣场时必须慎重。各类渣场选址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不能破坏区域原有的生态功能,不得逾越或破坏生态红线。贵州地处西南岩溶区,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类型区,山高坡陡,受地形条件限制,渣场选择困难,各类型渣场选址的关注点各有侧重。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平台在水库移民管理系统的开发应用 下载:56 浏览:476

杨忠华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18年4期

摘要:
本文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普及化发展,分析了GIS开发技术用于水库移民管理工作的可行性方案,以贵州省近年来实施在建的水库工程的移民工作着手,展开对系统设计与系统应用的探究,实现水库移民工作的信息化处理、分析与输出等管理,为移民工作管理和决策者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和决策分析成果。

精河县地下水开发凿井工程设计及施工分析 下载:54 浏览:489

周哲文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18年4期

摘要:
本文以新疆博州精河县地下水开发工程为实例,对凿井工程的设计及施工进行分析,包括机井规划、机井参数设计、打井施工技术等内容。精河县在灌区内建设地下水开发系统,缓解了灌溉用水矛盾,为类似地下水开采工程提供技术参考。

大都市半城镇化地区村庄发展的差异及趋势——以佛山市高明区为例 下载:63 浏览:388

林楚阳1 张立2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19年6期

摘要:
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促进了广佛大都市区的空间拓展,但也使得其外围村庄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位于广佛都市区外围的高明区,下辖3镇48个行政村,村庄发展类型多样,具有典型性。课题组通过村干部座谈和村民访谈并结合村民问卷的形式,对高明区的村庄经济、社会、人口、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做了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将村庄划分为平原地区的近郊村、远郊村、城边村和山区的近郊村、远郊村五大类,分析其发展差异的同时,从空间区位、地形特征、工业发展及资源条件的角度解释了佛山市村庄发展差异的形成原因。研究认为,佛山市的村庄发展总体滞后,缺乏特色,各种影响因素作用于土地生产方式,继而引发各村庄的发展差异,但依托于征地和土地出租所获得的经济收入,其可持续性较差;继而分析了村民的未来城镇化意愿,指出镇区建设的滞后影响广佛都市区外围村庄的整体发展。最后,在分析高明区不同类型村庄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策略建议。

江苏省串场河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下载:95 浏览:497

刘兵兵1 张烨2 徐燕3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水土流失是中国喀斯特地区较为严重的地质灾害和生态灾害。在水流的作用下,土壤被侵蚀,有机质减少,土壤温度差较大,对农业和生态环境等方面造成了严重危害。本文通过研究`江苏淮安串场河流域持续4年的生态监测数据,根据流域植被状况、土壤性状、土壤蓄水量、土壤有机养分、土壤侵蚀程度以及流域气候状况,分析了石漠化治理的水土保持效益和流域土地的利用率、生产率以及流域综合治理后的生态效益。

东太湖水源地水质保护工程改善效果 下载:93 浏览:485

吴向峰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由于近年来东太湖水污染事件日益频发,为解决水质问题,本文调查了吴江区东太湖水源地水质及水生态现状。结合底泥释放试验了解东太湖底泥特性。分析吴江区水厂取水口主要有污染底泥的卷起和释放、水草的聚集与腐烂、工程后回淤及沿岸带腐烂物质堆积等问题;针对相应问题提出具体工程措施,并通过工程前后的水质资料对比,分析水质的改善效果和生态效益。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所在辖区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分析 下载:55 浏览:469

简著祝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18年1期

摘要:
地下水资源评价是了解当地地下水资源的主要途径,本文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所在辖区为实例,分别介绍了水均衡法和数值模拟法在地下水资源评价中的应用,为后续制定水资源开发措施提供了参考依据。

基于动态权重系数的串联水库供水规则研究 下载:94 浏览:498

何建航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本文针对串联水库群联合优化调度问题展开研究,通过在单库调度图上添加补偿供水调度线的方式将各成员水库联系起来,采用动态分水权重系数计算得到上游水库补偿下游水库水量。以观音阁、葠窝水库为例,采用粒子群算法对联合调度模型决策变量进行优化,得到满足不同用水户保证率及破坏深度要求的水库供水调度规则,为水库的调度运行提供参考。

环形不规则重磁测线网的平差方法研究 下载:454 浏览:455

张旭1,2 张体强2 邢健2 周勐佳2 《地球科学探索》 2020年9期

摘要:
为了提高环形不规则重磁测线网的测线利用率和数据精度,提出了一种不区分主测线和检测线的环形不规则重磁测线网的平差方法,并从理论上证明了在假设半系统差在总误差中的影响是显著时进行的半系统调整和最小二乘综合调差法是统一的,是对现有平差方法的拓展和完善。该方法原理简单,计算方便,平差处理后,交叉点不符值可明显减小,并通过实际算例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因此,该方法可有效解决环形不规则测线网难以调平的问题,更具普适意义和实用价值。

单孔多层监测井在奇台县地下水动态监测中的应用 下载:92 浏览:500

司马震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对地下水资源动态变化实施监测,是保证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本文以新疆奇台县为实例,介绍了单孔多层监测井技术在地下水动态变化中的应用,包括监测井的组成、设计和施工等,可为类似地下水监测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无人机航测技术在涉河项目现状调查中的应用 下载:59 浏览:464

沈正波1 王建2 丁中原2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20年12期

摘要:
针对传统涉河项目现状调查工作中调查场景复杂、工作效率低、成本高、现势性低等特点,提出了一种将无人机航测技术应用到涉河项目现状调查的完整解决方案。搭建了无人机航测系统,形成了涉河项目现状调查航测技术流程,具有机动灵活、高效快速、精细准确、作业成本低、适用范围广、生产周期短等优势,是对传统现状调查工作模式的升级改造。同时,以京杭大运河邳州段为例,将形成的无人机航测技术方案应用于涉河现状调查工作中,实现了内外业采编工作一体化,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重力场相关系数成像在探测隐伏矿脉中的应用 下载:61 浏览:457

卢海 肖霄 汪虎 《地球科学探索》 2020年7期

摘要:
利用基于小波多分辨技术的重力场参数相关系数对传统重力场数据进行再处理,并将该方法应用到某磷矿的重力勘探资料解释上,用求取空间各点的重力场参数的相关系数值来表征地下异常的分布情况。相关系数成像结果不仅印证了平面重力资料划定的磷矿矿脉范围,而且能划定更大范围的隐伏矿脉。利用该方法解释重力资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花岗岩差异性风化层的大地电磁法EH-4勘察效果研究 下载:97 浏览:510

周波帆 李永铭 文豪军 《地球科学探索》 2020年6期

摘要:
花岗岩地区的高速公路隧道开挖过程中,因岩体特有的差异性风化导致全、强风化层向下深切,这些岩体完整性差,裂隙发育、富水性强,存在施工安全隐患,深切的全、强风化层底界面起伏范围大且无规律,勘察难度较大。结合隧道工程勘察案例总结大地电磁法EH-4在探测花岗岩差异性风化形成的全、强风化层下切界面的效果,探索了利用物探解释划分围岩级别的可行性。最终经过工程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相似地质条件地区,值得推广。

承德市滦河、武烈河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布局分析 下载:95 浏览:521

孙娜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滦河、武烈河综合治理工程是承德市城市防洪安全的重要保证,是城市综合发展的基础与必备条件。本文以两河综合治理工程总体布局为例,探讨了将防洪与生态、安全与效益、生活与环境有机协调的规划设计理念,打造了较为完善的工程景观系统。

基于DOM的河道巡查与监管移动信息平台研制 下载:65 浏览:469

李磊 罗时龙 丁旭东 尚庆明 徐树元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20年9期

摘要:
河道巡查与监管工作中,存在着依赖纸质资料、获取岸线两侧现状困难等问题,导致信息查询与查看、问题记录与反馈不便等,这已经难以满足河道管理的实际需求。据此研制一套服务于河道巡查与监管工作的移动信息平台,利用电子地图SDK二次开发技术融合数字正射影像图(DOM),构建具有高现势性的底图,借助MySQL关系数据库来整合数据资源,实现多用户间的信息共享与协同。实践证明,本平台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较好,能够提升工作效率,增强数据利用与问题处理的信息化和电子化水平,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抽水蓄能电站水土保持措施设计 下载:94 浏览:485

王静 张翼 杨凯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18年4期

摘要:
近年来,我国抽水蓄能电站发展迅速,截至2017年5月,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然而,随着抽水蓄能电站规模的日益增大,其施工过程中带来的水土流失问题也日益突出,若不妥善防治,不仅对周边生态环境、景观和水系等产生不利影响,而且会影响建成后电站旅游业的发展。针对抽水蓄能电站的水土流失问题,在分析抽水蓄能电站水土流失特点及危害的基础上,提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思路,并对不同的防治分区分别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水土保持措施,以期达到防治水土流失的目的。

高寒高海拔地区水电站施工扰动区生态修复技术及植物物种选择 下载:83 浏览:502

应丰 李健 王静 林靓靓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18年2期

摘要:
以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某在建水电站为例,通过对水电站各施工扰动区的施工特点、扰动情况及其立地条件的分析,进行扰动破坏面及其问题的归类梳理,结合项目区环境特点和国内外水电站工程施工扰动区生态修复技术,对岩质边坡、土(石)质边坡、弃土弃渣堆垫面、施工硬化地表和一般扰动面,分类提出了相应的生态修复措施和植物配置方式,并通过对项目区植被类型、物种的调查、研究,筛选出了可能适宜各施工扰动区的植物物种。最后结合项目特点探讨了高寒高海拔地区水电站施工扰动区植被生态修复的研究思路。

“3S”技术在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野外核查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86 浏览:498

陈斌1,2 李俊1 高智1 邹小玲1 季耀波1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18年1期

摘要:
为减少野外工作中的不确定性、提高野外核查的准确性和效率,笔者结合多年外业工作经验,总结了基于"3S"技术的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野外核查方法,并以太湖流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项目为例,介绍了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野外核查工作中数据来源、前期准备、野外核查、内业整理等方面的具体工作。实践表明,采取基于"3S"技术的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野外核查工作方法,有助于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云南丙中洛地貌特征及其演化过程分析 下载:29 浏览:367

寇佳伟 《地理研究进展》 2020年12期

摘要:
基于现场地质调查和对成果、数据地质分析,总结了丙中洛台地地貌特征,认为丙中洛主体为洪积扇阶地(Ⅳ级),前缘缓坡分布着不连续的Ⅰ~Ⅲ级阶地。提出著名的怒江第一湾景观为一处变形深切河曲。以上下游河段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特征及河曲发育规律为基础,分析了丙中洛地貌的形成演化过程。结合前人测年成果、附近梅里雪山第四纪冰川发育史,推测丙中洛主体的形成年代为150~200 kaBP,处在倒数第二次冰期中后期,并认为丙中洛主体规模巨大的沉积物源于支流内冰期形成的冰碛物,同时支流迫使怒江不断向左岸偏移,使丙中洛地貌得以完整保存。

基于规则格网DEM的水库库容快速计算 下载:62 浏览:446

施春荣1 袁伟2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9年9期

摘要:
水库库容是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和运营管理的重要参数,水库库容计算的成果要求必须具备较高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随着GIS技术的快速发展,DEM法计算水库库容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利用ArcGIS软件,采用规则格网DEM法能快速有效地计算水库库容,对作业原理及流程做了详细说明,并在此基础上,利用ArcGIS软件自带的图形化模型构建器Modelbuilder将此过程中使用的所有工具和数据通过流程化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数据处理的自动化,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人工计算可能产生的错误。同时,通过Modelbuilder构建的工具可以在不同库容计算工程中重复使用,在类似工作中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