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动态RBF神经网络的广义电力负荷建模 下载:84 浏览:499

黄俊铭 朱建全 庄远灿 2018年9期

摘要:
针对新形势下分布式电源对综合负荷特性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动态径向基函数(radic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的广义电力负荷建模新方法。利用动态RBF神经网络描述综合负荷功率的动态微分变化过程,可以深度揭示广义电力负荷的动态特性。利用状态估计误差对神经网络的权值进行动态更新,并对不满足持续性激励条件的神经元的权值进行限制,使所建立的动态RBF神经网络模型参数理论上可以收敛至最优值。分别应用仿真平台和实际系统数据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主动配电网分布式无功优化控制方法 下载:86 浏览:498

梁俊文 林舜江 刘明波 2018年3期

摘要:
随着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的渗透率不断提高,配电网运行和控制面临诸多新挑战。集中式控制的成本高、通信要求高、可靠性差,不适应主动配电网的实际需求。基于分区协调控制和凸优化的思想,提出了一种主动配电网分布式无功优化控制方法。此方法以网络有功损耗为目标函数,考虑配电网潮流方程约束、各节点电压上下限约束和分布式电源无功出力上下限约束。以简化的支路潮流方程将非凸的无功优化控制问题转化成凸二次规划问题,以物理分区的形式对凸二次规划问题进行分布式计算求解。每个控制区域都配有一个独立的控制器,每个控制器仅对所控制区域数据进行测量,并且只收集相邻控制器的边界协调信息,采用同步型交替方向乘子法进行分布式优化计算,得到各区域分布式电源的无功优化控制策略。最后以IEEE 33和IEEE 69系统为例,仿真计算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时序网络视角下网络舆情的演化模型研究 下载:51 浏览:434

李锋1 魏莹2 2020年7期

摘要:
随着对社交媒体的研究深入,平台用户之间的社会关系网络为动态的时序网络逐步得到认同。为了对比并分析时序网络下舆情扩散的过程和结果,采用计算机仿真的分析方法,通过构建时序网络,并采用SIR模型作为舆情扩散的信息扩散模型。多智能体仿真结果表明,舆情扩散结果的不确定性一方面来自于时序网络的复杂网络结构和信息扩散模型,而另一方面则是源于将用户之间的社会关系网络看作是静态网络。通过参数分析确定了提高舆情扩散的思路和方向。

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法律责任基础与合理界分 下载:68 浏览:502

刘长兴 2018年12期

摘要: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正成为污染治理模式创新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其专业化、集约化优势可减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助力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但是其顺利推进还倚赖法律制度的支撑特别是法律责任的明晰化,需要适当的合同安排并对现行制度进行立法完善或进行适应性解释。一方面,污染治理第三方主体与作为委托方的排污者或政府之间的法律责任划分应当明确,即以委托转移的污染治理责任明晰化为基础,根据责权利相统一原则,在法律框架内通过合同约定来合理安排第三方的污染治理责任以及相应的法律责任,同时衔接委托人的义务并与委托方的法律责任明确界分。另一方面,第三方主体作为特殊的"排污者",在政府环境管理中还应当承担相对独立的法律责任,以委托合同的约定为前提可以由政府直接追究其违法排污的法律责任,进而与排污者的法律责任在合理界分的基础上相互衔接。

索梁结构中抗弯刚度斜拉索的非线性响应 下载:77 浏览:466

吕建根1 王荣辉2 2019年10期

摘要:
研究索梁结构中考虑抗弯刚度斜拉索的非线性响应.从斜拉桥中简化出索梁组合结构力学模型,考虑抗弯刚度、几何非线性及垂度等因素,忽略索梁纵向振动,基于Hamilton变分原理,获得了索梁结构耦合非线性振动偏微分方程组.首先运用Galerkin方法离散该方程组,然后利用多尺度法对该方程组进行摄动分析.以某索梁结构为例,分析了索主要参数对抗弯刚度斜拉索面内基频的影响,探讨了抗弯刚度对斜拉索幅频响应、激频响应的影响,数值模拟获得了索梁结构的时程曲线.结果表明,考虑抗弯刚度后,索长对斜拉索面内基频的影响较大,对于短索,应考虑抗弯刚度;含抗弯刚度斜拉索的幅频响应曲线整体向右平移,激频响应曲线向左移,移动的幅度取决于抗弯刚度的大小;梁振动将对索振动产生显著影响,索振动对梁的振动影响很小.

基于STDP学习规则的视网膜神经回路的特性 下载:81 浏览:480

杨师华 刘深泉 詹飞彪 张晓函 2019年5期

摘要:
基于视网膜的生理解剖结构,构建了包括视锥细胞、水平细胞、双极细胞、AII无长突细胞、神经节细胞、外侧膝状体核和ON通路与OFF通路的视网膜神经回路模型,并在神经节细胞层和外侧膝状体核层的突触连接中引入STDP(Spike-Timing Dependent Plasticity)学习规则,通过添加单一图形刺激和交替图形刺激,比较神经节细胞和外侧膝状体核的电位发放、发放频率以及两者之间突触权重的变化,研究视网膜神经回路的信息传递特性.结果表明:构建的神经回路模型可有效地将光照强度信息转化为发放时序频率信息,且表现出生物视网膜的信息结构特性;STDP学习规则的引入使得外侧膝状体核层接收了相应的刺激模式并学习记忆了这种模式,且ON通路和OFF通路表现出学习独立性;STDP学习规则可以对交替出现的图形刺激,在突触权重的空间分布上进行叠加,且重叠部分的学习效果更加显著.

不同粘结层材料的PS-PVD热障涂层热震性能 下载:80 浏览:476

毛杰1 刘飞1,2 邓子谦1 邓春明1 刘敏1 曾德长2 梁兴华3 2019年3期

摘要:
为探索不同粘结层材料对等离子喷涂-物理气相沉积(PS-PVD) YSZ陶瓷层的热震性能的影响,采用PS-PVD工艺在DZ40M高温合金上制备了NiCoCrAlYTa和NiCrAlY两种不同的金属粘结层及YSZ陶瓷层,用SEM及XRD等方法表征两种粘结层表面沉积的YSZ陶瓷层的形貌结构、显微硬度及物相,研究了两种涂层的1100℃水淬热震性能及失效模式.结果表明:PS-PVD制备的NiCoCrAlYTa和NiCrAlY两种粘结层均非常致密,陶瓷层均为典型羽毛型柱状结构;NiCoCrAlYTa-7YSZ和NiCrAlY-7YSZ两种羽柱状陶瓷层的孔隙率分别为16.1%和16.5%,显微硬度HV0.025分别为615.8和683.6;陶瓷层的形貌结构及孔隙率、硬度等基本性能,对粘结层成份差异不敏感.1100℃水淬试验结果表明,NiCrAlY-7YSZ涂层的抗热震性能优于NiCoCrAlYTa-7YSZ涂层.失效模式是涂层在频繁的低温-高温热循环中羽柱状陶瓷层内部裂纹萌生和扩展,以及表面花菜头先剥落形成点蚀坑.随着热震次数增加,更多的点蚀坑随机出现并扩大,进而相连后形成大面积剥落区还原.

思想政治教育中对话教育研究 下载:46 浏览:445

彭小兰 高凌云 2020年7期

摘要:
随着智能时代的来临,人们的信息接受方式愈来愈具有交互性。以单向灌输为主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难以适应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亟须探讨以"对话"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主张在教育过程中师生间、生生间、教师间及与自我以语言为载体进行沟通、交流、对话,实现信息交换、情感交流和国家认同。在平等交流的对话教育中,教育双方不断与课程教材对话,从而产生意义理解。以"人机界面"为媒介的对话中,教育主体以计算机程序为框架,推进教育双方与在线互动分享平台对话、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的对话,同时加强教育双方与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管理文化和校园评估文化的对话,践行"活的教育"理念。

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研究 下载:91 浏览:487

王英1 孙文1,2 唐仁衡1 肖方明1 黄玲1 2018年6期

摘要:
以商品化纳米硅粉和沥青为原料,采用喷雾干燥热解法制得Si@C复合物.将Si@C复合物和人造石墨混合,制得Si@C/G硅碳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借助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电化学测试等方法,对Si@C复合物和Si@C/G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硅碳复合材料中Si@C复合物和石墨的质量比为15∶85时,在100mA/g的恒电流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695.4 mAh/g,首次库仑效率为86.1%,循环80周后容量仍有596.6mAh/g.

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路径研究 下载:45 浏览:441

李冰 2019年7期

摘要: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来华留学生的数量迅猛增长,留学生教育研究工作向纵深发展。留学生教育工作者应通过课堂学习、感知中国、讲好中国故事等路径,对留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正确理解中国,积极传播中国理念,有效建构中国国家形象,提高中国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钕铁硼永磁材料晶界调控技术的研究进展 下载:89 浏览:496

张四奇1 周庆1 彭玲香1,2 彭能1 2018年2期

摘要:
钕铁硼永磁材料的磁性能不仅与主相的内禀性能有关,而且还受到晶界相显微组织结构、分布和体积分数的影响.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钕铁硼永磁材料的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重点介绍了晶界调控生产高性价比钕铁硼永磁材料新工艺的应用情况.

历史环境的拼贴再生——泮塘七园五馆设计探索 下载:42 浏览:439

黄凯 郭谦 2020年12期

摘要:
泮塘在历朝历代都是岭南园林的聚集区,虽历经时代变迁已沦为城市旧区,但仍保留了丰富的历史遗存。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泮塘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七园五馆项目应运而生。其设计以历史环境再生及拼贴理论为出发点,通过追溯泮塘地区的历史发展脉络,统筹考虑历史村落肌理、荔湾湖景观界面、历史建筑遗存等场地要素进行泮塘历史街区的更新设计。最终方案以丰富的园林形式呈现,作为整体历史街区的空间过渡,延续了北侧五约村落肌理,呼应了南侧荔湾湖公园的园林气息,整合了场地内历史建筑遗存。泮塘历史环境的再生设计实现了非遗活化的传承,达到修补泮塘历史空间、延续城市记忆的目的。

中小学多元化校园空间设计策略探析 下载:46 浏览:434

苏笑悦 2020年12期

摘要:
中小学校日趋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模式,需要多元化的校园空间与之适应。然而目前中、小学校设计中校园空间单一均质化的问题普遍存在,该文通过分析总结国内外优秀中小学多元化校园空间设计案例,并结合笔者的相关实践,尝试提出多元化校园空间的设计策略。包括根据年级或学部的不同,将整个校园划分为若干个特色教学聚落,再通过形式多样的"共享资源平台"将各聚落的学生联系在一起,以鼓励跨聚落交流,做到有分有合。为未来中小学多元化的校园空间设计提供借鉴。

城市文脉和谐共生——“两观三性”思想指导下的泰州中学规划设计 下载:45 浏览:434

陈纵1 盘育丹2 孟令哲3 夏大为4 2020年11期

摘要:
"两观三性"设计思想是岭南建筑学派大师何镜堂院士提出的具有整体可持续性的建筑设计思想策略,泰州中学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以此思想为指导。该文以"两观三性"思想为视角,分析泰州中学的规划设计内涵及建筑设计理念,探讨呼应城市文脉、与地域文化和谐共生的当代校园建筑设计策略。

基于室内环境舒适度的图书馆建筑评价研究——以福州大学旗山校区图书馆为例 下载:54 浏览:459

张杨1 马越2 2020年9期

摘要:
对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的评价多停留于设计阶段,对建筑运行情况和室内环境效果,需要进行使用后的分析评价研究。通过对福州大学旗山校区图书馆的问卷调查、实地调研与实测分析,从建筑空间设计、使用者偏好、光环境和湿热环境等各个方面的满意度、舒适度,进行主客观评价分析。在对比讨论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得到图书馆室内环境舒适度的整体、综合评价。

花园城市的再建构:广州地区轨道交通上盖综合体设计策略探索 下载:79 浏览:484

王艺 2020年5期

摘要:
白云湖车辆段上盖物业为广州地区轨道交通沿线开发的重点项目,设计尝试从城市开放空间,绿色生态化的角度对于轨道交通上盖综合体的设计进行一些创新形式的探索。设计提出"云上花园"的核心概念,尝试从竖向空间的整合利用,城市界面的优化,自然主义的园林景观几个方面对现今车辆段上盖设计进行批判性的思考。

闽南文化对潮汕和琼文地区传统聚落形态的影响研究 下载:84 浏览:490

李婧1 杨定海2 肖大威1 2020年4期

摘要:
该文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结合文化地理学的理论,探讨闽南文化作为强势文化对潮汕地区和琼文地区传统聚落形态产生的影响,并进一步揭示在文化扩散和传播的机制下,两地传统聚落文化产生地域分异的成因。

骑跨式高铁站在中小城市中的推广价值研究 下载:83 浏览:489

谢雨宏1 陈建华2 2020年3期

摘要:
骑跨式高铁站自问世以来,以其独特的站型设计吸引着规划、建筑、铁道等多学科专家的目光,其优缺点引起了业界的广泛争论,一度被认为不宜选用[1]。为明确骑跨式高铁站在中小城市中的推广价值,该文以选用骑跨式站型的典型案例——上饶站为例,从建筑师视角,对其可能的优缺点做评述检验和定量分析,确定若干积极和消极因子,结合使用后评价(POE)的方法,应用数理统计,构造判断矩阵,计算出各因子权重。结果表明,优点因子的权重远大于缺点因子的权重,选用骑跨式高铁站对中小城市的发展利大于弊,该站型在设计中值得推广。

儿童心理画方法在建筑POE中的应用 下载:89 浏览:499

王烟 2020年3期

摘要:
在针对使用主体为儿童的建筑(如小学、儿童医院等)POE研究中,由于儿童的特殊性,传统建筑POE方法在面向儿童时存在较严重的局限。为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拓宽建筑POE的研究视野,通过介绍儿童绘画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尝试从跨学科领域中探寻适用于儿童的新POE方法。结合儿童心理画及建筑POE的研究特点,阐明建筑POE研究中如何利用儿童心理画,指出儿童画中可获取的主要POE信息,提出建筑POE研究中解读儿童画的主要途径、分析方法及一般操作流程,并以小学校园及小学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案例分析,初步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桂林城山水环境及风景空间营建智慧 下载:52 浏览:425

刘斯萌1,2 赵红红1 2019年12期

摘要:
在当今快速城市化、城市问题突出的大背景下,该文从风景园林视角,研究桂林城市历史发展中山水环境与景观空间建设的相互作用关系,解读其景观空间建设特征及智慧启示。桂林历史城市建设通过对其中心、节点、轴线及景观视角控制所构成的景观空间格局,体现出一种"山—水—城—人"融为一体的协同共生的规律特征。从桂林城风景建设的人居环境智慧经验着手,总结出自然山水空间环境具有引导城市景观空间有机生长、控制城市景观空间形态,构成城市景观格局的作用。对历史城市风景空间营建智慧"古为今用"的研究,对当今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