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安徽省五河县医疗设施配置评价研究——响应民众诉求,推进实质性的“均等化” 下载:74 浏览:482

王越1 张捷2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18年1期

摘要:
针对传统的县域医疗设施配置评价一般只考虑"千人指标"及"服务半径"等问题,本文尝试提出更全面和贴近实际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评价方法。首先对目前主流的四种可达性模型适用领域、所需数据及限制条件做介绍;然后基于县域医疗设施相关信息、人口分布数据、道路网络格局等资料,使用四种可达性模型对县域范围的医疗设施配置状况做客观评价;再后结合居民问卷、访谈等主观资料对前述评价做校核。本文研究发现:(1)县域医疗设施供给区际差异较明显;(2)路网布局对于医疗设施配置起到关键作用;(3)医疗设施供给的空间规模及可达性存在着向高收入地区集聚的特征;(4)基层医疗建设环节薄弱。最后就如何响应全县民众的实际诉求、实现医疗设施配置的实质性均等化做探讨。

基于“双评价”和FLUS模型的小城镇开发边界划定——以福建省平和县为例 下载:40 浏览:392

蔡卓1 丁美辰2 《地理研究进展》 2020年10期

摘要:
为优化城镇空间格局以避免粗放发展,探寻"底线约束+空间扩展"的智能化中小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方法。以福建平省和县为例,首先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双评价"方法划定廓清城镇建设空间扩展的底限和规模边界,随后基于FLUS模型模拟城市空间拓展形态边界,最终结合城乡总规用地布局予以协同修正。结果表明,中心城区可承载的人口规模约在25~40万人,琅琊山、紫云岩、花山溪等城乡山水格局底线要素应严格控制开发建设行为,保护生态安全底线不遭到破坏;FLUS模型模拟结果与城乡总规用地的一致程度达到72.82%,处于高度一致性(60%~80%)区间。后续可进一步加强规划政策驱动因子的权重配置,以提高模型应用于中小尺度区域时形态边界拟合的准确性。

无地方蔓延下的呈贡新城地方感:居民日常生活的空间实践视角 下载:40 浏览:406

李昊1 周扬1,2 《地理研究进展》 2020年8期

摘要:
以呈贡新城为例,基于地方感的"经验诠释"路径,采取参与式观察与半结构访谈法获得新城居民日常生活及空间实践特点,试图解释新城地方感的特征与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呈贡新城以"无地方"的现代主义空间、设施和现代经济生活所细密安排的作息重构居民的生活习惯、空间实践,居民将其内化为人地情感联结;(2)虚拟媒介参与地方感的构建过程,将新城现实空间转录,成为居民开展空间实践的素材来源。媒介通过图像等方式传递"锚定"在故乡的地方感,平衡新城与故乡之间的地方感张力;(3)新城更突出经济生活功能,相比于乡村和老城,在地方文脉、熟人社交网络和邻里关系上有所欠缺,当居民的经济生活发生变故时往往因地方感快速减弱而选择告别新城回家乡发展;(4)与现代生活流动性相伴随的是新城居民对不可预知因素的焦虑,不稳定的地方感构成了新城无地方性蔓延之下的特殊地方意义。

浅析唐山皮影跨文化传播策略 下载:76 浏览:494

权睿婷1 金石柱1 刘畅2 徐凤娇1 《地理研究进展》 2018年8期

摘要:
通过文献、资料、田野调查等方式收集建国以来唐山皮影跨文化传播数据,借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优秀案例,结合皮影自身跨文化传播特点,对唐山皮影跨文化传播策略进行探讨。唐山皮影跨文化传播可对网络传播进行优化,加入时尚元素,加大推广力度,运用"明星效应"吸引年轻观众;对影视化传播进行改善,注重翻译质量与文化差异,增加皮影"跨文化剧本";依托孔子学院传播平台,对传播内容进行深化,舞台表演与文化内涵输出相并重,提升文化传播的层次。

城市低效用地的再利用及城市的有机更新——以北海市中心城区低效用地规划为例 下载:22 浏览:414

甘宇锋 《低碳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建设区内会存在大量闲置类、淘汰类、禁止类产业的工业用地,会给城市发展带来一定的障碍,影响城市的形象与品质。面对这种情况,如何处置及利用城区内低效用地进行城市更新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讲述了城市存在低效用地存在问题及城市公共设施缺失的问题;其次提出了在用地规划方面对低效用地的控制方式方法和控制原则;最后对低效用地再开发的实施提出建议。

西南沿边地区一体化发展战略探讨——以滇南中心城市为例 下载:95 浏览:524

聂晶鑫1 董玉萍1 陈涛2 刘合林1 《中国建筑》 2020年1期

摘要:
在新时期全面对外开放的背景下,西南沿边地区迎来了通过全方位区域一体化参与全球竞合的新机遇。西南沿边地区地缘条件优越、发展潜力较大,但仍面临着整体发展滞后导致对外贸易支撑不足、对外贸易中存在内部竞争激烈与外部环境不稳定因素、地方合作机制缺失造成区域整体效率不高等挑战。研究认为,西南沿边地区的区域一体化发展应统筹地区内外两层面,构建包括统一行动主体、兼顾内外条件与潜能、统合多维行动领域在内的实施框架。并以滇南中心城市为例,提出组建体制并存、分体运行的行动主体,以制度对接、贸易共通、时空距离临近再造对外贸易功能,以产业空间协同、基础设施共建、社会制度互融提升优化城市内部功能组织等方面探索具体实施策略。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综合交通规划转型思考 下载:99 浏览:523

张乔1 黄建中2 马煜箫3 《中国建筑》 2020年1期

摘要:
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并监督实施的背景下,综合交通规划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重要的专项规划,应该顺应新的形势,结合自身的特点积极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通过解析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对综合交通规划的要求,从思维方式、体系构建、内容转型、程序组织、动态评估、法规标准等方面对综合交通规划的转型与创新提出了思考和建议。研究认为,应当转变交通规划的思维,建立完整的综合交通规划体系,推动综合交通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同步研究与编制,完善政策法规与技术标准,促进综合交通与国土空间的协调发展,从而实现全域范围综合交通系统的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建设。

基于人地系统脆弱性评价的农村居民点优化布局——以黄石市为例 下载:99 浏览:521

陈露莹1 杨红1 薄会丽2 王君3 《中国建筑》 2020年1期

摘要:
从区域视角研究农村地区人地系统脆弱性,是实现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该文以黄石市农村居民点为研究对象,选取2010年—2014年5个连续时间截面,采用熵值法、AHP层次分析法及专家打分法,从自然环境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三个方面分析黄石市农村居民点人地系统脆弱性。结果显示,黄石市农村地区的人地系统脆弱性矛盾较为突出,且主要集中在自然环境和经济活动两个要素方面。依据分析结果,从不同方面提出农村居民点优化布局的方案:从规划时序方面,可将黄石市农村居民点分为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进行规划引导以降低脆弱性;从空间引导方面,可将黄石市农村居民点分为非脆弱型地区、单一脆弱型地区和综合脆弱型地区进行发展引导。

浅议结构主义建筑的空间特性——以凡·艾克的阿姆斯特丹孤儿院设计为例 下载:84 浏览:513

张扬1 徐聪2,3 《中国建筑》 2019年4期

摘要:
该文通过对二战以后结构主义建筑理论及其空间模式的研究,并对以荷兰建筑师凡艾克为代表的结构主义建筑作品阿姆斯特丹孤儿院建筑作品的分析,得出了结构主义建筑空间的三种空间特性:理性、诗意、多义性,并引发了对结构主义建筑理论及其设计方法在建筑创作中的思考。

西安航空基地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下载:87 浏览:1256

阮佳香 赵曼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23年2期

摘要:
作为我国首个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航空产业的核“芯”,西安航空基地肩负着我国航空产业与地方经济融合发展试验田的历史使命。要促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筑牢国家安全屏障,航空基地未来产业该如何发展,文章就此提出了航空产业协作思路和发展策略。

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城市发展现状研究 下载:89 浏览:1268

阮佳香1 杨玲2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23年2期

摘要:
文章通过对航空基地城市发展动力、城市空间效率、城市吸引力三方面评估,解读航空基地现状产城融合发展不充分、区域产业集群效应不足和对外交通联系薄弱为限制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并从生态、产业、协同发展、友好城市、产城融合等多方面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供热空调领域新技术应用研究 下载:67 浏览:982

白景辉1 李永洪2 《中国科学研究》 2024年9期

摘要:
本文分别从能源系统、采暖、空调、新能源等几个方面,归纳总结了目前暖通空调行业中较为先进的应用技术,并对各种技术的诞生背景、基本原理及应用情况进行了阐述。

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探讨 下载:105 浏览:1155

唐文强 《中国建筑》 2023年7期

摘要:
住宅建筑项目设计工作代表着我国城市整个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所以,在开展设计过程中,应将自身的实际功能和艺术性进行融合,使其住宅建筑能够发挥自身具备的功能,并充分体现自身价值。此外,以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作为中心,有关设计者要提高自身能力,这对各类问题进行改善和创新,从而为居住人员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下载:189 浏览:1921

杨家宝 《中国建筑》 2022年8期

摘要:
进入现代社会之后,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升,对于周围环境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对我国城市建设方面也提出了很多的要求。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共同作用,二者之间实现高度的统一,才能使城市的发展更加和谐稳定。因此,本篇文章将主要针对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设计之间存在的区别和联系进行分析,并且研究如何实现二者的有效协调,为城市的发展建设需求提供有力的基础。希望可以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经济性及优化技术运用 下载:187 浏览:1872

齐迓冬 《中国建筑》 2022年8期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的不断提升促进了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土木工程的建设自然也不例外。作为土木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之一,房屋建筑的结构设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在整个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项目工程的经济性以及相关技术的优化是最为关键的工作要点。建筑结构设计与结构的经济性和应用技术具有较为紧密的内在关联,合理的建筑结构设计不但能够降低项目工程的投入成本,在最大限度上为企业减少经济负担;还能够全面性的提高项目工程的质量标准,为项目工程的正常使用打下稳固的基础。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效果需要相关技术应用得以完整的呈现,因此,建筑企业需要对现有的设计技术进行不断的优化与创新,从而实现房屋建筑结构的美观与安全。本文阐述了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技术的概念,并分析了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与经济性的关系以及优化技术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为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做出贡献。

浅谈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 下载:188 浏览:1846

管晓舒 《中国建筑》 2022年6期

摘要:
城市规划设计工作和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城市的规划设计、工作与城市的规划管理相辅相成,相互影响。他们共同促进了城市的发展。此外,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要结合城市的实际发展,结合城市未来的发展目标和城市居民的需求。此外,城市发展要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在保证城市快速稳定发展的同时,也可以保障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同时,要把先进的科学规划管理技术和国外先进的城市规划管理经验融入我国当前的城市规划管理中,使城市规划管理更加符合城市发展,创造现代化。

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探讨 下载:293 浏览:2913

刘颖洁 《中国建筑》 2021年12期

摘要:
在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情况下,城市规划设计在各个领域获得了广泛的重视。但是,在目前的城市规划工作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设计人员实践能力不足,导致目前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千篇一律,城市失去了整体的文化特色,在居民生活中也不能完全按照人们的生活习惯进行相应的设计。本文针对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应的论述,通过现状分析,最终找出深化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途径。

电力系统中配电线路的节能降损技术措施分析 下载:519 浏览:3497

郭昌岩 《中国电力技术》 2021年8期

摘要:
电力系统对于我国各项领域而言非常重要,电力系统不仅可以提供供电单位所需的用电量,同时亦可以确保我国居民的娱乐、教育等正常生活能够合理运转。因此,在电力系统中,必须对其配备线路进行节能优化,转变传统的供电方式。重点强调电力服务以及用电质量,并对用电管理成本实现降低。在输送电力系统过程中,其电力消耗不可避免。因此,必须调整自身的经济效益,对输电配电系统进行节能降耗。减少输电过程中出现的电力损耗,解决出现的相关问题,就优化方案进行全面研究。

数据中心建筑电气设计要点与能效提升策略 下载:73 浏览:799

吴晓冬 《中国设计》 2024年12期

摘要:
数据中心作为现代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其电气系统的设计和能效提升至关重要。本文探讨了数据中心建筑电气设计的要点,包括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高效能及绿色环保等多方面的要求,并提出了相应的能效提升策略,旨在优化数据中心的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绿色运营。

浅谈低碳环保理念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下载:85 浏览:813

李亚宁 《低碳研究》 2024年7期

摘要:
低碳环保城市规划不仅是一种手段,更是一项战略性选择,对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在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的谋划中,规划者需要权衡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确保城市在发展的同时保持生态平衡。这使得低碳环保城市规划成为城市规划的关键环节,对于推动城市化进程中的绿色发展、碳减排水平的提升以及城市品质的全面提升至关重要。这一规划方案的实施,不仅是对环境问题的应对,更是对城市未来可持续性的策略性选择,为创造更美好、更宜居的城市环境提供了全新的路径。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