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雷达和卫星资料对一次冰雹天气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下载:50 浏览:437

倪煜淮1 何宏让2 陈涛1 《海洋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以及FY2D逐小时亮温(TBB)资料对2015年4月28日发生在苏皖地区的一次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可知,此次冰雹天气是由超级单体风暴造成的,这次风暴不但发展非常强烈并且持续时间较长,13:00左右对流风暴产生,16:45左右对流风暴发展成为超级单体,从22:02开始,超级单体逐渐减弱并向东南沿海方向移去。另外,0℃层高度为3.7 km左右,-20℃层高度为7.0 km左右,反射率因子强度达到50 dBZ的区域伸展到了-20℃高度以上,表明有产生大冰雹的可能性。(2)利用FY2D逐小时亮温(TBB)资料分析可得,此次中尺度对流风暴云团产生于13:00,并于24:00减弱入海,而后消失。冷云中心TBB最小值达到-60℃,与实际降雹区域进行比较可得,降雹发生在亮温梯度较大的区域。

多源数据中尺度涡三维结构分析方法研究 下载:44 浏览:491

张春华1 安文韬2 邵连军1 赵钊1 方乐1 《海洋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作为重要的海洋中尺度现象之一,中尺度涡的研究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随着数值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卫星资料的累积、时间更长以及更多更有效的海上实测数据的取得,使得综合利用实测资料、卫星遥感资料、再分析/数值预报产品等数据源,对中尺度涡进行自动识别与三维结构分析成为中尺度涡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在前期对卫星遥感资料中尺度涡自动检测算法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多源资料中尺度涡三维结构分析方法研究,以表面漂流浮标运动轨迹为中尺度涡的判定依据,综合利用高度计观测、红外遥感观测、以及再分析/数值预报产品分析中尺度涡三维结构信息,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尺度涡研究的发展方向,为全面分析中尺度涡的时空特性提供技术途径,为中尺度涡的动力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含混合储能的独立微电网多时间尺度协调控制策略 下载:81 浏览:483

张弛1 曾杰1 张威1 徐琪1 彭嘉俊2 郭敏铧2 《电力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提出了一种含混合储能的独立微电网多时间尺度协调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采用"日前优化+日内滚动+实时控制"的方式,对各发电机组的启停和出力计划、负荷投切计划和储能系统的控制进行决策,并且不断修正。该策略可以有效地减轻预测误差带来的影响,从而提高含混合储能的独立微电网运行的稳定性与经济性。

考虑多种储能的微能源网多时间尺度协同调度 下载:84 浏览:492

卢芳1 王晓梅1 李勇钢1 殷爽睿2 艾芊2 刘祥波1 杨小婷1 《电力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为应对含不同类型储能微能源网在实际运行中面临的多种不确定因素,在给出考虑储电、储热、储气设备参与的微能源网日前经济调度策略的基础上,以跟踪日前微能源网与外网交互功率及储能设备能量状态优化结果为主要目标,并尽可能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基于模型预测控制方法建立了微能源网多时间尺度协同调度模型。算例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应对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出力波动与负荷预测误差,在保证各储能设备日运行能量平衡的前提下,提出了可控元件的日内平滑出力策略,并提高了微能源网对风电、光伏的消纳能力。

微电网环境下考虑日前预测误差的电动汽车多时间尺度优化调度模型 下载:69 浏览:441

赵琦玮1 王昕2 王鑫3 郎永波3 贾立凯3 《电力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针对微电网中电动汽车充放电及风光荷预测误差带来的问题,提出一种在微电网环境下考虑日前预测误差的电动汽车多时间尺度优化调度模型,由日前调度计划和日内短期滚动优化调度构成。日前调度模型兼顾微电网与电动汽车车主双方利益,以微电网运行成本最低、所有电动汽车车主充电总成本最低为目标;滚动调度模型以实际等效负荷与日前调度计划中等效负荷匹配程度最大为目标,将实际车主充电总成本不大于日前计划车主充电总成本作为约束条件考虑。最后使用适用于电动汽车充电优化问题的灰狼优化算法求解,优化结果表明,微电网通过多时间尺度优化调度可以有效降低运行成本,并减小预测误差带来的影响,同时电动汽车车主也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

考虑不确定性的区域能源互联网源-荷-储协调优化 下载:72 浏览:449

李文博1 李华东1 张鹏飞2 赵光锋3 王皓4 艾芊4 《电力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能源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为综合能源利用方式提出了新的思路。计及可再生能源出力和负荷预测不确定性,考虑区域内发电、储能、需求侧多种调度响应资源,采用多场景随机规划方法建立区域能源互联网的源-荷-储两阶段协调优化模型。日前考虑电价制定,以总社会福利最大为目标,确定第二天电价策略、需求侧响应情况及机组运行计划。日内以总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对日前机组运行计划进行修正。算例证明所提出模型及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发电侧与需求侧的响应特性,有效实现区域能源互联网系统的协调优化,保证系统的运行经济性和可靠性。

新时代背景下大尺度城市设计规划策略研究——以山东齐河东盟国际生态城城市设计为例 下载:57 浏览:476

贾海发1 邵磊1 李鹏飞2 《中国建筑》 2018年10期

摘要:
在新时代背景下,新的社会形势对城市规划提出了新的任务与更高的要求,尤其对大尺度城市设计带来了新的考验。传统的缺乏战略思考的城市设计已不能适应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部分学者已经认识到城市设计所关注的范围不能仅限于物质空间,而是应扩展到经济、社会、生态等更宏观的领域。该文以山东齐河东盟国际生态城城市设计为例,结合资源禀赋和现实条件,从空间、交通、产业、生态四个方面提出了规划引导策略。期望通过该项目的研究探讨,为今后同类型的城市设计项目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于生态系统服务中土地整治的影响研究 下载:56 浏览:776

郝波 《电力研究》 2024年12期

摘要:
生态系统服务是人类直接或间接从生态系统获得的各种惠益,构建了人类与自然的桥梁和纽带,将科学与管理决策紧密相连。全面认识和深入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实现区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土地平整和农田水利等工程措施对生态系统供给、调节、支持和文化等服务功能的直接影响,指出其既有正向影响,又有负向影响。论述了土地整治对不同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关系的影响,认为土地整治能影响其间的协同或者权衡关系。概括了土地整治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的尺度效应,指出土地整治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尺度依赖性。深入研究土地整治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影响生态系统服务的耦合机制。期望完善土地整治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的研究,为将生态系统服务评价纳入土地整治的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国外STEM教育的研究热点与前沿探析 下载:54 浏览:410

邱德峰1 全晓洁2 李颜希3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20年12期

摘要:
近年来,STEM教育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其被视为培养21世纪核心能力的关键。研究以WoS核心数据库为数据源,并借助SPSS21.0、Bicomb2.0以及CiteSpace等软件工具对国外历年来STEM教育的研究成果进行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国外STEM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由萌芽(2001年至2007年)到发展(2008年至2012年)再到繁荣(2013年后至今)的发展脉络。研究热点领域主要包括:STEM教育参与主体的主观因素和学生学习表现情况的研究;特殊群体在STEM教育中的学习及表现情况的研究;STEM教育整合及STEM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情况的研究;STEM教育实践活动情况的研究;STEM教师的培养、专业发展及其他研究。研究前沿主题主要体现在:创新STEM专业学习(学位获得)途径;关注女性、少数族裔及残疾人士等群体的STEM教育和学习的平等与公平性;K-12阶段STEM课程整合;高中学生STEM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社会认知职业理论(SCCT)在分析学生对STEM兴趣及专业选择中的效用。未来我国应继续加强对STEM教育的探究,重视对国际研究经验的学习和借鉴,主动把握STEM教育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初语阅读教学中素材拓展引申应把握好三个尺度 下载:83 浏览:500

​陆慜俐 《语文教学与创新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石。教师要重视阅读方法的引领和阅读素材的延伸,从而帮助学生拓展视野,打开文化之门,享受文学的魅力。根据教学实践,探讨在阅读教学中素材的拓展延伸需要把握"适题""适时""适度"三个尺度。

基于OpenFOAM的桩基透空堤结构尺度其透射系数的影响 下载:40 浏览:310

夏曦 张可新 桂劲松 《中国水产学报》 2022年3期

摘要:
为探讨透空堤相对堤宽和挡板相对入水深度在工程中的合理取值范围,本文采用某交通码头改扩建工程物理模型试验与开源软件OpenFOAM数值模拟,进行了透空式防波堤相对堤宽和挡板相对入水深度对透射系数的影响研究,并分析了透空堤流场变化机理。结果表明:随着相对堤宽(B/L,B为堤宽,L为波长)增大,透空堤透射系数减小,当相对堤宽比大于0.35L后透射系数趋于稳定;随着挡板入水深度(Δ)增加,透射系数减小,当挡板相对入水深度(Δ/H,H为透射波高)大于1.0H时,透射系数趋于稳定;透空堤流场图显示,随着相对堤宽的增大,波浪发生紊乱,震荡空间变大使得波浪耗散增加,随着挡板入水深度增大,波浪与结构物作用面积增大使得波浪耗散增加。研究表明,结合港口现行规范,在实际工程中相对堤宽适宜范围应为0.25~0.35L,挡板相对入水深度适宜范围应大于1.0H。

多尺度的山东省人口高龄化区域演变研究 下载:87 浏览:459

王志宝 《老龄研究进展》 2018年4期

摘要:
随着人类寿命的不断延长,人口高龄化也开始引起关注。山东省人口高龄化水平明显高于全国,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通过对相关度量方法的对比分析,尝试构建新的测度方法。利用最近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其他相关数据,分析山东省人口高龄化区域演变特征及其主导因素。研究发现:(1)人口高龄化区域演变由胶东半岛向鲁中西部扩散,呈现地带性推移式的区域演变态势,并形成了若干个人口高龄化集聚中心;(2)山东省人口高龄化演变速度及增长态势保持相对的地区均衡,地市层面的区域空间结构相对稳定,而区县层面则变动明显;(3)自然环境决定了人口高龄化的宏观区域空间格局及其时空变动,而社会经济发展则在中微观层面形成了若干个高龄人口集聚地;(4)各地区人口高龄化水平将持续提升,但由于受人口自身生理素质等因素限制,不会超过人口老龄化水平。最后,总结了山东省人口高龄化区域演变的三类问题,并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纳米氮化硅/丁腈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下载:51 浏览:445

夏茹1 朱清仁2 章于川3 李方山3 董前年3 周琨3 夏迎松4 何仕生4 蔡佩亮4 张海潮4 《纳米技术研究》 2022年1期

摘要:
用粒径为20nm的纳米氮化硅(Si3N4)填充丁腈橡胶(NBR)制备纳米橡胶复合材料,用16#大分子偶联剂对纳米Si3N4进行表面处理,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老化性能等.结果表明,纳米Si3N4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NBR的撕裂强度、拉伸强度、耐磨性等,明显降低内耗,改善了橡胶的动态力学性能和耐热老化性能;初步的台架试验显示,添加0.5~1.5质量份左右纳米Si3N4的NBR油封制品使用寿命得到大幅提高.

南海中尺度涡上海面热通量异常的季节变化 下载:65 浏览:346

祖永灿1 孙双文1 赵玮1 李培良1 刘宝超2 方越2 《海洋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利用1999—2009年基于卫星观测反演的湍流热通量数据,并结合最新的涡旋数据集,通过合成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南海涡旋导致的湍流热通量异常的季节差异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涡旋引起的热通量异常的水平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差异,与涡旋导致的海表温度(SST)异常的分布特征相一致:在冬季表现为非中心对称(类似于偶极子)分布特征,而夏季则为中心对称(类似于单极子)分布特征.在涡旋内部旋转流场的作用下,因南海在不同季节其背景SST的分布不同,使得涡旋导致的热平流异常也显著不同,进而使得伴随涡旋的SST异常分布表现为单极型和偶极型.在SST异常的作用下,海面热通量异常分布也表现出相似的分布特征和季节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涡旋引起的热通量异常与SST异常呈线性关系,且两者的线性拟合斜率也表现出显著的季节变化:冬季的拟合斜率大于夏季.通过分析背景场的季节特征发现,背景风速和海气温差的季节差异是造成拟合斜率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

针尖力学——原子力显微镜(AFM)中的纳米力学 下载:89 浏览:504

1​沈海军 2史友进 《纳米技术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原子力显微镜已在材料、医学、生化、精密加工与组装、原子及分子操纵等学科领域内取得了广泛应用.该文以原子力显微镜成像机理与应用研究为背景,提出了针尖力学的概念.介绍了原子力显微镜的应用前沿,阐述了针尖力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现状,点明了多学科跨尺度方法在针尖力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云尺度雷达资料的混合同化对台风“桑美”的数值模拟研究 下载:62 浏览:339

沈菲菲1 许冬梅1 闵锦忠1 张冰2 李超3 《海洋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本文采用基于WRFDA的集合-变分混合同化系统(En3DVAR)在云尺度分辨率下同化了雷达观测资料考察其对登陆台风"桑美"的影响。高时空分辨率的雷达径向风资料在台风登陆前的3h同化窗内以每30min的频率同化进WRF模式(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研究结果表明:En3DVAR试验在3h同化窗内的均方根误差相比3DVAR试验改进显著,这可能得益于混合同化系统中提供的"流依赖"的集合协方差信息。系统性的诊断分析表明En3DVAR试验在台风内核区产生了较为明显正温度增量,对台风内核区的热力和动力结构均有较好调整,而3DVAR则在台风内核区产生了负温度增量;相比3DAVR试验,En3DVAR在采用了"流依赖"的集合协方差信息后还可以对背景场上的台风的位置进行系统性的偏差订正。总体而言,En3DVAR试验预报的台风路径和强度相比3DVAR改进显著,其正效果主要来源于混合背景误差协方差中的"流依赖"集合协方差信息。

南海中尺度涡温盐异常三维结构 下载:68 浏览:418

谢旭丹1 王静1 储小青2 程旭华2 《海洋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基于1994—2015年海面高度异常数据,采用winding-angle中尺度涡旋探测算法识别出南海范围内共5 899个反气旋涡(AE)和3 792个气旋涡(CE),结合世界海洋数据集(WOD13)及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SCSIO)温盐观测数据集,采用基于变分法的客观插值方法,合成了南海及南海各区域中尺度涡的温盐异常三维结构。结果表明,本文采取的插值方式能有效地获得涡旋三维结构,垂向尺度上也与前人研究结果较为一致。在平均状态下,南海AE温盐异常强度明显大于CE,AE正位温异常主体结构深度约440m,而CE仅在320m以浅维持涡旋结构;两者最大位温异常均出现在次表层约80m上下,AE达2.02℃,CE达-1.60℃。盐度异常影响深度约150m,最大盐度异常出现在50m深附近,AE达-0.24,CE达0.28,同时由于涡旋在不单调变化的背景盐度场中引起海水下沉(上升),AE盐度异常结构呈"上负下正"而CE呈"上正下负"式结构。南海各区域合成涡旋的温、盐异常的影响程度并不完全相同,可能与各区域涡旋的生成机制及背景温盐场有关。

融合注意力的遥感建筑物图像分割方法 下载:62 浏览:877

谢子奕 《信号处理与图像分析》 2024年6期

摘要:
为了解决遥感建筑物图像分割中存在的挑战和现有方法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和多尺度特征融合的深度学习方法。首先,综述了传统和深度学习方法在遥感图像分割中的应用,并重点讨论了注意力机制及其在图像处理中的作用。在方法部分,详细描述了所提出的整体框架和网络结构,包括融合注意力机制、多尺度特征融合以及双路径编码方法的设计与实现。接着,通过广泛的实验验证和结果分析,证明了所提方法在多个数据集上的有效性和优越性,改进的网络模型显著提升了对建筑物图像的分割效果。

耕地土壤质量现状及修复改良建议 下载:65 浏览:598

刘哲 陈田庆 杜宜春 《中国土壤》 2024年12期

摘要:
土壤紧实、容重偏高、结构损毁等物理退化是制约耕地产能提升和维持土壤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障碍性因素。本研究以土地整治项目为例,探明了项目区域土壤紧实障碍现状,揭示紧实障碍的现状及发生机理,提出土壤紧实化障碍的防治与调控措施,有助于土壤紧实等土壤物理障碍因子消除及质量快速,可为区域土壤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和脱贫攻坚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关于水土保持生态要素多尺度监测指标研究 下载:307 浏览:3136

王涛 《土壤研究》 2022年4期

摘要:
在我国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生态环境监测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监测数据需要满足日益增长的生态科学研究、环境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有效利用等需求。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各种主要环境因素的多尺度监测研究现状,从坡面、小流域、区域尺度探讨了水土保持相关生态要素监测需要的指标,以期为水土保持生态监测服务提供借鉴与参考。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