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自拟活血扶正汤在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中的预防效果 下载:63 浏览:408

刘建芳 庄智勇 《医学研究前沿》 2019年6期

摘要:
目的:探究自拟活血扶正汤在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中的预防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2019年1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断指再植术的60例外伤性手指离断伤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30,术后给予常规三抗治疗)与观察组(n=30,术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自拟活血扶正汤)。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两组术后24 h和治疗7 d后疼痛情况;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优良率、血管危象发生率及再植指成活率。结果:治疗7 d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术后24 h降低,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再植指成活率高于对照组,血管危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将自拟活血扶正汤应用于断指再植术后血管危象预防中效果更显著,有利于缓解患者疼痛感,预防血管危象发生,促进再植指成活。

配电系统实际运行的剩余供电能力计算方法 下载:81 浏览:509

赵志强1 高跃2 付高善3 高明3 李庆波3 甄国栋4 《电力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现有配电系统最大供电能力模型(TSC)充分研究了配电网的供电能力,适用于规划未来配电系统和评估已有配电系统,本文改进了已有的TSC模型,得到了一种更适合指导智能配电系统运行的剩余供电能力计算方法。首先,简要介绍了配电网的TSC模型及相关定义;其次,提出了剩余供电能力的概念,改进已有TSC模型得到了剩余供电能力数学模型,并给出求解方法;再次,介绍了剩余供电能力的特点,表明剩余供电能力更适合指导配电系统运行;最后,结合算例说明本文模型的实用性和正确性。本文工作定义了一种配电系统剩余供电能力并给出了计算方法,完善了配电网供电能力的理论体系,其更适合指导电网运行,有利于高效利用配电网的供电潜力、提高资产利用率。

概率与高中数学其他知识点的交汇分析 下载:62 浏览:380

刘元智 《教学管理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在高中数学各个知识点中,能够明显看到概率与其他知识点的交汇。所以教师在概率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对概率知识及解题技能进行讲授,还对概率与数列、不等式、解析几何、向量、三角函数等其他知识点的交汇进行讲解,促使学生融会贯通,形成更完整的知识体系,实现思维能力的全面提升。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力蓄电池智慧运维系统设计与应用 下载:33 浏览:456

黄龙飞1 徐力栋2 朱胜辉3 《电网技术研究》 2025年4期

摘要:
当前,我国科学技术不断成熟,也不断向智慧化方向发展。电力蓄电池是电力系统的最后一道防线,在交流电故障状态下,能够可靠地为站内电力通信设备和重要的一二次设备提供电源,是保障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条件。近年来由于蓄电池质量下降,蓄电池维护手段单一,蓄电池的安全隐患突出。随着蓄电池投运年限的提升,运行风险逐年加大,应在运行维护保障和管理措施上使用新的技术手段,提升电力蓄电池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力蓄电池智慧运维系统设计与应用进行论述,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给行业内人士以借鉴和启发,详情如下。

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 下载:41 浏览:514

丛庆春 《电网技术研究》 2025年4期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电能的需求不断增加,智能电网逐渐涌现出来,为了全面提升智能电网建设的水平,需要充分发挥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优势,形成完整的智能电网建设方案,确保现代电网应用效果符合预期,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和谐统一。基于此,文章分析了智能电网的优势及特点,并着重分析了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

基于5G技术的电力营销安全智能化现场作业系统研究 下载:39 浏览:479

王雅煊 《电网技术研究》 2025年4期

摘要:
目前电力营销市场的复杂性与多变性需要我们采用更加科学严谨的手段管理,5G技术发展迅速,将5G技术与电力营销相结合。研究现场作业安全数字化管控新模式,建设营销现场作业平台,建立应用移动终端微应用,利用图像识别、地图服务等技术,全面实现现场作业安全管控的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精细化,实现营销作业现场的总体管控和作业标准化指引,进一步完善营销安全责任体系和提升企业营销专业现场作业安全管控能力。

初中音乐课堂中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实践运用 下载:322 浏览:3233

唐虹 《中国音乐学报》 2022年5期

摘要:
目前随着新课改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音乐教育已完全步入现代化。文章指出,将信息化教学模式运用到初中音乐教学中,不仅可以促进师生互动,还能增强音乐课堂的审美教育功能,为初中音乐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探索路径和模式参考。但目前信息化教学模式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师需要在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考虑设备敏感特性的单次电压暂降事件分级评估方法 下载:79 浏览:508

王劲1 李晨懿2 许中1 马智远1 徐永海2 《电力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对于单次电压暂降事件,得到其评估值后,在没有比较基准的情况下,无法直观地知晓其严重程度。本文提出了考虑设备敏感特性的单次电压暂降事件分级评估方法。在暂降能量指标的基础上,根据典型的设备耐受曲线的严重性评估结果拟合设备免疫水平概率分布函数;计算单次事件引起设备的故障概率,基于层次分析法得到设备综合故障率;利用设备故障率构造修正函数来修正暂降能量指标,基于电网中490组历史暂降样本,通过对修正后的暂降能量指标进行概率统计分析,拟合其概率分布函数,计算其概率分位数,作为比较基准值;根据单次事件修正后的评估指标与基准值的大小关系建立电压暂降严重性评估等级。通过对电网中100组实测暂降样本进行分级评估,将暂降能量指标修正前后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方法能有效地克服暂降能量指标的过度评估,并且评估结果更加直观、合理。

基于双蓄电池组的微电网两阶段调度优化模型及控制策略 下载:79 浏览:497

陈科彬 邱晓燕 赵劲帅 《电力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针对微电网应用中储能寿命损耗成本过高的瓶颈问题,提出了基于双蓄电池组的日前日内两阶段协调调度模型与控制策略。在日前阶段,综合考虑日前预测数据、储能装置寿命及市场电价,建立了以微电网运行总成本最低为目标的经济调度模型,并利用随机权重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该模型。在日内阶段,为应对间歇性分布式电源预测误差引起的联络线功率波动,构建了基于双蓄电池组拓扑结构的储能系统,根据蓄电池特性设计了实时控制策略,即两组蓄电池分别作为放电组、充电组,交替补偿联络线功率的正、负偏差,当任一组蓄电池达到其荷电状态的上、下限,则同时交换两组蓄电池的充、放电状态。最后,以某园区的示范微电网作为分析对象,通过实际算例验证了日前优化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并证明了基于双蓄电池组的日内实时控制策略能有效延长蓄电池循环寿命,提高系统的经济性。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患儿运动功能及智力水平的改善效果 下载:70 浏览:416

蔡颖莉 《医学研究前沿》 2018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患儿运动功能及智力水平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HIE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n=40),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智力发育指数、运动发育指数及各项发育商变化。结果:与干预前相比,两组干预后12个月的PDI、MDI值均明显提高,并且观察组干预后12个月的PDI、MDI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2个月,观察组患儿适应能力、精细运动能力、大运动能力、语言能力及社交能力DQ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神经系统后遗症总发生率为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HIE患儿的运动功能,促进智力发育,改善患儿预后。

下肢智能康复机器人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研究 下载:48 浏览:359

舒国建 王化高 张录 《现代康复医学》 2020年4期

摘要:
目的:研究下肢智能康复机器人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2~8月我院接收并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机器组各30例。对照组在常规康复训练上使用人工辅助步行训练,机器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使用下肢智能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平衡功能改善情况、下肢功能改善情况、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BS、FMA、MBI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机器组治疗后的BBS、FMA、MBI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智能康复机器人结合康复训练能够较好的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和下肢功能,提高日常生活的能力。

小学数学“智性数学”教学主张及其实践 下载:54 浏览:501

钱军 《数学教学与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智性数学"不仅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精挑数学中的"智点",更指能探寻到发展学生智性学习的"智径"。智性数学主张"以趣启智""以情启智""以理启智"。在智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整体架构、环境创设、课程实施等视角来展开智性数学的教学实践。实现对学生的精神引领,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

抚触护理应用于新生儿肺炎对患儿不良症状及智能发育的影响 下载:81 浏览:471

翁梅人 《医学研究前沿》 2018年7期

摘要:
目的:讨论抚触护理应用于新生儿肺炎对患儿不良症状及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新生儿监护室收治新生儿肺炎患者102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加抚触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干预前、护理干预后1个月不良症状发生情况及护理干预后6个月智能发育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1个月,观察组患儿咳嗽、咳痰及流涕症状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护理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患儿MDI指数明显较对照组患儿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抚触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新生儿肺炎患儿的临床症状表现,并可以显著提高患儿智能发育,在新生儿肺炎中应用与推广价值均较高。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下载:80 浏览:361

张琦 《教学管理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智慧校园是教育信息化的更高级形态,是数字校园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对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的对策,为智慧校园的建设提供参考。

以需求为导向的智慧物管建设研究 下载:35 浏览:1656

刁子延 《当代管理》 2025年1期

摘要:
近年来,智慧化城市发展趋势下,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及其应用在物业管理中的作用越发重要。相比欧美发达国家,我国在物业管理领域起步较晚,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物业管理智慧化发展开展研究,通过标准化管理框架,辅以信息化技术,总结智慧物业管理的建设思路。

计及需求侧资源的电网分层分区供需平衡调控方法 下载:90 浏览:473

石坤1 李德智1 何胜2 王鲁3 易永仙4 《电力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需求侧资源管理是对传统电网平衡供需方式的有效补充,针对目前需求侧资源管理应用方式中存在的调控模式单一、用户响应潜力评估不足以及横向资源利用薄弱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计及需求侧资源的电网分层分区供需平衡调控方法。该方法通过纵向多层次间自下而上的反馈式负荷可响应潜力评估和自上而下的任务量分配机制,配合横向的互联互通互补机制,实现全面的需求侧资源参与供需平衡调节,为需求侧资源参与电网供需平衡调节开拓了新思路,提供了更精确、完善的理论基础。

基于分布式聚类模型的电力负荷特性分析 下载:88 浏览:501

曾楠1 许元斌2 罗义旺2 刘青2 刘燕秋2 张欢2 《电力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电力系统的负荷模型是决定电力系统可靠性的关键要素,传统的负荷特性数据聚类算法计算复杂、运行时间长。将K-means和Canopy聚类算法有机地结合,建立一种分布式聚类模型。在此基础上,对用户整点负荷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利用负荷规范化区间值与24个整点时间的参数关系,得到聚类中心分布。以福建省历史日负荷数据为例,验证分布式聚类模型运行的快速性。结果表明:距离阈值T2与算法运行时间成反比;簇个数越多,运行时间越长;大工业行业聚类中心分布稳定,显著性不明显,农业生产行业聚类中心分布显著性明显,为预测用户负荷特征及用电特性提供思路借鉴。

认知功能障碍训练配合综合康复治疗脑瘫伴智力障碍患儿的效果评估 下载:58 浏览:388

刘秀丽 《现代康复医学》 2019年12期

摘要:
目的:评估认知功能障碍训练配合综合康复治疗脑瘫伴智力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脑瘫伴智力障碍患儿10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则实施认知功能障碍训练配合综合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儿DQ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DQ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瘫伴智力障碍患儿的治疗中,认知功能障碍训练配合综合康复治疗能显著提升临床效果,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柔性倍增——基于人工智能、移动机器人、智能立库的未来居住空间概念研究 下载:66 浏览:481

庄慎1 唐煜1 华霞虹2 《中国建筑》 2018年8期

摘要:
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逐步发展的今天,生活空间将产生新的变革。该文介绍一个居住空间的倍增实验概念设计,该设计尝试采用人工智能、移动机器人、智能立库技术来提升居住空间使用的潜力与可能性,实现居住空间的柔性倍增。

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评价神经根型颈椎病射频治疗疗效的临床研究 下载:67 浏览:417

唐智生1 杨少华2 徐晓兰1 郭昆义2 张奇2 《现代康复医学》 2019年7期

摘要:
目的:观察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MS-MEP)评价神经根型颈椎病射频治疗疗效的作用,以探讨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在判断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7年12月本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30例作为治疗组,健康成年人(对照组)20例。研究组进行颈椎间盘射频热凝术治疗,测定两组头部、C7、臂丛、Erb’s点及肘点诱发电位潜伏期、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同时用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测定研究组术前术后功能障碍程度。结果:研究组TMS-MEP潜伏期、运动传导时间较对照组延长(P<0.01);研究组术后功能障碍指数及诱发电位潜伏期较术前改善(P<0.01)。结论:TMS-MEP对周围神经损伤比较敏感,能较早反映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损伤程度,可用于指导临床手术治疗和判断预后。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