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新生儿呼吸评分联合INSURE技术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 下载:24 浏览:251

陈志凤 伍少霞 谭葵欢 卢燕玲 丁月琴 李锐钦 《中国儿科杂志》 2018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呼吸评分联合气管插管-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 PS)-拔管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INSURE)技术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8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RDS早产儿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以加拿大重危新生儿急症监护教程中的呼吸评分量化指导INSURE技术的应用,对照组根据临床情况以经验判断INSURE技术的应用,比较两组患儿的PS使用率、机械通气率、总用氧时间、INSURE技术应用率和失败率、住院时间及费用等。结果共纳入150例RDS早产儿,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两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母亲妊娠期糖尿病、产前应用激素及ⅢⅣ级RDS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率、总用氧时间及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INSURE技术应用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S使用率、INSURE技术失败率、住院时间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呼吸评分量化指导早产儿RDS治疗可明显提高INSURE技术的应用率,降低机械通气使用率,缩短用氧时间,降低患儿住院费用。 还原

甲基丙二酸尿症生化 基因诊断及产前诊断 下载:24 浏览:250

韩连书 《中国儿科杂志》 2018年11期

摘要:
甲基丙二酸尿症(MMA)是中国最常见的有机酸血症,其生化诊断指标为血丙酰肉碱、丙酰肉碱与乙酰肉碱比值、尿甲基丙二酸及甲基枸橼酸水平增高,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合并型MMA)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已知导致MMA的基因突变主要包括MUT、MMAA、MMAB、MMACHC、MMADHC、LMRD1、HCFC1、MCEE、SUCLG1、SUCLG2及ABCD4,检测到致病变异具有诊断价值。MMA产前诊断主要通过孕妇羊水细胞或胎盘绒毛膜细胞基因突变检测。如果胎儿为MMA,母亲羊水丙酰肉碱与乙酰肉碱比值增高、甲基丙二酸及甲基枸橼酸增高,可以作为此病产前诊断的辅助方法。羊水总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可作为合并型MMA的产前诊断方法。

甲基丙二酸尿症并发心血管疾病的认识与诊治 下载:23 浏览:241

刘雪芹 《中国儿科杂志》 2018年11期

摘要:
甲基丙二酸尿症心血管系统受累可并发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肺高血压及血栓性疾病,是造成甲基丙二酸尿症患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该文复习相关文献,阐述心血管系统受累疾病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断及治疗,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心血管系统受累的诊治水平。

甲基丙二酸尿症伴精神异常 下载:24 浏览:233

孙芳 张知新 《中国儿科杂志》 2018年10期

摘要:
甲基丙二酸尿症(MMA)是我国最常见的有机酸尿症,基因型和临床表型复杂多样,可表现为多系统损伤,以神经系统异常最常见,少数出现精神异常。甲基丙二酸和同型半胱氨酸具有神经毒性,而同型半胱氨酸具有血管毒性,引起神经系统功能及结构损伤,导致神经精神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迄今已报道的伴精神异常的MMA均为晚发型,绝大部分为MMA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其中以cbl C型最多见。MMA可导致大脑、小脑、椎体外系及周围神经损伤,造成多种多样的神经和(或)精神症状,包括情感障碍、认知障碍和行为异常。对于不明原因的精神疾病患儿,应注意鉴别MMA,早期、正确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

甲基丙二酸尿症脑损伤及诊疗对策 下载:34 浏览:345

郑宏 陆相朋 《中国儿科杂志》 2018年10期

摘要:
甲基丙二酸尿症可引起多器官损害,主要累及神经系统,是造成患儿严重残疾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甲基丙二酸尿症脑损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阐述甲基丙二酸尿症神经系统损伤机制及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以提高临床医生的诊治水平。

血液净化治疗儿童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 下载:33 浏览:340

曾月 赵成广 吴玉斌 《中国儿科杂志》 2018年10期

摘要:
目的了解我国目前血液净化治疗儿童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现状。方法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血液净化专家委员会讨论并制定调查表,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参与研究的22家单位住院行血液净化治疗的127例重症SLE患儿病例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收集数据127例,其中男28例、女99例,年龄4~16岁,63例患儿应用血浆置换(PE)治疗180次,41例患儿应用DNA免疫吸附(DNA-IAS)治疗106次,11例患儿应用血液透析(HD)治疗112次,12例患儿应用血液灌流(HP)治疗32次。PE和DNA-IAS治疗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ANA滴度、抗ds-DNA抗体、免疫球蛋白明显下降,补体回升;HD用于肾功能不全患儿治疗效果显著;HP能够清除炎症因子,使患儿临床症状缓解。PE、DNA-IAS、HD、HP的好转率分别为87.30%、87.80%、72.73%、75.00%。结论 PE和DNA-IAS疗法可迅速清除重症SLE患儿血液中的免疫性物质,缓解病情;HD治疗主要用于重度水肿及肾功能不全患儿;HP治疗能够有效清除炎症因子,缓解临床症状;对于重症SLE患儿,应根据病情的不同选择各异的血液净化疗法。 还原

儿童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 下载:14 浏览:159

胡姚 俞蕙 《中国儿科杂志》 2018年9期

摘要: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一直是威胁全球公共卫生健康的重要问题。随着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普及和医源性操作的规范化,目前,HBV主要传播途径为母婴传播。围生期或儿童时期感染HBV易致慢性化,成为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主要来源。与成人相同,儿童CHB的根本治疗亦为抗病毒治疗。但由于儿童生长发育的特殊性,对儿童CHB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和治疗方案现尚无定论,且抗病毒药物选择较为有限。该文对儿童CHB抗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呼吸道合胞病毒相关疾病全球负担及治疗新策略 下载:41 浏览:425

杨男 尚云晓 《中国儿科杂志》 2018年9期

摘要: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是全世界范围内5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原因,也是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RSV感染不仅可能加重原有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也可能引起反复喘息发作等后遗症,给全球儿童卫生健康造成重大影响及负担。临床上,用于预防或治疗RSV感染的药物较少,多种药物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该文拟对RSV感染现状、长期影响及预防和治疗药物研制的新进展进行阐述。

出生后糖皮质激素预防和治疗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评价 下载:15 浏览:152

杨传忠 《中国儿科杂志》 2018年8期

摘要:
糖皮质激素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防治中有积极作用。出生后早期静脉使用小剂量氢化可的松可能对存在宫内炎症反应的早产儿有益,但需注意短期副反应,如消化道穿孔等;地塞米松(DEX)目前主要考虑在出生后2~3周不能撤离机械通气、有发展为严重BPD可能的早产儿中应用;早期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或布地奈德+肺表面活性物质气管内滴入治疗可以减少BPD的发生,但其安全性尚需进一步评估。未来的研究方向需注意对更低剂量、更短疗程和更有效的给药方法的研究,采取个体化治疗,以其达到最大的效益风险比。

无创高频通气技术在早产儿的应用 下载:14 浏览:154

史源1,2 朱兴旺1 《中国儿科杂志》 2018年8期

摘要:
无创高频通气(NIHFV)是利用鼻塞、鼻咽管或面罩替代气管插管进行高频通气的一种新兴无创通气支持模式。NIHFV结合了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和高频通气(HFV)的优点,具有持续维持肺泡稳定,更有利于清除CO2,压力伤更小,不需要同步技术等优势。小样本研究表明NIHFV可作为其他无创通气失败后的营救性治疗从而避免和延迟气管插管,但是目前临床资料有限,需要进一步的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

LISA/MIST技术与早产儿呼吸系统疾病的预后 下载:42 浏览:420

朱佳骏 《中国儿科杂志》 2018年8期

摘要:
经细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注入技术[(less invasive surfactant administration,LISA)/(minimally invasive surfactant treatment,MIST)]是肺表面活性物质运用技术的创新,该技术以细管替代气管插管,通过患儿有效自主呼吸,完成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该技术降低气管插管对气管黏膜损伤的风险,避免了肺表面活性物质运用过程中正压通气过程。因此,该技术可视为早产儿肺保护策略的一部分。相关meta分析结果提示:LISA/MIST技术可减少早产儿机械通气时间,降低早产儿死亡率、36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然而,该技术的细节操作流程并不十分统一,需要继续完善和标准化。研究目的明确、设计合理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值得期待。

早产儿目标血氧饱和度范围的争议 下载:14 浏览:159

陈超 《中国儿科杂志》 2018年7期

摘要:
氧疗是危重早产儿救治的重要措施,但不恰当的氧疗会导致早产儿不良预后的发生,氧疗是否适当主要根据血氧饱和度监测及是否发生低氧或高氧损伤。长期以来国内外对早产儿目标血氧饱和度范围进行了许多研究,但结果有较大差别,对早产儿最合适的目标血氧饱和度范围仍未有定论。最近10年来,针对早产儿血氧饱和度开展多中心前瞻性大样本研究,结果显示早产儿生后早期使用较低血氧饱和度可以降低严重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发生率,但病死率会有所升高。

咖啡因在早产儿的应用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下载:14 浏览:141

杨晓燕 母得志 《中国儿科杂志》 2018年7期

摘要:
咖啡因是一种黄嘌呤衍生物,在体内通过非选择性地抑制腺苷受体而产生多种药理作用。在早产儿,咖啡因主要用于呼吸暂停(apnea of prematurity,AOP)的防治。研究显示,除减少AOP的发生外,咖啡因对早产儿的神经系统及呼吸系统均具有保护作用,特别是早期使用咖啡因可为早产儿带来远期的改善。因此,咖啡因在早产儿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其保护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有待进一步论证。

槐杞黄辅助治疗哮喘儿童疗效及外周血中Th1 Th2相关细胞因子 对氧磷酶1水平的影响 下载:25 浏览:256

贾春梅 王冬梅 宁立华 姜采荣 楚文英 曲艳杰 王俊卿 《中国儿科杂志》 2018年7期

摘要:
目的研究槐杞黄颗粒对哮喘患儿的辅助治疗作用,以及其对外周血中Th1、Th2相关细胞因子、对氧磷酶1(PON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第四医院收治的符合哮喘诊断标准的180例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96例)和常规组(84例),设定正常对照组(50例)。两组哮喘患儿均给予规范化哮喘基础治疗,研究组同时给予槐杞黄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哮喘患儿治疗前1个月、治疗后第1个月、第3个月及第6个月呼吸道感染次数、喘息发作次数、应用急救药物次数、因喘息住院次数,并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的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上呼吸道感染次数、支气管炎和肺炎、喘息发作次数、应用急救药物次数和因喘息住院次数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0.05)。治疗前、后白介素-4(IL-4)、白介素-13(IL-13)、白介素-12(IL-12)、干扰素-γ(IFN-γ)和PON1水平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槐杞黄颗粒辅助治疗哮喘,能够减少呼吸道感染及喘息发作的次数,帮助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可能通过降低外周血中Th2相关细胞因子(IL-4、IL-13)水平,提高Th1相关细胞因子(IL-12、IFN-γ)以及PON1水平,发挥治疗哮喘的作用。 还原

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例并文献复习 下载:14 浏览:156

陈思思 杨志亮 孙桂莲 《中国儿科杂志》 2018年6期

摘要:
目的加强对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cyclic neutropenia,CN)的认识,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分析2015-10-08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收治的1例反复发热伴口腔溃疡5年未确诊的CN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患儿的临床表现和检查、治疗方案,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儿5年病史,每隔20 d即有感染,发病时有发热、口腔溃疡和细菌感染及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减低,骨髓穿刺提示粒细胞系统增生减低,发病间歇期血中性粒细胞计数正常,ELANE基因为杂合突变,符合CN。结论对于临床表现和血中性粒细胞计数有规律地呈周期性变化的患者,应进行骨髓穿刺及ELANE基因检测,对反复周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病例,ELANE基因突变的检测有助于CN的确诊。

非药物排痰措施利弊评价 下载:14 浏览:156

张亚芥 潘家华 《中国儿科杂志》 2018年6期

摘要:
随着环境、遗传、早产等高危因素的影响,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越来越高,与之相关的呼吸道痰液的处理极为重要。对于小婴儿,尤其是早产儿,其气道发育不完全、咳嗽反射弱,痰液更难排出。药物排痰应用有一定局限性。非药物排痰如雾化、机械振动、肺部理疗等技术及负压吸引能快速排痰、副反应小,具有一定优势。该文对非药物排痰措施及利弊进行综述,供临床医生参考。

儿童呼吸和哮喘控制测试(TRACK)改良中文版及其临床价值 下载:13 浏览:123

洪建国 《中国儿科杂志》 2018年6期

摘要:
儿童呼吸和哮喘控制测试(the test for respiratory and asthma control in kids,TRACK)是目前国际上惟一适用于5岁以下儿童的客观评估哮喘控制水平的量化工具,也是第一个同时包含损害及风险两大评估维度的测试工具。2009年由Murphy等发布后,使用至今,其有效性及可靠性均已得到验证,且已被译为西班牙语、土耳其语等多种版本。依据我国5岁以下儿童哮喘控制水平的评估现况,国内对国际版TRACK进行了译制改良,并对TRACK改良中文版进行分析,与国际版进行比较。目前,改良中文版TRACK尚未普及,但其作为目前我国惟一适用于5岁以下哮喘儿童哮喘控制的客观评估工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同时也须对其做进一步的临床有效性与可靠性研究。

国内儿童治疗药物监测临床现状 下载:24 浏览:262

王广飞 李静 卢金淼 李琴 李智平 《中国儿科杂志》 2018年6期

摘要:
该文回顾了国内开展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的概况,重点对儿科TDM的特点、采样时间的优化以及发展热点加以讨论。结合国内儿科临床TDM报道,发现受生理病理因素、基因多态性、药物毒性代谢产物相互作用等因素的制约,儿科TDM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尚存在一定局限性。应充分认识到这一局限性,努力在临床形成更加安全、有效的用药模式。

肾脏体积参数在儿童肾功能评估中的探索应用 下载:31 浏览:325

王辉 沈颖 《中国儿科杂志》 2018年5期

摘要:
肾脏的影像学检查是各类肾脏疾病的早期常规筛查或确诊的必要手段,客观精确地测量肾脏体积和肾脏形态的虚拟重建对临床早期评估肾脏功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对肾脏体积参数测量技术的进展情况及肾脏体积参数测量在肾功能评估领域中的探索应用情况做了较为详尽的阐述,肾脏体积参数作为肾功能评估的一项客观、准确的指标已经逐步被临床所接受及应用,更多的相关临床研究也将逐步开展。

急性肾损伤与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 下载:24 浏览:261

李艳红1,2 方芳2 《中国儿科杂志》 2018年4期

摘要: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综合征。目前国内外临床上对肾损伤的评估仍然依赖于血肌酐和尿量的变化,缺乏有效的生物标志物来早期识别,导致治疗延迟,AKI病死率居高不下。寻找理想的生物标志物,实现AKI早期诊治是亟待解决的临床实际问题。儿童AKI与成人相比具有一定特殊性,已发现的AKI生物学标志物是否适用于儿童及新生儿尚需进一步验证。文章通过对颇具儿科临床应用前景的几种AKI生物标志物及其作为早期识别AKI标志物的优点和局限性进行综述,为儿童AKI的早期诊断提供方向。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