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陕西省空气质量时空差异研究 下载:62 浏览:479

杨飞1 易文利1,2 朱婵园1 董奇1 《环境科学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通过2016年12月2017年5月陕西省10个地级市6项常规大气污染物逐小时监测数据,分析陕西省冬春季大气污染现状和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冬季关中地区空气质量最差,陕南、陕北地区较好,进入春季后,关中地区空气质量有显著提高;(2)冬季延安市SO2浓度异常高于其它城市,各市冬春季大气污染以颗粒物污染为主;(3)关中城市全天颗粒物污染较重,温度变化对O3小时浓度变化影响最显著,各市O3污染高频时段集中在午后。建议关中地区应加强冬季大气颗粒型污染物浓度控制,延安市应加强对SO2污染物排放的监管。

基于Google Earth的区域地质灾害评估应用研究 下载:65 浏览:476

何斌 徐新兰 《地球科学探索》 2018年5期

摘要:
Google Earth作为一款免费的卫星影像浏览软件,其采用"虚拟地球"方式为广大用户提供多种分辨率的全球卫星影像,具备方便友好的操作界面,是卫星影像和地图相关资讯沟通、交流的互动平台,近年来在地质行业受到了广泛欢迎。作为一个区域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加强和及时做好区域地质灾害评估对于相关部门采取针对性预防及应对措施非常关键,而Google Earth因其具有影像库丰富且多时段、多尺度的,自动更新时效性强,软件操作界面友好以及免费的特点,为其使用提供了广泛的用户基础。本文以泥石流灾害调查为例介绍了其在区域地质灾害评估方面的应用,以期为更多的地质灾害评估研究方法提供一定借鉴。

苏锡常地区地裂缝发育情况及监测方法简述 下载:66 浏览:451

龚绪龙 于军 卢毅 王光亚 《地球科学探索》 2018年4期

摘要:
地裂缝是地表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作用下产生开裂,在地面上形成具有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苏锡常地区作为江苏省的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一个区域,由于发展早期过度使用地下水造成地面不均匀沉降,从而导致地裂缝灾害频发,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造成了十分巨大的影响。本文主要对苏锡常地区的地裂缝发育情况和目前使用的监测手段进行简要的介绍,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设计及施工 下载:52 浏览:501

张荣 《地球科学探索》 2018年1期

摘要: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地质地貌、地域气候、地域的空间等方面的因素,有着非常大的差异,根据经纬度的变化而有巨大的不同。目前,我国一些地方地质灾害频发,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严重的损失,相关地质技术人员运用工程经验,通过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相关设计以及在施工中的一些情况,进行解决和研究。

基于沿海灾害风险评估的生态环境工程应用策略初探 下载:41 浏览:1236

沈园 《海洋研究》 2025年4期

摘要:
海洋灾害风险评估通过系统性的调查分析,分析近海台风、风暴潮、灾害性海浪等灾害增水、波高等致灾因子的特性,可掌握了沿海地区在防灾减灾救灾方面的需求差异。以红树林移植修复为代表的生态环境工程一方面响应了这样的需求,可有效降低区域海洋灾害风险,另一方面亦可以通过借助海洋灾害风险评估数据成果的支撑,通过选址优化、水文修复等手段,有效地提升红树林幼苗的移植存活效率与工程效力。本文从海洋灾害风险评估方法与内容,红树林修复移植工程在抵御海洋灾害方面的应用两方面着手,初步探讨了基于海洋灾害风险评估结果的防灾抗灾生态环境工程应用策略。

考虑灾害经济学的大连第二输电通道对大连南部电网的影响研究 下载:87 浏览:493

李常信 张明理 史喆 《电力技术学报》 2018年6期

摘要:
大连南部电网与北部电网的联络通道易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发生孤网运行,隧桥敷设的大连第二输电通道能有限度降低大连南部电网孤网运行风险;对大连南部负荷进行了饱和期负荷预测,应用电力系统分析软件BPA进行电力系统稳定、短路电流等方面的计算,重点研究第二输电通道对南部电网的影响,包括分区供电、安全电源容量;就抗灾型输电通道存在稀缺性和某种现实程度的唯一性等缺点,对抗灾型输电方案在技术经济比选的基础上进行了灾害经济学重要准则验证。结果表明:第二输电仅有限度降低孤网运行风险,需要把南部电源规划纳入抗灾型电源规划,对现薄弱断面实施差异化改造并合理弱化薄弱断面功能,给相关部门提出南部机组应急出力机制、电价政策等方面的建议。

广东省风暴潮海洋灾害特征及风险防控对策研究 下载:56 浏览:380

英晓明 赵明利 《海洋研究》 2023年2期

摘要:
文章通过广东省2005—2018年风暴潮海洋灾害损失资料,总结分析了广东省沿海城市台风风暴潮登陆情况、风暴潮灾害损失概况和风暴潮灾害损失特征,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广东省风暴潮海洋灾害风险防控对策建议。

关于上海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思考 下载:25 浏览:429

王军 张呈 贝竹园 《海洋研究》 2022年2期

摘要:
上海地理位置独特,濒江临海,易受风暴潮、海浪、咸潮、赤潮和海啸等海洋灾害的威胁。全面做好上海海洋防灾减灾工作,对于保障沿海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为完善上海海洋防灾减灾体系,提升沿海防灾减灾能力,文章结合上海海洋防灾减灾工作实际,从健全海洋防灾减灾工作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市-区-街(镇)"三级预案体系、提升海洋观测监测和预警预报能力、提高海洋灾害综合应对能力以及强化海洋防灾减灾队伍建设5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浙江省风暴潮灾害重点防御区划定技术方法探讨 下载:56 浏览:278

卢美 李尚鲁 郭敬 李婷 朱业 《海洋研究》 2022年2期

摘要:
为推进浙江省海洋灾害重点防御区划定工作,提高沿海地区海洋灾害风险管理水平,文章在浙江省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和重点防御区划定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提炼重点防御区划定的关键技术问题,初步提出划定技术环节、流程和有关技术要求。该技术方法可为浙江省其他县(市、区)划定风暴潮灾害重点防御区提供参考,对沿海地区提高海洋灾害防御能力、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湛江湾表层沉积物微量元素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下载:47 浏览:330

曹瀚升1,2 邓忆雯1,2 陈法锦1,2 蒲晓强1,2 《海洋研究》 2021年5期

摘要:
利用ICP-MS和XRF方法,对湛江湾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稀土元素和重金属元素丰度测试,并利用5种不同的评价方法进行重金属污染评价,对湛江湾临港产业布局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沉积物中稀土元素总量高于大洋玄武岩,LREE和HREE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异,Eu和Ce表现均为负异常特征,其来源可能主要来源于陆源物质。单因子指数评价法和地质积累指数法表明,沉积物Cu与Zn少量超标,具有中等程度污染,而Cd超标严重,达到严重污染程度。沉积物质量基准法分析表明,污染物质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发生概率在21%左右,其中以Cu,Zn和Cd为主。潜在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生态风险等级为Cd>Cu>Zn>Pb>Cr,其中Cr具极强的潜在生态风险,并且存在增大的趋势,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善。

草原畜牧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探究 下载:64 浏览:472

吾力布森·艾力巴依 《中国农业》 2019年1期

摘要:
通过分析发现,草原畜牧业的发展水平与全国畜牧业相比较为落后,且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薄弱。基于此,在管理草原畜牧业时应该从加大改革力度,引导农牧民走联合发展之路;转变生产方式,推动产业化经营发展;使用治本之策,提升富民兴牧工程建设;以农区规模化养殖为主,大力发展畜牧业这4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加强草原畜牧业管理能力,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应用有机碳同位素技术研究湛江湾生态环境的变化过程 下载:47 浏览:268

曹瀚升1,2 张振鹏1 贺文同3 黄鑫1,2 蒲晓强1,2 《海洋研究》 2021年3期

摘要: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湛江湾的生态环境承载力受到了极大的考验。为了解湛江湾生态环境的变化过程,文中利用湛江湾表层柱状沉积物样品中总有机碳含量(TOC)及其稳定同位素、总氮含量(TN)和C/N值的测定,结合端元混合模型,分析了湛江湾沉积物中有机质的来源,探讨了沉积物有机碳同位素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湛江湾沉积物中有机质主要来源为自生藻类,同时也受一定程度陆源输入的影响。沉积序列的元素地球化学参数表明,沉积物δ13C值呈现短暂的负偏随后长期正偏的趋势。底部的负偏可能与大气CO2浓度增加有关,随后δ13C主体正偏的趋势主要受控于气候转暖、生产力增加以及富营养化程度增加的共同影响,暗示了人类活动对湛江湾的生态环境的影响逐渐加剧。其中,人类活动相关的工业、农业有机污染物排放可能是不断加剧海水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

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下载:54 浏览:491

甄熙1 宋海清2 郑凤杰1 王丽1 张峰1 刘朋涛2 《农业学报》 2018年9期

摘要:
文章对目前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一些研究成果和基本理论进行了综合论述,主要侧重于对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基本内容和技术方法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总结了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指出了未来研究的热点方向,旨在为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提供一定的理论。

测绘技术在自然灾害救援中的关键作用 下载:37 浏览:349

于梦鸽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25年1期

摘要:
自然灾害作为一种突发性、意外性较强的灾害事件,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在自然灾害救援过程中,测绘技术发挥着关键作用,为救援工作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地理信息支持。

太白秦西示范园不同大棚土壤酶活性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分析 下载:94 浏览:523

​景琦 王佳璇 杨洋 武悦萱 校思泽 张蓓蓓 《农业学报》 2020年7期

摘要:
以太白县秦西示范园蔬菜大棚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蔬菜种植下土壤酶活性、养分含量以及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大棚的土壤肥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大棚土壤整体上呈酸性,土壤含水量低于20%,土壤脲酶、磷酸单脂酶活性较强,全氮、全磷、有效磷含量较高,有机质含量处于正常范围,在各大棚之间土壤酶活性以及养分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蔬菜大棚土壤C/N值的变化范围为6.70~12.50,C/P的变化范围为14.0~30.0,N/P的变化范围为1.90~2.60;在土壤酶活性、养分含量以及生态化学计量比之间存在一些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不同蔬菜大棚的土壤肥力质量表现为4#>5#>13#>6#>10#>9#。

西吉县秋覆膜期间主要降水天气形势分析 下载:79 浏览:514

陈迪1,2,3 李娜1,2,3 赵斯文1,2,3 孙俊1,4 王亚婷1,4 《农业学报》 2018年5期

摘要:
利用地面和高空观测MICAPS资料,对2015年10月22日和2016年10月9日西吉县出现的两次有效降水(5 mm)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中高纬欧亚大陆以纬向环流为主,不断有波动从槽底沿平直西风气流影响西吉,提供动力抬升条件,从500~700 hPa均有明显的湿舌存在,整层湿度条件较好。水汽条件和动力条件能够得到满足,有利于降水发生。进一步分析2002—2014年固原地区的降水形势,发现在出现新疆高压脊型、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型、里海高压脊型、贝加尔湖阻塞高压型、蒙古高压脊型、乌山阻塞高压脊型、贝湖冷低压型西吉县容易出现有效降水;当500 hPa高空图高原上暖高压加强东移,贝湖高压,中亚有冷低压发展,500 hPa或700 hPa高空图上西北低压槽、切变线东南移时极易造成西吉县出现有效降水。

内蒙古自治区1971—2018年春季终霜冻日期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下载:12 浏览:140

张宇1 尤莉1 关彦如2 武荣盛3 《农业学报》 2019年2期

摘要:
采用内蒙古自治区94个国家级气象站1971—2018年逐日地面最低温度资料,以最低地温≤0℃为指标,统计分析了内蒙古各地春季终霜冻日期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终霜冻的平均日期与纬度、海拔相关显著,纬度和海拔越低,出现越早;终霜冻日期的年际变率与海拔高度关系密切,海拔越高年际变率越大;大部分测站的终霜冻日期存在提前趋势,趋势系数与海拔有一定关联,海拔增高有利于趋势提前;大部分测站的终霜冻日期存在气候突变,突变年份与纬度有一定关联,纬度增高有利于突变偏晚;平均每年终霜冻的无灾害等级、轻度灾害等级、中度灾害等级和重度灾害等级的站数分别占总站数的49%,18%,16%,17%;在近48 a中,无灾害等级的站数呈显著的增加趋势,轻度灾害等级的站数变化趋势不明显,中度灾害等级的站数略呈下降趋势,重度灾害等级的站数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对终霜冻日期进行自然正交展开(EOF)分析,得到两个主要模态,第一模态表现为全区一致型,时间系数呈明显下降趋势,体现了气候因素的影响;第二模态表现为南北反向型,荷载值与内蒙古自治区各站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地理信息对应较好,没有提前或推后的变化趋势,体现了地理因素的影响。

基于MCI指数的呼伦贝尔市干旱灾害风险区划 下载:23 浏览:228

曲学斌 《农业学报》 2019年1期

摘要:
以呼伦贝尔市16个气象台站1971—2014年逐日气象干旱指数MCI为基础,根据自然灾害风险区划的基础理论,综合土壤、人口、有效灌溉面积等9项社会经济指标,使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呼伦贝尔市干旱灾害风险区划模型。在模型的基础上借助GIS技术和遥感技术绘制空间分辨率为1 km×1 km的干旱灾害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大兴安岭以西的呼伦贝尔草原地区的干旱灾害风险普遍较高,阿荣旗、扎兰屯等农业生产旗市也有干旱风险高值区存在,而牙克石、根河等地多林地和山地,干旱风险相对较低。建议在干旱高风险区增加防旱抗旱设施,合理安排和规范农牧业生产活动。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护理管理灾害脆弱性分析与应对策略 下载:20 浏览:435

王霞1 王贞慧1 孙超1 张颖惠2 袁晓宁3 李敏敏4 赵培玉5 苗苗6 2020年11期

摘要:
对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某重症病区进行护理管理灾害脆弱性分析,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护理管理现存的风险,明确应急管理方向。方法以基于Kaiser模型的灾害脆弱性分析为指导,结合整建制接管的重症病区实际运行管理情况,制订护理管理风险事件指标评价体系,于2020年2月21日—25日通过网络问卷进行调查,并对指标风险值和矩阵分布进行分析。结果风险值提示,以下事件需重点关注:C8护士发生针刺伤(0.447 6)、B1患者突发病情变化需抢救(0.413 0)、C10护士被感染(0.411 0)、B2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0.407 4)、C9医生被感染(0.359 8)、E3氧气压力不足或中断(0.329 1)、D9药品供应短缺(0.324 2)、E2职业防护装备不足(0.317 9)、C12医护人员因急患疾病导致无法正常工作(0.309 1)、C7医生发生针刺伤(0.298 2)、E1工勤人员不足(0.293 5)、B6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0.292 4)、C6护士心理调适不良(0.289 1)。结论护理管理者要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病区的风险指标进行风险评价,进而指导分类施策;同时,要高度重视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和身心健康。

提升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的教学尝试—以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册活动课《认识我国的自然灾害》为例 下载:63 浏览:499

洪成旗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学地理教育已经进入素养本位的新时代。在地理教学中,可以尝试以素养立意,用地图识绘提升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用问题导学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用模拟演习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用角色扮演提升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