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核电DCS电动执行机构的控制系统设计及实现 下载:61 浏览:392

冯坚 李铁柱 李敏 《中国仪器》 2018年7期

摘要:
本文基于控制逻辑的设计与实现和人机界面设计两个方面,提出了核电DCS电动执行机构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介绍了电动执行机构控制系统的典型控制逻辑设计思路,引入了模块化设计理念,并在方福和海南昌江核电DCS项目中得到应用和验证。

核电厂安全级DCS信息安全隔离方案研究 下载:52 浏览:397

刘官荣 张谊 黄鹏 彭浩 《中国仪器》 2018年6期

摘要: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各类信息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核电领域的信息安全受到越来越多地关注,控制系统一旦被入侵,就有可能给企业、社会和环境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安全级DCS作为核电厂反应堆保护系统,其信息安全防范设计尤为重要。安全级DCS相关设备包含:保护组处理机柜、专设安全设施机柜、信号传输站、安全显示站、工程师站、网关站等设备,各个设备受到信息安全威胁后对核电厂反应堆保护系统影响不一样,如何做好各个设备之间的隔离,从而将信息安全威胁降到最低,本文进行了信息安全防范分级,并根据分级结果对安全级DCS提出了具体的隔离方案。

基于人脸68特征点中两组特征值进行微笑强度分析 下载:53 浏览:378

麻皓东 王天昊 《中国仪器》 2018年4期

摘要:
针对现有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过于主观,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Opencv和Dlib库的人脸提取68个特征点进而提取特征值分析学生笑容强度的设计。Opencv负责人脸识别并提取,获取人脸68个特征点并计算点间特征值;Matlab用于数据分析和构造函数,进而为学生界定笑容强度。

高速TIADC系统误差校准技术研究 下载:59 浏览:416

安珊 杨波 王春阳 《中国仪器》 2018年4期

摘要:
通道失配误差会导致采样信号非均匀,严重影响时间交替并行采样的系统性能。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数延时滤波器的自适应校准方法。利用分数延时滤波器实现时间失配误差的校准,在此基础上引入Farrow结构,当误差值改变时也不用重新设计滤波器系数。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对失配误差进行准确估计,校准后的系统误差频谱明显减少,性能得到大幅提升。

基于Cortex-M3的便携式环境监测仪设计与实现 下载:57 浏览:375

王成超1 李锋2 张腾飞1 《中国仪器》 2018年4期

摘要:
现有农业环境监测仪基本是固定位置安装,具有体积大、成本高、移动不便等缺陷。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Cortex-M3的便携式农业环境监测仪,包括电源模块、Zigbee模块、板载传感器、MCU控制模块、显示触摸模块等。通过多种板载传感器获得稳定、准确的环境信息,利用Zigbee模块的组网特性将各个分布式传感节点的数据汇集。一方面可以将数据实时上传至上位机;另一方面可实现信息数据的批量存储等。另外,为了进行相关数据的分析,通过开发的上位机软件可以灵活查询信息的历史记录,为农业环境的实地调查统计及实时监测提供了便利。

核电厂安全级DCS系统的板级PI可行性方法研究 下载:49 浏览:389

陈立 刘明星 秦官学 马权 《中国仪器》 2018年3期

摘要:
板级PI仿真分析是保证印制电路板电源完整性(PI)的重要方法,在当今电子行业中,其已得到广泛应用。本文深入分析电源噪声形成机理及解决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应用去耦电容的特性实现板级电源完整性的可行性。并通过对核电厂安全级DCS系统进行板级PI仿真分析,以实际案例验证了板级PI可行性方法的正确性。同时,通过板级PI仿真分析进一步达到优化去耦电容方案的目的。该板级PI可行性方法已在NASPIC平台上得到广泛使用,有效保证了NASPIC平台安全、可靠地运行。

核电厂安全级DCS屏蔽接地方式浅析 下载:58 浏览:413

刘全东 刘明明 张峻 硕公民 《中国仪器》 2018年3期

摘要:
核电厂安全级DCS安全、可靠运行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其具有抗各种电磁干扰的能力,采用屏蔽电缆是抗干扰方式中的一种。屏蔽电缆抗干扰的能力除了和电缆的质量有关外,还和屏蔽层的接地方式、接地点数、接地位置息息相关。本文从相关标准出发,结合当前国内外各核电厂安全级DCS供应商的屏蔽接地方式,浅析安全级DCS的屏蔽接地的现状及发展,并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案供参考研究。

核电安全级DCS基础板卡开关电源纹波测试方法探讨 下载:56 浏览:430

张影 马权 贺先建 韦秋兰 《中国仪器》 2018年3期

摘要:
开关电源在核电厂安全级DCS基础板卡上得到了广泛应用,纹波是开关电源的一项重要性能指标,直接影响核电厂安全级DCS系统的可靠性。本文立足于对开关电源纹波测试方法的探讨,简要介绍了纹波和噪声的定义、种类、产生原因及对核电厂安全级DCS设备的危害,并详细阐述了示波器原装探头测试法、差分探头测试法、50Ω同轴线缆测试法、双绞线测试法。总结及分析了以上方法的测试数据,为选择合适的纹波测试方法提供参考。

核电厂安全级DCS屏蔽接地方式浅析 下载:51 浏览:383

刘全东 刘明明 张峻 硕公民 《中国仪器》 2018年2期

摘要:
核电厂安全级DCS安全、可靠运行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其具有抗各种电磁干扰的能力,采用屏蔽电缆是抗干扰方式中的一种。屏蔽电缆抗干扰的能力除了和电缆的质量有关外,还和屏蔽层的接地方式、接地点数、接地位置息息相关。本文从相关标准出发,结合当前国内外各核电厂安全级DCS供应商的屏蔽接地方式,浅析安全级DCS的屏蔽接地的现状及发展,并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案供参考研究。

核电厂安全级DCS平台信息安全脆弱性分析 下载:49 浏览:396

张谊 刘官荣 黄鹏 彭浩 《中国仪器》 2018年2期

摘要:
核电厂安全级DCS平台的信息安全对核电厂安全可靠运行至关重要,了解核电厂安全级DCS平台设备的脆弱性是制定信息安全防范计划的基础。本文首先介绍了核电厂安全级DCS的主要设备及其功能,通过分析脆弱性的定义,给出了适用于核电厂安全级DCS平台的脆弱性关注点,然后结合设备特点,对MTS、SVDU、网关站和执行安全功能的设备做脆弱性分析,给出了各个设备包含的脆弱性并对脆弱性分析的结果进行了分类。最后,本文介绍了脆弱性分析结果在某安全级DCS平台信息安全防范计划中的应用。

土壤重金属迁移转化领域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下载:76 浏览:477

李晓晓1,2 韩瑞芳1,2 陈倩倩1,2 杨宇生1,2 沈东升1,2 申屠佳丽1,2 《中国土壤》 2020年1期

摘要:
研究在概要地分析土壤重金属迁移转化的研究现状和热点问题的基础上,对过去十年在该领域发表的文章进行了定量和定性评估。对用Web of Science检索2009~2018年重金属迁移转化领域中的文献,经Citespace软件可视化处理,对不同国家、期刊、机构、高被引论文和研究热点进行了对比分析。截止2018年12月5号,共检索出19778篇论文。结果表明,中国在该领域的发文量最高,中国科学院是领先的研究机构,发表文章影响因子较高的期刊是Environmental Science&Technology和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科研人员对重金属Cu、Zn、Cd、Pb以及As的污染关注较多,研究内容包括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生物有效性以及土壤修复过程中重金属的形态变化。

不同原料生物炭的改性及其吸附/钝化Cd(Ⅱ)效果 下载:78 浏览:496

尹光彩1,2 陶琳1,2 宋小旺1,2 闭璐琳1,2 肖荣波1,2 林亲铁1,2 刘千钧1,2 姚琨1,2 《中国土壤》 2020年1期

摘要:
综述了生物炭原料来源、改性方法、Cd(Ⅱ)吸附机理以及施加生物炭对土壤pH值、C/N和镉形态的影响,提出今后应加强(改性)生物炭修复Cd(Ⅱ)污染土壤的田间实验研究,长期跟踪施加(改性)生物炭后土壤Cd(Ⅱ)形态、土壤养分、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等的变化。

杏壳生物炭对温室次生盐渍化土壤修复效应的研究 下载:67 浏览:464

谢文达1 智燕彩2 李玘1 赵英男1 耿丽平1 张立军3 刘文菊1 李博文1 《中国土壤》 2019年10期

摘要:
日光温室土壤次生盐渍化是设施蔬菜生产中的主要障碍性因子。研究以温室盐渍土、杏壳生物炭和负载微生物的杏壳生物炭为主要对象,通过监测土壤培养过程中土壤溶液pH,电导率(EC),水溶性磷、水溶性钾的动态变化,以及相应处理下盐分敏感蔬菜-辣椒的发芽率,探索添加不同比例的生物炭材料对温室次生盐渍化土壤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经过40 d土壤培养,添加杏壳生物炭对土壤溶液pH影响不明显,但是2.5%低添加量生物炭降低土壤溶液EC值的效果最为明显,在土壤培养的整个时期,添加杏壳生物炭和负载微生物的杏壳生物炭土壤溶液EC值均显著低于CK,且微生物负载生物炭降低土壤溶液EC值的效果更好;此外,添加生物炭不仅降低了土壤水溶性磷钾的变化幅度,有利于磷钾在土壤中的固持,而且显著提高了土壤碳氮比(P <0.05);辣椒发芽率随生物炭材料添加量的增加显著提高(P <0.05),其中添加10%负载微生物的杏壳生物炭辣椒的发芽率可达90%以上,比对照提高2.3倍。综上所述,添加负载微生物的生物炭对设施菜田次生盐渍化土壤的修复效果较好。

农牧交错区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人工灌木林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下载:76 浏览:477

樊如月1 李青丰1 贺一鸣2 王庆蒙1 《中国土壤》 2019年10期

摘要:
研究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人工灌木林土壤化学计量特征,有助于阐明林下土壤养分分配及限制因素,为人工灌-草生态系统物质平衡和稳定维持提供理论依据。以内蒙古中部农牧交错区天然草地为对照(CK),比较相同林龄不同密度人工小叶锦鸡儿灌木林下0~5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总氮和总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1)与天然草地相同,小叶锦鸡儿人工灌木林土壤SOC和TN在0~5 cm出现明显地"表聚性",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2)该研究区土壤释放P素能力较强且含量相对稳定,但C素和N素含量总体偏低;其间,C/P受控于土壤SOC含量,N/P受控于TN含量,C/N受林分密度影响较小,相对稳定。(3)在土壤养分平衡过程中,该地区低密度林(1200棵hm-2)各土层C、N、P含量均显著高于中、高密度林,促进了土壤C素和N素的积累与循环,有助于改善土壤环境。

国际工程承包商与竞争者协同进化NKC模型研究 下载:29 浏览:241

赵振宇 王岚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8年4期

摘要:
动态能力是企业为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整合、建立和重构内外部竞争力以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国际工程承包商需通过提升动态能力以应对挑战并取得绩效。以研究国际工程承包商动态能力与竞争者协同进化的关系为目标,在建立国际工程承包商动态能力NKC模型基础上,应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分析国际工程承包商动态能力路径变化趋势,并对国际工程承包商的适应度在有无竞争者影响两种情况下进行对比分析。基于动态能力、协同竞争和适应度景观理论分析国际承包商动态能力路径演化过程。研究发现国际工程承包商与竞争者协同进化对企业的适应度水平即绩效的正面影响效用,归纳提升国际工程承包商在国际市场中适应水平度的机制,通过这些机制有助于提高国际承包商在国际工程市场中的竞争力,帮助国际工程承包商获取更好的绩效回报。

安全级DCS抗震机柜结构设计及仿真分析 下载:54 浏览:382

吴霄 刘明星 陈伟 《中国仪器》 2018年1期

摘要:
本文设计了一种安全级DCS抗震机柜的框架结构,主要包含了底座、顶框、立柱和其他部分的结构,然后对此机柜框架进行了有限元仿真验证,包括了模态计算和反应谱计算,最后参考RCC-M的相关标准对机柜应力计算结果进行校核。计算结果表明,机柜框架有足够的刚度以使其最低阶的模态的频率避开地震反应谱的波峰。同时,在地震加速度的作用下不会发生结构上的破坏。

基于LUCC的武汉市高速公路周边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下载:75 浏览:471

陈竹安1,2,3 冯祥瑞1 危小建1,2,3 《中国土壤》 2019年7期

摘要:
高速公路在推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会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本文以武汉市主干道高速公路为研究对象,利用缓冲区分析、景观指数法、生态价值评测等方法,以土地利用变化(LUCC)为基础分析2002年到2017年高速公路周边景观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1)武汉市高速公路周边主要以耕地、林地、建设用地、水域和其他用地为主,耕地向建设用地转换最为显著;(2)在空间上,1~10 km缓冲区内主要以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之间的转换为主,随着时间推移,耕地所占比重持续减少,反之,建设用地持续增加,其空间差异有继续增大趋势;(3)2002年和2017年中的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景观指数变化差异明显,水域的斑块密度和分离度最低,建设用地的分维度指数最高,耕地的分离度指数最高,这与土地利用变化一致,2002年城镇化对景观格局影响范围为4 km,到2017年扩大到6 km,影响有扩大趋势;(4)借助Google Earth和ESV对武汉市进行景观格局验证,与高速公路距离越远,景观类别越丰富,ESV值越高,主城区附近ESV值较低。总体ESV值呈下降趋势,LUCC降低了缓冲内的生态系统功能,造成生态服务价值减少。

基于核偏最小二乘的矿区土壤Cu含量高光谱反演 下载:84 浏览:472

郭云开1,2 钱佳1,2 蒋明1,2 章琼1,2 《中国土壤》 2019年7期

摘要:
本文探究应用高光谱遥感手段反演铜锌矿区土壤Cu含量的可行性,以湖南省某矿区土壤为例。在对原始高光谱重采样、一阶微分、对数、连续统预处理后,分别进行与Cu含量的相关性分析,最终选用一阶微分变换光谱数据进行建模。在建模反演时,针对多元线性回归(MFL)和传统偏最小二乘(PLS)在应用过程中没有考虑变量间的非线性关系的缺点,提出了基于核偏最小二乘(KPLS)回归的土壤Cu含量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PLS和MFL,KPLS能较好的提升土壤Cu含量估算能力,预测样本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3.25%,明显高于MFL的32.22%和PLS的14.18%。研究结果也表明了高光谱遥感手段可以反演矿区土壤Cu含量,且核偏最小二乘模型也可为其它土壤重金属的反演提供参考。

OCTA在视网膜大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 下载:49 浏览:406

杜鹃 张月玲 刘媛 顾朝辉 冉振龙 张海江 王丽英 《中国眼科杂志》 2020年11期

摘要:
目的分析视网膜大动脉瘤诊治中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OCTA)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71例视网膜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单眼患病且接受OCTA检查。分析OCTA诊断结果与临床结果的一致性;将入选患者分为静止期、视网膜前出血、视网膜内出血亚组,对比本组内不同时间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眼底及OCTA检查结果。结果 OCTA检查诊断视网膜大动脉瘤有典型的表现,如动脉分支灰白色圆形病灶、点状黄色渗出物环绕、出血灶情况等,诊断结果与实际病情的符合率为98. 59%;静止期亚组患者不同时间BCVA、眼压、CMT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不同时间BCVA均高于就诊当天(P <0. 05),眼压、CMT均低于就诊当天(P <0. 05);视网膜前出血亚组患者不同时间BCVA、眼压、CMT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BCVA比较,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术前;眼压比较,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术后1周<术前; CMT比较,术后2个月<术后1个月<术后1周<术前;视网膜内出血亚组患者不同时刻BCVA、眼压、CMT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BCVA对比,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抗VEGF术前;眼压对比,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术后1周<抗VEGF术前; CMT对比,术后2个月<术后1个月<术后1周<抗VEGF术前;所有患者治疗后不同时刻经OCTA检查发现逐渐显著好转。结论在视网膜大动脉瘤诊疗中OCTA检查不仅能明确诊断病情,还可评估治疗效果,均有较高价值。

CD147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对癌细胞增殖及TGF-β信号通路的影响 下载:33 浏览:251

唐小乔 桑剑锋 张寅 史先彪 苏磊 《肿瘤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目的]观察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在乳腺癌细胞表达及对癌细胞增殖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4月至2019年2月我院诊治的50例乳腺癌患者的乳腺癌和癌旁组织样本,CD147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检测。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不同乳腺癌细胞中CD147蛋白表达,乳腺癌细胞HCC1806中转染siRNA后检测乳腺癌细胞增殖能力和TGF-β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乳腺癌组织中CD147蛋白表达明显上调(χ2=54.958,P<0.001)。与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相比,乳腺癌细胞中CD147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F=10.841,P<0.001)。与对照组相比,转染CD147-siRNA后第2d和3d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t=5.029和5.316,P=0.007和0.006),同时TGF-β、磷酸化SMAD家族成员3(p-Smad3)和转录因子E2F(E2F4)蛋白水平明显升高(t=7.934,10.427和9.985,P=0.001,<0.001和0.001),而Myc家族蛋白c(c-Myc)蛋白水平明显下降(t=10.137,P=0.001)。[结论]乳腺癌中CD147表达明显上调,CD147可能通过抑制TGF-β/Smad3信号通路来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乳腺癌中CD147表达在乳腺癌诊断和治疗中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