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深度学习与二维离散小波分解特征相融合的adaboost人脸识别模型 下载:56 浏览:394

黄健 《软件工程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为了提高人脸识别的效率,本文提出了一种将小波分析、深度学习和adaboost分类器相结合的人脸识别方法。传统的基于小波变换的人脸识别算法仅仅提取了小波分解的低频分量用于分类图像的特征,为了更有效地提取人脸图像特征,提出了一种将传统特征和深度特征相融合的人脸识别算法。首先,通过二维离散小波变换函数对人脸图像进行二维离散小波变换,提取出人脸图像的低频部分作为特征值,接着通过深度残差网络提取人脸深度特征,最后将融合后的特征应用adaboost分类器进行分类识别。通过在ORL人脸库实验证明,融合后的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分类识别率。

系统电磁脉冲模拟中的发射电子参数计算 下载:46 浏览:476

陈剑楠1 陶应龙1 陈再高1 王玥2 《物理进展》 2018年10期

摘要:
为深入研究系统电磁脉冲(SGEMP)特性,通过蒙特卡罗程序MCNP计算并总结了发射电子能谱、θ方向角分布以及光电产额等发射电子参数的变化规律,给出了不同X射线黑体温度下表征射线能量的能谱参数E1。利用3维全电磁PIC程序对SGEMP进行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用X射线黑体温度T近似代替能谱参数E1取值方式下的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低能射线的能谱参数与黑体温度近似相等;而高能射线的能谱参数与黑体温度存在偏差,会导致SGEMP模拟计算的电磁场峰值产生偏差。

相依网络上基于相连边的择优恢复算法 下载:62 浏览:472

吴佳键1 龚凯1,2,3 王聪4 王磊1 《现代物理学报》 2019年12期

摘要:
如何有效地应对和控制故障在相依网络上的级联扩散避免系统发生结构性破碎,对于相依网络抗毁性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最新的研究提出一种基于相依网络的恢复模型,该模型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定义共同边界节点,在每轮恢复阶段找出符合条件的共同边界节点并以一定比例实施恢复.当前的做法是按照随机概率进行选择.这种方法虽然简单直观,却没有考虑现实世界中资源成本的有限性和择优恢复的必然性.为此,针对相依网络的恢复模型,本文利用共同边界节点在极大连通网络内外的连接边数计算边界节点的重要性,提出一种基于相连边的择优恢复算法(preferential recovery based on connectivity link,PRCL)算法.利用渗流理论的随机故障模型,通过ER随机网络和无标度网络构建的不同结构相依网络上的级联仿真结果表明,相比随机方法和度数优先以及局域影响力优先的恢复算法,PRCL算法具备恢复能力强、起效时间早且迭代步数少的优势,能够更有效、更及时地遏制故障在网络间的级联扩散,极大地提高了相依网络遭受随机故障时的恢复能力.

基于矢量化差分相位的单分布源解耦二维波达方向估计 下载:43 浏览:348

代正亮 崔维嘉 王大鸣 张彦奎 《现代物理学报》 2019年11期

摘要:
在分布源(包括相干分布源和非相干分布源)的二维波达方向估计中,均匀圆阵由于可实现全方位测角、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现有的估计算法均需要谱峰搜索和特征值分解,复杂度较高.针对此问题,考虑单个相干分布源或非相干分布源入射两种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矢量化差分相位的解耦二维波达方向快速估计算法.该算法首先基于空间频率近似模型,证明了任意单个分布源入射时,均匀圆阵中不同阵元接收信号间的差分相位均不受角度扩展参数的影响;基于此特性,通过获取差分相位即可实现中心波达角的解耦合;接下来,提取采样协方差矩阵的严格上三角元素相位,即对应于各阵元间的差分相位,并进行矢量化处理,最终将波达方向估计问题转化为一个最小二乘问题,从而直接得到闭式解,避免了谱峰搜索和特征值分解运算,大幅度降低了复杂度.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所提算法具有较高的估计精度,并且无需角信号分布的先验信息,同时具备较低的计算复杂度和硬件复杂度,有利于复杂环境下阵列测向等工程实践.

一种基于邻接矩阵的频繁项集挖掘算法 下载:74 浏览:340

廖纪勇 吴晟 刘爱莲 《数据与科学》 2020年12期

摘要:
针对Apriori算法存在反复扫描数据库、内存消耗大、运行效率低效等固有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邻接矩阵的频繁项集挖掘算法。在该算法中,将事务数据集转换为邻接矩阵,通过遍历邻接矩阵,可以直接从矩阵中挖掘得出频繁1-项集和频繁2-项集,并且该过程不会生成候选项集,从而减少了遍历的空间规模。最后使用标准数据集进行验证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比传统的Apriori算法具有更好的性能,在保证挖掘结果的同时还有效地提高了频繁项集的挖掘效率。

大气压的差值对风速空间相关性预测的影响分析 下载:31 浏览:355

杨正瓴1 王如雪1 乔健1 张玺1 杨钊1 张军2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风速空间相关性预报是风电功率预测的有效方法。为提高风速空间相关性预报的效果,文中分析了动力气象学中大气运动的基本方程,可知气压梯度力、地球引力以及摩擦力是大气运动的基本动力。在短期、超短期风电功率预测的时间尺度里,地球引力、摩擦力通常可以看作已知量或不变量,因此气压梯度力是引起风的首要动力。定量分析了我国东南沿海发展空间相关性预报的价值,认为我国季风区的空间相关性明显超过欧美,且东南沿海的近海风能明显高于陆地,特别适合空间相关性预测,采用大气压的空间相关性预测是我国季风区风电功率预测的可靠基础方法之一。

移动应用程序开发精品课程网站研究与设计 下载:46 浏览:445

沈旭1 柯晴1 王新政2 《软件工程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精品课程的建设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实现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除了建设一流的教学团队,创建一流的管理外,建设一个界面友好,资源丰富,互动性强的精品课程网站也至关重要。《移动应用程序开发》精品课程网站经过系统功能需求分析及总体设计,利用HBuilder平台和PHP语言完成了注册、登录、浏览信息、上传下载文件、在线交流、视频播放等功能设计。系统后台采用Apache、PHP和MySQL进行搭建。

基于自发参量下转换源二阶激发过程产生四光子超纠缠态 下载:58 浏览:345

何英秋1 丁东2 彭涛2 闫凤利3 高亭4 《现代物理学报》 2019年9期

摘要:
目前,多光子纠缠态的制备大多通过线性光学器件演化自发参量下转换一阶激发过程产生的纠缠光子对得到.本文考虑由自发参量下转换源二阶激发产生四个不可区分的纠缠光子制备四光子超纠缠态的情况.通过几组分束器、半波片和偏振分束器等线性光学器件设计量子线路演化四光子系统,结合四模符合探测,可得到同时具有偏振纠缠和空间纠缠的四光子超纠缠态.

混沌信号自适应协同滤波去噪 下载:46 浏览:375

王梦蛟1 周泽权1 李志军1 曾以成2 《现代物理学报》 2019年9期

摘要:
混沌信号协同滤波去噪算法充分利用了混沌信号的自相似结构特征,具有良好的信噪比提升性能.针对该算法的滤波参数优化问题,考虑到最优滤波参数的选取受到信号特征、采样频率和噪声水平的影响,为提高该算法的自适应性使其更符合实际应用需求,基于排列熵提出一种滤波参数自动优化准则.依据不同噪声水平的混沌信号排列熵的不同,首先选取不同滤波参数对含噪混沌信号进行去噪,然后计算各滤波参数对应重构信号的排列熵,最后通过比较各重构信号的排列熵,选取排列熵最小的重构信号对应的滤波参数为最优滤波参数,实现滤波参数的优化.分析了不同信号特征、采样频率和噪声水平情况下滤波参数的选取规律.仿真结果表明,该参数优化准则能在不同条件下对滤波参数进行有效的自动最优化,提高了混沌信号协同滤波去噪算法的自适应性.

相位调制激光多普勒频移测量方法的改进 下载:59 浏览:478

杜军1 杨娜2 李峻灵1 曲彦臣3 李世明1 丁云鸿1 李锐1 《现代物理学报》 2019年8期

摘要:
本文对现有相位调制激光多普勒频移测量方法进行了改进,通过定义新的鉴频参量来同时利用相位调制信号直流和交流分量中的有用信息进行多普勒频移测量.由于相位调制信号直流分量中包含着调制信号光的Fabry-Perot干涉仪光强透过率,所以这一改进本质上是将基于Fabry-Perot干涉仪的边缘技术激光多普勒频移测量方法的优势引入到相位调制测量方法中,以提高其自身的性能.理论上证明改进后的相位调制激光多普勒频移测量方法无需对信号光的光强进行测量,所以可以进一步简化探测系统的结构和较少噪声混入的通道.另外,通过对改进前后鉴频和测量灵敏度曲线进行对比,还证明了其具有更高的测量灵敏度和动态范围.实验上对硬目标反射的频移可控信号光进行测量,不但证明了理论的正确性,而且证明了改进后的相位调制激光多普勒频移测量方法,测量动态范围提高约1倍,测量标准偏差降低约35%.

动态环境下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 下载:22 浏览:365

王娇娇 毛剑琳 《信息通信与技术》 2019年11期

摘要:
针对同时具有静态和动态障碍物的复杂环境下机器人路径规划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蚁群算法(ACA)的路径规划方法。文章所述的方法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全局和局部预测避障路径规划。首先,在传统ACA上调整转移概率,加入精英策略以解决路径规划时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其次,针对上述改进ACA在动态障碍物环境中适应性低的弊端,通过加入滚动窗口指导移动机器人在栅格环境中避开动态障碍物,仿真结果表明所述方法具有可行性。

ARP攻击的原理分析及防范对策研究 下载:68 浏览:475

潘家富 《软件工程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和普及,改变了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但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新的隐患,网络安全事件层出不穷。在目前计算机网络运行与使用中,ARP攻击成为最为常见的问题。本文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一种新的ARP防御方案,在介绍IP地址和MAC地址的基础上,阐述了ARP协议的工作过程,剖析了ARP协议存在的弊端,分析了ARP攻击的原理。从网管中心端和用户端两个角度讨论防范ARP攻击的策略,并在网络环境中演示了这些策略防范ARP攻击的效果。

面向智能终端的短临天气主观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 下载:56 浏览:457

王兴1 朱彬1 毛雅萍2 王晖3 《软件工程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提出一种面向智能终端的短临天气主观分析系统,主要由远程气象大数据服务端和智能应用端两部分构成。前者包括数据接收与监测模块、数据检验模块、非常规气象资料转换模块、数据打包压缩模块和数据通信服务模块;后者包括数据访问模块、多源数据融合模块、图形绘制模块和用户交互模块。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可为在近海、海上和高原等移动数据传输不发达区域且对天气条件敏感的行业用户,提供面向移动终端的临近天气主观分析交互平台,用较小的无线数据传输量,通过便捷的移动设备,向户外作业的专业人员提供可交互、可视化的天气实况监测、主观天气分析预报功能及应用。

昆明气象数据的时间序列建模研究 下载:56 浏览:470

宋耀莲 武双新 《数据与科学》 2020年11期

摘要:
气象数据如降水量、风速和气温是典型的时间序列数据,具有明显非平稳、周期性波动特征。对气象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可以及时地应对旱涝灾害,对农作物的生长和灌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了高效地利用气象能源,提出了一个改进软阈值去噪的时间序列季节模型(seasonal model of time series for improving soft threshold denoising,STS-ISTD)。对时间序列应用改进的软阈值去噪算法(improving soft threshold denoising,ISTD)进行小波去噪,通过对双变量阈值函数中的参数值进行调整,不仅完好的保留了原始信号的基本特征,而且使信号曲线更加平滑。STS-ISTD模型应用在昆明气象数据上,并与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MA)、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硬阈值去噪的ARIMA季节性模型和软阈值去噪的ARIMA季节性模型进行对比,均方根误差(RMSE)和信噪比(SNR)作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STS-ISTD模型对昆明的降雨量、风速和气温数据预测有良好的表现。因此,该模型可以作为昆明气象数据建模研究的一种有效方法。

对一个无证书代理盲签名方案的安全性分析与改进 下载:78 浏览:360

何俊吕1,2 缪祥华1,2 《数据与科学》 2020年11期

摘要:
对Song等人提出的一个基于无证书密码体制的代理盲签名方案进行安全性分析,发现了该方案存在公钥替换攻击和恶意但被动的KGC攻击,并给出了伪造代理授权算法。为了解决这两个安全性漏洞,本文在原方案的基础上做出了改进,分析表明改进后的方案弥补了原方案不具备代理盲签名安全性要求的不足,并且改进后的方案在计算效率上与原方案保持一致。

基于混合采样AdaBoost的地中海贫血数据诊断研究 下载:68 浏览:458

宋耀莲 1徐文林1 邹团标2 《数据与科学》 2020年11期

摘要:
地中海贫血病是一种严重的血红蛋白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中、重型患者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有效避免其患儿的出生变得尤为重要。目前机器学习在地中海贫血预警领域应用不广,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混合采样AdaBoost算法,对少类样本进行DSMOTE处理,对多类样本采用随机下采样处理,并将平衡后的数据集送入AdaBoost分类器进行分类训练。针对不同的采样方法和分类器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综合性能评估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对地中海贫血临床预警有一定指导意义。

基于STM32的锂离子电池剩余电量(SOC)测量系统 下载:87 浏览:352

高健宸 蔡戚斌 《数据与科学》 2020年10期

摘要:
锂离子电池从出现到今天一直充当着能量存储的重要角色,当今社会几乎各行各业都有锂离子电池的应用,锂离子电池剩余电量(SOC)测量系统承担着电池SOC数据测量、显示、传递等功能,锂离子电池SOC测量系统的精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锂离子电池寿命。首先介绍本系统采用库仑计的方法测量电池SOC原理,先使用STM32的ADC测量分别串联在锂离子电池充电、放电回路的两个定值小电阻,得到两个电压值然后间接得到两个回路的电流并对电流进行滤波,最后两路电流对时间进行积分并作差得到锂离子电池SOC,对系统进行建模仿真。然后在STM32开发板上进行试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测量锂离子电池SOC精度远远高于普通电压法测SOC。因此,本系统测量锂离子电池SOC的方法在实践中具有可行性和可推广性。最后对提升系统测量精度的方法进行总结。

杂草算法优化神经网络盲均衡算法的研究 下载:57 浏览:462

耿艳香1,2 王光艳2 张立毅1,2 《软件工程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针对影响通信质量的码间干扰问题,提出利用杂草算法的随机性、鲁棒性、自适应性优化神经网络,为神经网络提供较好的初始权值,再与BP算法的指导性搜索思想结合起来,既能克服寻优中的盲目性进而避免局部收敛情况的发生,有效地加快收敛速度,减小剩余稳态误差,降低误码率,从而提高信道的盲均衡性能。通过计算机仿真,证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收敛性能。

改进小波阈值去噪在轴承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下载:87 浏览:488

钱秋亮1 董宝伟1 邵馨叶1,2 邵建龙1 《数据与科学》 2020年9期

摘要:
轴承故障运行的振动信号复杂,属于典型非平稳信号。由于故障信号非平稳且含有大量噪声,导致故障特征频率分析提取非常困难。针对信号含有噪声问题,目前广泛采用小波阈值降噪技术,由于阈值函数自身缺陷,降噪效果不明显。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小波阈值函数进行故障信号的降噪,结合幅频分析方法进行故障特征频率识别提取。以实测轴承内圈故障信号为研究对象。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突出了故障信号的频率特征,提高了轴承故障诊断的效果。

基于GRU-Bagging模型的异常用电行为检测 下载:76 浏览:467

马云波1,2 李英娜1,2 李川1,2 《数据与科学》 2020年9期

摘要:
针对真实窃电用户数量远远少于正常用电用户所导致的窃电用户分类预测不合理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GRU-Bagging模型的异常用电行为检测方法。首先通过构建基于门控制单元(GRU)的特征提取网络从用户历史负荷序列数据中提取出潜在优选特征;然后利用SMOTE算法增加少数窃电用户的数据量,有效解决数据分布不均衡问题;最后,采用Bagging集成学习模型训练并预测新的测试样本的类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不平衡数据集上表现良好,预测准确度达到86.17%,召回率更是达到95.34%。此外,与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以及人工特征提取方法相比,所提特征提取方法具有更高效的性能。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