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县域城市能级测度与空间发展战略研究——以浙江省安吉县为例 下载:71 浏览:423

王杰1 林雄斌2,3 吴佩瑾2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0年6期

摘要:
城市能级是县域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热点话题。文章以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为例,构建城市能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测度安吉县城市能级概况,甄别主导优势和劣势因素,最后提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结果表明:(1)城市能级水平由服务能级、经济能级、乡村能级等3个主成分因子构成;(2)安吉县城市能级较低,存在经济辐射与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区域合作层次不高等问题;(3)为提升安吉城市能级,应加强城乡联动效应,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夯实产业基础,加强城际经济合作。这有助于理解乡村振兴和区域一体化下县域能级的提升策略。

沈家湾区域复杂水域环境对船舶施工的影响 下载:70 浏览:386

俞家锐 李向宇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沈家湾区域波浪条件对吹沙船施工影响较大,因水上交通频繁,台风、寒潮大风等恶劣天气盛行,附近海底埋设多根海底电缆等因素,导致沈家湾区域吹沙船施工位置难以选择。本文通过综合分析工程施工区域内存在的各类施工安全风险,在保障施工区域内各类船舶通航安全、通畅的前提下,根据吹沙船、运沙船施工时的吃水要求,在水深条件满足并避开海底电缆的区域,选择了一个安全有效的吹沙船位置施工布置点。

智慧城市建设与区域产业经济融合发展的探讨 下载:30 浏览:309

万强 《当代市场营销》 2020年5期

摘要: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科技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智慧化的城市建设的重要性逐渐突显,智慧城市建设与区域产业经济的融合也成为智能时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政府部门应针对智慧城市建设与区域产业经济融合发展的问题展开深入分析,明确具体内容与实施路径,找出存在问题,加强工作实践,采取有效措施,为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基于超效率SBM模型的中国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评价 下载:21 浏览:385

吴家红1 段永瑞2 《管理与科学》 2020年4期

摘要:
建立了基于DEA模型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我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007—2016年的能源效率进行了测度,将测度结果按照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区域进行了时空差异分析,并对各区域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化趋势进行收敛性检验。结果显示:2007—2016年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从三个区域的对比研究可以看出,我国区域能源效率存在明显差异,具体表现为东部能源效率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差,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梯度相一致。通过收敛性检验可以看出2007—2016年,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呈发散趋势,即地区之间的差距在逐渐增大。

“公园城市”语境下的特色小城镇规划初探——以成都市新场镇为例 下载:74 浏览:442

罗静茹1 侯方堃2 何莹琨3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0年4期

摘要:
"公园城市"是新时期新发展理念在城市发展的全新实践。本文论述了"公园城市"理念的发展背景和内涵特征,提出了将"公园城市"理念融入特色小城镇规划的实现路径,并以四川省成都市新场镇为例分析了"公园城市"语境下特色小城镇的规划策略,以期为特色小城镇规划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区域创新系统的内涵界定与研究趋势 下载:72 浏览:472

李炜 李子彪 康凯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18年8期

摘要:
新时期在全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背景下,探讨区域创新系统的本质对区域创新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论述了区域创新系统的基本内涵,将学者的观点归纳为七类:要素组成论、复杂系统论、唯制度论、创新网络论、资源配置论、技术扩散论、理论分析框架论。进一步分析认为区域创新系统研究存在两个视角,最后综合性的评述了区域创新系统的基本内涵,并分析了其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河北区域科技创新指数的构建及评价 下载:73 浏览:486

苑秀娥 王佳伟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18年7期

摘要:
科技创新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本文在对已有评价模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普遍问题,运用因子分析法与DEA模型构建了河北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模型,并应用该评价模型对河北省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和分析,从多角度找出阻碍河北省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河北省科技创新能力的可行性建议。

广佛都市圈航空交通枢纽复合发展模式探索 下载:55 浏览:367

谢涵洲 《交通技术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近年来,都市圈融合发展的趋势打破了原有机场服务各自城市的发展格局,需要立足都市圈层面,建立航空交通枢纽复合发展模式。以往研究局限于旅客选择理论和机场自身密度等,因此尝试首先从都市圈范围和机场服务范围入手,界定都市圈内机场服务市场;通过收集整理国内外多个都市圈机场发展经验,将都市圈航空枢纽复合发展模式归纳为四种,并结合案例深入研究各类方法的适应性;最后立足于广佛都市圈实际情况,以实际客流需求为导向,比选分析四种发展模式的优劣势,探索研究适合广佛都市圈航空枢纽发展的模式,并对下一步广佛都市圈内机场规划建设提出建议。

多区域大规模迭代计算框架应用研究 下载:31 浏览:273

王晓斌1 卢福军1 殷颖1 闫萌2 马忠义3 《信息通信与技术》 2018年9期

摘要:
大数据环境下迭代计算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文章基于大数据环境中的数据分散性、数据分区存储性、全集-局部数据分析的相对性等特点,提出基于Spark的多区域大规模的迭代计算框架,并给出多区域迭代计算框架和原生Spark框架的性能对比。该框架能够对广分布的大数据分区多级进行迭代分析,优化算法的执行过程,缩短算法的执行时间,可以很好地适用于中国联通多层级组织机构对通信数据分析的需求,对于迭代算法的运行框架优化具有积极的指导和实践意义。

高等教育劳动力的性别差异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Solow经济增长模型的研究 下载:82 浏览:488

李倩 许海平 许能锐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18年6期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高等教育劳动力内部的性别分化现象日益突出;然而,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尚不明晰。本文基于2001~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探讨了分性别高等教育劳动力及其共同项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其对区域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女性的拉动作用更大;男性与女性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在样本区间内整体上是互补的。建议在区域人才引进的过程中,不仅要大量引入高等教育劳动力,更要重视性别平衡,以最大化发挥互补效应。

区域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的设计与研究 下载:85 浏览:489

李悦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18年6期

摘要:
本文以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区域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为例,主要探讨了区域评价指标设计的原则和特点,阐述了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区域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并对评价指标逐一进行了解释说明。该指标体系的构建将有利于今后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区域效益评价工作的开展,对其他区域效益评价工作也可以起到借鉴作用。

国际知识溢出对浙江省区域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FDI与国际贸易的双重考量 下载:67 浏览:288

陈洁1 周建平2 许紫岳1 《管理与科学》 2019年8期

摘要:
基于2001—2016年浙江省69个县域的面板数据,利用知识生产函数模型剖析了外商直接投资(FDI)和国际贸易的双重知识溢出效应对区域创新的影响机制,并探讨了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在此溢出效应发挥过程中的交互作用。研究表明:浙江省区域创新能力发展后劲不足,近年来FDI和国际贸易增速也在减缓;国际贸易知识溢出对浙江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正效应,但FDI的知识溢出效应具有区域异质性,而且在不同的知识传导机制中,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不同程度地促进溢出效应的发挥;与此同时,研发投入仍是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首要因素。

自然资源丰裕度、产业承接与区域创新能力——基于西部地区相关数据的空间面板模型分析 下载:84 浏览:488

胡瑜杰 朱万里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18年4期

摘要:
本文利用西部地区11个省(区、市)2000~2015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自然资源丰裕度和国内产业承接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1)变量之间存在空间关联性,最优模型为时间固定效应的空间杜宾模型;(2)自然资源越丰裕,越不利于本地区和周边地区创新能力的提高,承接产业转移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本地区的区域创新能力,但与周边地区创新能力负相关;(3)控制变量方面,平均受教育年限有利于本地区创新能力提高,对周边地区创新能力带来负向效应,对外直接投资(FDI)显著促进了本地区和周边地区区域创新能力提高,人均财政科技支出增强了本地区创新能力,但对周边地区的影响不显著。

台阶区域冲击地压发生机理和危险区域的圈定 下载:36 浏览:475

赵凯 《冶金技术》 2018年1期

摘要:
基于1304工作面工况条件,结合理论分析了台阶工作具有冲击危险的原因,为工作面防治冲击灾害提供了指导。

基于改进马尔柯夫链的区域干旱预测 下载:62 浏览:426

王志成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18年5期

摘要:
本文依据阿克苏河支流协和拉水文站1961—2007年降水量资料,采用SPI指数进行干旱分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研究区的加权马尔科夫链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改进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可提高中度以上干旱等级预测精度,为流域干旱预警及抗旱减灾提供了较好的参考价值。

基于方差加权的LBP特征提取算法 下载:56 浏览:339

尹玉梅 彭艺 祁俊辉 《数据与科学》 2019年8期

摘要:
针对传统LBP特征提取算法没有考虑到区域重要性而造成的特征识别率不理想情况,提出一种基于方差加权的LBP特征提取算法。算法利用区域内的归一化方差作为该区域的权值,对由旋转不变均匀LBP算子生成的特征向量进行加权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Brodatz纹理库中有91. 83%的特征识别率,较传统LBP算法提升14.89%,分类时间也较传统LBP算法提升36.1%;并且通过在TC14、TC12、TC10等纹理库中验证了本文算法的灰度不变性与旋转不变性,具有不错的鲁棒性。

水土流失严重县的确定与分布 下载:84 浏览:491

赵永军 丛佩娟 冯伟 常丹东 王海燕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18年10期

摘要: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属地方为主的事权,水土保持法明确国家要加强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加大生态修复力度。近年来,以水土流失严重县为重点,水利部组织实施了坡改梯专项工程、老区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和农发水土保持项目等重点治理工程,收到明显成效。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形势的发展变化,水土流失严重县有必要做一定的调整。基于此,进一步明确了水土流失严重县的确定原则,提出了水土流失严重县的初步名单,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包含867个县的水土流失严重县名单,并对其分布情况作了说明。

南疆地区特色小城镇产业发展路径初探——以拜城县铁热克镇为例 下载:80 浏览:475

胡雪峰1 郁佳影1 王兴平1,2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19年1期

摘要:
伴随"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和国家沿边开发开放政策的密集出台,边疆地区在国家新一轮沿边建设中已从发展边缘转为前沿。特色小城镇既是"一带一路"上的重要节点,更在边疆地区城镇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产业特色化是边疆小城镇融入"一带一路"和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核心驱动,从而受到国家和沿边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新疆是"一带一路"核心区,具有典型代表性,文章以南疆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南疆地区与内陆地区特色小城镇发展条件的深度对比分析,发现两者在产业发展阻碍力、摩擦力、驱动力上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性,进而提出新时代南疆特色小城镇产业发展正面临"三大转变"的特殊性要求——发展视角由重视片区向着眼全局转变、发展思路由注重二三产向注重三次产业转变、发展模式由本地发展向外来聚力转变,最终构建出"区域化+融合化+平台化"的适应性规划策略,并以拜城县铁热克镇产业发展规划实践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基于沉降区域轨道交通桥梁徐变监测探讨 下载:60 浏览:446

吴春开1 庄佶1 丁胜2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20年10期

摘要:
近年来在轨道交通建设中普遍采用预应力桥梁,桥墩沉降对桥梁变形造成的影响很小,而桥梁徐变引起的质量事故比较突出,为此桥梁徐变观测也越来越成为桥梁变形监测的重点。通过穿越沉降漏斗区域桥梁徐变变形实例,分析在漏斗区域已知基准点选埋及桥上高精度基点引测方法,应用精密水准观测徐变监测点的沉降量。对桥梁徐变监测,得到徐变监测变形量,通过数据分析,来指导桥梁施工进度。同时,监测数据可进一步验证设计预拱值是否合理,为后续同类桥梁建设积累经验。此外,监测徐变高程系统宜与轨道交通一致,实现数据共享。通过监测验证了监测频率、监测方法、监测点布设等是合理可行的。

陕北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区土壤酶活性研究 下载:60 浏览:322

赵满兴1,2 余光美1 白二磊1 刘慧1 曹阳阳1 《土壤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为了解陕北黄土高原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田间试验的方法,以陕北黄土高原恢复19年的杏树林、沙棘林、刺槐林和草地为研究对象,以农田土壤为对照,研究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土层和季节对土壤蔗糖酶、脲酶以及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并对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蔗糖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差异在不同人工林草地间均达到显著水平。杏树林蔗糖酶活性最高(71.15 mg g-124 h-1),沙棘林脲酶活性最高(52.29mg g-124 h-1),刺槐林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3.33 ml g-1h-1)。随着土层加深,人工林草地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均显著降低。过氧化氢酶活性则表现为0~10 cm最低,10~20 cm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蔗糖酶、脲酶以及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出显著的季节性差异,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夏季最高,脲酶冬季最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钾是影响酶活性的主要因素,其他各因子的影响相对较弱;蔗糖酶、脲酶与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等呈正相关关系,过氧化氢酶与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等呈负相关关系。土壤酶活性是表征植被恢复区土壤生物特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