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管内科治疗的临床分析 下载:199 浏览:3242

杜金萍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1年8期

摘要:
目的:探析心血管内科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开始时间为2019年5月,结束时间为2020年5月,便利选取该时间段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共计86例作为主要分析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组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中有43例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临床治疗但使用的方法不同,分别是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则使用心血管内科治疗。使用不同方法进行患者的治疗后,对其临床情况进行详细的观察和分析,将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进行记录,尤其是治疗效果等数据要详细记录。同时将两组记录后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时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效果97.67%相对高于对照组8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心血管内科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状况,还能够促进治疗效果的提升,临床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冠心病合并心绞痛心血管内科疾病的治疗与分析探究 下载:355 浏览:3387

肖海泉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1年8期

摘要:
目的:心血管内科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时采用络泰治疗,观察络泰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时间为2018年5月到2020年5月,并且根据患者使用的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成两组。参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使用常规治疗加络泰。结果:(1)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4.59%,参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8.37%,(P<0.05),结果有差异。(2)研究组疼痛持续时间为5.13±1.34(min),参照组为14.49±2.68(min),(P<0.05),结果有差异。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络泰治疗效果明显,该种方法值得推广。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微创食管癌根治术围术期的价值评价 下载:189 浏览:1995

赵芙蓉 《肿瘤研究》 2023年1期

摘要:
目的:评价分析在微创食管癌根治术围术期应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的作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行微创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12月,以单双数抽签法均分为2组,各30例。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胸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均要短于参照组时间,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比对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微创食管癌根治术围术期,对患者实施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促进术后康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综合护理分析 下载:419 浏览:3892

韩莉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1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高脂血症护理中实施综合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入我院于2016年7月—2019年7月期间所收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4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21例。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加行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满意率。结果: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血脂水平明显比参照组理想,组间具有差异(P<0.05)。实验组满意率高于参照组,P值<0.05。结论:综合护理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而言,能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值得在临床上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

心脏超声联合三维心脏造影在心腔流动力学分析中的应用 下载:380 浏览:3410

冯蒙俊 《交叉科学研究》 2021年3期

摘要:
心脏超声联合三维心脏造影技术在心腔流动力学分析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潜力。这项技术的应用可以非侵入性地获取心腔流动情况的定量参数,为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通过心脏超声技术,医生可以实时观察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过程,检测心腔大小、壁运动和血液流量等指标。三维心脏造影技术则可以提供更准确、全面的心腔结构与流动信息,将心腔结构与血流动力学关联起来。心脏超声联合三维心脏造影技术在心腔流动力学分析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潜力。通过不断改进和研究,相信这项技术将为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可靠、精确的方法。

脂联素在乳房良性肿瘤恶变组织中的表达 下载:239 浏览:2639

冯凯1 韩猛1 王心妹2 李金玲3 吴梓政1 《肿瘤研究》 2022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乳房良性肿瘤恶变与血清脂联素表达水平相关性的研究。方法 选择在我院住院的乳腺肿瘤患者,其中良性肿瘤25例,良性转恶变18例,恶性肿瘤28例,并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查患者外周血清中脂联素浓度,并分析不同恶性程度肿瘤以及不同大小与脂联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良性肿瘤恶变后脂联素水平最低;肿瘤>2cm中,良性肿瘤恶变后脂联素水平最低;肿瘤≤2cm中,良性肿瘤的脂联素最高。肿瘤>2cm的良性肿瘤脂联素较≤2cm的要低;肿瘤>2cm的良性肿瘤恶变中脂联素较≤2cm的要低;肿瘤>2cm的恶性肿瘤中脂联素较≤2cm的要低,并且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脂联素表达水平与乳房肿瘤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其中良性恶变脂联素最低,并且肿瘤>2cm的良性恶变肿瘤含量最少,较低脂联素水平可以提示患者恶性肿瘤以及良性转恶变的可能。

强化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 下载:285 浏览:3255

张莹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1年2期

摘要:
强化护理干预能够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基础护理的同时进行强化性干预,护理技巧要求更加娴熟,达到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要求。目的 探究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强化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生存质量产生的影响。 方法 随机抽取76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纳入实验研究范围,其均于2018年2月-2020年2月入中心医院接受诊治,采用平行信封抽签方式进行分组,分别采用强化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n=38)及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n=38)进行护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生活质量包括心理、社会、情感和生理四个维度的生活质量分数评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采用强化护理干预方式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干预,能够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优化。

综合康复护理措施改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的效果观察 下载:62 浏览:622

​徐萍 《现代康复医学》 2025年6期

摘要:
目的 探究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应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对其心功能产生的影响。 方法 纳入实验研究的76例老年患者均经临床诊断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病症,入组时间为2018年5月-2020年5月,分组方式以随机数字表方式开展,分别采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实验组,n=38)及常规护理措施(对照组,n=38)开展护理干预,分析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经护理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及运动耐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应用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

整体化康复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26 浏览:207

蒋梅 许蕊 《医学研究前沿》 2025年6期

摘要:
目的:探讨整体化康复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22年1月份-2023年5月份期间选择123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62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61例采用整体化康复护理,比较不良情绪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心功能指标、护理满意度。结果:三项负性情绪评分对比,干预后观察组更低(P<0.05);六项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干预后观察组更高(P<0.05);三项心功能指标水平对比,干预后观察组更优(P<0.05);护理满意度对比,干预后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整体化康复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十分理想,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同时改善患者心功能并提高其护理满意度,整体护理效果十分理想,可以在临床中进行应用。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下载:241 浏览:2570

康铭 《中国儿科杂志》 2022年2期

摘要:
对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在2016年10月至2019年1月期间接收的42例儿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1例,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案,而研究组对患者实施静脉留置针护理方案,将两组患者的实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经对比后,研究组患者家属护理前后焦虑情况得到显著变化,且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存在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存在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具有显著效果,对患者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心血管内科护理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下载:65 浏览:565

张文娟 翟雪亚 《预防医学杂志》 2025年2期

摘要:
目的:通过调查和分析住院的心血管病病人的护理不安全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以达到减少不安全因素的目的。方法:本研究以2022年1月-2023年1月住院的200例心血管病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以常规护理为主,观察组除了常规护理外,还针对不安全因素采取了预防护理措施。结果:经过比较两组病人的调查,发现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观察组在护理差错发生率、病人满意度和医患纠纷发生率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加强护士的全面护理技能和风险防范能力,增强法律意识,加强与病人和家人的交流,营造一个和谐的医患关系,可以减少护理工作中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以此来增加病人的总体满意度,减少医患冲突。

优质护理在儿童心率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369 浏览:3058

路雨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10期

摘要:
探究在儿童心律失常的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我院接诊的48例心率失常患儿,使用双盲法分为2组,24例/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优质护理,将两组心率失常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舒适度评分和疼痛行为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心律失常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可以取得显著成效,值得在临床护理中进行推广使用。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综合护理模式研究 下载:269 浏览:3218

陈丽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9期

摘要:
分析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综合护理模式。方法:研究观察了5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护理情况,患儿在2016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入院,依据抛硬币结果将其分为观察组(综合护理模式)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不同护理方式下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24hVAS评分(2.67±0.38)分,住院时间(3.12±1.02),哭闹躁动次数(1.76±0.38)次,与对照组比较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96.30%(26例)较之对照组74.07%(20例)更高,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综合护理模式康复速度更快,取得的家属满意度更高,建议推广。

社区公共卫生在临床心血管疾病防治过程中作用及应用价值 下载:91 浏览:1042

翟学君 《预防医学杂志》 2024年8期

摘要:
目的:探究在临床心血管疾病防治过程中社区公共卫生的应用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以2022.01~2023.03为期限,受试者为90例病例,研究分组利用随机法完成,分为45例/组,以甲乙为组名。甲组实施常规干预,乙组实施社区公共卫生干预。比对护理满意水平、心脏不适率及血压、血脂水平。结果:比对护理满意水平所得,显示为乙组优于甲组的结局(P<0.05)。比对心脏不适率所得,显示为乙组优于甲组的结局(P<0.05)。比对血压、血脂水平所得,显示为乙组优于甲组的结局(P<0.05)。结论:在临床心血管疾病防治过程中应用社区公共卫生干预效果显著,不仅能有效缓解症状,降低心脏不适率,还能降低心血管危害,提高护理满意水平。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临床观察 下载:288 浏览:2990

孙丽杰 《神经科学研究》 2022年2期

摘要:
目的:主要研究在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疾病时,采用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为了确保研究结果具备可比性和精准性,选取自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100例心血管神经症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的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其中,对于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的治疗方案,而对于观察组,则给予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来判断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在治疗心血管神经症方面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愈效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结论:将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用于诊治心血管神经症患者,不仅可以缓解病人的病情,而且还不会出现较强的副作用,值得在临床方面推广和应用。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运用研讨 下载:296 浏览:2989

路雨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5期

摘要:
分析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是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儿科患者,根据随机数字的方式将患儿分成了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均为20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静脉留置针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效果为90%,高于对照组的55%,P<0.05。观察组的静脉炎、皮肤过敏、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低于对照组的50%,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整体护理效果。

健康教育手册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析 下载:299 浏览:2889

陆媛媛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5期

摘要:
分析健康教育手册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进行本次研究的时候所选择的研究对象均来自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数量为32例。根据随机的方式将患儿分成了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健康教育手册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前后SAS和SDS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效果为87.5%,高于对照组的56.26%,P<0.05。观察组的疼痛、出血、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75%,低于对照组的62.5%,P<0.05。观察组护理前后SAS和SDS评分分别为61.35±6.54、48.62±5.27、61.55±6.56、49.13±6.25,均低于对照组,护理后P<0.05。结论:健康教育手册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分析 下载:327 浏览:2985

李艳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5期

摘要:
研究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研究,按照患儿入院先后顺序分组,每组均20例。对比组患儿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儿行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儿护理后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以及患儿护理后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结果:研究组患儿护理后总护理满意度100%高于对比组患儿护理后总护理满意度75%,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儿护理后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10%低于对比组患儿护理后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60%,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患儿护理后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较低,且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较高,故值得借鉴。

系统性健康教育对先心病手术患儿家属的干预效果 下载:326 浏览:3344

李艳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5期

摘要:
研究系统性健康教育对先心病手术患儿家属的干预效果。方法:将我院进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的患儿30例作为观察对象(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利用随机分配法为患者实施小组分配,共分两个小组,将其分别命名为观察组(15例)、对照组(15例),将系统性健康教育实施于观察组,常规护理实施于对照组,利用患儿家属焦虑程度、疾病知识掌握度判断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焦虑程度、疾病知识掌握度相比对照组,优势差异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对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患儿家属应用系统性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改善患儿家属的焦虑情绪,值得临床应用。

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的临床观察研究 下载:86 浏览:977

罗扬美 《国际护理学》 2024年11期

摘要:
目的 分析整体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共计44例,均于2023.03-2024.03参与研究,并将随机法作为分组依据,一组设为对照组,一组设为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整体护理,对比不同的护理价值。结果 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心肌缺血发生情况,护理前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发作次数较低、持续时间较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对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开展整体护理的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