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关系合同的重大工程隧道行为治理模型 下载:70 浏览:385

邱聿旻 程书萍 巫城亮 盛昭瀚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8年7期

摘要:
目前,我国重大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道德风险、资产专用或敲竹杠以及逆向选择等隧道行为,极易引发进度延迟、成本上升、质量下降等风险,甚至导致工程失败。在分析承包商隧道行为的基础上提出业主-承包商合同治理模式,构建委托代理模型,探讨显性合同与关系合同下的激励机制。研究发现,引入关系合同与激励机制能有效防范承包商隧道行为,且能有效促进业主与承包商长期合作;政府作为重大工程管理者,应该引导工程行业建立信息公开平台与承包商筛选机制,从而提升整体行业水平,规范行业企业行为。

由葵花秸秆和玉米秸秆制作的不同沙障防风效能比较 下载:86 浏览:483

卢立强1 崔向新1 高永1 党晓宏1,2 潘霞1 徐立杰1 《中国土壤》 2020年10期

摘要:
以葵花秸秆和玉米秸秆沙障为研究对象,用测定沙障及裸沙丘近地表不同高度处风速的方法,比较分析了葵花秸秆和玉米秸秆制作的横向式、纵向式两种沙障的防风效能。结果表明:两种沙障横向式的防风效能大于纵向式;铺设两种作物秸秆沙障之后,空气动力学地表粗糙度均大幅度增加、下垫面类型改变,纵向布置葵花秸秆沙障、纵向布置玉米秸秆沙障的粗糙度分别是裸沙丘(对照)的76.43倍和24.45倍;葵花秸秆沙障的风速廓线均呈"S"型,玉米秸秆沙障与裸沙丘的风速廓线服从对数函数分布,同时,两种作物沙障的风速削减率随着高度增加逐渐减小,变化幅度先增加后减小。

设计视角下网红餐饮店运营模式与改进策略 下载:33 浏览:398

马洁雯1 赖红波1 陈经坤2 《设计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喜茶的一夜爆红催生无数网红餐饮店雨后春笋般迅速生长,缔造了一个又一个史无前例的"排队神话"。本文基于设计视角探究新消费形势下网红餐饮店运营模式,解析消费者饮食需求层次提升引发餐饮店审美意义上的变革创新。以初代网红餐饮店"桃园眷村"为例,由商品设计、服务设计、内容设计三个维度展开,具体阐述其刻意营造的台式乡愁感,吸引大批粉丝趋之若鹜。然而并非所有网红餐饮店如此幸运,他们最终未能逃脱昙花一现的悲剧命运,本文基于设计视角提出三条改进策略,探索网红餐饮店长期发展路径。

从内容付费看知识服务 下载:67 浏览:399

聂静1,2 《新闻传播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内容付费成了近两年的关注热点,碎片化的时间面对海量信息,受众越来越需要通过付费手段高效能地筛选优质内容,节约时间成本。因此,内容付费事实上是因为用户的日常行为、习惯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动,导致原有三大产业——教育、出版、传媒之间的边界和逻辑发生松动之后所提供的一个机会,是新兴的"知识服务"行业催生的契机。本文分析我国内容付费的基本模式,激活根源,并提出未来知识服务发展的一些思考。

基于GIS的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特征与优化模式研究——以吉林省农安县为例 下载:82 浏览:497

刘军杰1 郄瑞卿1 刘大平2 赵玲1 王婉谕1 《中国土壤》 2020年8期

摘要:
以吉林省农安县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空间分析方法,探究了乡村聚落空间特征与优化模式,为县域内乡村聚落的空间布局优化提供具体指导。结果表明:2009年至2017年农安县乡村聚落斑块数量和面积都有所增加,但以小规模乡村聚落为主;各镇乡村聚落均为聚类分布,且随着时间变化乡村聚落分布更加均匀,核密度高值区域也逐步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且规模也不断增大;通过构建乡村聚落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优先发展型、重点发展型、内部挖潜型、搬迁撤并型等4种农安县乡村聚落布局优化模式,并应用加权Voronoi图指导聚落斑块搬迁,为进一步建设美丽乡村的居民点优化和调整提供新思路。

基于熵权法的绿色建筑项目管理绩效可拓评价 下载:31 浏览:306

赵金先 武丹丹 张英 王苗苗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8年6期

摘要:
为确保绿色建筑得到进一步发展,需对其项目管理水平进行科学合理评价。将熵权法和可拓学理论引用到绿色建筑项目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中,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在给出关联函数及绩效评定等级的基础上,构建绿色建筑项目管理绩效可拓评价模型。通过计算各评价指标关于绩效测度的关联程度,确定各指标及总体项目管理绩效水平所处的等级。通过算例表明:该方法在绿色建筑项目管理绩效评价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集成项目交付(IPD)模式合同条件研究 下载:55 浏览:491

何清华1 何祎林1 高宇2 王歌1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8年6期

摘要:
合同条件是保证(IPD)模式成功实施的重要手段。通过阐述关系型合同区别于交易型合同的特点及优势,基于AIA、Consensus DOCS和定制型(以IFOA为例)三类典型合同文本,对过渡型、多方型和SPE型3种IPD合同的管理和决策制定、成本控制、成本补偿与激励、风险分配与控制和争议处理等关键要素进行分析,归纳出不同IPD合同类型所蕴含的管理理念,以利于IPD参与方对合同的理解和选择,为IPD模式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提供借鉴与启示。

我国农村装配式建筑发展对策研究 下载:40 浏览:428

肖帅 郝生跃 任旭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8年5期

摘要:
目前,我国农村住房普遍采用的是砖混结构,其建造成本高、质量差、资源浪费严重,而装配式建筑恰好具有生产效率高、质量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优点,可以有效地解决我国农村住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我国农村住房建设的现状以及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农村的发展概况,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农村发展的自身优势和劣势、外部机会和威胁等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村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基于多层编码遗传算法的两阶段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生产调度优化 下载:29 浏览:257

谢思聪1,2 陈小波1,2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8年5期

摘要:
随着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多种类、多数量的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进度优化问题随之产生,并且日益成为行业市场提升生产效率和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在对比分析预制构件生产与一般制造业区别的基础上提出预制构件厂生产参数的量化途径,采用基于多层编码遗传算法解决预制构件的生产调度优化问题;提出两阶段的优化模式从而实现优化算法准确性的提升,使得预制构件生产企业有效优化生产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从而实现增效降本。

基于多元联系数的地铁钻爆法施工风险评价研究 下载:38 浏览:332

赵金先 李堃 王苗苗 张英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8年5期

摘要:
为提高地铁钻爆法施工风险评价的科学性,对钻爆法地铁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建立了钻爆法地铁施工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引入集对分析中的多元联系数理论,将风险评价作为一个不确定性系统进行分析,运用更适合不确定性系统的区间层次分析确定风险评价体系各指标的权重,根据相关规范,建立基于集对分析的四元联系数的风险同异反评价模型,并对得出的联系数分量数值结果进行系统分析。通过计算各阶偏联系数对钻爆法地铁施工风险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进行风险联系数的计算与分析,验证了该方法在地铁钻爆法施工风险评价及其趋势分析中的适用性。

交互设计在学前儿童古琴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63 浏览:331

林维章 储蕾芳 《中国设计》 2019年1期

摘要:
通过合适的交互设计使学前儿童获得更有效的古琴教育。根据学前儿童的认知心理特征,提出交互设计需求,并结合交互设计发展趋势进行设计实践。以APP为载体,在学前儿童认知特点的基础上,将交互设计与学前儿童古琴教育相融合。基于对学前儿童的认知心理分析,定义学前儿童古琴教育特点,并通过实践应用,初步验证了所做研究的适用性,利用交互设计对传统学前儿童古琴教育做出改善。

国际工程承包商与竞争者协同进化NKC模型研究 下载:29 浏览:245

赵振宇 王岚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8年4期

摘要:
动态能力是企业为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整合、建立和重构内外部竞争力以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国际工程承包商需通过提升动态能力以应对挑战并取得绩效。以研究国际工程承包商动态能力与竞争者协同进化的关系为目标,在建立国际工程承包商动态能力NKC模型基础上,应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分析国际工程承包商动态能力路径变化趋势,并对国际工程承包商的适应度在有无竞争者影响两种情况下进行对比分析。基于动态能力、协同竞争和适应度景观理论分析国际承包商动态能力路径演化过程。研究发现国际工程承包商与竞争者协同进化对企业的适应度水平即绩效的正面影响效用,归纳提升国际工程承包商在国际市场中适应水平度的机制,通过这些机制有助于提高国际承包商在国际工程市场中的竞争力,帮助国际工程承包商获取更好的绩效回报。

普通高等学校基建项目BLT模式研究 下载:25 浏览:286

吴维邮 李清立 游佳莉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8年3期

摘要:
为解决普通高等学校基建项目存在的融资可持续发展问题,通过对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构成和融资现状的分析,并综合考虑普通高等学校可行的融资方式和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任务分配情况,构建了基于决策树分析法的普通高等学校基建项目开发模式。经过方案论证,重点考虑将BLT模式引入普通高等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开发中,并详细分析了其运作流程和主要风险。应用该模式是普通高等学校基建项目融资方式的创新,有利于缓解普通高等学校基建项目的资金压力并提高项目管理效率。

PPP项目关系管理的关键成功因素 下载:45 浏览:399

孙树杰1 宋久乐2 钟晖3 解燕平2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8年2期

摘要:
关系的质量是建设工程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鉴于PPP(公私合作关系)模式内生的项目复杂性和特殊性特征,探索PPP项目中关系管理的关键成功因素显得十分必要。通过文献综述和专家访谈方法获取PPP项目关系管理的9个关键成功因素,并形成调查问卷;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分析归纳我国PPP项目关系管理的现状与关键成功因素。问卷数据分析发现,高层管理者的承诺和支持、相互信任、风险的公平分担、问题/冲突解决的能力是PPP项目关系管理最重要的关键成功因素。此外,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对大多数关键成功因素的重要性认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BIM在PPP项目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25 浏览:318

李锦华 张增召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8年2期

摘要:
PPP模式和BIM技术正在重塑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在阐述PPP模式和BIM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分析BIM和PPP模式的契合性;基于信息管理的视角,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把BIM应用于PPP项目实施全过程,通过对PPP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采集,建立BIM信息平台、BIM设备运维管理系统及运营监测系统,分析PPP项目信息流动方向,设计PPP项目信息管理系统模型,实现信息在PPP项目全生命周期高效集成应用,推动建筑信息模型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应用,促进PPP项目持续健康发展。

建设项目大中型事故管理:从致因理论到阶段性模型的转变 下载:76 浏览:470

严小丽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8年2期

摘要:
研究了建设项目大中型事故模型从致因理论到阶段性模型的转变。首先分析建设项目大中型事故基于"过程性"的特点,进而在综述现有事故致因理论和阶段性模型的基础上,探讨建设项目大中型事故管理从致因理论向阶段性模型转变的必然性,巩固已建立的建设项目大中型事故阶段性模型,并对阶段性模型在大中型事故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研究表明,阶段性模型可以有效解决建设项目大中型事故的实时控制问题,从致因理论向阶段性模型的转变是加强事故进程管理的必然要求。

面向策略消费行为的房地产项目预售与定价策略研究 下载:39 浏览:434

杜先进 许敏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8年1期

摘要:
预售是房地产项目的主要销售方式。以分析策略消费行为为基础,从市场供需关系和商品房估值变化两个维度研究了房地产项目的预售决策及两阶段最优定价策略,并通过数值分析验证了理论证明相关结论。研究发现,在市场处于升值情境时,消费者对商品房预售及正式销售阶段的估值和房产商的资金效应系数对房产商预售决策有直接影响;而在市场处于下跌情境时,预售策略是房地产商的优先选择,正式销售阶段的估值在定价中占据主要作用。

基于线性混合模型的滨海盐碱土盐分空间变异性研究 下载:64 浏览:486

黄毓1,2 李洪义2 但承龙2 曾凡涛1 杨妮1 《中国土壤》 2019年7期

摘要:
准确的土壤盐分空间变异信息是防治土壤盐碱化和制定科学种植规划的重要依据。本文根据电磁型近地传感器EM38测定的土壤表征电导率(ECa),研究有限最大似然法(REML)在地统计建模趋势去除中的应用,基于线性混合模型将趋势与残差分离,然后利用泛克立格开展海涂围垦区水稻田土壤盐分的空间变异性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区土壤盐分存在强烈的空间变异性且呈一定的空间分布趋势;REML方法拟合的二次多项式模型可较好的表征土壤盐分的空间分布趋势,在去除趋势的同时,选用指数模型对残差的半方差函数进行拟合;基于泛克立格插值的交叉检验结果可见,该方法可得到较小的预测误差,且标准离差比平均值参数接近理想值,REML方法大大提高了模型的精度;就地统计空间插值结果可看出,土壤盐分呈出从西北角向东北角、从周边向中心渐变的空间分布特征,且与土壤排水条件表现出较好的耦合性。

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及空间差异研究 下载:76 浏览:481

高洁芝1 郑华伟2,3 刘友兆1 《中国土壤》 2019年7期

摘要:
采用熵权TOPSIS和聚类分析对江苏省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及空间差异研究可以对改善江苏省13市土地利用环境,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供有效对策,为促进区域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苏州和无锡土地利用多功能性综合水平处于良好阶段,两个城市的土地利用多功能性具有较强的相似性;徐州、宿迁、淮安、盐城、南通、泰州、扬州、南京、常州和镇江的土地利用多功能性综合水平处于一般阶段,而连云港土地利用多功能性综合水平还处于较差阶段,其中南京、常州、镇江、南通和扬州土地利用多功能性相似性较高,徐州、宿迁、淮安、盐城、连云港和泰州土地利用多功能性具有较高相似性。通过江苏省土地利用多功能性分析,苏南地区苏州和无锡土地利用综合功能发挥较好,苏南其他地区和苏中地区土地利用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苏北地区土地利用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普遍较弱,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江苏省13市土地利用多功能性的发展水平在苏南、苏中和苏北各有不同,需要根据各地的具体土地利用情况制定具体措施提升土地利用率。

国内戏曲地理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下载:29 浏览:316

李砚 《中国艺术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国内戏曲地理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研究者多来自音乐学界和文化地理学界,研究数量近乎百篇/部,研究主要围绕戏曲文化空间分布与区划、戏曲文化源地与扩散、戏曲文化整合、戏曲文化生态、戏曲文化景观这五大论题进行。两个学界的戏曲地理研究数量呈直线上升态势,研究专题也大致相同:空间分布、文化区、文化扩散(含文化源地)、文化整合、文化生态、文化景观,但同时也显露出受其学科专业知识所限而导致的不足。因此,建立学科交流平台、整合学科优势、弥补各自短缺就显得尤其必要。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