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国内外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技术进展 下载:14 浏览:151

房德职 李克勋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随着人们对环境方面要求的日益增长,垃圾合理处理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技术作为固废资源利用的一种方法,如今已经演变成为一种成熟的资源利用技术。分别从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的上、中、下游,即从垃圾焚烧的原料性质、燃烧发电技术以及烟气控制方面对国内外生活垃圾焚烧技术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随着生活垃圾量日益增长,生活垃圾焚烧技术仍是一种实现减量化、资源化必不可少的手段,但是需要提升焚烧技术,改进国产焚烧工艺,严格控制焚烧烟气中污染物的排放,建立实时监测点,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垃圾焚烧发电系统优化及综合利用技术 下载:11 浏览:126

王利军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已逐渐成为由地方政府主导的PPP项目,随着国家能源战略的深入,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广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在项目建设标准和融资要求高,垃圾处理费低和投资回收期长等多重压力下,通过对垃圾焚烧发电系统进行逐步、分项的设计优化,利用最新技术使资源得到高效深度利用,可以有效降低工程建设成本,提高项目运营经济性,实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对垃圾发电长远健康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我国风电利用技术现状及其前景分析 下载:24 浏览:255

刘志超1 王洪彬2 沙浩2 杨金澍2 曹生现2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我国风电产业发展迅猛,多种风电利用技术也伴随而生。从我国风电利用技术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出发,综述并对比了我国集群风电并网运行、风电与其他能源互补、风电的大规模直接利用及分布式风电接入与控制等技术现状,指出我国风电向集中式和分布式并重、促进多能互补利用技术推广、发展高效率低成本的风电利用技术方向发展的趋势,最后从加强新能源激励政策、新能源消纳市场机制、风电并网与技术标准建设方向提出了建议。

基于能量传递模型的永磁直驱变桨变速风电机组功率特性测试方法 下载:24 浏览:265

柴海棣1 赵晓艳2 史波3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风电机组功率特性现场测试存在效率低、条件要求高、结果不准确等问题,已成为当前行业关注的热点。为有效解决风电机组功率特性工程测试工作中存在的效率偏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能量传递模型的功率特性测试方法。以永磁直驱机组为研究对象,围绕永磁直驱机组能量捕捉、传递、转化过程,结合机组风能捕捉系数与桨距角、叶尖速比之间的关系,从机理角度进行定量分析,构建典型机组的能量传递模型,对比实测数据进行调整;在同类机组上进行应用验证,取得了预期的效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低温热源有机工质带叶片盘式透平设计及性能分析 下载:43 浏览:449

陈曦 张燕平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Tesla盘式透平是一种以流体边界层摩擦力带动转子旋转的非传统透平,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工质适应性好等优点,尤其适用于低品位热源余热回收系统。但由于其特有的做功方式,盘式透平的运行转矩与效率均远低于常规透平形式,这也是制约其商业应用的主要因素。在传统盘式透平的相邻盘片间增加导流叶片,并针对增加叶片后的透平结构进行了数学建模以及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验证。CFD验证表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能够计算流体通道内的流体速度场、压力场分布,并能够预测透平效率在不同工况下的变化趋势。针对余热回收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ORC)系统,利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使用不同有机工质进行计算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使用不同种类工质做功时,增加叶片均可以大幅提升盘式透平转矩与效率。

基于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SCR脱硝系统催化剂体积设计 下载:12 浏览:150

唐诗洁1 陆强1 曲艳超2 任翠涛2 杨勇平1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火电厂SCR脱硝系统的设计需要在满足脱硝效率的同时,尽可能节约成本,因此需要准确预测SCR脱硝所需的催化剂体积。火电厂的烟气条件复杂多变,烟气温度、烟气流量、出入口NOx浓度等参数都会影响SCR催化剂的体积设计,因此催化剂体积预测是一个多因素耦合的问题。针对这一特点,使用BP神经网络对催化剂体积设计进行了预测,并针对该模型结构上的缺陷,进行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神经网络建模研究。结果表明,遗传算法优化后的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精度和数据拟合能力均有提高,为脱硝系统的催化剂体积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烟道凝聚器流场及细颗粒凝聚特性研究 下载:42 浏览:440

刘含笑1 陈招妹1 崔盈1 刘志波2 郭高飞1 孟银灿1 刘美玲1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为研究烟道凝聚器的凝聚机制及颗粒物减排特性,通过商业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fluiddynamics,CFD)软件,模拟并得到了凝聚器湍流区定常/非定常工况条件下的流场特性;理论计算了凝聚器内颗粒的凝聚过程,并通过扫描电镜进行了验证;实验室中凝聚器对PM2.5的减排幅度为20.8%,实际工程中,300MW和660 MW机组PM2.5的减排幅度分别为30.1%和37%。研究结果可为颗粒凝聚技术的大规模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330 MW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调整试验研究 下载:21 浏览:226

孙献斌1 戚峰2 辛以振2 袁文杰3 高永翔2 郝如平2 曹林涛1 郭安1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为解决某330 MW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锅炉运行床温分布不均匀、炉内受热面磨损爆管等问题,进行了锅炉的燃烧优化调整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优化一次风量、总风量及风室压力等关键运行参数,确定了最佳运行工况及参数,降低了锅炉灰渣平均可燃物含量,使锅炉热效率提高0.85%。燃烧优化调整试验还使一、二次风机总功率降低了0.8 MW,厂用电率相应降低了0.24%,锅炉的运行安全性和经济性由此得到进一步提高。

脱硫吸收塔废水坑浆液溢流原因分析及控制对策 下载:23 浏览:247

颜海伟1 王亚钊2 郭静东3 王科4 廖冬梅1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某燃煤电厂脱硫系统中,#1吸收塔出现废水坑大量浆液溢流、石膏含水量过高和除雾器堵塞等现象。通过分析,发现主要原因为吸收塔负荷较大,导致空塔流速过快、亚硫酸钙氧化不充分、吸收塔内浆液密度过高、脱硫吸收浆液雾化颗粒量不足;结合其脱硫系统的超低排放改造,进行了增设喷淋层和改用单向双头式喷嘴、增设不锈钢托盘、设置增效环、改用三级屋脊高效除雾器、增加备用旋流子等设备改扩建。同时,提出了控制吸收塔pH值和密度、添加脱硫增效剂、增加氧化风机运行台数和提高除雾器清洗频率等改进措施。

汽轮机变工况下调节级压力预测模型及应用 下载:22 浏览:239

罗云1,2 陈雪林1 李瑞东3 苏永健1 徐义巍1 晁俊凯1 李鹏竹1 任海彬1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为监视汽轮机通流部分的健康状况和进行故障早期诊断,以汽轮机变工况计算为理论基础,基于弗留格尔公式和Weierstrass逼近定理,建立了调节级压力的多元回归模型。根据某660MW间接空冷机组大修后的运行数据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具有很高的拟合度,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显著;稳态工况时,预测结果与实测值趋势一致,相对误差约为1.2%,实现了变工况下调节级压力软测量。将模型应用于电厂分布式控制系统中,建立了汽轮机通流部分故障的预警系统。

电厂热工仪表典型故障分析 下载:68 浏览:257

张定宇 《能源学报》 2019年9期

摘要:
热工仪表自动化技术是火力发电厂智能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也是实现火力发电厂建设方针的核心。只有改进热工仪表自动化技术,实现使用习惯化,这样也是发电组快速发动的切实保障,降低发电工厂的企业成本,正是时下热工仪表自动化技术的研究方向,给电厂的发展带来美好的未来。

600 MW超临界汽轮机延长混合阀运行时间对机组振动的影响 下载:32 浏览:329

黄小军 杜祥国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某电厂600 MW超临界汽轮机2号、3号、4号、5号、6号轴承振动偏大。为解决该问题,在机组运行中,通过对汽轮机带初负荷延长混合阀运行时间来改变汽轮机的进汽方式,使汽轮机充分膨胀,从而改善汽轮机高压缸胀差绝对值,同时也改变了轴承负载,达到降低轴承振动的目的,确保汽轮机振动达到最优状态。

低压岸电系统及其效益分析 下载:22 浏览:237

潘玉松1 张鹏2 黄荣1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岸电系统对于电厂尤其是下水煤电厂的环保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在保证安全环保可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合电厂码头实际运行需要的系统结构;与传统的岸电相比,提出了变频及并网的概念,并可同时兼容400V/50 Hz、440 V/60 Hz这2种制式的船舶靠港对接。分析了电缆收放系统以及并网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对成本及收益进行了分析,指出这样的结构会使系统的成本大大降低,同时利用电厂在电价方面的优势,低压岸电系统可以在下水煤电厂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DG接入对微电网电流保护的影响 下载:23 浏览:257

丁婧1 王欣1 郑淑文2 陈宇3 孙仕奇1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分布式电源(DG)接入微电网后,微电网由单源变为多源系统,会改变原有网络的潮流分布以及故障短路电流流向,造成原有保护的灵敏度下降,出现误动拒动等现象。分析DG接入位置与接入容量的不同对微电网保护的影响,并在PSCAD软件上搭建微电网模型,接入DG,验证DG接入位置不同以及接入容量不同对微电网电流保护的影响。

上海电源结构优化策略研究 下载:22 浏览:237

李秀财1 陈永刚2 曹俊波1 夏凉3 黄平3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目前上海负荷峰谷差日益增大,市外来电规模增加及新能源优先消纳等问题要求上海电源装机具有较强的调峰灵活性。该文系统地分析了上海用电负荷特性,并从增强调峰灵活性角度出发,对上海电源结构优化策略和实施方案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未来上海市内电源装机建设应以建设增加燃气机组,提高灵活调峰性能为主。上海缺口容量的燃机替代燃煤机组方案策略包括退役煤机原址建设燃机,以及城市外围规划燃机电源点。现有小型煤机中,石洞口发电厂具备原址燃机替代条件。金山、青浦、嘉定、浦东4个区域适宜新增燃机替代燃煤机组。

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吸收塔结垢分析及预防措施 下载:41 浏览:435

李文鼎1 高惠华1 蔡文丰2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结垢是影响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wetfluegas desulfurization,WFGD)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主要问题之一。某发电公司330 MW机组烟气脱硫一级塔及除雾器结垢情况严重,已影响脱硫系统的正常运行。针对该问题,对吸收塔及脱硫系统运行参数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脉冲悬浮系统故障、除雾器喷嘴堵塞、浆液参数波动是造成吸收塔结垢的主要原因。通过加强对除雾器的冲洗、密切监视对比除雾器和浆液脉冲泵启动初期及正常运行中的参数、合理控制脱硫一级塔浆液密度、pH值、氧化风量及氟离子浓度等,吸收塔结垢问题已得到有效缓解。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燃煤发电企业低碳综合评价 下载:31 浏览:332

杨磊1 任健2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根据燃煤发电企业低碳综合评价构建原则确立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三层次指标体系结构模型,同时结合专家经验分层次确定不同指标间的重要程度关系,利用层次分析法软件确定各个指标权重,在明确指标基准值取值方法后,计算每一个指标得分并进行标准化,采用加权评分法对指标量化结果进行合成运算,实现燃煤发电企业低碳发展的综合评价。以区域内某2个电厂为例,比较低碳综合水平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最后结合分析结果对国内燃煤发电企业低碳发展给出相应的建议。

电动汽车参与风电场输出功率波动平抑方法研究 下载:21 浏览:226

陈宇1 彭潇2 丁婧3 王亚洲1 邵敬平1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由于风电固有的随机性与间歇性,使得风电场输出功率往往具有较大的波动。然而考虑到储能装置的昂贵成本,单独为风电场配置储能装置不利于其经济运行。为此,文中针对考虑电动汽车参与的风电场输出功率波动平抑方法进行了研究。根据国家标准中风电"有功功率变化"的要求,通过爬坡率概念来描述风电场输出功率变化率。采用鲁棒优化的方法处理风电出力的不确定性,建立风电机组和电动汽车协调控制的双层优化模型:上层模型决策者是风电场,以风电场售电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函数;下层模型决策者是电动汽车车主,以电动汽车电费支出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函数。通过线性规划对偶定理和Karush-KuhnTucker(KKT)最优性条件将此鲁棒优化模型转化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问题进行求解。最后,通过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

新能源发电工程的造价控制路径思考 下载:63 浏览:299

齐辉 《能源学报》 2019年6期

摘要:
从当前新能源发电工程建设现状来看,常常出现结算大于预算的情况,概算大于估算的问题,导致项目建设投资不断增加,也严重影响工程项目建设经济效益。所以当前要采取造价控制措施。

元素碳含量检测在燃煤发电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中的应用 下载:21 浏览:224

朱德臣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元素碳含量检测是保障单位热值含碳量核算准确的必要步骤,对燃煤发电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尤为重要。为深入理解元素碳含量检测对碳排放核算的影响,采用不重复抽样分析方法,就元素碳检测对单位热值含碳量的影响、元素碳检测推行存在的障碍进行定性分析,并提出了推动元素碳检测发展以及解决元素碳执行过程相关问题的建议。研究表明,元素碳检测的推广有利于发电企业合理争取碳排放权交易利益,并不会给企业带来过多经济负担。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