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用于热光伏系统的近场辐射光谱控制表面结构 下载:42 浏览:341

于海童1 刘东2 杨震1 段远源1 《现代物理学报》 2018年10期

摘要:
为提升近场热光伏发电系统的能源转换效率和发电功率,设计了Ⅲ-Ⅴ族半导体表面的矩形光栅结构,以实现从热发射器到热光伏电池的近场辐射热流选择性调制.使用在近红外波段具有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特性的掺杂氧化锌作为热发射器,在GaSb热光伏电池表面添加亚微米二维光栅结构,在近场间距下形成与表面波耦合的陷光效应,由此有选择性地增强了电池能带内的光谱辐射热流.有别于以往类似研究中常用的等效近似方法,开展了时域有限差分方法模拟,能够严格考虑周期性结构细节,结合以涨落耗散理论为基础的Langevin方法,直接计算了复杂结构参与的近场辐射传热问题,以此揭示表面结构影响近场辐射传热的物理机理.结果显示使用带表面结构的薄膜GaSb电池,可使辐射热流的光谱峰值达到同温度远场黑体辐射源情况下的2.84倍,且热流增益区集中在波长略短于电池能带的窄波段区间,适应高效率、高功率热光伏系统对辐射传热设计的要求.

炼钢生产中转炉炼钢脱氧工艺的探讨 下载:90 浏览:451

杨其敏 冯宝 马超 《冶金技术》 2018年9期

摘要:
对转炉冶炼的主要方式予以概述,指出氧在转炉炼钢中带来的危害,并对脱氧技术的现状予以探讨,提出真空脱氧法、沉淀脱氧法、扩散脱氧法等脱氧工艺。对转炉脱氧工艺予以有效地运用与完善,可在确保钢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减少投入成本,让炼钢生产能够安全、高效地进行。

赛柏斯结晶材料在混凝土缺陷修补上的应用 下载:97 浏览:359

王荠 《交通技术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XYPEX(赛柏斯)结晶材料具有无毒、环保、可透气、渗透结晶和防水性好等特点。此材料会在混凝土表层毛细孔中产生催化结晶反应,产生不溶性的枝蔓状结晶物,这种结晶物除对混凝土表面具有保护作用外,还能提高混凝土密实度、增加混凝土强度并增加混凝土防水汽侵蚀的能力。基于国内某疏港大道工程在箱梁底板混凝土外观缺陷修补过程中对于这种新型材料的具体运用,详细探讨这种材料的施工方法,并就其特性与传统环氧材料进行比较,可为今后类似工程缺陷及裂缝修补提供借鉴。

高分辨紫外电子轰击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器件的实验研究 下载:59 浏览:366

刘虎林 王兴 田进寿 赛小锋 韦永林 温文龙 王俊锋 徐向晏 王超 卢裕 何凯 陈萍 辛丽伟 《现代物理学报》 2018年7期

摘要:
基于真空紫外光电阴极和背照式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图像传感器研制了紫外光响应的电子轰击CMOS(EBCMOS)器件,实现了EBCMOS器件在40 mlx光照度环境下的高分辨探测,电子图像灰度随电子能量的变化呈现出极好的线性关系.对器件成像分辨率测试的结果表明,在电场强度为5000 V/mm时,器件的空间分辨率可以达到25 lp/mm,与国际相关报道水平相当.研制的EBCMOS器件可直接在紫外弱光探测领域应用,如天文观察、高能物理、遥感测绘等,同时也可为下一步研制可见光和近红外敏感的EBCMOS器件提供参考.

太钢酸再生机组氧化铁粉质量的稳定提升 下载:54 浏览:383

李慧 《冶金技术》 2018年6期

摘要:
摘要:介绍了太钢冷轧硅钢厂盐酸再生生产工艺,氧化铁粉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并探讨了影响氧化铁粉质量的原因,从而提出稳定和提升氧化铁粉质量的途径和方法,使其达到生产软磁用氧化铁粉的标准。

热力学方法在不锈钢氧化层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下载:46 浏览:463

杨永杰1,2 《冶金技术》 2018年4期

摘要:
阐述了热力学在氧化层结构分析中的应用,首先利用CALPHAD方法收集Fe-C-Cr-Ni-O全成分范围的热力学参数,在此基础上添加了Mn-Si富Fe-C-Cr-Ni-O角热力参数而形成的不锈钢氧化物热力学数据库。利用此氧化物热力学数据库计算304氧化层结构,从物相分布角度研究氧化层结构,并与扫描电镜观察结果相一致。再次,利用此氧化物热力学数据库计算超纯445氧化层结构,计算结果表明氧化层处于高温时,易产生液相结构,同时解释了超纯445热轧时易粘辊的现象。

新型森林碳汇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设计 下载:86 浏览:497

郗希1 李超2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18年4期

摘要:
低碳经济已是大势所趋,而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则被视为减排的有力手段、低碳经济之灵丹妙药。但目前构想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存在明显局限和诸多难题。为此,考虑将生态公益林吸收二氧化碳的功能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中,以构建相关模型,给出相应计算方法。如此,企业在碳排放权交易中的选择余地扩大,既可选择买入其他企业的结余指标,也可以选择由购买或营造生态公益林的碳汇功能转化而来的"指标",即排放多少、吸收多少,通过对冲形成自然平衡,达到减排或零排的实际效果。这种新的机制不会给目标企业特别是排放较多的企业的生产力造成严重硬性制约;同时可以刺激生态公益林及其周围生态环境的保护、改善与开发,从而达到减排的终极目标;还可以大幅度增加生态公益林养护者的收入,用市场机制救助山区林农,补偿他们及当地经济为环境改善所遭受的经济损失。

“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影响”实验的改进和优化 下载:68 浏览:529

宋娟 《生物学报》 2020年11期

摘要:
采用肝脏、马铃薯、胡萝卜、香蕉等材料,利用U型气压计对"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的实验设计进行部分改进和优化,比较几种材料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并探究不同材料中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值,实现了对课本实验的定量改进,对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氧化钒作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下载:86 浏览:462

梁兴 高国华 吴广明 《新材料》 2018年4期

摘要:
V2O5具有独特的层状结构,适合于锂离子的存储,与传统的锰酸锂、钴酸锂、磷酸铁锂等正极材料相比,具有高的理论比容量、功率密度以及价格低廉、原材料丰富等优势,在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方面备受关注。但V2O5低的固有电导率及锂离子扩散系数,导致其容量保持率低和倍率性能差;此外,充放电过程中反复的相变会引起结构的不稳定,而且氧化钒会部分溶于电解液,因此表现出差的循环性能。正是由于这些制约因素的存在,对V2O5的固有缺陷进行改性研究以提高氧化钒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成为重要的研究热点。将氧化钒进行纳米化以增大比表面积和缩短离子扩散距离,同时通过复合、掺杂改性等方法提高材料的导电性和循环稳定性,从而使V2O5正极材料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成为可能。文章从氧化钒电极材料纳米化,在纳米化的基础上复合导电材料,调节工作电压窗口,掺杂金属离子这四类方法阐述对氧化钒电化学性能的改善,以及各种方法对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ODS钢的抗辐照设计及纳米第二相粒子表征的研究进展 下载:86 浏览:464

何培 姚伟志 吕建明 高博 李先容 《新材料》 2018年4期

摘要:
先进裂变反应堆及聚变堆要求材料在高温高压、强中子辐照、长服役周期等苛刻服役环境下具有卓越的结构和性能稳定性。氧化物弥散强化(ODS)钢由于具有优异的耐高温及耐辐照性能成为第四代反应堆包壳及核聚变包层最有希望的候选材料。基于材料的中子辐照损伤特性,主要介绍了ODS钢的抗辐照设计及纳米第二相粒子的表征方面的研究进展。

低剂量的毒物对生物有益?——比较毒物的单相剂量效应理论和双相剂量效应理论(4) 下载:76 浏览:518

朱钦士 《生物学报》 2020年10期

摘要:
对于外源性和内源性的各种伤害性因素(统称为毒物)的攻击,生物有2种反应方式。在毒害作用超出生物应对能力的情况下,伤害程度与毒物的剂量成正比,可用毒物的单相剂量效应(linear no-threshold, LNT)理论来描述。然而在低剂量下,由于生物防御和修复机制的作用,不仅毒物的伤害作用可被大大降低,而且由于刺激了生物的主动反应,还可导致对生物有益的结果,其效应可用毒物的双相剂量效应(Hormesis)理论来描述。毒物的双相剂量效应在生物界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在细菌、真菌、植物和动物(包括人)中都被发现。能引起双相剂量效应的伤害性刺激各式各样,包括电离辐射、活性氧、限食、高温、缺氧、缺血、机械伤害、重金属、化学毒物、抗生素、抗病毒药,以及植物中的一些活性成分等。在本文的第1部分中,我们先介绍毒物的单相剂量效应理论和双相剂量效应理论的内容及其历史发展过程。在第2和第3部分中,我们将分别以电离辐射和活性氧为例,具体讨论这2种理论对这些伤害性刺激的适用情形。大量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低剂量的电离辐射对生物有益,而体育锻炼带来的体内活性氧的增加不仅对生物无害,还为实现体育锻炼有益效果所必须,证实了毒物双相剂量效应理论的正确性。

富氧/水–氧条件下准东煤熔融特性研究 下载:25 浏览:277

周昊 陈振寰 张佳凯 周陈颖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煤灰中矿物质在不同气氛条件下的转化机理影响煤的熔融结渣过程。为了研究在富氧/水–氧气氛下准东煤的熔融特性,并为预防燃用准东煤锅炉的结渣提供参考,使用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相机记录准东煤粉样品在热台上形变的过程。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对煤粉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的面积变化进行分析计算,得到面积变化特征点对应的煤粉熔融温度,并对比不同富氧/水–氧气氛条件下准东煤粉开始熔融的温度。研究表明,随着氧气体积分数增加,煤粉开始熔融的温度降低;随着水蒸气体积分数减小,煤粉开始熔融的温度升高,水蒸气和富氧气氛能促进准东煤粉熔融行为。

复合微生物肥料对盐胁迫下番茄生理特性的影响 下载:45 浏览:468

于建1,2 宋以玲1,2 丁方军1,2,3 张娟4 黄剑5 李巧玉1,2 洪丕征1,2 马学文1,2,3 李明远1,2 苏本玉4 《土壤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NaCl浓度(0、20 m M、50 m M和100 m M)胁迫下,添加复合微生物肥料对番茄幼苗生长、光合色素含量、根系活力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低盐胁迫(20 m M NaCl)促进了番茄幼苗的生长,但随盐胁迫浓度的升高,生物量逐渐降低,同时降低了根系活力同时下降;不同盐浓度胁迫均提高了番茄叶片内光合色素含量、根系和叶片内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产生速率。添加复合微生物肥料显著提高了盐胁迫番茄幼苗生物量、根系活力,、进一步提高了叶片内光合色素含量和根系抗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了叶片内抗氧化酶活性;此外,复合微生物肥料的添加使番茄叶片和根系内MAD含量和O2.-产生速率均显著低于盐胁迫处理,使但是提高了叶片和根系内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以上结果表明,复合微生物肥料可通过调节番茄叶片渗透势、提高根系活力和、光合色素含量以及番茄抗氧化损伤的能力来增强番茄幼苗的抗盐性,通过促进光合制造、贮存碳水化合物的能力来,最终提高番茄幼苗生物量的累积。

低剂量的毒物对生物有益?——比较毒物的单相剂量效应理论和双相剂量效应理论(3) 下载:82 浏览:498

朱钦士 《生物学报》 2020年8期

摘要:
对于外源性和内源性的各种伤害性因素(统称为毒物)的攻击,生物有2种反应方式。在毒害作用超出生物应对能力的情况下,伤害程度与毒物的剂量成正比,可用毒物的单相剂量效应(linear no-threshold, LNT)理论来描述。然而在低剂量下,由于生物防御和修复机制的作用,不仅毒物的伤害作用可被大大降低,而且由于刺激了生物的主动反应,还可导致对生物有益的结果,其效应可用毒物的双相剂量效应(Hormesis)理论来描述。毒物的双相剂量效应在生物界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在细菌、真菌、植物和动物(包括人)中都被发现。能引起双相剂量效应的伤害性刺激各式各样,包括电离辐射、活性氧、限食、高温、缺氧、缺血、机械伤害、重金属、化学毒物、抗生素、抗病毒药,以及植物中的一些活性成分等。在本文的第1部分中,我们先介绍毒物的单相剂量效应理论和双相剂量效应理论的内容及其历史发展过程。在第2和第3部分中,我们将分别以电离辐射和活性氧为例,具体讨论这2种理论对这些伤害性刺激的适用情形。大量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低剂量的电离辐射对生物有益,而体育锻炼带来的体内活性氧的增加不仅对生物无害,还为实现体育锻炼有益效果所必须,证实了毒物双相剂量效应理论的正确性。

基于声波分析的臭氧发生器电源谐振频率测量仪 下载:17 浏览:428

翟维枫 赵磊 李超 董哲 黄理邮 《传感器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由于当前臭氧发生器高频电源谐振频率检测方法具有昂贵、危险等缺点,设计一种基于声波频谱分析的高频电源谐振频率检测仪器。通过分析臭氧发生器工作环境下的声波数据与高频电源谐振状态的关系,找到测量谐振频率的方法。该仪器使用STM32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及计算单元,通过声波采集电路将声波数据传送给单片机,单片机基于声波数据使用频谱分析程序测量出谐振频率。实践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声波分析的臭氧发生器电源谐振频率测量仪具有高效、安全、经济等优点。

滴灌施肥蔗田土壤氧化亚氮排放与反硝化酶活性的关系 下载:43 浏览:472

龙鹏宇1,2,3 农梦玲1,2,3 白雪1,2,3 李伏生1,2,3 《土壤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对不同滴灌施肥处理下甘蔗不同生育期蔗田土壤氧化亚氮(N2O)排放通量和反硝化酶活性间关系进行了探讨。田间试验设2种滴灌灌水量水平和4种施肥量水平。2种灌水量水平分别为W0.6:180 m3hm-2和W1.0:300 m3hm-2。4种施肥量水平F1.0:N 250 kg hm-2,P2O5150 kg hm-2,K2O 200 kg hm-2;F0.9:施肥量是F1.0的90%;F1.1:施肥量是F1.0的110%;F1.2:施肥量是F1.0的120%。测定不同处理甘蔗4个生育期蔗田土壤N2O排放通量以及土壤硝酸还原酶(NR)、亚硝酸还原酶(Ni R)和羟胺还原酶(Hy R)活性。结果表明:W0.6F1.2和W1.0F1.2处理甘蔗产量较高,分别为117.7 t hm-2和124.0 t hm-2。在分蘖期,所有处理土壤NR、Ni R和Hy R活性均达到最大值,其中W0.6F1.2和W1.0F1.2处理反硝化酶活性较高。采集土样当天蔗田土壤N2O排放通量与土壤Ni R活性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72(r0.01=0.449,n=32),说明蔗田土壤Ni R活性显著影响N2O的排放通量。因此,W0.6F1.2处理,即滴灌灌水量为180 m3hm-2及施肥量为N 300 kg hm-2、P2O5180 kg hm-2和K2O 240 kg hm-2,在提高产量的同时对蔗田N2O的减排也有积极意义。

基于ADuCM360多因素补偿的溶解氧传感器 下载:12 浏览:423

李文 张志永 金旭 程李 徐明刚 《传感器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针对目前溶解氧传感器补偿因素单一、精度低、建立模型复杂、信号交互抗干扰差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多因素补偿的溶解氧传感器研究。研究中分析了各因素对溶解氧测量误差产生的影响,充分考虑了温度对电极特性和水体溶氧能力的双重影响。以温度为基础,通过输入2组饱和溶解氧数据自动建立不同状态下线性模型。传感器以高分辨率的ADuCM360和抗干扰的RS485收发器为核心进行设计。按照国家标准检定规程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传感器响应时间为7.7 s,重复性为0.02 mg/L,温度补偿为0.06 mg/L,该结果表明传感器符合国家检定规程的要求。

便携式多参数光学水质检测仪设计 下载:10 浏览:399

赵贤德1,2 董大明2 高振1 邢振2 《传感器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为解决环境保护及水产养殖领域缺乏多参数集成的小型化、便携式快速检测设备的问题,根据光在水中吸收和散射的原理,研发了一套手持式的多参数水质检测仪,能够实现水中化学需氧量、浊度、色度等参数的快速测量。该检测仪集成化高,携带方便,解决了常规方法繁琐费时的问题,提高了检测效率。

长期施肥与覆膜对土壤细菌、泉古菌和氨氧化微生物丰度的影响 下载:72 浏览:392

李双异 刘旭 张维俊 葛壮 谢柠桧 孙良杰 安婷婷 汪景宽 《土壤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施肥与覆膜等农田管理措施能够改变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这直接影响着驱动氨氧化过程的氨氧化微生物,而氨氧化过程是硝化作用的限速步骤。以沈阳农业大学棕壤长期施肥与覆膜试验站为平台,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5种施肥制度下[不施肥(CK)、氮肥(N)、氮磷肥(NP)、有机肥(M)和有机无机配施(MNP)]土壤细菌、泉古菌和氨氧化微生物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细菌、泉古菌、氨氧化细菌和氨氧化古菌的基因拷贝数平均值分别为0.52×109~4.20×109、2.14×108~9.69×108、0.21×107~6.89×107和0.26×107~74.70×107copies g-1干土。与CK相比,有机肥处理(M、MNP)能显著增加土壤细菌的丰度,化肥处理(N、NP)则相反;施肥尤其是化肥处理(N、NP)均能降低泉古菌和氨氧化古菌的丰度;有机肥处理(M、MNP)显著增加了氨氧化细菌的丰度。细菌、泉古菌、氨氧化细菌和氨氧化古菌丰度均与pH值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细菌和氨氧化细菌丰度则主要受全碳含量的影响,而细菌、泉古菌和氨氧化细菌丰度与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探讨农田生态系统中氨氧化微生物对不同管理措施的响应机制及其在氮素转化中的作用提供科学依据。

昆明臭氧浓度变化与气象要素关系拟合 下载:32 浏览:349

孙俊奎1 杨建斌2 康道俊1 《地理研究进展》 2020年11期

摘要:
收集整理2017~2019年昆明臭氧浓度数据和气象观测资料,研究昆明臭氧污染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统计逐时和逐日臭氧浓度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普查并拟合臭氧浓度的气象要素因子。用多元线性回归、Shepard插值,建立臭氧浓度逐时拟合模型。基于Hougen-Watson模型拟合逐日臭氧浓度,进一步验证臭氧浓度变化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1)逐时臭氧浓度与气温、相对湿度呈现高度相关,经显著水平0.05检验,均表现为显著相关。逐日臭氧浓度与相对湿度相关性较高,气温和总云量次之;(2)逐时拟合臭氧浓度效果良好,多元线性回归的相对误差非常小,Shepard插值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比较接近,且准确率较高。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