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启示真理,给人以爱——从《再塑生命的人》谈初中语文的教与学 下载:182 浏览:2226

张福芝 《哲学研究进展》 2021年10期

摘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中提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他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语文教学以语言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语文教学离不开“以语言为核心,以语言活动为主体,以语言运用为目标”的语言建构。课标是指导,课本是例子,生活是宝藏。语文,学生想学什么,能学什么;老师想教什么,事实上教了什么?学生是不是在用语文的方法学语文,教师是不是在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再塑生命的人》带给我深深的震撼与思索。

批判与建构:马克思主义与巴枯宁主义的论争 下载:192 浏览:2321

程权杰 《哲学研究进展》 2021年10期

摘要:
第一国际后期,巴枯宁无政府主义不仅从理论上宣扬一系列的无政府主义观点,而且在实践中从事组织分裂活动,破坏国际工人协会的工人革命活动,对工人阶级的思想引向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实践指向造成了巨大危害。马克思从国家问题、自由问题、继承权问题等方面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批判。这对于我们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掌握先进理论的重要性,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沿着正确的理论方向前进。

基于建构体系下工程建筑结构的施工与设计 下载:127 浏览:1227

蔡园园 《中国建筑》 2023年4期

摘要:
建筑业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能源资源的逐渐消耗、民众对住宅的环保理念在逐渐增强,节约资源能源,减少劳动力的消耗,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对建筑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改良建筑业的劳动工具、加大机械化的作业程度、转变作业的方式方法、增加作业的自动化成分,已成为大势所趋。

社会需求分析视角下中日交际跨文化能力的建构研究 下载:79 浏览:955

王媛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6期

摘要:
本研究从社会需求视角出发,通过访谈调查,探索并建构了中日交际语境下的跨文化能力结构。研究结果表明,中日交际的跨文化能力是一个包含8个维度、44个内在要素的复杂体,基本遵循个体能力由内到外的发展路径。可为开展中日交际领域的跨文化能力研究提供基础,为开展符合中日交际需求的跨文化能力人才培养提供依据。

社会情感学习在创新融合部的建构和实施 下载:72 浏览:809

王云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4年7期

摘要:
社会情感学习在创新融合部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内涵不仅涵盖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更强调人际交往和道德判断。在建构中,通过课程整合、教学方法创新和校园文化培育,实现社会情感与学科知识的融合。实施策略上,采用跨学科融合的教学策略,创设情感支持的学习环境,并实施多元评价方式,以全面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这种教育模式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其未来成长和成功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文化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影响与建构 下载:72 浏览:960

刘锋宇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2期

摘要:
当前,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已成为国际教育领域发展的重要趋势。建构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以下简称“学生核心素养”)也成为全面实施国家教育规划纲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和基础。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已经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社会的运行模式与人民的观念。因此,我国学生核心素养框架的构建必须认真剖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继而建构起能够真正适应学生个人终身发展,切实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学生核心素养体系。首先,本文将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文化的内涵及其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影响。其次,本文将分析如何通过教育途径,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文化融入学生核心素养的建构中。最后,本文将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文化在学生核心素养中的有效传播与传承。

问题管窥与理路建构:新时代基层气象干部政德教育探析 下载:135 浏览:1447

闫耀民 《气候变化研究》 2023年4期

摘要:
党的十九大大以来,气象行业干部培训工作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加强政德教育贯穿全过程,夯实了基层气象干部政德培育的基础,开创了基层气象干部队伍建设新局面。但基层气象干部政德教育依旧存在教育环境有待优化、教育方式方法有待丰富、教育知识体系有待健全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基层气象干部政德培育和气象事业发展。这就倒逼必须通过构建协同教育机制、营造良好政德教育环境,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注入、健全政德教育知识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政德教育方式,从而有效提升基层气象干部政德教育水平,夯实适应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基层气象干部队伍基础。

“双减”背景下小学“体育家庭作业”践行建构 下载:156 浏览:1591

戴兰 《体育学报》 2023年8期

摘要:
面对“双减”背景下,学校、家庭怎样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教育现代化、落实新课标要求,结合自己的课堂践行观察法,个别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 ,通过实践分析、路径架构、解决开展体育家庭作业的问题,寻求学校与家庭共同开展体育家庭作业的路径架构,进一步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有效提升。

中小学德育工作可持续发展战略建构 下载:467 浏览:1513

程中收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23年3期

摘要: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新时期德中小学德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统一。

全景式教学法在中职护理专业《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下载:179 浏览:2542

刘晓红 杜灵芝 《国际护理学》 2021年6期

摘要:
根据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学情和《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特点,笔者提出了全景式的教学方法。全景式教学法的开展需有全景课堂环境作为前提,建立模拟病房环境和配备完善的数字化教学设备。教师还需建立全景教学案例库,帮助提前学生做好充分的全景知识储备。在课堂上教师要启发学生全景思维,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共情”能力。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中教师语用身份的话语建构 下载:462 浏览:3590

​高曼莉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6期

摘要:
语用身份的话语构建对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就目前而言,教师语用身份的话语构建一直以来都是语用学研究的焦点话题。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中,教师会在教学活动的流程中,动态建构出多样的语用身份,而这些身份的建构和切换是通过各种话语策略来实现的。文章围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中教师语用身份的话语建构,对英语教育中的教师语用身份进行分类,并通过教师语用策略的选择来建构教师教学中的不同语用身份。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幼儿园课程的省思与建构 下载:462 浏览:3587

​孙于兰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5期

摘要:
教育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为幼儿园课程研究和建设提供了新的视角。中国幼儿园课程建设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进步,但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不可忽视的问题。生态学是一类新型课程,为教育教学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活力,这类新型学科的观点是引导人类与生存环境之间能够相互影响,通过对外部环境与系统之间得问的整体性以及和谐统一性等进行研究,促使二者能够实现和谐发展。幼儿课程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进行幼儿教育要充分考虑幼儿未来的发展以及对于社会所起的作用。

浅谈幼儿在建构游戏中数学经验的深度学习 下载:257 浏览:2227

陈凤霞 《数学教学与研究》 2022年5期

摘要:
幼儿园的建构游戏是指在幼儿园建构区域进行的,利用各种不同的建构材料通过与建构活动有关的各种动作塑造物体形象、反映周围生活的游戏,具有动手操作的特点。积木是建构活动中最常用的材料,深受幼儿喜爱,它本身隐含了数学领域中的数、形、量等特点,是很好的游戏和学习的材料。要想让幼儿接受并且在脑海中形成数学知识体系,教师就应当让幼儿自己动手去发现知识。

整合视角下社会工作理论传统及思考——基于实证传统(生态系统理论)与社会建构传统(优势视角)的整合分析 下载:208 浏览:2087

李平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2年12期

摘要:
社会工作实证传统为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然而只注重“证据”往往会忽视了服务对象个人经验、意义价值,社会建构传统正是对这一忽视的有益补充。社会工作实证传统与社会建构传统是对立统一的,具有整合的可能性,而理论传统的整合又为专业理论的整合提供了可能性。生态系统理论与优势视角的整合体现为两者之间的相容相生,具体体现于知识结构层面上概念的对应性以及实践结构层面上实务的契合性两个方面。

巧用学具,建构小学低年级数学高效课堂 下载:352 浏览:2916

钱肖君 《数学教学与研究》 2021年6期

摘要:
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运用学具是教师丰富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倾向于动脑,却很少动手操作,在课堂上只是教师动手演示,缺乏学生亲自动手的环节。这种教学方式远远不如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产生的教学效果好。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巧用学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使其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巧用学具,建构小学低年级数学高效课堂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热点话题对外传播的主体与路径建构 下载:365 浏览:4551

周永龙 《中国新闻传播》 2021年8期

摘要:
自2020年以来至今,中国在国际社会上格外引人瞩目,热点话题和亮点纷呈,从抗疫斗争的力挽狂澜,到脱贫攻坚斗争的全面胜利,再到建党100周年的政治奇迹,到乡村振举和一带一路建设引领纵深推进……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向国际社会讲好我们的中国故事,既是考验广大新闻工作者政治责任担当,又是在考验他们的业务能力水平。本文从思想认识、传播主体建构、传播路径优化等方面进行思考分析,分别提出了对策。

用建构主义的观点浅析中职学生幼儿社会教育课程的学习现状与对策 下载:256 浏览:2715

王冰 李海鹏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3期

摘要:
幼儿社会教育课程是一门主要研究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现象、规律及其教育原理、方法与途径的学科,它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和理论性的学科,其教育内容包含广泛,是与人口学、历史学、心理学、教育学相交叉的学科。由于其理论性强且对学生实践能力也有一定要求,大部分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学习不积极,对知识理解不够深入的现状,笔者就自己所教班级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建构主义的观点,尝试给予这些现象以理论解释,并从中找到相对可行的教学策略。

湘南古村落的网络传播交互平台建构 下载:240 浏览:2337

唐金娟 《新闻传播研究》 2021年2期

摘要:
湘南古村落位于湖南省南部地区,湘南古村落及其古村落文化的保护和发展进一步受到各个职能部门和社会各个阶层的关注。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演进和交互界面的不断呈现,游客需要通过各种智能终端进入湘南古村落的网络传播交互平台,进而获得对古村落历史文化的直观了解和认知。本文主要探讨湘南古村落网络传播交互平台的功能设计要求和物理硬件架构,交互设计中的艺术呈现,可以改善用户体验。

儿童微社会:指向“新劳动”的育人平台建构 下载:262 浏览:2860

胥江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2期

摘要:
]作为一所小学如何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落实劳动教育?本文试从立德树人的角度,以儿童微社会为载体,系统思考劳动教育体系构建,以教育的视角给予学生面向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融合支持儿童成长的各种要素:逼真的社会环境,适性的劳动课程设置,快乐的岗位体验等,让劳动教育从被动到主动,以自觉的意识和主动的态度建构劳动新视野;

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整体形象建构及传播 下载:113 浏览:1117

邓天娇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4年10期

摘要: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建构与传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的形象建构和传播策略,提升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影响力,进而促进乡村的全面发展。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