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急性卒中血管内血栓切除术后血管再通的影响因素研究 下载:92 浏览:439

​黄红涛 邱建博 陈广浩 王薇 《神经科学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探讨急性卒中血管内血栓切除术后血管再通的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就诊并接受血管内血栓切除术的急性脑卒中患者72例。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进行MRI检查,收集扩散加权成像(DWI)梗死体积、血管再通程度[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评分方法评估]、功能预后(3个月mRS评分)和其他临床数据。比较不同血管再通程度间各参数差异。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及多元逻辑回归分析血管完全再通的影响因素。结果完全血管再通组发病至MRI检查时间、发病至开始取栓时间、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明显快于不全血管再通组(t=13.049,P=0.004;t=13.774,P=0.003;t=13.105,P=0.002)。与不全血管再通组相比,完全血管再通组DWI梗死体积更小(t=-2.520,P=0.014)、心房颤动(房颤)比例更低(χ2=10.070,P=0.002)、预后更好(t=-2.550,P=0.013)。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发病至MRI检查时间、发病至开始取栓时间、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及DWI梗死体积与血管再通呈正相关(r=0.310,P=0.008;r=0.339,P=0.004;r=0.344,P=0.003;r=0.308,P=0.008);房颤与血管再通呈负相关(r=0.498,P=0.000);血管再通与预后呈正相关(r=0.293,P=0.013)。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OR=1.376, 95%CI:1.027~1.844,P=0.033)、DWI梗死体积(OR=1.034, 95%CI:1.004~1.065,P=0.028)、房颤(OR=0.031, 95%CI:0.005~0.197,P=0.000)为预测卒中血管内血栓切除术后血管再通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卒中血管内血栓切除术前评估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DWI梗死体积及房颤史可有助于预测血管再通程度。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