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视觉的环形密封件在线检测 下载:14 浏览:432

宋薇 陈兴 沈林勇 《传感器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为了对生产线上的密封件进行尺寸检测,从而剔除不合格的产品,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在线检测系统。检测对象为环形圈和薄型垫片。当密封件在传送带上运动到相机正下方时,采用多传感器多工位的检测方案,反馈给相机自动采集信号,相机采集到图像后通过模板匹配截取兴趣区域、阈值分割、轮廓提取、最小二乘法拟合等图像处理技术,实现了对密封件的尺寸测量。不合格的产品通过气动装置分拣剔除。实验结果表明,环形圈的检测精度为0.1 mm,薄型垫片的检测精度为0.5 mm,检测时间小于0.75 s。该视觉检测系统达到了在线对密封件进行尺寸检测的要求。

基于视觉的环形密封件在线检测 下载:10 浏览:430

宋薇 陈兴 沈林勇 《传感器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为了对生产线上的密封件进行尺寸检测,从而剔除不合格的产品,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在线检测系统。检测对象为环形圈和薄型垫片。当密封件在传送带上运动到相机正下方时,采用多传感器多工位的检测方案,反馈给相机自动采集信号,相机采集到图像后通过模板匹配截取兴趣区域、阈值分割、轮廓提取、最小二乘法拟合等图像处理技术,实现了对密封件的尺寸测量。不合格的产品通过气动装置分拣剔除。实验结果表明,环形圈的检测精度为0.1 mm,薄型垫片的检测精度为0.5 mm,检测时间小于0.75 s。该视觉检测系统达到了在线对密封件进行尺寸检测的要求。

新能源整车控制器环境耐久测试系统设计 下载:10 浏览:412

张博栋 何永义 刘畅 《传感器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为解决新能源汽车整车控制器(VCU)的环境耐久测试问题,设计了该测试系统。系统采用NI PXI系统实现输入信号模拟和输出信号在线检测,负载箱模拟整车执行器负载,环境箱模拟控制器工作环境,基于LabVIEW开发的上位机软件全程监测控制器的运行状态,对信号测试结果进行实时显示和数据存储。结果表明,该系统性能稳定,可快速、自动完成对整车控制器的测试,满足测试要求,提高了整车控制器的测试效率。

功率硬件在环仿真系统性能分析 下载:71 浏览:439

杨向真1 孙麒1 杜燕1 苏建徽1 汪飞2 《电网技术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功率硬件在环仿真技术又称数字物理混合仿真技术,其结合了实时数字仿真和模拟物理仿真的优点,是分析电力系统故障工况、研究分布式发电并网等技术的有效手段。而接口算法作为仿真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系统稳定和仿真精度的关键。文中主要针对阻尼阻抗模型和理想变压器模型2种接口算法,讨论了基于这2种接口算法的硬件在环仿真系统的稳定性和仿真精度,构建了基于频域分析的可视化多维图,直观地分析了阻抗关系、谐波频率以及延时等因素对仿真精度的影响,并通过实验验证所述观点及结论。最后,根据上述分析结果给出了配置硬件在环仿真系统的若干建议。

基于脑机接口的康复训练系统 下载:62 浏览:466

杨帮华1,2 李博1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19年7期

摘要:
脑机接口即大脑-计算机交互接口的简称,它是一种新的通信和控制方式。采用MATLAB与VC++混合编程的方法开发了基于脑机接口的脑卒中康复训练系统。该系统通过解码脑电信号能够实时、准确的分析出患者的运动意图,进而控制康复外设从视、听、触觉给予反馈,实现患者的主动康复。系统具有界面人性化、算法模块化、在线识别率高的特点,对基于BCI的应用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旋转矩形孔薄壁圆环模态特性的行波计算 下载:89 浏览:419

黄迪山 林杰 张月月 何虹 《动力技术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文中将建立旋转矩形孔薄壁圆环截面突变处的波传播模型,研究振动弹性波反射和透射特性,结合相位封闭原理,给出振动特征方程,得到薄壁圆环的各阶模态频率、模态形状和分支图.将静止矩形孔薄壁圆环的固有频率与有限元分析法求得的固有频率进行比较,验证行波法计算的准确性.研究将为轴承实体保持架的动力学计算提供理论基础.

一种低使用成本的高精度曝光和测量技术 下载:76 浏览:386

周畅1 徐兵1,2 朱岳彬1 《光电子进展》 2019年6期

摘要:
提出了一种使用小尺寸MASK(光罩)的高精度曝光技术,能够实现1.5μm分辨率,几乎可以忽略的MASK成本。同时以曝光控制技术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快速进行TP/OL/CD精确测量的技术,为降低国产设备的测量使用成本提供了研究方向,同时提高了国产屏的性价比,可大幅降低单点测量时间和测量成本。

仪器仪表中的自动化控制及应用研究 下载:79 浏览:823

李康祺 《装备技术研究》 2024年3期

摘要:
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全面到来,我国国民的创新意识不断提高,新技术不断产生并在此基础上广泛投入到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就当下而言,我国的互联网技术及自动化技术不断深化创新,开放了社会发展的新格局,相应地也促使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提高,推动了我国民众科技创新意识的解放,使得当前社会逐步从经济发展向与科技协调发展的转型。目前,随着自动化技术的普及和公民用电量的增大,加之我国电力资源的不断发展与普及,使得电力产业已作为新的生产生活资源进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相应地也就促使电力管理模式面临着新的发展与改革。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