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处于社会边缘的行医者——13至15世纪西欧的犹太医生 下载:16 浏览:236

高建红 《历史研究进展》 2020年12期

摘要:
在中世纪的西欧,存在着各种不利于犹太人行医的因素,但许多犹太人仍选择成为医生并取得巨大的成功。这并非一种偶然现象,而有其内在的必然性。犹太文化传统中对卫生保健的重视,犹太人掌握多种语言的能力,为犹太人进入医学这一领域提供了先天的优势条件;中世纪西方在医学发展上的长期滞后,使得医术高超的犹太医生更容易脱颖而出;社会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以及12世纪以后医生职业的日益世俗化,成为犹太人从医的一个良好契机;而医生职业在声望、地位上带来的诸多好处也对犹太人构成了极大的吸引力。

中世纪晚期英格兰世俗慈善救济权威建立中的传承与超越——以威克里夫和罗拉德派为例 下载:61 浏览:326

陶芳 《历史研究进展》 2019年2期

摘要:
世俗慈善救济权威的建立,是指世俗之人在此事业上不断发声、不断争得一席之地的进程。在中世纪晚期的英格兰,这一进程在思想领域最为突出的体现就是为慈善救济注入了更多世俗性和宗教个人主义的色彩。具体而言,一是主张者身份的世俗性,代表人物为威克里夫和他的追随者罗拉德派;二是涉及慈善救济管理权和使用权内容上的反教权、反托钵僧、反代祷以及强调世俗力量的倾向。这些特点正是将慈善救济事业与社会环境变化进行整合的结果,也正因如此对慈善救济的探讨有时会杂糅在那个时代的信仰和政治需求中,涉及其本身的一些重要问题尚被忽略,慈善救济去魅化尚未实现。

并行·共生·交融——中世纪欧洲与传统中国宗教建筑空间研究 下载:94 浏览:522

洪帆 王海波 《中国建筑》 2019年2期

摘要:
中世纪的欧洲和中国都处在宗教文化盛行的时期,欧洲的基督教文化与中国的儒教—道教—佛教文化并行发展,在不同的地域文化下发展出不同的建筑形式。该文从巴西利卡式、罗马风和哥特式建筑三个典型的中世纪建筑风格为主线叙述了欧洲宗教建筑空间的演变过程。并以明堂建筑及佛教建筑为代表阐释了中国建筑的空间序列。通过对中西方建筑的宏观比较,进一步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内涵与表达,并通过这一时期建筑元素的分析,对当今中西方建筑及其文化领域的交融有所启示。

中世纪“牛桥”住宿学院院长制度探析 下载:93 浏览:515

刘香菊 《教育研究与发展论坛》 2018年11期

摘要:
牛津和剑桥的住宿学院是由主教、王室或贵族成员创建的独立自治的法人实体,具有较为完备的组织机构和稳定充足的经济来源。住宿学院院长职务是根据创建者的意愿或学院章程而设立的;院长是由学院成员民主选举产生的社群领导者;院长称谓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宗教性特征突出,任期较长且在学院中享有较高的地位和待遇。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