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新型喹啉季铵盐酸化缓蚀剂氯化苯甲酰甲基喹啉(PCQ)的合成及缓蚀性能 下载:80 浏览:472

王业飞1,2 钱程1,2 杨震1,2 丁名臣1,2 王任卓1,2 《新材料》 2019年7期

摘要:
以氯化苄、2-氯代苯乙酮、喹啉为原料,通过季铵化反应合成了氯化苄基喹啉(BQC)以及新型的氯化苯甲酰甲基喹啉(PCQ)两种季铵盐型缓蚀剂,其中PCQ为首次合成。PCQ的制备条件为:以丙酮为溶剂,在75℃水浴条件下回流20 h,采用无水乙醇对产品进行重结晶。采用元素分析、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等手段对两种季铵盐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在90℃、15%盐酸条件下通过静态失重法对两种季铵盐单独使用及分别与丙炔醇、碘化钾复配使用的缓蚀效果进行了对比评价。1. 00%添加量的BQC、PCQ对N80钢的缓蚀率分别为82. 17%、94. 25%; PCQ与丙炔醇的加量分别为0. 50%时的复配缓蚀体系可使N80钢的缓蚀率达到99. 88%。BQC与PCQ在N80钢表面的吸附行为均为自发的放热过程且均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在90℃时,BQC和PCQ的吸附平衡常数kads分别为483. 10 L/mol和1 092. 75 L/mol,吸附吉布斯自由能分别为-30. 77 kJ/mol、-33. 24 kJ/mol,说明两种季铵盐在N80钢表面的吸附均以化学吸附为主。

表面活性剂对气-液界面纳米颗粒吸附规律的影响 下载:68 浏览:367

张旋 张天赐 葛际江 蒋平 张贵才 《现代物理学报》 2020年4期

摘要:
通过测定及分析纳米颗粒和表面活性剂-纳米颗粒复配体系在自由吸附过程与动态收缩过程中表面张力的变化,总结了纳米颗粒在气-液界面的吸附排布规律以及表面活性剂对其吸附规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自由吸附过程中,随矿化度增加、阳离子活性剂浓度增加,平衡表面张力降低,这与颗粒吸附密度增加及颗粒润湿性改变有关.浓度低于临界胶束浓度(CMC)时,阳离子活性剂体系与混合体系的表面张力差异证明了阳离子活性剂可以通过静电作用吸附于纳米颗粒表面,进而部分溶解于水相;而阴离子活性剂与纳米颗粒相互作用力较弱,对表面张力影响较小.纳米颗粒体系在液滴收缩过程中,表面张力从自由吸附平衡态进一步降低大约9 m N/m,说明自由吸附过程中纳米颗粒不能达到紧密排布;同时表面张力呈现为缓慢降低、快速降低和达到平衡三部分,表面压缩模量可达70 m N/m,满足了液膜Gibbs稳定准则,这将有助于提高泡沫或者乳液稳定性.纳米颗粒-表面活性剂体系在液滴收缩过程中表面张力降低值随活性剂浓度增加而减小;表面压缩模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纳米颗粒>阳离子活性剂-纳米颗粒>阴离子-纳米颗粒>表面活性剂.

基于蒙特卡洛法的井壁稳定可靠度随机变量敏感性分析 下载:274 浏览:347

胜亚楠1 管志川1 罗鸣2 李文拓2 巨然1 《石油科学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利用蒙特卡洛模拟对井壁稳定性模型中随机变量与结果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获取了不同应力场和破坏准则下影响井壁稳定性最为敏感的因素。通过分析可知,基于Mohr-Coulomb准则的坍塌压力,无论处于哪种地应力场,最为敏感的因素都是最大水平地应力;基于Drucker-Prager准则的坍塌压力,当垂应力为最大主应力时,最为敏感的因素是孔隙压力;当垂向应力为中间主应力或最小主应力时,最为敏感的因素均为内摩擦角;地层破裂压力无论处于哪种地应力场,最为敏感的因素均为最小水平地应力。通过研究确定了影响井壁稳定可靠度最为敏感的因素,通过相应的措施提高敏感因素的准确程度,从而减少坍塌及破裂压力预测结果的不确定性,最终提高井壁稳定的可靠度。

深部及复杂地层中PDC钻头综合改进方法 下载:408 浏览:429

王滨1 邹德永2 李军1 杨宏伟1 黄涛1 《石油科学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深部及复杂地层条件下岩石普遍具有硬度大、非均质强、可钻性差、研磨性高等特点,因此钻速慢、寿命短、成本高等问题一直是制约PDC钻头在上述地层中高效应用的主要技术瓶颈,开展PDC钻头改进方法研究十分必要。通过对国内外PDC钻头最新产品及相关技术进行研究,从提高破岩效率、延长使用寿命、增强稳定性、优化定向性4个方面系统地提出了深部及复杂地层条件下PDC钻头综合改进方法,进而应用该方法设计了6只PDC钻头用于华北、东北等油田的花岗岩、硬砂岩、砾岩等难钻地层,均取得了优于常规PDC钻头及牙轮钻头的破岩效率和使用寿命,说明该综合改进方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使用价值。研究成果可对深部及复杂地层条件下PDC钻头个性优化设计提供指导。

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学风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下载:56 浏览:413

李昀泽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当前高校学风的建设没有长效的机制和详细的评价指标,使得学风建设的效果不尽人意,急需通过先进的思想对高校学风建设进行积极指导,三全育人便是很好的指导思想。基于此,本文将从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学风建设的问题出发,对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学风建设的对策进行分析与探究,希望提供一些帮助。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