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某隧道塌方的机理分析及处理方法 下载:76 浏览:474

穆超越 《中国土木工程》 2019年8期

摘要:
在隧道施工中,塌方是常见的风险事故。通过对某隧道DK123+945处塌方产生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充分认识围岩特性、各种地质构造的发展趋势、地质及施工因素间的联系及其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总结了塌方征兆与预防重点,将不利围岩段容易引发塌方的各种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及时采取了合理的开挖和支护方法对塌方处进行整治。

基于Midas/GTS高陡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 下载:62 浏览:469

赵智强1 昌思2 《中国土木工程》 2018年9期

摘要:
高陡岩质边坡地质条件复杂,其稳定性分析一直是研究的重点。本文以深圳地铁深云车辆段开挖形成的多级岩质边坡为例,运用Midas GTS NX有限元计算软件,采用强度折减法,分别计算边坡在自重、地震、边坡防护加固条件下边坡稳定的安全系数,进而分析其潜在滑动面,为类似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提供一定借鉴。

乌审旗地区风积砂混凝土的强度特性试验研究 下载:74 浏览:467

董捷1 马瑶瑶1 邓建义2 李成献1 仲帅1 《交叉科学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为研究乌审旗地区风积砂混凝土的强度性能,对不同强度等级的风积砂混凝土进行对比试验,研究风积砂混凝土在强度等级相同时风积砂砂率对其抗压强度的影响,以及在风积砂砂率相同时其抗压强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采用乌审旗地区的风积砂作为混凝土细骨料,其在强度上均满足C30、C35、C40强度等级的要求,但其抗压强度均在不同程度上低于采用普通机制砂配制的混凝土.当强度等级为C40时,风积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随着砂率的增大而减小;当强度等级为C35、C30时,风积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随砂率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砂率为30%时抗压强度达到峰值.在砂率相同的情况下,混凝土强度的抗压强度随强度等级的增加而增加.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校核技术研究 下载:72 浏览:276

王晓 《交通技术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对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结果进行校核是保证预测结果合理可靠的必要环节,是客流专业人员需要掌握的技能。为更加全面地认识客流预测校核工作,确保客流预测水平科学合理,更好地指导和服务于项目决策,提出了几点客流预测校核思路,如:客流校核工作可按"面、线、点"三级架构逐层开展;客流校核指标体系包括客流整体指标、客流时空分布指标及其他指标;客流校核主要有核对基础、总结规律、相似比对、实地调查及软件计算五种方法。

含冗余保护的超高速故障限流器设计与试验研究 下载:48 浏览:296

何常红1 方怡2 《电气学报》 2019年7期

摘要:
针对牵引供电系统短路电流冲击频繁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超高速开关、具有冗余保护功能的故障限流器。其中超高速开关和限流电抗器构成保护主电路Ⅰ,而双分裂电抗器、并联电容器和电抗器组成的并联谐振回路为冗余保护电路Ⅱ。二者之间通过互锁开关并联,在功能上均可单独实现故障限流的功能。正常情况下保护主电路Ⅰ运行,冗余保护电路Ⅱ热备,主控制器通过实时监测系统电流和保护支路Ⅰ的状态控制保护支路Ⅱ投切。在此基础上,研制了故障限流器样机,并对其构成关键部件功能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故障限流器仿真与现场试验分析验证了该样机的可靠性。结果表明该限流器能够在断路器动作之前检测到故障电流并动作,在最大程度上起到了限流作用。

高铁车站动力系统能耗体系分析与节能措施研究 下载:369 浏览:3874

张强 《动力技术研究》 2022年6期

摘要:
近年来国内交通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尤其是高速铁路(高铁)的建设与投入使用,不仅提升交通运输速度,还间接带动经济、文化、商贸发展。但是随着高铁建设进程的加快,高铁车站的建设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针对高铁车站的车站照明系统、公共空调系统以及自动扶梯等动力系统的研究也逐步提上日程,为了实现节能减排的发展方向,特对高铁站动力系统能耗体系进行分析,明确节能措施,为后续研究提供可靠参照依据。

轴力伺服系统在综合交通枢纽工程中的应用及造价指标研究 下载:197 浏览:2567

薛嘉成 李哲 《交通技术研究》 2023年1期

摘要:
钢支撑轴力伺服系统凭借其可以有效控制深基坑形变的优势而广泛应用于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的建设中。本文依托深圳市某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对轴力伺服系统在综合交通枢纽工程中的应用及造价指标开展研究,为深圳及其他地区综合枢纽工程建设及投资控制提供理论支持。

地铁列车振动响应及振动传递特性试验研究 下载:133 浏览:1824

刘孟奇 《装备技术研究》 2023年3期

摘要:
地铁运行对地表振动存在不同程度影响,为了研究某地铁线路运行隧道内及地表振动响应,分析地铁振动传递规律,结合《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测量方法》及《地铁振动源强测量规程》相关规范要求,对某地铁进行了系统的振动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振动响应通过钢轨传递至道床,再由道床传递至隧道壁,振动能量逐级减小;钢轨振动以250~800Hz高频振动为主,道床振动以20~100Hz中频振动为主,隧道壁振动以40~80Hz中频振动为主。线路上方地表处,距离线路中心线隧道正上方0m~30m之间,随着距离增大,振级逐渐减小。在距离线路中心线50m位置处,VLzmax大于30m处的测试值,振动水平有明显的放大。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