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受众在网络社交中的心理建构分析——以微信用户为例 下载:70 浏览:373

毛星月 《新闻传播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们线上线下的社交结构和方式及理解看待社交活动的视角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网络社交和真实存在之间的界限也愈发模糊。在如今微信主导的时代中,人们的社交心理有了全然不同的新面貌,网上的"一窝蜂"现象及"秀"出的满足对比现实的焦虑不安及社交恐惧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孤独"心理和"聚众"现象成为了最明显的特征。网络特质和人性特征融合所产生的"幕后操纵者"让这一切发展得如此迅速而隐秘。

基于农村信用社更好地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考 下载:68 浏览:394

王莹 《国际科技论坛》 2018年8期

摘要:
近年来,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各家银行纷纷下沉工作重心,不断拓展农村金融市场,个人理财业务成为银行业竞争的焦点,特别是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出现,倒逼银行理财业务的创新发展。随着我国农民总体收入水平以及存款余额的不断提高,农民个人的理财意识不断增强,但市面上同质化的储蓄产品和理财产品无法满足农民对个人理财的特殊需求。农村信用社如何解决农民个人理财业务中存在的困难,是农村信用社金融改革的重要课题。

民国时期天津民间商业借贷的拖欠与追偿 下载:75 浏览:391

冯剑 马斗成 《历史研究进展》 2018年9期

摘要:
民国时期,天津商业借贷的债务追偿因社会转型导致风险日益增加,赖债、逃债等现象时常出现,因破产而带来的债务问题也非常严重。在商业债务担保中,抵押、信用担保是常见的手段,债权团是民间商业债务追讨的重要形式,寻求法律解决也是常用的手段。民国时期,政府与商会在解决商业债务纠纷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代天津商业债务问题是近代天津社会转型导致的。

基于模糊分析的评价模型在降低电费回收风险中的应用 下载:93 浏览:498

张振刚 孙红丽 陈超 《中国电力技术》 2018年8期

摘要:
为了有效控制和降低电费的回收风险,通过建立风险综合评价模型,并运用信用理论来计算出信用等级,研究用电客户存在的欠费风险,使抄收人员对用电客户的电费催缴处于能控状态,构建风险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综合模糊评价,该方法可改变目前仅靠缴费及时性这一主观单一指标进行信用分类的弊端,转变为动态多元指标进行分析,增加了信用等级预测的准确性,降低电费风险,有利于电费的及时回收。

青岛市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体系优化与应用研究 下载:43 浏览:411

郝菁1 刘丽莎2 宋晨光3 《中国环境保护》 2018年11期

摘要:
企业环境信用评价是将企业的主要环境行为以直观明了的形式向社会公开的一种社会监督手段。青岛市自2013年起,每年开展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工作,研究人员根据每年参评企业数量、行业等不同,逐年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修改完善,力求评价结果客观准确反映企业的年度环境行为。评价结果每年以研究报告的形式对全社会公布,保障了公众环境知情权和参与权。文章以青岛市2016年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体系完善与应用研究内容为基础,梳理了以往年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存在的问题,从评价指标体系设计、评价信息收集平台建设、评价结果应用等方面对其进行了优化完善,分析了评价结果带来的政策启示,为评价结果应用提出了建议。

校园微商信用体系平台的分析与设计研究 下载:53 浏览:362

朱赛杰1 王磊2 魏明涛1 彭巍1 《电子商务进展》 2020年7期

摘要:
为促进校园微商市场蓬勃有序发展,结合校园微商的特点,通过识别校园微商信用体系平台中的各治理主体,分析了构建校园微商信用体系平台的可行性,诠释了校园微商信用体系的内涵,设计了校园微商信用体系平台的内部逻辑结构和平台具体功能模块。通过明确各治理主体的功能业务,为校园微商的协同治理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基于重抽样法处理不平衡问题的信用评级模型 下载:59 浏览:336

夏利宇1,2 何晓群2 《当代管理》 2020年9期

摘要:
由于履约客户的数量远远大于违约客户,征信数据具备严重的不平衡特征,常用的处理方法较少同时考虑金融机构所关注的违约损失和市场份额因素。本文基于违约损失因素提出迭代重抽样集成模型(IRIM),利用迭代欠抽样方法提升模型对"坏"客户的关注,采用集成方法将弱分类模型转变为强分类模型;基于市场份额因素改进常用的F-value指标,引入评价分类效果的RS指标。在6类不平衡关系下进行模拟研究,并对SSBF数据和中国某银行征信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与常用的方法和指标相比,迭代重抽样集成模型能够在确保市场份额不过度减少的情况下降低金融机构的违约风险,RS指标能够恰当地权衡市场份额和违约风险的关系。

信用货币制度下银行存款创造与转移研究 下载:78 浏览:423

王兆东1,2 郭娜2 魏云捷3,4 《当代管理》 2020年9期

摘要:
基于2007—2017年我国167家商业银行微观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银行存款货币创造的约束机制、地方债发行的货币效应和利率市场化下存款货币转移三个主要问题,分析了信用货币制度下存款货币创造与转移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银行存款货币创造受到借款人意愿、利率水平、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利润等因素约束,其中国有大型银行对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效率较低,区域型银行对货币政策价格和数量工具以及贷款利润水平均较为敏感。(2)新增地方债发行对银行存款货币创造具有显著滞后影响。(3)在利率市场化推动微观经济主体存款转移过程中,价格作用相对有限。据此,本文就如何实施差异化货币调控政策、提高宏观调控效率和银行经营管理能力提出了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对完善货币政策调控机制、推动中国货币政策框架转型以及提升商业银行经营能力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我国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发展问题探讨 下载:70 浏览:474

卜振兴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19年6期

摘要:
作为能够实现风险隔离和风险转移的一种重要的衍生金融产品,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的产生可以拓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本文在回顾国内外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发展的现状后,分析了我国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发展中存在的诸如法律法规有待完善、会计处理有待解决、定价机制需要建立、投资机构需要优化、业务能力有待提升等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在政策和市场的共同推动下,我国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未来发展的前景非常广阔。

信贷资产证券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基于中国上市银行的面板数据 下载:71 浏览:478

廖静仪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19年4期

摘要:
本文选取17家中国上市银行的面板数据,运用SYS-GMM法,从信用及流动性风险的角度实证检验了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开展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证实:第一,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开展与以上两种风险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即开展信用资产证券化业务能够降低银行的信用及流动性风险水平。第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对银行风险承担具有显著异质性影响。盈利能力越强的银行经营越稳健,信用风险分散效果更明显;对于流动性风险,变量中仅银行资产规模与资产证券化影响有同步效应。研究还发现,银行可通过"去杠杆化"转移信用风险;并提出监管者在鼓励信贷资产证券化进一步发展时,可继续完善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等监督制度、提高监管者的风险应对能力的建议,从而保证实体经济稳健发展。

公私合营项目风险治理机制构建研究 下载:69 浏览:475

梁彦红1 王延川2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18年8期

摘要:
公私合营(PPP)项目是一系列合约的合集,性质上属于企业联合,合作企业之间既有合作也有竞争。PPP项目中存在社会资本的机会主义风险与政府的信用风险。对社会资本机会主义风险可以结合监管与激励措施。针对政府可能出现的信用风险,要奉行风险公平分配原则,以法律法规代替政策,在个案中区分行政与民事法律关系。

创业信用资本化:形成机理与演变路径 下载:86 浏览:482

董树功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18年5期

摘要:
创业信用表现为创业团队在创业过程中的信用状况和履约情况。创业信用的资本化要求创业信用具备价值属性、商品属性和资本属性;隐契约在创业信用资本化过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创业信用资本的演进过程是复合型的价值创造过程;创业信用的资本化需要创造条件,通过教育和制度等手段实现有效培育。

基于XGBoost集成的可解释信用评分模型 下载:61 浏览:348

刘彧祺1 张智斌1 陈昊昱2 刘杨3 邵党国1 熊馨1 马磊1,3 《数据与科学》 2019年7期

摘要:
信用评分模型是在银行信贷中提供正确指导决策的有效工具。在过去几十年中,信用评分已成为金融机构日益关注的问题,目前仍是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但是,大多数研究中追求模型的性能表现,但忽视了决策制定过程的问责机制和信任机制。本文构建的基于XGBoost集成的可解释信用评分模型在性能良好的情况下同时兼顾模型的可解释性。选择AUC为模型性能主要评价指标,在对比实验中也加入了其他两个常用评价指标:准确率和F值。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的平均性能优于其他比较算法。在基分类器选择,特征选择,模型集成中均考虑到了模型的可解释性。最后,提供了模型整体及对具体样本的决策解释。

基于XGBoost的信用风险分析的研究 下载:87 浏览:501

赵天傲 郑山红 李万龙 刘凯 《软件工程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在大数据时代如何利用数据挖掘处理海量数据从而对信用风险进行预测分析成为了当下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运用XGBoost算法建立信用风险分析模型,运用栅格搜索等方法调优XGBoost参数,基于以AUC、准确率、ROC曲线等评价指标,与决策树、GBDT、支持向量机等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基于德国信用数据集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及高效性。

基于随机子空间集成学习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估方法研究 下载:57 浏览:258

王庆 姚康 《管理与科学》 2018年9期

摘要:
由于中小企业规模较小、行业分散、收益不稳定、抵押条件不足、存在一定风险等原因,多年来一直面临融资难的问题。而融资难从根本上来说是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如何合理地评估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对于解决融资难问题起着关键性作用。基于实证分析对比了各类评估方法,并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子空间集成学习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估方法,结果表明,该信用评估方法具有较低的错误分类率,能够更好地适应中小企业信用评估。

生态修复中第三方机构责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下载:43 浏览:373

郭英华 康莹 《环境科学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设立是为了恢复生态功能价值,生态修复的专业性与复杂性促进了第三方生态修复机构的发展,但是现有立法对第三方生态修复机构规定的缺失使得实践中对其责任的认定与管理上都出现一系列问题,需要通过明确责任划分,完善环境信用评价制度,平台公开信息等手段加以规制,以发挥第三方生态修复机构的最大价值。

基于公司信贷的信用风险度量与管理 下载:64 浏览:441

马世兴 《财会研究杂志》 2020年9期

摘要: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为了更好更快的发展,普遍借助于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来满足发展需求,同时,公司贷款业务的增长也是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增长点之一。但是,由于公司风险度量难以准确、银行内部风险管理不当,导致商业银行利润受资产减值拨备冲击较大,导致利润增长减速。本文从外部定性分析、模型定量分析、财务报表分析等角度分析商业银行应该如何有效度量和管理公司信贷,并提出了几点公司信贷信用风险的分散和规避措施,以促进商业银行公司信贷业务的发展。

生态修复中第三方机构责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下载:60 浏览:391

郭英华 康莹 《环境科学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设立是为了恢复生态功能价值,生态修复的专业性与复杂性促进了第三方生态修复机构的发展,但是现有立法对第三方生态修复机构规定的缺失使得实践中对其责任的认定与管理上都出现一系列问题,需要通过明确责任划分,完善环境信用评价制度,平台公开信息等手段加以规制,以发挥第三方生态修复机构的最大价值。

农信社改制农商行清产核资审计存在问题及分析 下载:75 浏览:478

李宝莹 《财会研究杂志》 2020年6期

摘要:
农信社改制农商行的步伐在加快,然而由于股东资质不合规、信贷不良资产较多、会计核算不规范的问题,给改制造成一定的障碍。本文以A市、B市农信社改制农商行审计项目作为参考案例,概述农信社改制农商行清产核资审计存在问题及解决思路。

信用风险传染与企业盈余管理:基于信用债违约的视角 下载:80 浏览:492

宁博1 潘越1 陈秋平2 肖金利3 《会计研究杂志》 2020年8期

摘要:
信用债违约事件不仅让投资者损失惨重,还可能通过信用风险传染对非违约企业的经营活动产生影响。本文发现,在市场出现信用债违约后,同城市的非违约民营企业会进行更多向上的真实盈余管理,不过类似的影响在同行业非违约企业中并不明显。机理分析显示,信用债违约事件导致当地企业融资约束增大是非违约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动机,特别是偿付能力更弱或融资需求更大的非违约企业将进行更多的盈余管理;并且还发现,向上的盈余管理有效缓解了信用债违约对非违约企业融资的负面影响。进一步地,盈利可疑或者负面事件缠身的非违约企业会进行更多的盈余管理;此外,在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经济规模更大的地区,非违约企业受信用债违约的影响相对更小。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