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民族性与时代感的融合——王建民二胡狂想曲对民族器乐发展的启示 下载:93 浏览:495

郭媛 《中国音乐学报》 2018年7期

摘要:
在二胡演奏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新的二胡音乐作品层出不穷,在众多的二胡作品中,王建民创作的二胡狂想曲作品可谓独具特色,既吸取了西方先进的作曲技术,又加入了自己独特的创作手法,并保持了中国的民族特色,既有时代的新意又具民族性,这不仅拓展了二胡的表现力,发展了二胡的演奏技艺,并为现代二胡曲创作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推动了二胡艺术以及整个民族音乐的发展。

基于参数化的模数研究:对处理公共艺术下空间占用焦虑的探讨 下载:94 浏览:2338

谢蕴秋 《当代艺术》 2024年4期

摘要:
本文通过思考公共空间,特别是城市空间下的公共设计的片面性而导致的空间占用焦虑,利用参数化中数模因子之间的关系,以及可控制,可调整的动态操作辅助设计平台,在处理空间关系上做出了研究。不仅仅是对数模建筑的单纯转译,鼓励尝试去使用新科技,帮助设计师在数模辅助平台,与数据的博弈中取得更大的主动权。在掌握了形式规律的条件下,对数控技术下复杂形体的建造,参考了社会互动的空间组织,统筹数理和心理的发展,形成多元性、综合性的项目概念。

新时代下互联网时代公共艺术新形势分析 下载:126 浏览:1328

赵一光 《中国文学》 2023年12期

摘要:
新时代下,我们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年代,互联网带来的虚拟平台改变了世界规则,需要重新定义公共空间概念。随着所处的社会与物理语境的变化,艺术也会发生剧烈的变化,而文化背景又决定人们对艺术品的反应,处于当下时代,网络所提供的的平台也是公共场所的一部分,本文将探讨虚拟空间中艺术与公共的关系以及公共艺术的新形势。

中职公共艺术课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究 下载:251 浏览:2328

初静 《中国艺术研究》 2022年12期

摘要:
随着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中职艺术教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艺术知识体系中,思政时事热点的融入能够增加教学特色,丰富艺术成效,让中职学生的艺术素养和思想深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因此,探寻中职艺术课程的发展变革成为日常教学的必然趋势。围绕中职艺术课程存在的现实困境,艺术课程创作教学融入时政内容的实施价值和教学实践路径展开探究,并提出了推动思政实践的有效方法。

公共艺术介入乡村地方重塑探究 下载:261 浏览:2338

唐理觅 《中国艺术研究》 2022年12期

摘要:
公共艺术介入乡村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体系,逐渐呈现出多方面的现实意义与社会影响。艺术介入乡村,强化了农民作为乡村空间的主体地位,为重塑乡村文化提供了机遇,促进了乡村全面振兴。

中职公共艺术课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究 下载:289 浏览:3174

刘铁英 《当代艺术》 2021年12期

摘要: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中等职业学校的美术教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艺术知识体系中,整合思想政治热点,可以增加教学特色,丰富艺术成果,进一步提高中职学生的艺术素质和思想深度。因此,探索中等职业学校美术课程的发展与改革已成为日常教学的必然趋势。

浅析城市公共艺术发展及色彩控制的研究 下载:264 浏览:3229

陈慧明 《当代艺术》 2021年12期

摘要:
公共艺术作为当代城市思想与文化的表现形式,渐渐成为城市更新进程中历史与价值的体现,公共艺术的发展也对城市化进程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城市公共艺术发展是衡量新时代城市化建设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

公共艺术空间——实验性设计的多元交叉 下载:296 浏览:3044

沈天然 《当代艺术》 2021年2期

摘要:
实验性设计是一种概念性艺术或策略性设计的试验,其设计手段即鼓励人们对发散性设计思维、探索性设计理念以及未来性设计表达观点。通过不同的变体与演绎、错位与透叠、交叉与融合,构成了交叉性的视觉图式,从而使我们多维度、多角度、多途径的探索空间与艺术品。本文通过对新媒体艺术的实验性进行分析,进一步阐述实验性在综合性艺术中的多样性,增加场域活力与惊喜。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现状研究 下载:157 浏览:3202

杨晖 《中国教育研究》 2021年6期

摘要:
思政教育在高校教育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等院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相结合,能够给予传统教育教学更为广泛的发展空间,为学生思想政治水平提升创建良好机会。

公共艺术化的微建筑设计 下载:195 浏览:1899

杨静 马燕玲 《中国建筑》 2022年3期

摘要:
公共艺术化的微建筑是现代城市空间中一种新的空间形式,兼具公共艺术的审美特点和小型建筑的实用功能.微建筑“微”与“妙”、功能与审美、生态与前卫等特点,可以化解空间矛盾,丰富空间内涵,形成独特风格,从而得到市民在生活与情感上的接受和认同,为城市建筑形式和市民生活方式提供更多可能。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