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生态宜居视角下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 下载:76 浏览:490

朱永明 李葛 张慧 赵丽 《中国土壤》 2018年2期

摘要:
本文基于生态宜居的视角,以河北省昌黎县东北部30个行政村为研究对象,构建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障碍诊断模型对评价指标进行障碍诊断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分值偏低,等级较低。各行政村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情况总体差异不大,土地利用情况趋于一致;(2)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土地利用强度及土地利用效益较低,宜居建设水平一般;(3)影响30个行政村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的主要障碍因子依次为容积率、绿化率、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人均纯收入和宅基地用地率;(4)基于生态宜居的视角,采用综合指数法及障碍度模型对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进行评价是合理可行的。

新常态下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优化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下载:13 浏览:220

陈世辉 殷晓红 《中国经济》 2019年5期

摘要:
新常态下我国农村经济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发生改变。文章基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结合我国农村居民当前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提出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优化策略与建议,并从社会保障体系、城镇化发展、现代化农业发展,以及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金融体系等方面,提出要优化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扩大内需改善供给结构,从而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居民消费倾向变动实证分析 下载:31 浏览:229

张宝玲 《中国经济》 2019年5期

摘要:
分析农村居民消费倾向的变化,对于促进我国农村居民合理消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本文通过建立相关实证模型,分析了不同因素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倾向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我国农村居民绝对收入的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会有所降低;持久收入的增长,对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影响不大;暂时性收入的增加以及平均消费倾向的提高,农村居民消费倾向会所有降低;随着城乡收入差距的增大,农村居民消费倾向会有所降低;预期收入的增加,会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倾向;消费不确定性的增加,农村居民消费倾向会所有降低。

新农村建设驱动农村居民消费的效应机理与实证 下载:48 浏览:316

孙天柱 《中国经济》 2019年4期

摘要:
自2005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其取得了丰厚成果。但这一政策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驱动作用仍有待研究。文章基于现有文献分析得出了新农村建设所具备的五种消费推动效应,并依据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和因子分析法构造了新农村建设综合指数,并利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我国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居民消费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一正向影响作用在不同区域存在较大差异性,进一步构建新型农村消费市场是提高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关键。

农产品淘宝村集群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研究 下载:22 浏览:244

王丹 张俊娥 李明 《中国经济》 2019年4期

摘要:
依托电子商务而形成的淘宝村,可借助电商圈的协同规模效应加速农产品的交易与流通,从而提高农村居民收入、促进其消费水平提升。文章从农产品淘宝村集群的形成机理出发构建了计量模型,并联合倾向得分匹配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产品淘宝村集群可以显著提升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在淘宝村集群中,农产品销量与利润的提高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农户经营支出与工作时长的影响作用不显著。因此,可从对接外部关联资源、建立双向流通体系、健全淘宝村产业链方面出发,通过推进农产品销量与利润的增加,提升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

互联网经济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基于面板分位数回归的实证分析 下载:48 浏览:335

王彦 《中国经济》 2018年3期

摘要:
本文以互联网普及率和移动电话普及率作为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指标,研究了互联网经济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整体上,互联网经济对农村居民的八类消费支出均有显著正向影响;随着分位点的提高,互联网普及率对八类消费支出的影响系数呈增大趋势,而移动电话普及率对八类消费支出的影响系数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互联网普及率主要影响生存型消费支出,而移动电话普及率对发展型消费支出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加强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并建立全面的移动电话服务体系,对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主观绩效、社会信任与农村居民对乡镇政府信任 下载:36 浏览:384

胡荣1 范丽娜1 龚灿林2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8年12期

摘要:
在我国政治信任结构存在典型的"央强地弱"的差序性样态背景下,本文使用"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调查"数据对农村居民对乡镇政府信任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以主观绩效和社会信任作为主要预测变量,以居民对乡镇政府的信任程度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主观绩效和社会信任对乡镇政府的政治信任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主观绩效的影响大于社会信任;而对于社会信任来说,普遍信任因子对乡镇政府政治信任的影响力要大于特殊信任。这些发现显示,目前乡镇政府提高民众对治理绩效的评价是获得政治信任的主要方式,但营造和谐互信的社会氛围也有助于提高民众的政治信任。

中等收入群体的测算与现状研究——基于CHNS与CHIP数据 下载:35 浏览:405

吴鹏1 常远2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8年7期

摘要:
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区间范围在扩大,但整体规模小、比重低、稳定性较差,尚未形成"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且收入的不平等程度有加深的趋势。中等收入群体的受教育水平与职业分布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性,受教育水平城镇以大专以上为主,农村以初中为主;工作类型城镇以国有单位、个体和私营单位为主,农村以个体和私营单位为主;职业类型城镇呈现协调发展格局,农村以技术运用和服务为主。扩大城镇中等收入群体的关键在于提升下中等收入群体,而扩大农村中等收入群体的关键在于提升上中等收入群体,进而实现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共同富裕,最终实现"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不仅需要政府提供相应的政策,也需要居民个人不断提升自己获得高收入的能力。

基于GIS的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以盱眙县为例 下载:23 浏览:234

郑先迪1 郑华伟2,3 刘友兆1 《土壤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研究农村居民点的分布及影响因素为科学高效的推进农民集中居住提供依据,为顺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基础。运用Arc GIS在盱眙县各乡镇构建Voronoi图得到CV值,结合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了各乡镇农村居民点的分布特征,并用缓冲区分析研究了交通因素和水文因素对农村居民点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盱眙县及各乡镇的农村居民点分布均属于集聚型,斑块间差异显著,破碎度高,存在较大的整治优化空间;(2)距道路和水系的距离与农村居民点分布数量呈负相关,交通因素对于农村居民点分布的影响更为显著。

革命老区农村金融排斥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基于湖南省芷江县的实地调研 下载:39 浏览:435

朱小琼 刘思惠 刘叶云 《金融研究杂志》 2020年6期

摘要:
现阶段,我国农村普遍存在金融排斥现象,广大农户基本的金融服务需求暂未得到满足,缓解农村金融排斥问题对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对革命老区芷江县农村地区的实地调研,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研究发现芷江县农村金融发展不充分,存在的金融排斥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当地农村居民的消费。最后,本文针对革命老区芷江县的经济发展状况和金融排斥现状,提出了优化农村金融机制,促进革命老区发展的建议。

陇川县农村居民点分布研究 下载:80 浏览:487

梅状 付保红 陈亚军 《地理研究进展》 2018年9期

摘要:
以陇川县农村居民点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GIS分析技术揭示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与规模空间差异。选取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两个方面影响因素,结合景观格局指数分析,研究各因素对农村居民点数量、规模及形状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陇川县农村居民点整体分布为聚集模式,空间数量分布呈现由护国乡至城子镇的"带状"和户撒阿昌族乡、勐约镇的"点状"聚集,且农村居民点规模热点与核密度呈现明显负相关的空间特征。影响因素方面,耕地、道路对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影响较大,高程、坡度、城镇用地与工矿用地对农村居民点规模差异影响较大,形状特征受坡度影响最大,而交通对其无明显影响。

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研究 ——基于江苏省统计年鉴2006-2015面板数据分析 下载:38 浏览:412

蒋晓月 于彦娟 《数据与科学》 2025年3期

摘要:
本文以江苏省作为研究对象,简述财政支农支出及农村居民消费的现状,依托2006-2015年度的江苏时间序列数据,分别从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总量和结构影响的角度入手,研究二者的关系,从而得出结论:财政支农对农民消费总量具有正向作用,对消费结构具有调节作用。最终就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民消费给出一些建议。

基于人地系统脆弱性评价的农村居民点优化布局——以黄石市为例 下载:99 浏览:521

陈露莹1 杨红1 薄会丽2 王君3 《中国建筑》 2020年1期

摘要:
从区域视角研究农村地区人地系统脆弱性,是实现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该文以黄石市农村居民点为研究对象,选取2010年—2014年5个连续时间截面,采用熵值法、AHP层次分析法及专家打分法,从自然环境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三个方面分析黄石市农村居民点人地系统脆弱性。结果显示,黄石市农村地区的人地系统脆弱性矛盾较为突出,且主要集中在自然环境和经济活动两个要素方面。依据分析结果,从不同方面提出农村居民点优化布局的方案:从规划时序方面,可将黄石市农村居民点分为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进行规划引导以降低脆弱性;从空间引导方面,可将黄石市农村居民点分为非脆弱型地区、单一脆弱型地区和综合脆弱型地区进行发展引导。

2006-2017年陕西农村居民伤害监测病例特征分析 下载:96 浏览:503

飒日娜 王艳平 李曼 马金刚 刘峰 《预防医学杂志》 2019年1期

摘要:
目的了解陕西省农村地区伤害流行的特征和变化趋势,为制定伤害干预和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6年至2017年首次就诊于陕西省眉县3家伤害监测哨点医院门急诊的伤害病例,对伤害病例的人口学特征、伤害基本情况及相关临床特征等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39 634例伤害病例,其中男性26 164例,女性13 470例,男女性别比为1. 20∶1;收集到的女性病例所占比重逐年增加。年龄中位数为41岁,其中40~59岁组最多,占全部收集病例的37. 01%。前5位伤害发生原因依次为机动车车祸(32. 49%)、跌倒/坠落(27. 66%)、钝器伤(16. 01%)、刀/锐器伤(7. 22%)和中毒(6. 27%)。伤害的发生地点主要为公路/街道(41. 08%)和家中(29. 55%)。伤害严重程度依次为轻度(50. 89%)、中度(40. 76%)和重度(8. 35%)。结论本研究显示,陕西省农村地区伤害病例中女性所占的比例逐年增高,老年人口伤害问题日趋严重。因此,针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群制定并开展相应的防控行动计划,是今后伤害防控的重要工作内容。

一化粪池管道破裂污染农村居民饮用水的应急处置 下载:87 浏览:499

罗华1 赵怡楠2 马宗成3 杨万进4 向新志2 向辉5 陈春蓉1 戴红英3 周彪3 姜明3 《预防医学杂志》 2018年9期

摘要:
目的了解化粪池管道破裂引起农村居民饮用水突发污染事件情况,客观科学分析应急处置措施,为杜绝类似事件发生提供参考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依据2017年7月25日水质污染疫情报告,收集整理万州区CDC与开州区CDC开展环境卫生学调查、流行病学调查、水样监测,以及病人临床表现等资料,对此事件应急处置措施采用描述性分析。结果此起事件系某化粪池管道破裂污染农村居民区饮用水质所致。出厂水及末梢水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均分别超标>200.5MPN/100ml、>1600MPN/100ml、>200.5MPN/100ml,罹患率56.52%,立即仃止供水,疫情迅速得到控制。结论农村居民区作为人群集聚地,特别是农村避暑居民区,其生活饮用水安全问题应引起高度关注,一旦水质被污染则会影响和危及居民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立即切断污染来源及救治病人是应急处置饮用水污染事件的首要措施和任务。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农村居民点规划设计探讨 下载:83 浏览:947

钱行 《中国设计》 2024年3期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不断的提升,乡村振兴越来越受重视,我国农村由简单的大拆大建向自然集聚、特色发展、精细管理转变,农民由“面朝黄土背朝天”向“亦工亦农”“城乡两栖”、全面发展转变。从现阶段农村居民点规划设计的主要问题着手,立足新时期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大背景,深入探讨“多规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村居民点规划设计要点,力求形成明确的设计引导要求和规划管控标准,为各地强化农村居民点规划设计和完善审查标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借鉴。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的研究 下载:135 浏览:1042

​闫彤 《金融研究杂志》 2023年8期

摘要:
数字普惠金融为农村居民提供了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促进了农村居民消费,改变了农民的传统消费观念,优化了居民消费方式。但是我国依然存在城乡和地区居民消费情况差距较大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提出可行性建议。意在进一步加强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促进作用,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提供有益帮助。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