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减震式井字型轨道担架车 下载:64 浏览:382

赵勇 尤联锦 胡金祥 杨寻 邱兰刚 邓静 《国际科技论坛》 2020年8期

摘要:
担架车作为救护工作中重要的设备,全世界医疗救护都在应用。本文在对市场现有多类救护担架车的功能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现有救护担架车的缺点:运输不平稳、操作不灵活、缺少减震等几方面,经综合比较分析设计出了一种更适应现在救护需求的新类型减震式井字型轨道对接救护担架车,它采用了井字型轨道、减震系统、稳定平衡输液架,其特点是:结构紧凑,机构简单,维修方便,操作简单便捷。

震灾区大跨桥梁减震技术数值分析研究 下载:74 浏览:452

贾渊 白航 《交叉科学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在我国地震频发区,桥梁抗震技术研究越来越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为了研究震灾区桥梁减震技术中板式橡胶支座与高阻尼橡胶支座的工作性能及优劣,以大跨度桥梁橡胶支座作为研究对象,通过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采用两种不同的橡胶支座模式,以结构自振频率和地震结构相应作为评价标准,结果表明:(1)不同振型条件下,板式橡胶支座自振频率都要小于高阻尼橡胶支座;(2)支座水平反力方面,板式橡胶支座纵桥向支座反力要小于高阻力橡胶支座反力;(3)梁位移方面,板式橡胶支座梁位移要高于高阻尼橡胶支座;(4)支座位移方面(剪切变形):板式橡胶支座位移要高于高阻尼橡胶支座。

老化-海蚀循环作用下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橡胶材料性能劣化规律 下载:87 浏览:411

刘荣1,2 马玉宏1,2 赵桂峰2,3 王康康1,2 《新材料》 2020年6期

摘要:
考虑到设置于跨海大桥位置较低处的隔震支座可能会遭受海水侵蚀和老化的循环作用,开展了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橡胶材料海蚀-老化循环作用试验,研究了橡胶的硬度、定伸应力、拉伸强度及扯断伸长率随劣化时间和劣化深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老化-海蚀循环作用对橡胶性能影响较大。随着老化-海蚀循环作用时间的延长,橡胶的硬度、定伸应力呈增长趋势,试验150 d后分别增长了21.05%和128.87%~244.95%;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则呈减小趋势,试验150 d后分别下降了55.86%和76.52%,这对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的极限变形能力和抗拉能力极为不利。经历150 d老化-海蚀循环作用后,硬度和定伸应力主要在劣化深度20 mm范围内增大,表层橡胶分别增长19.3%和87.04%~100.77%;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在劣化深度10 mm范围内下降,表层橡胶分别减小44%和57.9%,说明橡胶材料性能劣化主要发生在距离表面较近的部分,内部橡胶性能变化较小。

复杂结构人行天桥抗震性能研究 下载:47 浏览:363

李丰群 李瑞琪 《交通技术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人行天桥主桥为桅杆式斜拉景观桥,根据该桥的建设需求和结构特点,开展桥梁抗震性能专题研究。依据现行城市人行桥相关规范要求,考虑地震作用,采用空间杆系单元建模,运用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尝试采用横向双固定支座和设置减隔震支座两条路径进行抗震设计,最终决定选用新型拉索减震支座进行减隔震设计。拉索减震支座调整了地震力的分布,激发出结构的冗余强度,优化抗震控制构件的受力特性,进而提高全结构的抗震性能。

某半飘浮体系独塔斜拉桥抗震性能研究 下载:37 浏览:285

郭红雨 《交通技术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为研究半飘浮体系下独塔斜拉桥的抗震性能,以某全长415 m的两跨组合梁斜拉桥为例,采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 Civil,建立动力有限元模型,分别对其进行自振特性、反应谱和非线性时程分析,并评价其抗震性能。结果表明:仅设置竖向支撑的飘浮体系独塔斜拉桥一阶振型为塔梁纵飘,应在其纵桥向设置粘滞阻尼器以限制主梁位移;横桥向设置抗风支座的传统硬抗体系已经难以适应较大的地震烈度,必须采取有效的减隔震方案,以适当降低控制截面的地震响应。根据案例桥梁的结构特点,综合考虑各控制截面的地震响应,选取合适的阻尼参数,在桥塔和主梁间布置横向独立钢阻尼装置,并在过渡墩和主梁间布置弹塑性钢阻尼支座,该布置方式对大桥的减震效果最佳,证明此减隔震设计方案合理可靠。

北京鲜活农产品流通中心结构工程综合施工技术 下载:68 浏览:381

李向东 任国印 向秋 杜志桐 《建筑技术学报》 2020年6期

摘要:
北京鲜活农产品流通中心工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钢结构、劲性混凝土结构。结构施工中,针对不同部位和施工难点,在超长大体积混凝土底板、大跨度超长结构预应力、劲性十字柱、梁柱核心区施工、混凝土空心楼板施工、结构消能减震,房心钢渣抗浮回填等方面采取了多项施工技术措施,保证了农产品流通中心工程的顺利施工,提高了结构工程施工技术水平,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摩托车后减震器贮油筒组件焊接工艺研究 下载:65 浏览:718

朱孝余 《装备技术研究》 2025年3期

摘要:
后减震器是摩托车的重要组成,减震器贮油筒由多个部分组成,科学运用焊接工艺组装贮油筒,可提升减震器性能。本文将分析后减震器在摩托车中的作用,研究吊环底座的焊接条件,根据后减震器组成结构,探索焊接贮油筒组件的要点,规定气密性检查方式,强化组件焊接质量。

航空发动机包装箱通用规范设计现状及思 下载:114 浏览:1520

王林波 李博海 潘鹤 《航空航天学报》 2023年7期

摘要:
国标是大规模工业生产的基础,由此可见标准化的重要性。国标的更新对我国制造行业的发展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制造行业产量效率的提升在今后会逐渐显现。GJB作为推进工业现代化的推动剂,其完善更是必不可少。本文提到以玻璃钢制作航空发动机包装箱,并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知道最大变形、最大应变等情况,总结分析结果,对包装箱强度薄弱的位置做适当的加强,使包装箱的安全系数满足要求,为玻璃钢包装箱的产品设计提供了依据。展示减震支架示意图,并根据不同道路振动数据对比得知该支架得可实行型。根据两组数据结果,验证其可列入航空发动机包装箱国军标的可行性。

地铁轨道减震降噪措施研究 下载:97 浏览:1027

秦钟瑄 《国际科技论坛》 2024年4期

摘要:
地铁噪声问题作为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方面,日益引起社会关注。本文通过对地铁噪声的主要来源进行深入分析,明确了车辆运行时的辐射噪声和轨道结构振动引起的噪声为主要问题,这些噪声不仅对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扰,还可能对城市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铁轨道减震降噪的措施,包括隔离噪声源、轨道材料优化和智能调控系统等方面的研究。

钢包精炼炉电极智能控制器安装结构设计研究 下载:175 浏览:1901

李维华 《国际科技论坛》 2023年2期

摘要:
本文研究了一种钢包精炼炉电极智能控制器的安装结构,包括外壳、进风口、风扇、连接座、卷扬机、支撑套体、底座、固定柱、导槽、滑块、支撑座、固定轴、顶盖和过滤板;本文中设置的卷扬机,能够带动外壳整体上下移动,而外壳下移后则便于控制器本体安装和维护保养,也就提高了使用的效果;本文中设置的数个风扇,能够从不同方向对控制器本体进行吹风冷却,同时配合顶盖上侧设置的散热口,这有助于快速将控制器本体产生的热量即时散发出去,也就提高了控制器本体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文中设置的减震装置,能够减少外部振动对控制器本体产生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控制器本体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浅析 下载:183 浏览:1785

宋兴涛 《中国建筑》 2022年8期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城市人口的密集程度逐渐加剧,为了缓解人口过于集中造成的混乱现象出现,建筑结构的整体建设高度正在逐渐的攀升。其中,作为维系建筑结构稳定性的重要技术之一,抗震减震设计技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由于地震的破坏力很大,所以有关设计中抗震减震的措施应用就需要谨慎对待,设计人员一定要提前对建筑结构所在区域的地质条件和地理环境进行细致的考察与研讨,要将所得到的具体参数与设计标准进行对比和协调,要对整个设计环节进行综合性的考量,严格依据国家的相关规范标准设定隔震减震设备的具体操作内容。本文阐述了建筑结构设计中隔震减震措施应用的意义,并分别介绍了隔震、减震的主要措施,为提升我国建筑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打下来了牢固的基础。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隔震减震措施研究 下载:79 浏览:886

赵亮群1 郭薛雷2 张丹丹3 《设计研究》 2024年7期

摘要:
隔震减震是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高建筑结构设计合理性与稳定性的必要手段。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教会部位,受板块的挤压作用,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地震活动分布广、震源浅,灾害损失大;故此在这一背景下,我们设计人员要合理应用隔震减震措施,从而将地震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

铁路大型养路机械司机室减振系统研究 下载:58 浏览:734

张佳伟 《中国机械研究》 2024年11期

摘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建设领域就进入了高速发展状态,发展至今已经建立了完善公路交通系统、铁路交通系统及航空交通系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铁路”在我国交通系统中的影响最为深远,一直都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主动力,所以必须不断完善铁路交通系统,以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而铁路大型养路机械司机室减振系统的优化及应用则能够完善铁路交通系统,并提高铁路运行稳定性及安全性,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率,从而促进铁路交通发展,并充分发挥铁路在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推动整个社会进步及发展。由此可见铁路大型养路机械司机室减振系统的重要性,理应引起重视及关注。对此,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对铁路大型养路机械司机室减振系统进行了简要分析。

浅谈土木工程结构减震控制技术 下载:110 浏览:1069

白雪松 《中国土木工程》 2024年5期

摘要: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结构减震控制技术应运而生,该技术作为土木工程建筑常用的技术,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和应用前景,在改变结构的震动反应、防御地震等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因此,将结构减震控制技术充分应用到土木工程建设中是势在必行。文章分析了结构减震控制技术在土木工程建设中的具体应用。

建筑结构设计隔震减震技术浅析 下载:232 浏览:1996

杜昀彧 马蛟 《建筑技术学报》 2023年2期

摘要:
土木结构的建筑物上部分结构与基础结构、下部分结构之间应设置好隔震层,在将地震的能量传输到上层结构时,大多数的能量都被软质隔震层所吸收,只有少量的能量传导到上层,以此减少地震对建筑物以及人员造成的危害。目前,我国隔震技术突破了传统的“硬碰硬”,采用“以柔克刚”的新思路,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按照结构体系,设置好隔震层,确保建筑物整个结构系统“软化”,以提升自振周期、阻尼,减少地震能量对上部结构的传递。同时,随着结构振动周期的延长、加速度响应的降低、位移响应的增强,增大了结构的阻尼、降低了加速反应,位移响应也被减小,进而使土木建筑结构达到良好的抗震效果。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