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冻干刺参矿质元素及氨基酸营养评价 下载:82 浏览:476

张凡伟 张小燕 李少萍 韩亚芬 郭亚琳 曹有福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8年3期

摘要:
海参是世界八大珍品之一,刺参作为国内公认的营养价值最高的海参品种,有必要对其矿质元素及氨基酸进行营养分析和评价。真空冷冻干燥后的刺参产品形态结构基本无改变,营养成分接近鲜活刺参。以大连鲜活刺参为原料进行冻干,测定了冻干刺参中14种主要矿质元素,结果表明,刺参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及常量元素,其中钙含量较高,为1560.00 mg/kg(湿基),污染物限量合格。试验测定了冻干刺参的17种常见氨基酸,结果表明,刺参中呈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53.59%,成为构成刺参风味的主要因素;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25.33%,半必需氨基酸占32.52%,非必需氨基酸占74.67%,刺参氨基酸含量较高,但构成比例一般,需与其他蛋白质产品互补食用。

仿刺参幼参对亮氨酸最适需求量的研究 下载:73 浏览:455

刘财礼1,2 王际英2 李宝山2 沈钰博1,2 孙永智2 黄炳山2 王世信2 《水产研究进展》 2022年4期

摘要:
为探究仿刺参幼参对亮氨酸的最适需求量,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0%、0.80%、1.60%、2.40%、3.20%和4.00%的包膜亮氨酸,配成亮氨酸含量分别为1.29%(D1,对照组)、1.63%(D2)、1.98%(D3)、2.22%(D4)、2.58%(D5)和2.97%(D6)的6组实验饲料,饲喂初始体质量为(16.40±0.14) g的仿刺参幼参60 d。结果显示,(1)随饲料亮氨酸含量从1.29%提高到1.98%,仿刺参幼参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升高,在D3组增重率达到最大值100.84%,随亮氨酸含量进一步提高,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降低,但D3、D4和D5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还是显著高于对照组;(2)随饲料亮氨酸含量从1.29%提高到1.98%,仿刺参体壁的粗脂肪含量显著升高,在D3组达到最大值5.50%,且显著高于其他组,随亮氨酸含量进一步提高,仿刺参体壁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各组间水分、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随饲料亮氨酸含量的升高,仿刺参体壁蛋氨酸含量显著提高;(3)随饲料亮氨酸含量从1.29%提高到1.98%,仿刺参肠道脂肪酶和蛋白酶活性显著提高,饲料亮氨酸含量进一步提高时,脂肪酶和蛋白酶活性均显著降低,D3组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D2、D3和D4组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4)随饲料亮氨酸含量从1.29%提高到1.98%,仿刺参肠道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显著升高,超过1.98%后,谷草转氨酶活性趋于平稳,而谷丙转氨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降低,D3组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D3组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D1、D2、D5和D6组,随饲料亮氨酸含量从1.29%提高到1.98%,仿刺参肠道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当饲料亮氨酸含量超过2.22%后,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D3和D4组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研究表明,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经一元二次回归分析得出,体质量为(16.40±0.14) g的仿刺参幼参对饲料中亮氨酸的最适需求量为2.11%(10.37%饲料粗蛋白质)。

刺参3个盐度相关microRNA及预测靶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 下载:41 浏览:310

王研 高思祺 匡倩瑶 刘怡 宁田燚 《中国水产学报》 2022年5期

摘要:
为研究低盐胁迫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16.38g±1.27g)体内离子浓度及钠钾ATP酶活力的影响,以及低盐胁迫与miRNA间的调控关系,试验取低盐度(18)胁迫0(对照)、6、24、48h时的刺参体腔液,测定其钠、氯、钾离子浓度及钠钾ATP酶活力。结果表明:低盐胁迫后,刺参体腔液中钠离子浓度在6h时显著升高(P<0.05),随胁迫时间的延长钠离子浓度有所降低,氯离子和钾离子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均在6h时浓度最低,钠钾ATP酶活力在6h时低于对照组,在24h时出现最低值;microRNAs(miRNAs)前体序列和成熟序列分析显示,miR-2011、miR-124和miR-2010均能形成稳定的茎环结构,序列相对保守;通过miRNAs与靶基因间的序列分析,获得3个差异表达的miRNAs(miR-2011、miR-2010和miR-124)及互作的靶基因;miR-2011、miR-2010和miR-124的miRNA表达量在盐度胁迫后均呈现上调,miR-2011和miR-2010的表达量在低盐胁迫48h时达到最大,分别为对照组(0h)的80倍和24倍;序列预测分析获得miR-2011的靶基因为PPM1L和PBK,miR-2010的靶基因为PPM1L,miR-124的靶基因为EGF3、IMPA1。研究表明,刺参miR-124、miR-2011和miR-2010 3个盐度相关的miRNAs序列相对保守,且在盐度胁迫后均能够被诱导表达,从而参与刺参盐度胁迫的响应过程。

光照对白刺参、青刺参和紫刺参生长、消化及免疫的影响 下载:57 浏览:337

李静1 刘佳亮1 曹学彬1 王福辰1 李君华1 郑龙华1 郭治诚1 孙路平1 石林2 《中国水产学报》 2020年5期

摘要:
为研究光照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生长、摄食和免疫特征的影响,试验以不同品系刺参包括白刺参、青刺参、紫刺参(体质量均为5.3g左右)为对象,设4个光照处理组(5~10、25~50、1000、20 000lx)和1个黑暗对照组(0lx),每组设4个平行,养殖水温为14~16℃,进行为期90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光照强度能够显著影响刺参体质量特定生长率(P<0.05),强光或全黑均不利于刺参生长,前者影响尤为明显;当光照强度为5~10lx时,即白刺参体质量特定生长率最为明显的光照强度条件下,白刺参体内淀粉酶活力明显高于青、紫刺参;不同光照强度对青紫刺参蛋白酶活性影响基本与特定生长率一致,即在光照强度为25~50lx时,青、紫刺参特定生长率最高,蛋白酶活性也最高;光照强度对不同品系刺参肠道内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作用基本一致,青刺参和紫刺参两种磷酸酶活力在25~50lx光照强度时最大,而白刺参在5~10lx时酶活力最大;在不同光照强度下,3个品系刺参体腔液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有一定差异,其中在全黑条件下白刺参SOD活性最高。研究表明,3个品系刺参在5~50lx光照强度下生长性能最优。

刺参多功能表皮生长因子6(megf6)cDNA克隆及在肠再生过程中的表达分析 下载:71 浏览:393

陈雷1,2 姚锋1 唐爽1 郭良勇3 王珊2 方蕾2 秦玉雪2 尹增强2 侯林1 《中国水产学报》 2020年4期

摘要:
为了探究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多功能表皮生长因子6(multipl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6)的生物学信息和功能,利用RACE技术克隆了体质量为(92.0±4.0)g的成体刺参megf6基因(Aj-megf6)cDNA全长序列,并分析了该基因的信息学特征及其在肠再生过程中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刺参megf6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为5665bp,共编码了1604个氨基酸,具有37个EGF样结构域;该基因编码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2500,理论等电点为4.74,该蛋白具有信号肽,为分泌蛋白,属于亲水性、非跨膜蛋白,共有53个磷酸化位点,分别为23个Ser位点、12个Thr位点、18个Tyr位点;MEGF6氨基酸多序列比对发现,刺参MEGF6与其他物种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38.59%~49.07%,其中与紫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purpuratus的一致性最高,为49.07%,其次为长棘海星Acanthaster planci(48.71%);基于MEGF6氨基酸序列的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刺参与紫球海胆、长棘海星聚为一支,该结果符合刺参的分类和进化地位,MEGF家族成员间比对分析显示,MEGF家族成员间具有一定的分化;实时定量PCR (qPCR)结果显示,在刺参肠再生过程中megf6 mRNA表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再生6d时的表达量达到峰值,为对照组的126.47倍,再生18d时降至正常水平。研究表明,刺参megf6基因的表达与刺参肠管形态的变化趋势相一致,推断megf6可能在刺参肠再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刺参速生耐高温品系生长性能及高温期摄食性能分析 下载:79 浏览:508

曹学彬1 王福辰1 刘佳亮1 李静1 王俊杰1 李君华1 张志伟1 刘石林2 《中国水产学报》 2019年6期

摘要:
为分析定向选育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速生耐高温品系的生长性能和高温期摄食性能,对该品系刺参第四世代(G4)、第三世代(G3)及未经选育的普通刺参(对照)4—30月龄的生长指标进行连续和定期测定,并对26~30月龄刺参高温期排粪个体数量比例及粪便相对质量(RFM)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3组刺参体质量增长分化时间点出现在13~14月龄时期,G4、G3两组刺参的体质量峰值和终末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4组体质量峰值和终末值高于G3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2016年6—10月(14~18月龄)和2017年4—8月(24~28月龄)两个高温时期内,G4与G3两组刺参的增重率(WG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G4与G3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排粪个体数量比例和RFM均随水温升高显著降低(P<0.05),同温度下G4>G3>对照;排粪个体数量比例仅在水温上升期升至26.4℃和水温下降期降至23.8℃时差异显著(P<0.05);RFM在各取样水温下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当RFM取值为0.001~0.020,G4、G3组对应水温值比对照组高出0.30~2.48℃,RFM取值为0.010时,G4、G3组水温分别为26.39、26.09℃,对照组水温为23.91℃,表明水温因素限制选育品系刺参摄食活动的影响有所降低。研究表明,经累代定向选育的速生耐高温刺参品系比普通刺参生长增重更快,高温期摄食性能更具优势。

饲料中添加木聚糖酶对刺参幼参生长、消化和体腔液酶活力的影响 下载:42 浏览:439

武明欣1 雅平2,3,4 李培玉1 张利民1 李宝山1 孙永智1 魏佳丽1 王际英1 《中国水产学报》 2018年5期

摘要:
为探讨木聚糖酶添加量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生长、体成分、消化酶和体腔液酶活力的影响,在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0、0.03%、0.06%、0.09%、0.12%和0.24%)的木聚糖酶制成6种等氮等能试验饲料,试验设6组,每组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放体质量为(7.73±0.09)g的幼参50头,分别用6种饲料进行投喂,共进行56d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木聚糖酶显著提高了幼参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P<0.05),且0.09%木聚糖酶添加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各添加组增重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提高(P<0.05);木聚糖酶添加组幼参体壁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6%0.24%木聚糖酶添加组幼参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6%0.12%木聚糖酶添加组肠道蛋白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24%添加组淀粉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幼参体腔液中溶菌酶、过氧化氢酶、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力均随木聚糖酶添加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0.06%0.12%添加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木聚糖酶可显著提高刺参生长、体成分、消化酶和体腔液酶活力,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折线回归分析得出,对平均体质量为(7.73±0.09)g的刺参,其饲料中木聚糖酶最适添加量为900mg/kg。

扇贝土和黄土在刺参幼参饲料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36 浏览:391

路晶晶1 赵春龙2 郭冉1 崔兆进2 夏辉1 王美雪1 解伟1 杨品贤1 贾高旺1 刘春阳1 《中国水产学报》 2018年3期

摘要:
为探寻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饲料中品质优、资源广、价格廉的海泥替代物,用扇贝土和混合一定比例螺旋藻(1∶9)的黄土分别替代海泥,并搭配海带投喂平均体质量为0.35g的刺参幼参,试验设海泥组、扇贝土组、黄土组,每组设3个重复,在室内水族玻璃缸中进行试验,每个缸中放80头幼参,饲养时间为56d,养殖试验结束后,分别测定各组刺参的生长、消化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结果表明:扇贝土组和黄土组刺参的成活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等均高于海泥组,而饲料系数略低于海泥组,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黄土组脏壁比、比肠重显著低于扇贝土组和海泥组(P<0.05);扇贝土组刺参肠道中淀粉酶活力显著高于黄土组(P<0.05),但两组与海泥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扇贝土组刺参体腔液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显著高于黄土组(P<0.05),且两组显著高于海泥组(P<0.05);扇贝土组和黄土组刺参体腔液过氧化物酶(POD)活力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高于海泥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扇贝土和混合螺旋藻的黄土均可作为新资源完全替代海泥饲料,且以扇贝土最优。

饲料中添加混合益生菌对幼参生长、消化酶活力和体壁营养组成的影响 下载:56 浏览:478

包鹏云 李璐瑶 陈炜 孙静娴 左然涛 马悦欣 《中国水产学报》 2018年2期

摘要:
为探讨在饲料中添加混合益生菌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生长、消化酶活力和体壁营养组成的影响,以体质量为(0.54±0.06)g幼参为试验对象,研究了投喂含益生菌(1×105cells/g梅奇酵母C14+1×105cells/g红酵母H26+1×107cells/g芽孢杆菌BC26)饲料(益生菌组)和基础饲料(对照组)后,幼参肠道异养细菌数量和弧菌数量,以及幼参生长、肠道消化酶活力和体壁营养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试验第4周和第8周时,益生菌组幼参肠道异养细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益生菌组幼参特定生长率和肠道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益生菌组幼参比对照组具有较高的体壁粗蛋白质及糖分含量(P<0.05);投喂含益生菌饲料的幼参肠道弧菌数量显著低于投喂基础饲料的幼参(P<0.05);饲养8周时,益生菌组幼参体壁灰分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补充混合益生菌可促进幼参生长和消化酶活力,并影响其体壁营养组成。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