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分析 下载:30 浏览:155

李梅珍 《诊断医学》 2020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10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组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对两组心律失常的检出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心律失常检出率(67.92%)高于对照组(49.06%),且对房性/室性早搏二联律和三联律、房室传导阻滞、房/室性早搏成对、短阵室上速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心电图相比,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测冠心病所致的心律失常效果更好,可作为临床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重要依据。

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合并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检查价值分析 下载:68 浏览:278

吴钰珊 韩伟华 温梦微 《诊断医学》 2019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合并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检查的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合并心律失常患者124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行常规心电图检查,研究组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检出情况。结果研究组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合并心律失常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可有效提高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有利于患者及时接受治疗,尽早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伴心律失常的价值分析 下载:27 浏览:666

王俊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5年1期

摘要:
目的:探究在冠心病伴心律失常诊断中给予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0例患者(冠心病伴心律失常者)开展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动态心电图,对照组则使用常规心电图监测,对比两组患者疾病检出率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的检出率更高,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监测通过长时间的连续记录,在疾病类型分布情况中检出率较高,在临床中诊断价值更高。

CRT起搏器的全自动阈值管理动态心电图表现 下载:63 浏览:387

叶苗 江茜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了解CRT起搏器全自动阈值管理的功能设计原理,运作时的心电图特点以及相关的参数设置,有助于提高相关起搏心电图诊断的准确率,尽量避免误诊或漏诊。本文详细介绍了CRT起搏器全自动阈值管理功能设计原理、相关参数,并从该功能的心电图表现来详细解析其运作方式。

动态心电图对心房颤动伴Ⅱ°AVB的诊断价值 下载:74 浏览:495

邵燕1 张磊2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心房颤动伴Ⅱ°房室传导阻滞(AVB)的诊断价值。方法记录198例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前后的动态心电图(DCG),根据术后DCG将患者分为两组:无Ⅱ°AVB组(A组),Ⅱ°AVB组(B组),分析R-R间期>2.0s、逸搏心律的分布规律及两组间的平均心率、长R-R间期及逸搏心律的平均次数。结果 198例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均成功转为窦性心律,A组中R-R间期>2.0s及逸搏心律的分布与睡眠或休息明显相关,而B组中则日夜均可见;且B组中长R-R间期、逸搏心律的平均次数明显多于A组(P<0.05)。结论 R-R间期>2.0s超过25次/24h并出现R-R间期>3.0s及心室率小于35次/分的逸搏心律,且与睡眠休息无关,或出现R-R长间期及逸搏心律时伴有头晕、黑甚至晕厥现象,需考虑心房颤动伴Ⅱ°AVB。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意义对照分析 下载:333 浏览:3212

左继连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1年7期

摘要:
目的:研究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病例样本为2015年4月-2015年10月时间段我院收治的76例冠心病患者,全部患者均行动态心电图及常规心电图检查,评估分析检查结果。结果:评估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动态心电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评估分析心律失常检出率,动态心电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可提高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及心律失常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监测的价值分析 下载:312 浏览:4038

汪九一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1年3期

摘要:
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监测的价值。方法:将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66例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从2016年开始此次研究,期间,对患者进行分组实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不同监测方式,研究于2018年2月结束。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心电图监测,观察组患者接受动态心电图监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心律失常检出率。结果:统计得知观察组的心律失常检出率9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6%,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采取动态心电图监测,可以快速发现患者有无心律失常的可能,及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有助于预后工作的开展,提升了冠心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12导联动态心电图诊断青年早期复极的临床意义 下载:255 浏览:2367

迪丽努尔·买买提江 《诊断医学》 2023年9期

摘要:
目的:观察12导联动态心电图诊断青年早期复极的临床价值。方法:病例纳入时间范围为2018年6月~2019年6月,均为因复极综合征到我院接受治疗青年患者,共计58例,所有患者分别行常规心电图诊断(对照组)与12导联动态心电图诊断(观察组),对比两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早期复极检出率分别为96.55%、77.59%,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58例患者中有31例检出ST-T差异,其中肢体导联占比最高,为74.19%(23/31);患者心率越快,ST段等电位线与T波降低越明显(P<0.05)。结论: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青年早期复极检出率高,能够反映出患者ST-T段变化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价值对比 下载:281 浏览:2818

李琳 《诊断医学》 2023年2期

摘要:
目的:本文将深度探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实验选取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作为我们所研究的对象。通过回顾式分析,对10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进行观察。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心电图诊断,观察组则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对比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于冠心病的临床效果。结果:对于心肌缺血的阳性检查,观察组检出率为86.0%(43/50)明显高于对照组48.0%(24/50),组间差异明显(X²=5.86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房性早搏早发以及房室传导阻滞并无太大差异,但观察组的房性早搏成对以及短阵室上速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相对于常规心电图来说更有必要,有利于确诊患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具体情况以及早期发现患者心率失常,加快确诊速度,为治疗提供数据,值得推广应用。

动态心电图对糖尿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 下载:461 浏览:3753

毛袁心 《诊断医学》 2021年11期

摘要: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对糖尿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糖尿病患者60例,进行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分为常规心电图组、动态心电图组。对比分析两组对心律失常诊断价值。 结果 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诊断明显优于常规心电图。 结论 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发病率高,发生各种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高检出率及高阳性率,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动态心电图及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运用 下载:408 浏览:3193

张瑛 《诊断医学》 2021年3期

摘要: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分析动态心电(DCG,1949年由美国Holter首创,又称Holter心电图)及常规心电图(ECG)在冠心病(CHD)检查中的特点,证明更适合冠心病检查的心电图模式。方法:选取已经被诊断为冠心病的,年龄在35-58岁之间的患者100人,平均分为两组,建立为两组实验对象,运用动态心电图进行冠心病检测的为实验组,运用常规心电图进行冠心病检测的为对照组。结果:将记录到的两组实验数据运用数据处理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100例患者共出现512次心电异常,动态心电图所测得短阵室上速发生率为67.74%,室性早搏成对发生率为69.04%,房性早搏成对发生率为69.23%,室性早搏二三联律发生率为70.83%,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发生率为72.22%。常规心电图所测得短阵室上速发生率为32.25%,室性早搏成对发生率为30.95%,房性早搏成对发生率为30.77%,室性早搏二三联律发生率为29.16%,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发生率为27.78%。结论:动态心电图对于冠心病的检测效率及准确度远远高于常规心电图对于冠心病的检测,更适用于临床冠心病的诊断确诊,可以大大提高检测效率,减少漏诊、误诊。

动态心电图在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下载:139 浏览:1588

杜立红 李红安 刘占生 《中国医学研究》 2023年7期

摘要:
目的:浅析动态心电图在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中的作用效果。方法:以2021年1月至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检查的60例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接受检查的60例高血压无左心室肥厚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差异、动态心电图差异。结果:观察组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左室重量指数等动态心电图的评价指标与对照组具有差异性;两组患者的左室重量指数以及Corenll电压指数等均存在差异(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的患者,给予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测分析,可以获知患者的异常情况,可以将其作为一种评价手段。

动态心电图在无症状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价值 下载:349 浏览:3675

张瑛 《中国医学研究》 2021年2期

摘要:
分析明确动态心电图(DCG)在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诊断中的准确性。方法 对动态心电图记录的86例患者进行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所需的诊断数据进行记录,记录ST段改变的次数及发生频率,患者有无明显临床症状及ST段改变所持续时间。结果:86例被检患者中,62例发现心肌缺血性ST段下移,24小时出现544次,其中出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48例,24小时共发作480次,占心肌缺血性ST段下移88.24%.剩余14例是有症状性心肌缺血,共发作76次,占13.97%,实验结果显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率明显高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发生率。结论:动态心电图为临床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DCG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由于其诊断的准确性,动态心电图应该更广泛的推广应用于临床。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