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冠突散囊菌对夏秋绿茶发酵的影响 下载:74 浏览:481

龚受基1 滕翠琴2 曹惠怡1 张均伟3 谢加仕3 蒙彦妃1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0年9期

摘要:
通过培养法、感官评定和GC-MS法评估冠突散囊菌发酵夏秋绿茶前后菌落、感官和挥发性香气成分。轻度发酵后茶样中繁殖大量菌落,数量与陈化六堡茶相当,少于接种茯砖茶。接种能够增加菌香,但滋味以轻度发酵评价较高。经轻度发酵后,茶多酚含量减少量不大。GC-MS法共检测出40种香气成分,碳氢化合物23种、酯类6种、醇类4种、酚类和酸类各2种、烯类和酮类与醛类各1种。原料绿茶和发酵茶样检出6种共同成分,发酵茶样检出2种共同成分,3种发酵茶样中新检出化合物5种,但与接种茯砖茶相比,检出香气成分较少。接种冠突散囊菌能够加速茶叶化学物质代谢,可以作为夏秋绿茶制作轻度发酵黑茶的方法。

生态创新理念下广西北部湾红树林的开发及辐射效应 下载:31 浏览:330

符钰英 李雪婷 廖战海 《当代市场营销》 2020年10期

摘要:
红树林作为一种宝贵的生态资源,合理地开发对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构建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将广西北部湾红树林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实地调研、文献查阅等研究方法,分析红树林发展现状以及开发过程面临的困难,构建红树林生态区域建设发展的四维评价体系,以北海金海湾红树林为例,运用四维评价体系对其进行红树林开发和产业辐射效应分析,探讨广西北部湾红树林的开发建议。

基于多角度的漓江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下载:82 浏览:505

余玲1,2 何文2 姚月锋2 黄玉清3 黄科朝2 周龙武2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0年1期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漓江作为国家重点保护的13条河流之一,其流域内土地利用变化的强弱、方向、稳定性状况及其驱动力组成关系着漓江流域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桂林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基于此,采用1977、1987、2000和2015年4期TM/ETM影像,通过信息熵、空间集聚性及驱动力等从多角度对漓江流域1977—2015年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1977—2015年,漓江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呈现出剧烈—平稳—再次剧烈的变化特点;②流域土地利用综合指数由1977年的228.602增加到2015年的230.878,且越接近市辖区中心土地利用程度越高,流域北部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较小,市辖区最大,极差达到0.86 Nat,不同县域土地利用系统稳定性有所差异;③自然因素中以地形曲率、地貌类型及年均气温对土地利用的影响较大,社会经济因素及半自然半社会经济因素中以旅游景点密度、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和单位面积肉类产量这几个因素影响最为显著。

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剪刀式开合构造特征及成因 下载:65 浏览:409

李才 胡林 杨希冰 平贵东 董贵能 《天然气进展》 2020年6期

摘要:
北部湾盆地油气勘探已取得丰硕成果,但进一步扩大勘探成果难度不断增大。为了明确该盆地乌石凹陷东区反转构造带的成因机制,指导南海北部油气勘探,以乌石凹陷隆起带构造特征为研究对象,结合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分析了其特点及形成机制,提出了乌石凹陷东区渐新世末期具有东挤西张的"剪刀式开合"构造特征。实验结果很好地再现了统一构造背景下,同时形成伸展和挤压"剪刀式开合"构造的成因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乌石凹陷东区反转构造带渐新世末期形成两组一侧伸展、一侧挤压的"剪刀式开合"构造;②构造整体上以东北部挤压形成的大范围宽缓背斜为轴,两侧发育两个构造变形区,均表现为西侧伸展、东侧挤压的特征;③构造变形区越向西区延伸,断裂的活动性越强,伸展量越大。结论认为,乌石凹陷东区区域挤压应力作用下共轭断层及其分隔断块体发生旋转是控制研究区开合构造样式差异的成因;受先存基底断裂分割,此类块体旋转在北部湾盆地南部坳陷普遍存在,正好与迈陈凹陷具有西挤东张的特征相对应。

乌石凹陷流沙港组二段有利储层发育控制因素 下载:88 浏览:449

吴仕玖 尤丽招 湛杰 代龙 钟佳 徐守立 《天然气进展》 2019年10期

摘要:
为了明确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流沙港组二段有利储层发育主控因素,基于铸体薄片、常规物性、测井解释等资料,分析了流沙港组二段储层岩石组分、成岩强度、孔喉结构等特征,指出了有利储层分布与油气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流沙港组二段北部缓坡—东北部中央反转构造带储层较南部陡坡带—凹陷中心储层压实弱、喉道粗、粒间孔发育,南部陡坡带西段储层较东段储层压实弱、不稳定组分含量高、次生孔发育;②流沙港组二段有利储层主要受沉积环境与沉积水动力造成的粒度及泥质杂基、古地温场造成的压实强度的控制,局部受岩石组分差异与通源断裂控制的有机酸溶解和相对早期油气充注保护的影响;③流沙港组二段三角洲沉积、中等压实区的北部缓坡—东北部中央反转构造带最有利,次为较低古地温场的南部陡坡带西段中等—强溶蚀扇体,W6构造和W8构造为两个有利勘探方向。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为区带目标优选与评价提供了支撑,并得到了钻探证实。

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流一段储层物性主控因素研究 下载:34 浏览:442

尤丽招 湛杰 吴仕玖 李才 代龙 徐守立 《天然气进展》 2018年8期

摘要:
乌石凹陷是南海北部北部湾盆地已证实的富生烃凹陷之一,主力层段流沙港组一段Ⅴ油组储层为三角洲、扇三角洲与滨—浅湖滩坝沉积,埋深大于2 500 m。通过对流沙港组一段Ⅴ油组砂岩的岩石薄片与扫描电镜观察、常规物性分析与测井解释等进行储层特征及其展布研究,并明确储层物性非均质性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储层表现为以低渗为主、局部中渗的物性特征,且具强非均质性特点,认为沉积环境对储层物性的先决控制作用明显,压实强度是储层物性非均质性的主控因素,高岭石胶结程度是相近压实强度物性差异的主要原因,其发育程度受控于油源断裂,表现为近油源断裂,储层物性好,高岭石沉淀较少,形成油气藏;远离油源断裂,储层物性较差,高岭石沉淀多,含油气性较差。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缓坡类型及油气特征 下载:67 浏览:455

赵顺兰 赵亚卓 陈传福 郭璃 《天然气进展》 2018年4期

摘要:
断陷盆地缓坡带是含油气盆地重要的油气聚集带之一,涠西南凹陷南部边缘发育大面积缓坡,紧邻B、C生油洼陷,盆地模拟显示有大量油气向缓坡带运移。通过近年来的勘探,涠西南缓坡发现了多个油田和含油气构造,多以构造油藏为主,目前缓坡带剩余资源量依然较大,主要为隐蔽圈闭,勘探难度较大。在了解区域构造、沉积背景及石油地质条件的情况下,以钻井、测井、地震及地化等资料为基础,通过对涠西南凹陷缓坡带构造演化的分析,明确了3种缓坡类型:西南缓坡是一个晚渐新世构造缓坡;东南缓坡是一个沉积缓坡;东部缓坡是一个构造—沉积混合缓坡。在此基础上找出不同缓坡类型与油气聚集成藏的关系,期望对于今后提高缓坡带的勘探效益起到一定作用。

北部湾城市群旅游竞争力评价研究 下载:78 浏览:477

李志勇 黄宝龄 《地理研究进展》 2018年12期

摘要:
旅游竞争力评价是推进北部湾区域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基于城市旅游竞争力相关理论,构建了包括3个层次、5大要素、24个指标的北部湾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北部湾城市群旅游综合竞争力及要素竞争力进行定量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南宁、湛江、茂名、海口和玉林为区域内旅游竞争力较强城市,阳江、北海、崇左、钦州和防城港是旅游竞争力中等城市,儋州、东方、澄迈、临高和昌江属于竞争力较弱城市。在定量评价和分类的基础上,分别提出了三类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提升策略。

沥青路面施工智能管控系统在贵合高速公路中的应用 下载:58 浏览:258

赵勇1 陈宁2,3 樊旺生2,3 《交通技术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的发展,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逐步从人工向信息化、智能化的管理模式转变,依托广西贵合高速公路工程,对其采用的沥青路面智能管控系统进行介绍,开展了沥青路面拌合、运输、摊铺、碾压的全过程智能管控应用,为广西地区沥青路面质量管理模式的创新提供借鉴和参考。

小球藻属DNA条形码的鉴定研究 下载:47 浏览:435

张稚兰1 邢炳鹏1,2 《海洋研究》 2023年6期

摘要:
为探讨小球藻鉴定的新方法以及评估小球藻属DNA条形码候选序列的鉴定作用,文章对20株小球藻的线粒体基因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I)、核基因组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以及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rbcL)3个片段进行PCR扩增测序,并对各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COI、ITS和rbcL序列在20株小球藻中的扩增和测序效率均呈阳性,扩增成功率分别为76%、83%和70%;经评估,COI、ITS和rbcL序列作为DNA条形码在小球藻分类鉴定中均不适合较低的分类单位,但可参考动植物的分类方法,将多个片段组合应用,从而筛选不同进化级别的DNA条形码。

腹式呼吸配合核心力量训练对脑卒中患者ADL的影响 下载:42 浏览:340

孙宜文1 张淑欣1 邓琪1 李冻冻2 王坤1 朱俊平3 《现代康复医学》 2020年4期

摘要:
目的:探讨腹式呼吸训练配合核心力量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康复科PT3室符合生命体征稳定、无认知功能障碍等要求的脑卒中患者90例,并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30例,A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不做其它干预,B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同时给予核心力量训练,C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同时给予核心力量配合呼吸训练,每次训练45min,每周5次,共8周,干预前后对受试者进行核心力量和ADL测试。结果:经过8周的康复训练,三组核心力量评分和ADL评分较前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P<0.01),B组、C组效果优于A组,末期C组优于B组。结论:呼吸训练配合核心力量训练可以更好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北部湾SO-50柱状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物源分析 下载:49 浏览:341

张爱梅1 陈敏1 甘华阳2 陈秋明1 兰斌彬1 方琦1 《海洋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通过对北部湾SO-50柱状沉积物进行粒度、Sr-Nd同位素、主微量元素及AMS14 C分析,结果表明该柱状沉积物可以划分为两段,即上段(0~540cm,0~3.0ka BP)和下段(540~571cm,3.0~3.3ka BP),它们反映了不同的物质源区贡献。下段较上段砂含量相对较高,主量元素(除SiO2外)及稀土元素含量相对减少,87Sr/86Sr与εNd除异常点外,总体变化幅度不大。研究结果显示SO-50柱状沉积物的物质来源比较稳定,具有强烈的陆源特征,下段沉积物的源区主要是琼州海峡东侧原有沉积物的再搬运和台湾岛河流携带沉积物的混合,上段沉积物除了琼州海峡东侧和台湾岛的贡献外,周边陆区海岸侵蚀物的贡献相对加强。根据SO-50柱状沉积物的研究结果表明,北部湾东部泥质区的物质来源除了琼州海峡东侧沉积物和沿岸侵蚀物的贡献外,台湾岛河流携带的沉积物对其影响也应引起重视。

新能源汽车工作原理与维修对策分析 下载:49 浏览:516

周林 《中国能源进展》 2025年2期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进入千家万户,新能源汽车充分利用电能驱动,一定程度上对于降低化石能源消耗起到了作用。然而新能源汽车也存在着故障率高,充电不方便的一系列的问题,甚至有部分新能源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较大的故障,影响了消费者的使用体验。
为此,笔者对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性、故障维修等进行了分析研究。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相关部门的管理及技术人员提高相关技术水平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预防曼氏血吸虫中间宿主藁杆双脐螺扩散的哲学思考 下载:112 浏览:1227

方静1 姚晓东2 李红玉3 《哲学研究进展》 2024年1期

摘要:
曼氏血吸虫病是一种由曼氏血吸虫引起的严重寄生虫病,主要影响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其传播途径与中间宿主藁杆双脐螺的分布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增加,藁杆双脐螺在非洲、阿拉伯半岛、加勒比海群岛及南美部分地区的扩散风险显著上升。这一现象不仅威胁公共卫生,也影响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本文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探讨预防曼氏血吸虫病传播的哲学思考,强调人类与自然界的辩证关系,分析自然和人类活动对藁杆双脐螺扩散的影响。文章提出了环境治理、科技应用、社会管理和公众教育四个方面的综合预防策略,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控制藁杆双脐螺的扩散,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公共健康,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村庄规划+”融合模式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以广西北流市河村为例 下载:87 浏览:1376

何燕君 《中国城镇》 2024年12期

摘要:
自然资源禀赋、开发利用程度和政策管理运行机制的创新融合对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影响。为分析“村庄规划+”模式对乡村振兴的支撑作用,本文采用实地调查研究的方法,深入剖析了广西北流市河村“村庄规划+”模式创新做法及对乡村振兴的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村庄规划+”模式是重构乡村发展格局、激活乡村功能、放活乡村经济的动力来源,创新多种模式有机融合是推进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土地要素融合模式支持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索——以广西典型村为例 下载:139 浏览:2191

何燕君 《中国城镇》 2024年5期

摘要:
土地要素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和保障,其运行机制的创新融合对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影响。为分析土地要素融合模式对乡村振兴的支撑作用,作者调研了广西柳州、玉林等市的试点村,深入剖析土地要素融合模式及对乡村振兴的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增减挂钩+”、“农地入市+”融合模式是推进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海洋工程专业硕士实践创新平台构建及创新能力培养 下载:175 浏览:1757

邱成军 苗志滨 庄远 庞启硕 刘建群 刘树胜 《教育实践与创新》 2022年9期

摘要:
硕士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创新平台的构建是实现主要任务的关键一步。本文针对海洋工程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构建由实验教学平台、校内实践教学平台、校外实习平台、创新创业训练平台、实践创新竞赛平台、产研合作平台等多平台组成的多维度实践创新平台,并且讨论平台的相互联系问题,为海洋工程专业硕士的创新能力培养探索出一条新的途径。

思维导图在理工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高等数学》为例 下载:355 浏览:2811

欧玉芹 郑李玲 李智群 《计算数学学报》 2022年8期

摘要:
基于高等数学课程知识体系复杂,内容抽象、逻辑性强等特点,在现行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引入思维导图。本文探讨思维导图的内涵;理工科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的必要性;以课前—课中—课后的一体化角度,结合高等数学案例探讨思维导图在学生课前预习和教师备课中的应用;在课堂中教师运用思维导图板书突出重难点的应用;在解题时运用思维导图理清解题思路的应用,在复习课中运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的应用,以期推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改革和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