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对马尔萨斯人口论的批判与青年恩格斯的思想发展 下载:52 浏览:259

唐正东 《历史研究进展》 2020年12期

摘要:
在《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中,恩格斯对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展开了具体的分析与批判。马尔萨斯不去研究私有制条件下的竞争关系与穷人贫困之间的关联性,反而只是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与土地的自然产出率之间的差额的角度去谈论贫困的根源及解决路径问题,这是故意绕开了私有制的合理性问题。恩格斯明确地指出劳动力过剩决不是一种纯粹的经济学现象,而是由私有制条件下不道德的竞争关系所推动产生的政治—社会现象。他站在无产阶级政治立场上,从生产力的发展与私有制竞争关系之矛盾性的方法论层面入手展开了对自由竞争关系的批判。恩格斯在这一问题上的思想探讨,清晰地反映了他当时在私有制批判理论上的总体思想水平。

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博弈下的改革道路——以1848年英国《公共卫生法》为中心 下载:21 浏览:212

倪念念 刘金源 《历史研究进展》 2020年5期

摘要:
在19世纪工业化及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城市公共卫生状况的恶化,英国于1848年出台了世界上第一部《公共卫生法》。在法案出台过程中,中央派与地方派虽然都力推公共卫生改革,但在改革道路问题上却存在显著分歧,出现激烈博弈。法案的出台,标志着博弈之后妥协式的中央政府主导下以地方自治为核心的改革道路的形成。这既体现出中央权力对于地方事务的渗透与监管,又充分尊重并延续了中世纪以来的地方自治传统,为后续的公共卫生改革路径提供了借鉴。

马克思的工艺学研究以及对其世界观形成的影响——基于对《布鲁塞尔笔记》的文本解读 下载:59 浏览:372

张福公 《哲学研究进展》 2019年5期

摘要:
马克思在《布鲁塞尔笔记》中的工艺学研究对其科学世界观的形成产生了潜在的重要影响。这既体现在工艺学视域中,机器大工业所标志的巨大生产力发展与生产方式变革激发了马克思从现实物质生产出发对生产力的社会历史内涵和人类解放意义的思考,也体现在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双重社会效应为马克思初步建构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的矛盾观和探寻无产阶级革命的现实路径提供了重要理论资源。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既在方法论和世界观上超越了工艺学视域,又由于自身思想发展水平和工艺史知识的局限,而对工艺学的科学内涵有所遮蔽。

“结构与行动”视域下的科学哲学 下载:45 浏览:418

刘鹏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9年6期

摘要:
只要承认科学是人类的一项事业,那么"结构与行动"之间的矛盾就不可避免。逻辑实证主义、库恩、社会建构主义是结构阵营的主要代表,他们分别采用逻辑、范式、社会等结构性概念消解了科学家行动的认识论自由;而拉图尔、皮克林、哈金等则通过强调个体行动者的作用,在对地方性与普遍性之关系进行辩证理解的基础上,塑造了一种新的科学实践哲学。基于科学观的转变,哲学家们呼吁一种"反向的哥白尼式革命",从而重塑一种全新的行动哲学。

《资本论》及其手稿对历史唯物主义内在矛盾观的深化 下载:74 浏览:490

唐正东 《哲学研究进展》 2018年12期

摘要: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等文本中所阐明的是历史观层面的内在矛盾观,主要说明的是有什么样的生产力水平就有什么样的社会关系形式。而他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所阐明的是资本逻辑这种具体问题分析层面的内在矛盾观,主要说明的是资本关系本身的发展过程是如何把内在矛盾不断地生产与再生产出来的。强调马克思的内在矛盾观在后一层面的转化或深化,不仅对于我们在学术辨析的维度上正确认识国外学者在《资本论》解读上的相关观点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我们更加深入地、自觉地把握当下社会实践活动的规律性也具有重要的启发性。

君子、理想人格及儒道君子文化的相异互补 下载:58 浏览:438

洪修平1 孙亦平2 《哲学研究进展》 2018年9期

摘要:
君子作为现实生活中积极向上向善的正面人格形象,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成人成己的价值认同,是中华文化做人标准的人格化体现,是将内在德性外化为具体表现的现实人物。"君子"概念的内涵在历史上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中国儒、佛、道文化都为此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君子"与理想人格相比,有区别也有联系。理想人格作为道德楷模,是人们学习的榜样,"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君子则是不断追求并自觉践行理想人格的优秀人格,是不断趋向于理想人格的现实人格,是每一个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应该努力做到的。在中国传统君子文化中,儒、道两家的君子文化最具代表性,道家的"天之君子"和儒家的"人之君子"中所展现的思想智慧相异互补,丰富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就现实意义而言,提倡每一个人做"君子",在当下社会中也许更具现实性和迫切性。

一般数据、虚体、数字资本——数字资本主义的三重逻辑 下载:65 浏览:436

蓝江 《哲学研究进展》 2018年7期

摘要:
理解数字时代的资本主义,把握数字资本主义的哲学内涵,首先需要从本体论上看到:一般数据正在塑造出一个类似于货币这样的巨大的数字界面或平台,将一切人和物都囊括其中,而所有的对象都必须经过一般数据的中介,在数字化空间中呈现出来。经过数字化中介的行动变成了虚体,虚体是数字化界面最基本的存在单元。这意味着在存在论上,数字时代塑造出了人与人,甚至人与非人之间的虚体交往关系。但最重要的是,作为数字资本的一般数据,是所有在数字化平台上的用户生产出来的,而被少数数字资本家占有。数字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需要打破这种垄断,将虚体活动共同生产出来的一般数据,转化为一种共享,为一种真正的未来共同体铺平道路。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