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大宁调蓄水库蓄水后生态环境效益分析 下载:36 浏览:356

孙昊苏1 王昕然2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南水北调工程的建成通水,改变了北京城市供水格局,给北京带来了巨大的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就是其中重要一环。分析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生态环境效益的组成,科学地计算和评估生态效益,对于未来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效益的发挥、工程的运行管理、首都水务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大宁调蓄水库是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之一,经计算,大宁调蓄水库蓄水后生态环境总效益为34176.29万元。计算方法也可为类似工程生态环境效益的估算提供参考。

济南、章丘地区水资源调蓄效果探讨 下载:72 浏览:399

张猛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20年7期

摘要:
南水北调工程自2012年建设以来,对沿线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利用及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其供水线路较长且不能修建太多的支线,因此,需要兴建调蓄型水库解决沿线缺水地区的供水问题。本文通过对兴建东湖水库的情况进行介绍,阐述了兴建该水库的必要性,并且通过列举2018年、2019年东湖水库的补水情况和向济南市章丘地区沿线区域的供水情况,分析了水库建成后给当地带来的实际效果。本文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地区兴建调蓄型水库提供经验。

山东省加强河湖清违清障工作的实践和探索 下载:61 浏览:418

刘琳1 孙湛博2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河湖清违清障是加强河湖管理保护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河长制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的一项基础工作。本文结合山东省河湖违法事项清理整治的工作实际,对其主要做法和遇到的困难进行了系统总结,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工作思路和建议,旨在为推进河湖清违清障工作提供参考。

大宁调蓄水库水生态监测成果分析及评价 下载:87 浏览:438

孙昊苏1 李垒2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19年7期

摘要:
针对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现象频繁出现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大宁调蓄水库2017年水质、水生态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水库水质和富营养化状态进行了评价。通过整理分析水生态监测数据,研究了大宁调蓄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大宁调蓄水库2017年水质状况良好,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水体处于中营养状态。大宁调蓄水库现状生态结构良好,生物群落稳定,每年须在7—10月重点预防蓝藻水华。

高等学校生物科学专业动物学野外实习实践与探索 下载:76 浏览:492

赵海鹏1,2 谷艳芳1 肖保林1 《生物学报》 2019年10期

摘要:
在生物科学专业动物学野外实习多年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总结出有益于实习顺利有效开展的经验,具体包括:1)充分利用周边资源,使学生体会到动物学研究对象就在身边;2)及时更新实习装备,网络平台学习与野外实习相结合,增强实习效果;3)制定合理可行的方案,降低工具损毁率;4)制定促使学生互相监督的考核方式,增强集体意识;5)邀请优秀的中学生物学教师、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与实习有关的知识,稳固学生专业思想,提升专业兴趣。

冬春两季表流人工湿地-氧化塘交替组合氮磷去除效果研究 下载:57 浏览:431

华祖林1,2,3 石佳佳1,2,3 董越洋1,2,3 沈健4 聂永平4 倪效欣4 白雪1,2,3 《环境科学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针对人工湿地冬春两季对尾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较差的弱点,为达到湿地处理系统全年水质目标,构建了表流人工湿地-氧化塘交替系统,以某污水处理厂尾水为处理对象,研究冬春两季该湿地系统对尾水氮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氧化塘对TN和氨氮的去除效果优于表流人工湿地,两者的间隔使用,有效的改善了冬春两季氮磷的去除情况。冬春两季对TN的去除率范围分别为30%~54%、55%~66%;对氨氮的去除率范围分别为33%~55%、75%~82%;对硝态氮的去除率范围分别为21%~47%、49%~58%;对TP的去除率范围分别为50%~69%、64%~69%。表流人工湿地与氧化塘的交替组合,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单纯表流湿地冬春季存在的弱点,从而对尾水处理取得更好的效果。

基于MATLAB模型的南水北调受水县城地下水开采量预测与评价 下载:52 浏览:303

丁玎1,2 秀平3 周建华1,2 张同辉4 《航空航天学报》 2019年10期

摘要:
南水北调受水区之一的固安县作为原仅用地下水源来供给的缺水县城,现已启动南水北调外调水源供给,但仍不能满足所需水量,故仍需地下水的大量补给。同时为了保证减少地下水的开采量,涵养地下水,利用MATLAB灰色模型做出地下水的开采量预测,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利用有限水源。

基于eDNA技术的密云水库鱼类群落结构及生态位变化分析 下载:20 浏览:276

曲疆奇1 郝桐锋1,2 李永刚3 刘录民3 郝东生3 贾成霞1 张清靖1 《中国水产学报》 2024年3期

摘要:
为探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蓄水后新水域环境对鱼类群落的影响,采用eDNA宏条形码技术(environmental DNA metabarcoding)首次对密云水库鱼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生态位宽度Shannon-Winner(Bi)和重叠Pianka指数(Qik)研究了鱼类种群间的相互作用、共生共存及生态位分化的响应过程。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密云水库共检出86个鱼类物种eDNA信息,隶属14目21科68属,有3个鱼类eDNA信息仅注释到科、属级分类水平;鱼类主要栖息于水库底层(61.63%),以肉食性(43.02%)和杂食性(26.74%)摄食类型为主;PCoA分析显示,密云水库各采样点鱼类群落结构无显著性差异(P>0.05),Alpha多样性各项指数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主要鱼类生态位宽度为1.15~9.25,均为中生态和广生态位种,其中,生态位重叠指数Qik>0.6的种对有517对,约占总种对数的14.15%;与历史资料相比,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鲫(Carassius auratus)、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和鲤(Cyprinus carpio)等增殖放流鱼类仍为水库主要经济鱼类。研究表明,蓄水后营底栖、以肉食性和草食性为主要生活策略的水库鱼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且彼此之间竞争明显。

水利系统中信息与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价值探讨 下载:84 浏览:811

罗俊尧 《传感器研究》 2024年2期

摘要:
在水利工程事业的发展进程中,信息化与自动化的技术使用越发受到重视。在发展规划环节,为了进一步提升建设质量与功能性,就需要利用信息技术与自动化的建设。在本文的分析中,主要分析了水利系统的信息与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实际使用价值,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基于物联网的车载软硬件一体化智能应用研究 下载:85 浏览:841

孙永东 陈垂超 方思虑 《传感器研究》 2024年2期

摘要:
本文研究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车载软硬件一体化智能应用,以满足人们对汽车出行的需求。通过对车内环境、驾驶行为和车辆状态等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实现了智能导航、安全驾驶、车辆监控等功能。其中,软硬件一体化设计方案,提高了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同时,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实现了数据的存储和分析,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准确度。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车联网技术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水利工程中电力施工技术与管理分析 下载:206 浏览:2843

李泽宾 《中国电力技术》 2023年4期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发展迅速,水利水电建设也在这一时代潮流的推动下迅速发展,但也带来了诸多的社会问题。如何做好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管理,是必须要共同探讨的问题。管理和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建设项目施工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探究水文水资源环境管理与防洪减灾措施 下载:291 浏览:2559

刘君晓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21年12期

摘要:
随着气候的极端变化,水旱灾害频发,对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损失,影响了正常的生产活动。因此,为有效实现防洪减灾,相关水利部门在日常的工作中,积极开展水文水资源环境管理,以充分通过水文水资源监测,来准确预测未来趋势,及时通过水旱灾害的识别,来制定有效的防洪减灾措施,以保持正常的农业生产活动和生产秩序,避免洪灾损失。在人们对水资源重视度不断提升的情况下,相关部门也提出了很多污染问题的应对措施和解决方案,强化对水文水资源环境管理力度、有效采用防洪减灾措施就属于其中的重要部分。

计算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与安全探讨 下载:1764 浏览:2176

王文婷 《计算机研究与应用》 2023年7期

摘要: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电子工程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也得到了质的飞跃,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对计算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与安全进行了探讨。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能力提升与技术创新研究 下载:124 浏览:1557

李宏鑫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23年12期

摘要: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中国为解决北方水资源短缺问题而实施的重要工程。本文探讨了该工程的背景和意义,分析了其输水能力现状与挑战,并提出了提升输水能力与技术创新应用的策略。具体包括加强管道维护和管理、引入先进技术和设备以及制定应急预案。通过这些措施,可以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顺利运行和可持续发展,为中国的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做出重要贡献。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