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贫困县县乡医疗一体化管理模式研究-基于一个县级地区健康扶贫实践的分析 下载:71 浏览:407

陈楚 唐吉 王秀丽 潘杰 《预防医学杂志》 2019年9期

摘要:
目的探索适合贫困县的县乡医疗一体化管理模式,以提高贫困县的医疗服务能力。方法采用案例研究,对贵州省赤水市(全国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贫困县)开展的市人民医院托管官渡镇中心卫生院县乡一体化模式开展的原因、实施过程及成效进行分析。结果赤水市依据地理分布、群众就医特点、目前医疗服务能力等确定官渡镇中心卫生院开展托管,取得一定成效。结论贫困县以县级医院托管乡镇卫生院的县乡一体化模式具有可行性。

凉山彝族地区艾滋病人群贫困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60 浏览:434

王狄佳 陈丹镝 崔欢欢 张琰 《预防医学杂志》 2019年7期

摘要:
目的了解凉山彝族地区艾滋病人群的人口、疾病特征及经济负担状况,探讨其贫困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政府相关部门进行艾滋病防治及扶贫提供政策建议。方法本研究通过多阶段抽样选取凉山彝族地区艾滋病疫情较为严重的5个县,运用发放问卷及访谈的方式对艾滋病人群的疾病状况、经济负担等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其贫困状况的重要影响因素。结果调查发现,184名调查对象中,145名调查者为艾滋病贫困户,女性(OR=4. 721)、务农(OR=6. 058)、失业或无业(OR=7. 941)、发病期(OR=6. 743)及患病后健康状况对工作、生活的小部分限制(OR=4. 935)均是凉山彝族地区艾滋病人群贫困的主要危险因素(P <0. 05)。结论建议结合艾滋病贫困的相关影响因素,重点引导艾滋病人群积极就业,唤醒其自我发展意识,加强抗病毒治疗管理,大力开展不同类型艾滋病贫困户多层次健康扶贫。

中国医学生吸烟现状及相关因素研究 下载:59 浏览:432

杨雪1 潘雄飞2 赵霏1 温莹3 赵志梅4 杨春霞1 《预防医学杂志》 2019年7期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中国医学本科生的吸烟现状,并分析医学本科生吸烟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以问卷形式调查中国不同地区13个医科院校和20所综合院校医学本科生,内容主要涉及人口学信息、社会经济水平、过去4周生活事件、吸烟饮酒情况、抑郁及焦虑状态等。应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医学生吸烟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有7 643名医学本科生纳入分析,平均年龄(20. 7±1. 6)岁。吸烟者272人,占3. 6%。男生吸烟率8. 4%,女生吸烟率0. 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较大(23~28组与15~19组比较:调整OR,0. 463; 95%CI,0. 258~0. 830)、母亲受教育程度高(本科及以上与小学及以下相比:0. 729; 0. 491~1. 082)是医学生吸烟的保护因素。而男性(10. 405; 7. 247~14. 939)、饮酒(8. 280; 5. 184~13. 225)、高三复读(1. 665; 1. 256~2. 208)、因学业竞争压力而困扰(非常明显者与完全没有比较:2. 078; 1. 241~3. 480)、抑郁(1. 686; 1. 216~2. 338)和焦虑(1. 818; 1. 290~2. 563)是医学生吸烟的危险因素。结论我国医学生吸烟占一定比例,尤其男医学生中更多见,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予以更多关注,采取一定措施进行预防及干预,改善其吸烟情况,降低吸烟可能对广大医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

基因易感性与噪声性听力损伤关系的研究进展 下载:70 浏览:434

张靖1 杨雅兰2 王晔1 马良3 魏小兰3 曾俊3 王永伟1,4 《预防医学杂志》 2019年6期

摘要:
噪声性听力损伤是危害接噪工人身体健康的主要职业病。目前有研究表明,造成这一损害的主要原因是环境与遗传因素的共同作用,且遗传因素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大量研究表明氧化应激类基因、单基因耳聋基因、热休克蛋白基因等与噪声性听力损伤的关联较强。现本文对其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四川省卫生监督机构人力资源现状调查 下载:89 浏览:508

​许蕾樊 王冬 刘毅 《预防医学杂志》 2018年9期

摘要:
目的了解四川省三级卫生监督机构人力资源配置的现况,为建立结构合理的卫生监督执法队伍提供参考。方法采取全样本抽取的方法,调查四川省2016年省、市、县三级卫生监督机构配置人力资源的基本情况,按年龄、学历、职称等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四川省卫生监督人员数量不足,学历偏低,年龄结构不合理。川西、川北、川中、川南卫生监督人员在人员数量、监督人员负责服务范围、学历构成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川西地区监督人员数量不足情况尤为严重。结论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应重视卫生监督工作,应加强卫生监督人员队伍建设,提高监督人员综合素质,采取相应措施使得监督机构能够引得进人、留得住人,从而促进卫生监督工作更加全面、更加细致的开展。

成都市成华区2004-2016年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患者生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97 浏览:490

​唐雪蕾1 何海2 王德伟1 李虹璇1 王嘉川3 蔡端4 凌海洋5 李苑6 《预防医学杂志》 2018年2期

摘要:
目的了解成都市成华区艾滋病患者在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的生存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管理系统,收集成华区2004-2016年的成年艾滋病患者的基础、随访、治疗及转归信息,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收集到1 431例成华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的流行病学信息,其中死亡53例,病死率为3.7%,患者在第1~5年的累计生存率为0.97、0.96、0.96、0.95、0.93,6年以上患者累计生存率为0.92。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显示相对于入组治疗年龄<30岁者,30~39岁、40~49岁及≥50组患者死亡相对危险度分别为0.796(95%CI:0.351~1.804),1.698(95%CI:0.784~3.680),2.513(95%CI:1.260~5.013);相对于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个/mm3者,基线CD4细胞计数100~199个/mm3与≥200个/mm3组患者死亡相对危险度分别为0.602(95%CI:0.313~1.156),0.186(95%CI:0.094~0.365)。结论成华区以社区为核心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成效明显,降低抗病毒治疗门槛,及早发现并开展治疗,加强对高龄患者的关注,对延迟艾滋病患者生存时间,提高抗病毒治疗成效有重要意义。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