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美国国家公园体系下的城镇建设经验与启示 下载:88 浏览:273

秦静 曹琳 《中国城镇》 2018年7期

摘要:
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家公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服务国家公园的重要载体——门户城镇的建设与发展模式也亟待深入研究。而作为国家公园的发源地,美国国家公园的门户城镇建设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文章选取较有代表性的两个小镇——杰克逊小镇和图萨杨小镇,其发展阶段、规模和模式代表了常见的两种门户城镇类型。通过分析两个小镇的特征,尤其是在空间管控、生态保护、城镇品质、旅游开发、社会公平及利益协作方面的做法,总结美国国家公园门户城镇发展的核心经验。其经验主要体现在平衡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平衡外来者与本地居民的关系、挖掘城镇自身的特色及加强各主体间的相互协作等方面。这些经验不仅涵盖空间管控,而且涵盖公共政策,而这正是美国门户城镇的核心优点,体现了其保护环境和以人为本的特征。总而言之,只有充分发挥国家公园作为公共产品的"正外部性",克服其"负外部性",协调和平衡"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才能实现门户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国家公园的门户城镇建设和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旅游影响感知如何影响旅游态度?——云南省4个国家公园432份农户调查的实证 下载:62 浏览:483

邱守明1,2 朱永杰1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18年4期

摘要:
云南省在国内率先进行国家公园试点,在国家公园发展生态旅游过程中,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当地社区农户的态度,而农户对旅游发展的态度又与旅游影响感知紧密相关,研究旅游影响感知如何影响旅游态度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文章通过层级回归方法,在控制了个人及家庭特征的影响基础上,研究了云南省4个国家公园432户农户的生态旅游发展影响感知对其生态旅游态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农户生态旅游发展的经济影响感知、社会影响感知、文化影响感知和环境影响感知均对其生态旅游态度有显著影响,文化影响感知的影响作用最大,其次是社会影响感知、经济影响感知,环境影响感知的影响作用最小。最后,文章提出了改善农户影响感知的建议。

国际海洋保护区发展趋势与中国应对策略 下载:34 浏览:355

段克1 韩立民2 《中国海洋学报》 2022年5期

摘要:
研究总结国际海洋保护区发展历程和建设目标,笔者认为2030年将30%的海洋建成保护区成为国际共识,在海军基地基础上设立远海大型海洋保护区成为国际趋势。梳理我国海洋保护区建设现状和问题需求,提出我国大型海洋保护区建设初步方案,即近期在南海设立西沙、南沙群岛海洋国家公园,中沙群岛海洋国家公园纳入中长期规划。建议建立和完善海洋自然保护地制度体系,尽快形成海洋保护区规划和管理体系,积极对接国际2030年海洋保护区建设目标,将南海国家公园建设纳入“十四五”专项规划和海洋强国重大部署,合理安排南海国家公园建设路径和时间节点,推进南海岛礁的军民融合建设。

大熊猫国家公园内社区的乡村振兴策略 下载:255 浏览:2586

何英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1年7期

摘要:
虽然大熊猫国家公园的成立随当地发展和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为其经济效益的提升带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具体可以从乡村振兴的具体目标出发,同时将大熊猫国家公园内部的社区为样本和依据,有针对性地提出未来乡村振兴工作效果的优化提供有效推动力。本文从大熊猫国家公园以及乡村振兴策略的细节入手阐述,提出了相关工作落实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基本阻碍,最终总结出了后续工作优化的可行措施,希望能够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内社区的乡村振兴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合理参考。

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法律问题研究 下载:458 浏览:2151

杨淇羽 《法学学报》 2023年7期

摘要:
2015年《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将国家公园体制改革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国家公园成为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中最新、最重要的一个类型,成为自然保护地体制和体系改革的重要载体和切入点。祁连山国家公园作为西北地区的“安全屏障”,其生态环境长期遭受严重破坏,原有的保护地体系不能解决生态保护和经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使自然保护地生态破坏更加严重,同时也限制当地经济的发展,本文分析了祁连山国家公园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从而建立有效的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环境保护体制。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