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长时间跨度语料的词义演变计算研究 下载:22 浏览:377

孙琦鑫1,2 饶高琦1,2,3 荀恩东1,2 《中文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该文收集了自晚清到21世纪间长达144年的连续历时报刊语料,通过统计分析和词语分布式表示两类方法展开研究,计算并辅助识别汉语词语的词义历时演变现象。采用TF-IDF、词频比例等多种统计分析的评价指标和目标词语在文段中的共现实词及其重合度挖掘出现词义演变的词语。针对历时语料上不同时间段的词向量对齐,采用SGNS训练词向量加正交矩阵投影、SGNS递增训练和"锚点词"二阶词向量表示三种方法,其中以SGNS递增训练效果最佳。针对自动发现的词义演变现象,采用目标词历时自相似度和锚点词历时相似度的分析方法,并利用近邻词来明确目标词变迁前后的词义。

基于大规模语料库的介词结构搭配库构建 下载:87 浏览:491

邢丹1 饶高琦1,2 荀恩东1 王诚文1 《中文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语言知识可帮助计算机正确地处理自然语言,介词结构知识作为语言知识的一种,对自然语言处理和语言教学研究有很重要的意义。该文基于大规模语料库构建了高质量的介词结构搭配库。首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介词进行归类并建立了介词搭配知识体系,而后设计并实现了从大数据中获取介词结构搭配知识的规则,最后对抽取结果及其数据规模进行了统计和评估,主要目的是通过形式手段获取高质量的介词结构搭配,同时也为自然语言处理和语言学基础研究及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三元搭配视角下的汉语动词语义角色知识库构建 下载:38 浏览:195

王诚文1 钱青青1 荀恩东1 邢丹1 李梦1 饶高琦1,2 《中文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动词语义角色一直是国内外语言学界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相关的语言资源也在逐步构建。对于汉语而言,国内大部分工作集中在语义角色标注上。该文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三元搭配的动词语义角色知识表征形式,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语义角色分类体系。在该体系指导下,对汉语动词进行了穷尽式的语义角色认定及相关知识加工,以构建汉语动词语义角色知识库。截至目前,该工程考察了5 260个动词,加工了语义角色及引导词的动词数量为2 685个,加工认定语义角色4 307个。

基于词频逆文档频统计的词汇时间分布层次 下载:43 浏览:227

饶高琦1,2 李宇明1 《中文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汉语演变过程中,词语使用受时间影响的程度差异很大。这体现为词汇时间分布的不同。该文基于70年跨度历时语料库,使用TF-IDF方法对词汇的时间分布进行了统计,并尝试对词汇系统的时间分布层次进行划分。通过对历时文本分类性能、词类分布、词长分布、覆盖率和词语生命力五方面的考察和分析,建立了由基干层、过渡层、时间敏感层(时敏层)和逸散层构成的词汇时间分布四分层体系。

社会规约性及呈现方式对理解会话中的间接回应的影响 下载:36 浏览:277

张秀平1 杨晓虹2,3 杨玉芳2,3 《心理学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间接回应是语言交流中很常见的形式。该研究采用自定步速阅读范式考察社会规约性及呈现方式对理解间接回应的影响。将社会规约性分为高、中、低三个水平,分别对应直接回应、间接拒绝、间接评价三种回应方式,呈现方式采用整句呈现和逐词呈现两种方式。结果发现,在整句呈现时,三种回应方式的阅读时间随规约性高低呈梯度变化,即直接回应的阅读时间最短,间接拒绝次之,间接评价最长;而逐词呈现时,对间接拒绝和直接回应的阅读时间没有差异,都长于对间接评价的阅读时间。结果表明了社会规约性及呈现方式对间接回应的理解存在交互影响。

社会规约性及呈现方式对理解会话中的间接回应的影响 下载:62 浏览:295

张秀平1 杨晓虹2,3 杨玉芳2,3 《心理学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间接回应是语言交流中很常见的形式。该研究采用自定步速阅读范式考察社会规约性及呈现方式对理解间接回应的影响。将社会规约性分为高、中、低三个水平,分别对应直接回应、间接拒绝、间接评价三种回应方式,呈现方式采用整句呈现和逐词呈现两种方式。结果发现,在整句呈现时,三种回应方式的阅读时间随规约性高低呈梯度变化,即直接回应的阅读时间最短,间接拒绝次之,间接评价最长;而逐词呈现时,对间接拒绝和直接回应的阅读时间没有差异,都长于对间接评价的阅读时间。结果表明了社会规约性及呈现方式对间接回应的理解存在交互影响。

小世界与出门远行——新发现余华小说、散文考论 下载:46 浏览:334

李立超 《文学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余华一直是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一个焦点,但他的"集外之作"却鲜少获得关注。通过对余华曾工作过的海盐县文化馆的探访,新发现余华创作于1983年至1986年的小说5篇、散文2篇及笔名一枚。新发现文本可以视为研究余华的新材料,经由这些材料,将以往余华研究中反复提及的关键词——"小镇"具体到"小镇中心",并以此为参照,重新审视余华视野中的乡村与城市。"北京"的突然闯入促使余华认识到"小镇中心"带给自己的局限,而对于这种"局限"的自我批判与突破构成了余华创作的线索。

家庭农场互联网农业技术采纳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苏省9市270户家庭农场为例 下载:25 浏览:435

倪浩1 刘志民2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9年7期

摘要:
为深入探索家庭农场互联网农业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以江苏省9市270户家庭农场调查数据为依据,分别运用OLS方法、优势分析法和交互效应分析法研究家庭农场主应用互联网农业技术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预期收益对家庭农场应用互联网农业技术有直接的积极影响,是促进农场主应用互联网农业技术最重要因素;网络规模和网络学习对农场主应用互联网农业技术有促进作用,预期收益与网络学习在影响农场主互联网农业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显著正向交互作用。据此,提出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打造互联网技术交流平台,创新农产品流通体系,拓展农场主社会网络范围等建议。

胡适“好人政府”政治理念与《努力周报》考论 下载:87 浏览:486

田天1 田建民2 《文学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本文联系胡适超然的实验主义的政治理念,考述分析了他于1920年代以《努力周报》为平台发起的"好政府主义"的政治改良运动。认为胡适在不推翻军阀专制统治的情况下想通过舆论监督与"好人"参政来解决现实的政治问题只能是一厢情愿的空想。他以美国的民主宪政为样板设想的"好人政府"及施政蓝图,在军阀割据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缺乏实施的体制保证与社会基础。"好人政府"的失败是由胡适不承认"根本解决"而主张改良的实验主义政治理念的局限性所决定的。

“莩甲新意,雕画奇辞”——九叶派作家群现代诗剧审美范式研究 下载:86 浏览:490

董卉川 《当代中文学刊》 2018年1期

摘要:
1940年代,中国文坛上先后出现了《诗创造》和《中国新诗》,经常在两刊发表作品的作家有杭约赫、辛笛、陈敬容、郑敏、穆旦、袁可嘉、杜运燮、唐湜、唐祈,围绕两刊逐步形成了一个以上述九人为主的作家群。到了1980年代,有的评论家称其为"九叶诗派",还有的称其为"'中国新诗'派"。虽然他们在40年代没有明确打出结社组团的旗号,艺术个性也不尽相同,但他们在诗学追求和诗歌创作中表现出了相似或相近的艺术风格,以九人为核心,外围还有部分作家与他们的艺术风格相似。他们的诗歌创作和评论近年受到高度评价,其中还有一项引人瞩目却又被忽视的艺术成就——现代诗剧创作。他们笔下现代诗剧的体裁审美范式表现为"诗的戏剧化",结构审美范式体现为情感结构,语言风格审美范式展现为复义——相反相成。通过对他们现代诗剧审美范式的研究,可以发现积极学习、响应和引进英美新批评派的理论主张。在"诗的戏剧化"理论影响下,他们的现代诗剧创作既带有鲜明的现代主义色彩,又植根于现实土壤之中,同时承继了中国传统诗歌、新诗的优良传统,并结合了中国现实生活与传统文化,实现了现代化与本土化的融合,为中国新诗和现代诗剧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路径研究 下载:45 浏览:449

李冰 《中国教育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来华留学生的数量迅猛增长,留学生教育研究工作向纵深发展。留学生教育工作者应通过课堂学习、感知中国、讲好中国故事等路径,对留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正确理解中国,积极传播中国理念,有效建构中国国家形象,提高中国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管理组织的重构 下载:59 浏览:508

韦汇余 《英语教学》 2019年7期

摘要:
高等教育国际化为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了机遇。文章从教育管理学的视角介绍了高校构建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二级学院管理组织的背景、动因,分析了相关成功案例,最后探讨了以教育语言为学科基础构建学院主体的大学英语教师管理组织机构的价值和启示。

如何在学生现有认知基础上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以普通学校初三英语读本的读写教学实践为例 下载:69 浏览:373

王俊英 《英语教学》 2020年8期

摘要:
很多分级英语读本包含地道、丰富的语言素材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可以作为公立学校英语教材的有益补充。本文以《典范英语》6a Lesson 7 The Kidnappers为例,探讨了笔者在北京一所普通学校针对初三学生设计的英语读本读写教学的策略与实施方法。教师将学生现有认知基础方面的相对优势转化到其语言表达和思维发展中,提升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

小学英语绘本阅读课程化实践建构 下载:86 浏览:121

张金秀1 瞿丽2 《英语教学》 2020年5期

摘要:
小学英语绘本阅读当前存在选材随意、教学随意、教师控制过强等影响绘本阅读实效的问题。本文指出学校和教师应该通过绘本阅读课程化提升绘本阅读育人水平。实践绘本阅读课程化,可以从制定分学段绘本阅读课程目标、细化阅读材料、设计并实施多种活动、运用多种评价工具开展过程性评价等展开。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小学英语绘本阅读课程化的实践经验取得了一定的育人效果,对小学英语绘本课程建设有一定借鉴意义。

基于主题意义的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下载:74 浏览:451

李宝荣 《英语教学》 2020年4期

摘要:
本文分析了单元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意义,以及单元教学割裂、碎片化的问题及其成因。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基于主题意义的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思路,并结合案例探讨了基于主题意义整体分析并整合利用单元语篇、设计单元目标和单元学习活动的具体策略。

美国小学STEM课程的目标定位、实施取向和评价方式研究——以《美国STEM课例设计(小学卷)》为例 下载:57 浏览:409

郭明眉1 尚巧巧1 李亚春2 刘克3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聚焦《美国STEM课例设计(小学卷)》一书中的代表性案例,对美国小学STEM课程的目标定位、实施取向、评价方式进行定性分析。在课程目标定位方面,美国小学STEM课程作为新一代创新课程,主要侧重构建以科学或工程为核心的整合性知识体系,旨在培养学生在运用多元智能时所表现出的创造力。课程实施取向既非忠实取向,也非单一的相互适应取向与创生取向,而是后两种取向的有机结合。在课程评价方式方面,按方法分类,侧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按评价主体分类,侧重民主评价;按评价功能分类,侧重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

全球合作项目“深度学习新教学法”述评与建议 下载:75 浏览:439

董丽丽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20年7期

摘要:
深度学习是当前全球教育改革的热点。以全球合作项目"深度学习新教学法"(New Pedagogies for Deep Learning,简称NPDL)为案例,对NPDL项目的产生背景、核心概念和深度学习设计等内容进行了深入剖析。研究发现:NPDL项目致力于培养全球公民,丰富了深度学习的内涵;建立伙伴关系和开展好奇心驱动的学习活动是激活深度学习的重要策略;以革新学习过程为核心的深度学习教学法反映了教育变革的新方向;嵌入式的协同探究形成了深度学习从实践走向理论的研究新范式。

新手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发展策略研究——基于课堂目光语的现状调查 下载:79 浏览:441

刘畅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9年7期

摘要:
目光语是运用眼睛的动作和眼神来传递信息和感情的一种体态语,作为一种实践性知识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观察新手教师和熟手教师运用目光语的课堂教学实录;其次,采用量化和质性研究方法对比新手教师和熟手教师运用目光语的差异,并首次提出"教学目光率"的概念;再次,结合"三角互证"的方式进行访谈;最后,总结出教学专家课堂目光语运用的原则与方法,提出"观摩比较—分项设计训练—综合设计训练—录制教学视频—自评他评"的实训方案,为新手教师自主发展实践性知识以及教师教育者开展相关培训提供参考和借鉴。

老年人搭伴养老现象的法律规制研究 下载:83 浏览:449

吴国平 《老龄研究进展》 2018年6期

摘要:
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丧偶或单身的老年人为了解决养老问题,纷纷选择搭伴养老的形式,并以再婚或非婚同居为主要实现途径。目前,我国法律对老年人再婚缺乏有针对性的保障规定,对非婚同居关系的法律规制也相对滞后,这对于保障和维护当事人权益极为不利。建议适时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同居关系法》。通过对婚姻和同居两种制度的立法设计,对选择婚姻或者同居的当事人予以不同程度的法律保护,并进一步优化老年法律服务,落实保障措施,满足老年群体的老龄服务需求。

实践与反思:二语习得研究视域下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解读 下载:84 浏览:521

张巍1 刘富华2 《中国海洋学报》 2018年1期

摘要: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在西方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在第二语言教学领域广泛应用。但该理论在学理层面还面临着挑战,同时,大量的借鉴移用导致了对该理论的误读,特别是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实践中,学界对该理论及相关概念的认知比较模糊。本文以该领域关键性分支学术资源为依据,对其进行较为深入的学理反思,对二语习得领域内的理论应用进行考察,并尝试理论建构新路径,以期深化学界对该理论的认识。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