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不同材料在石灰性土壤中的扩散调酸效应 下载:74 浏览:473

史李萍 索全义 刘长涛 于晓雯 《中国土壤》 2019年10期

摘要:
采用室内无植物培养试验研究了条施糠醛渣、硫磺、颗粒硫肥、风化煤和磷酸二氢铵五种材料对石灰性土壤的扩散调酸效应。结果表明,五种调酸材料均能降低土壤pH值,且使石灰性土壤的pH值在不同距离处(1、2、3、4、6、8 cm)均有所变化;随着施用时间的延长,pH值下降程度增大,调酸范围扩大;其中,磷酸二氢铵的调酸效应最好,最大能使土壤pH值在1 cm处从8.49下降到7.96,下降0.53个单位,对土壤pH值降低最大的距离为3 cm。

基于因子分析和最小数据集的土壤养分评价——以房山平原区为例 下载:78 浏览:474

姜龙群1,2 侯贵廷1 黄淇2 方同明2 刘振华2 《中国土壤》 2018年11期

摘要:
采用因子分析与最小数据集相结合的方法,以北京市房山平原区农业地质调查的2435个土壤样品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结合专家打分法确定权重系数,计算土壤养分综合指数(介于17.06~100),从分布结果可以看出,土壤综合养分较好的地区主要位于石楼-韩村河-琉璃河-窦店区域内,较差的地区主要位于永定河流域,土壤综合养分中间值则位于广大平原区与山前地带,通过与层次分析等其它评价方法对比,认为因子分析结合专家打分权重法结论一致性较高,方法可行性强,同时该方法能够最大限度降低主观因素影响,可用极少的指标评价土壤整体养分状况,提升农用地分等评价效率和数据质量,可作为同类工作提供方法参考。

不同封育措施下希拉穆仁荒漠草原土壤质量评价 下载:84 浏览:497

张晓娜蒙 仲举 杨振奇 《中国土壤》 2018年7期

摘要:
为了探究封育措施对内蒙古希拉穆仁荒漠草原土壤质量的影响,选取完全封育、季节封育和未封育3种草地,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0~30 cm土层的14个土壤理化性质指标进行分析,筛选出黏粒、粉粒、速效氮、速效钾、pH、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作为土壤质量评价指标,运用土壤质量综合指数评价不同封育措施下土壤质量水平。结果表明:(1)封育措施显著降低了砂粒含量,提高了粉粒和黏粒含量,也显著提高了土壤含水量(P<0.05),但土壤容重无显著差异(P>0.05)。(2)三种封育措施间土壤化学性质差异均显著(P<0.05),土壤有机质、速效磷、速效氮在完全封育草地下最高,速效钾在季节封育草地最高,pH、Mg2+、Na+、K+、Cl-以未封育草地最高。(3)加权综合指数评价法评价的土壤质量综合得分为完全封育草地>季节封育草地>未封育草地,表明封育措施有利于提高荒漠草原的土壤质量。

耕地土壤质量保护中农户认知行为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估计 下载:86 浏览:499

刘洪彬1 王武林1 王秋兵1 贾树海1 张国剑2 《中国土壤》 2018年6期

摘要:
探讨耕地土壤质量保护中农户认知行为的影响因素,可以在深化已经研究基础上,为政府制定引导农户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土壤质量的政策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利用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233户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社会经济因素特征、农户自身条件特征和耕地自然条件特征这3类外源潜变量对农户耕地质量土壤质量保护认知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自身条件特征是影响耕地土壤质量保护中农户认知行为的主要因素,其特征每提高一个单位,农户耕地土壤质量保护认知程度会提高0.877个单位;(2)可观测变量对3类外源潜变量的解释能力均较强,且显著水平、影响程度和作用方向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农产品价格、户主受教育程度和典型地块面积分别对这3类外源潜变量的解释能力相对较好。基于以上的研究结果,本研究认为提高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稳定的农村土地经营权和将土地向以农业收入为主的农户流转实现规模经营,并针对这种类型的农户进行农业生产和耕地土壤质量保护方面的技术服务和培训,是未来政策制定和实施的重要方向。

浅析施用微生物肥料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下载:68 浏览:387

杨东敏1,2,3 徐圣君 3曾贤桂1 张焕祯2 白志辉3 《中国环境保护》 2020年8期

摘要:
由于化肥和农药的不合理使用,造成了土壤质量下降甚至土壤退化。因此,减少土壤化肥用量,使用环境友好型产品成为农业发展之重。微生物肥料能修复受损的土壤环境,促进植物吸收土壤中的营养元素,促进植物生长,诱导植物抗性,目前在农业生产上已被广泛使用。文章总结了微生物肥料对土壤环境的改良作用,并提出目前微生物肥料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为微生物肥料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土壤质量与功能:从科学到实践——2019年荷兰瓦赫宁根土壤会议综述 下载:68 浏览:426

吴克宁1,2 杨淇钧1 陈家赢3 吴金凤4 《土壤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第4届瓦赫宁根土壤会议于2019年8月27日至30日在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及研究中心召开,有来自世界各国的300余名科研工作者参加。此次会议在"认识土壤功能"主题框架下,按土壤质量研究的基本逻辑,设置了土壤功能与社会、衡量土壤功能的创新方法、跨尺度的土壤功能建模与制图、土壤功能协同与权衡等4个议题,从土壤功能的视角,展示了以欧洲研究团队成果为主的土壤质量研究最新进展。本文对其内容与组织进行了介绍和评述,得到了以下思考与启示:(1)土壤功能分解与表达已成为土壤质量研究的热点问题;(2)应重视模型与专家系统在土壤质量评价中的综合运用;(3)工作坊、大师课等新型学术会议办会形式值得借鉴与发展。

内蒙古平原灌区耕地土壤肥力评价方法研究——以土默川平原灌区为例 下载:12 浏览:362

高宏艳1 索全义1 郑海春2 郜翻身2 《土壤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为了探索一种适合内蒙古平原灌区耕地土壤养分肥力评价的方法,本文以土默川平原灌区为例,采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对当地耕地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评价,并对评价效果做了比较。结果表明,三种方法的评价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基于因子分析法样本综合得分的聚类分析法效果最好,其评价结果耕地的肥力等级高低与样点土壤养分含量相一致,即肥力等级评价结果可以直观反映土壤养分的高低。该方法是一种基于大量土壤样本进行耕地肥力评价的方法,其理论依据充分,方法简单,评价结果准确,适用于内蒙古平原灌区耕地土壤肥力的评价。

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高速公路边坡土壤质量的影响 下载:43 浏览:305

郭爽 牛小云 吴桐 黄大庄 高卓田 池铭炎 《土壤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为探讨种植杠柳(Periploca sepium)与鸡矢藤(Paederia scandens)对高速公路边坡土壤质量恢复效果,对其下0~10 cm、10~20 cm、20~30 cm土层的土壤理化性质及生物活性进行研究,与传统护坡植被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进行比较,通过主成分分析,对3种植被恢复下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及酶活性基本表现为鸡矢藤植被下最高,微生物数量为紫穗槐植被下最高;土壤含水量、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均表现出随着土层加深不断递减,土壤容重和pH则相反;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均呈现季节变化;土壤质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鸡矢藤(0.33)>紫穗槐(-0.11)>杠柳(-0.21),鸡矢藤对土壤质量恢复效果最好,优于传统护坡植被紫穗槐,杠柳对土壤的恢复能力与紫穗槐相差不大,因此鸡矢藤与杠柳均可作为优良的高速公路护坡植被进行推广应用。

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土壤呼吸及其对施肥的响应 下载:36 浏览:419

红梅1 赵巴音那木拉1 包乌云1 德海山1 常国军2 《土壤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2011~2014年,在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设置了氮、磷和氮磷配施等3种施肥处理以及单施氮肥的3个不同添加梯度处理,并以未施肥为对照,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测定了各处理样地土壤呼吸速率季节变化,结合土壤养分、地下生物量和环境因子,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呼吸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各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呼吸季节变化规律不受施肥的影响,呈单峰型,最高值出现在每年8月。2)土壤呼吸与气温和降雨量呈指数相关关系,其年际变化受降雨量的影响较大。3)单施N肥、单施P肥和NP配施均促进生长季土壤呼吸,但其作用程度受降雨量多少而不同,降雨量越高对土壤呼吸的影响越明显。4)随着N肥添加量的增加,土壤呼吸速率呈增强趋势,但土壤呼吸与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减弱;单施P处理生长季平均土壤呼吸速率最高,NP配施处理稍低,二者随气温和降雨量的变化幅度大于单施N肥处理。

玉米间作种植对黑土区农田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 下载:52 浏览:340

刘鹏飞1 红梅1,2 平翠枝3 美丽1 王文东1 赵乌英嘎1 《土壤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中小型土壤动物对环境变化反应敏感,不同种植方式导致农田土壤空间格局改变将影响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和功能。本文通过玉米单作和间作种植,在玉米生长季的不同月份调查取样,研究玉米单作和间作种植对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类群数、多样性和不同功能群的影响。结果表明:从试验样地共捕获中小型土壤动物1 473只,隶属于40个类群;玉米间作种植显著降低中小型土壤动物的个体数(P <0. 05),玉米间作种植降低中小型土壤动物类群数,未达到显著水平(P> 0. 05),这种降低趋势在不同月份和土层中均表现出来;玉米单作和间作种植下中小型土壤动物总体趋势为腐食性>杂食性>捕食性+植食性的个体数(P <0. 05);玉米间作种植增加了优势度指数,降低了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P> 0. 05);玉米间作种植改变了不同食性中小型土壤动物的个体数和类群数,腐食性、杂食性和捕食性+植食性土壤动物数量降低,杂食性和捕食性+植食性的土壤动物类群数增加,腐食性土壤动物类群数降低,但个体数和类群数的变化未达到显著水平(P> 0. 05)。

施用有机肥对土默川平原盐碱土土壤盐分及养分特征的影响 下载:88 浏览:430

张雅贞1,2,3 李跃进1,3 景宇鹏2 李秀萍2 史培2 栗燕芳2 卢旭东2 连海飞2 王庆蒙1,2,3 《农业学报》 2019年12期

摘要:
为探究不同有机肥施用量对土默川平原盐碱土土壤盐分及养分特征的影响,以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托克托科研基地盐碱土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有机肥施用量对盐碱土土壤盐分、pH值、脱盐率、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等指标的影响及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有机肥施用量分别为36 t/hm2和54 t/hm2时土壤盐分和pH值降低的最为显著,土壤脱盐率分别为12.63%,11.77%;随有机肥施用量不断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不断增大,土壤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先增加后减少,其中有机肥施用量72 t/hm2对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的最显著,较对照提高了35.40%~38.73%;有机肥施用量54 t/hm2对0~20 cm土层土壤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差异显著,分别较对照提高了20.62%~97.98%,16.81%~20.27%,57.50%~69.93%;施用有机肥通过影响土壤有机质、全氮等化学指标来影响土壤盐分和p H值,其中土壤pH值与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土壤全盐与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呈极显著负相关。

畜禽粪便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残留及危害 下载:86 浏览:512

于晓雯1 索全义1,2 《农业学报》 2018年5期

摘要:
四环素类抗生素在畜禽养殖中是使用最多的抗生素,其在畜禽粪便中的残留给环境带来了潜在的风险。文章在总结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概述了四环素类抗生素在畜禽粪便中的残留状况以及四环素类抗生素对土壤、植物和人体的危害,以此说明由于畜禽粪便施用引起四环素类抗生素在环境中的累积及对环境的影响,为畜禽粪便的利用提供安全警示。

玉米应用复合微生物肥料的效果分析 下载:29 浏览:251

乌音嘎1 春花2 吴澜1 乌恩1 《农业学报》 2019年6期

摘要:
复合微生物肥料既含速效氮、磷、钾,又含微生物和有机质,有望在碱土种植作物上发挥特殊作用,文章探讨了其对碱土种植玉米的增产效应。结果表明:施1 500 kg/hm2复合微生物肥料比习惯施肥显著提高了出苗率、株数和穗粒重,特别是对籽粒产量和地上部生物量的提高幅度达67.37%,29.66%;与不施肥相比,对籽粒产量和地上部生物量的提高幅度分别达201.36%,136.48%。施1 125 kg/hm2复合微生物肥料比习惯施肥显著提高了出苗率、苗高、株数和株高,但对籽粒产量和地上部生物量没有增产效应;与不施肥相比,对籽粒产量和地上部生物量的提高幅度分别达115.52%,83.02%。综上所述,施1 500 kg/hm2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增产作用明显好于当地习惯施肥。

蚯蚓粪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65 浏览:668

花东文 蒋红丽 《农业研究进展》 2024年6期

摘要:
肥料是农业生产中保证作物高产、稳产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基础。蚯蚓粪肥作为一种优质生物有机肥,近年来备受关注。本文综合阐述了蚯蚓粪肥在改善土壤质量、促进作物生长、增强作物抗逆性等方面的作用和效果。通过对众多研究的梳理和总结,揭示了蚯蚓粪肥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应用潜力。未来,应加强蚯蚓粪肥在不同农作物中的应用研究,推动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业产值做出贡献。

耕地土壤质量现状及修复改良建议 下载:65 浏览:595

刘哲 陈田庆 杜宜春 《中国土壤》 2024年12期

摘要:
土壤紧实、容重偏高、结构损毁等物理退化是制约耕地产能提升和维持土壤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障碍性因素。本研究以土地整治项目为例,探明了项目区域土壤紧实障碍现状,揭示紧实障碍的现状及发生机理,提出土壤紧实化障碍的防治与调控措施,有助于土壤紧实等土壤物理障碍因子消除及质量快速,可为区域土壤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和脱贫攻坚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水利工程在土地改良及提升农业生产力中的作用分析 下载:94 浏览:702

徐晓燕 《中国土壤》 2024年6期

摘要:
水利工程在土地改良及提升农业生产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旨在探讨水利工程对土地改良和农业生产力提升的作用,并结合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和分析。研究表明,水利工程能够提供充足水资源,改善土壤性状,调节水资源时空分布,促进农业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水灾对农业生产的损失,同时改善农田生态环境,维护农业生物多样性。因此,水利工程在土地改良及提升农业生产力中具有重要意义。

有机肥料对农田土壤质量提升与作物产量的影响 下载:86 浏览:2161

褚衍仕1 褚衍保2 《中国农业》 2024年12期

摘要:
本研究探讨了有机肥料在提升农田土壤质量和增加作物产量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比分析施用有机肥料与常规化肥的农田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生长状况,发现有机肥料能够显著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从而促进作物根系发展和营养吸收,最终实现作物产量的增加。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肥料不仅能够提升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强土壤的自我修复能力,还能减少化肥的使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有机肥料应用现状、土壤质量与作物产量的挑战以及有机肥料的改良策略与成效进行详细分析,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土地整治工程对耕地质量的影响及政策建议探究分析 下载:277 浏览:2838

寇明月 《土壤研究》 2023年5期

摘要:
本文对土地整治工程对耕地质量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首先,对土地整治工程进行了概述,并明确了其对耕地质量的影响因素,包括土壤质量改善和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其次,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政策建议,包括法律法规与规范的完善、科技支持和创新、监督与管理强化等方面。最后,总结了土地整治工程对耕地质量的影响,并强调了政策建议的重要性。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土地整治工程的实施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油田废弃井场土壤质量污染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初探 下载:374 浏览:3868

任远 《土壤研究》 2021年12期

摘要:
土壤石油污染的问题在我国各大油区普遍存在,但是相比其他行业,本行业对土壤的污染物主要是石油烃和盐类,污染因子比较单一。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国内油气田必须对石油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但是没有明确的修复标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也都有局限性,本文选取废弃的采油井场进行研究,形成了一条油田废弃井场土壤质量污染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思路。

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及土壤质量的影响及其监测方法研究 下载:40 浏览:646

陈艺均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24年10期

摘要:
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及土壤质量的影响是当前全球环境领域的一个关键研究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综合文献分析和实地监测,深入探讨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和土壤质量的潜在影响机制。我们通过收集全球范围内的气象数据、水资源变化情况和土壤监测数据,分析了气温升高、降水模式变化等因素对水资源分布和土壤质量的可能影响。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