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风险分担研究 下载:42 浏览:352

邵宇 刘菁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20年6期

摘要:
制约城市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发展的关键是合理的风险分担问题。项目参与各方之间存在权力不平等、利益诉求差异等因素,使得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中庞杂的风险无法在项目各参与方之间合理分担。依托长春市城区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针对私营部门各参与方之间的风险分担,引入风险承担能力、风险应对能力、合作机制及风险属性等影响因素,运用熵权-ANP模型计算风险分担指标主客观组合权重,优化Shapley值,进而得到风险分担的最优比例。改进后的风险分担机制克服了以往综合管廊PPP项目风险分担考虑因素不全面、分担方法不科学、承担主体不明确的研究瓶颈,可为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风险分担提供合理的借鉴。

BIM技术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下载:70 浏览:394

白庶1 蔡梦娜1 钟雪2 曾驰3 苏畅1 谢新甜1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8年8期

摘要:
基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特点,系统分析了BIM技术在地下综合管廊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线入廊,以及后期运维等阶段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全寿命周期中的应用价值。研究发现,利用BIM技术可以提高综合管廊协同设计效率,降低管道设计误差,优化施工方案,确定最佳施工工序及管线入廊方案,提高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节约管廊运营维护成本,有效提高地下综合管廊的设计、施工和维护的效率。

PPP模式下电网公司参与合肥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的融资分析 下载:45 浏览:395

朱晓虎 刘士李 李建青 刘丽 《建筑与工程管理》 2018年8期

摘要: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管线的铺设问题成为当今关注的热点,政府开始大力推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在综合管廊项目的建设中,投资难成为其发展的阻力。因此,各地政府积极通过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综合管廊的建设。以安徽电网公司在合肥的某综合管廊项目为背景,介绍了PPP模式下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融资的因素,从全寿命周期成本的角度,分析不同模式下电网公司在综合管廊中铺设110k V电缆的情况。根据分析结果,针对电力管线通过PPP模式纳入地下综合管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复杂城市环境下既有地铁车站新建联络通道施工技术研究 下载:10 浏览:149

高立业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以北京轨道交通4号线宣武门站新增换乘通道工程为例,介绍了复杂城市环境下新建地铁联络通道施工中面临的主要风险。针对新建隧道与既有隧道接驳过程中洞门的开口问题,提出洞门分块破除技术,降低了对既有结构的损伤;为有效控制受开挖扰动既有结构的变形,实施深孔注浆降低了近接施工风险;在城市地下工程常见的大转角变断面隧道施工中,使用了转弯与变断面特殊区段格栅布置技术,给出了异形断面隧道开挖支护新思路。研究结论能够为相似条件下地下工程的建设提供参考。

西部小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编制方法探析——以云南省漾濞县为例 下载:78 浏览:285

江艳云 陈冬 卢操 《中国城镇》 2018年3期

摘要:
我国西部小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起步较晚,其规划编制方法尚在摸索阶段,由于规划不当带来的实际问题较为突出和典型。本文结合云南省漾濞县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对西部小城市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编制方法进行深度思考,将地下空间的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结合起来进行编制,运用多规融合、注重协调、综合分析、合理判断、建立导则、落实管控等方法,以期对漾濞县中心城区地下空间的开发、建设和管理形成具有较高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技术指导文件,并为我国西部小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方式和规划方法提供思路和借鉴。

一种基于多特征及BP神经网络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道路提取方法 下载:71 浏览:489

王威1 唐权2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20年6期

摘要: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道路提取能够广泛应用于自动驾驶及地图导航的研究,现有道路自动提取方法精度较低。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得到推广,将其应用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道路提取也在探索研究之中。提出一种基于图像分割及神经网络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道路提取方法,以减少大量的人工预处理工作,提高道路识别提取效率。针对传统方法用于复杂影像分析的参数难以确定的问题,首先采用影像分割技术获得影像对象,然后对影像对象进行纹理特征、形状特征、光谱特征的计算,并使用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形成分类模型。基于得到的分类模型进行道路的自动提取,在仿真实验中获得了较好的精度,识别准确率达到87.6%。

中小型城市地下管线二次普查关键问题探讨 下载:95 浏览:522

胡平昌1,2 王玉堂3 唐博1 戴俊杰3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20年2期

摘要:
针对目前大多数城市地下管线首次普查存在管理效率低及更新不及时等问题,提出地下管线二次普查关键性技术问题,给出标准制定与扩展、管线普查项目办组建、已有数据收集与利用、原有数据重利用、信息系统建设与利用以及管网数据共享与交换六个阶段关键问题,提出一套适合管线普查、建库、质检、应用全方面的标准、由业主单位牵头其他各单位辅助成立专门工作组或项目办、充分收集并利用已有资料、处理原有管线数据实现高效利用、加强信息化系统建设、与城市已建共享与交换平台实现共享与交换等关键方法,有效辅助地下管网二次普查开展,避免出现首次普查问题,形成管网长期有效运行机制,促进城市地下管网高效有序管理,为今后中小型城市地下管线普查提供有效借鉴。

城市网格化管理在管线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55 浏览:403

刘西岭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19年12期

摘要:
城市管线测量与管理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目前城市进行的网格化管理,如何将网格化的理念及方法在管线管理中进行实践,则显得至关重要。对城市网格化管理在管线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针对管线建设中信息延后、漏报及流转不及时的问题,提出进行网格化管理管线的基本流程,当发生事件后,快速反馈至指挥中心,并流转到联动指挥中心进行处理,以管线数字化管理中心为纽带,联结给排水、强电、执法、测绘等多个部门的信息,最终完成对事件的协调处理。该方法在江宁区进行管理试点,实现了管线事件的快速、自动化上报及响应,对其他地区推广网格化管线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城市防灾减灾 下载:72 浏览:443

冯萍 《建筑技术学报》 2020年2期

摘要: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应走平战结合与防灾功能相结合的道路,通过人防工程、地下交通系统、地下综合管廊、地下仓储系统及地下开放空间等内容的建设,逐步建立完善城市地下空间防灾减灾系统,提高城市总体防灾能力。鉴于地下空间内部灾害特点,提出应从规划、设计、管理等方面加强地下空间自身防灾减灾的建议。

试析人防工程建设与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下载:12 浏览:226

陆志喜 《低碳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本文针对人防工程建设与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结合理论实践,在简要阐述人防工程建设与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人防工程建设与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的途径。得出合理开发利用人防工程建设与城市地下空间,既能充分发挥战用结合的功能,还能带来良好经济效益的结论,以供参考。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城市地下空间建模中的应用 下载:486 浏览:1870

岳盼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21年5期

摘要:
由于地下建筑物通视能力较差、构造复杂性等特点确定了它在三维建模时无法通过常规仪器收集数据,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则通过非接触测量方法可以精确收集到被测量物的空间结构与几何信息,同时利用密集的光点云数据可以迅速地复建出物体的三维空间建模。本文对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城市地下空间模型中的运用展开了研究,根据经验证明,应用该技术所形成的三维模型精度可以达到国际有关标准的要求,很值得推广应用。

城市地下管线测绘测量技术方法 下载:86 浏览:977

苏孟加 《测绘科学与技术》 2024年5期

摘要:
当今社会,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日益重要。城市地下管线作为城市生命线之一,承担着供水、供电、供气等关键功能。然而,地下管线的测绘测量工作一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本文将探讨城市地下管线测绘测量的重要性,以及结合现代技术对其进行的改进建议,旨在提高测绘数据准确性、工作效率以及管线数据管理水平,实现城市地下管线测绘测量的智能化发展。

基于不同评价方法下城市地下水源的水质评价 下载:305 浏览:2729

顾微 《水资源研究进展》 2021年10期

摘要:
随着城市工业发展,废水大量排放对地下水源造成一定污染,饮用之后不仅对人体健康有害,而且会引发疾病。为了对城市地下水源水质情况有准确了解,要积极开展监测和评价,便于更好地进行保护。文章先介绍城市地下水源水质评价的重要意义,再分析评价原理,最后展开实例分析,有效保护地下水资源,推动城市稳定发展。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研究 下载:124 浏览:1554

张克斌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3年9期

摘要: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地下综合管廊是补齐城市地下基础设施“短板”的重要举措,文中通过对成地下综合管廊进行实例研究,探讨分析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设计特点、施工特点,分析总结了地下综合管廊工程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及特点,构建了地下综合管廊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为同类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参考。

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地下空间融合发展的探讨 下载:196 浏览:2798

高磊 《交通技术研究》 2021年1期

摘要:
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城市在教育、医疗、科技等公共资源方面的聚集效应推动城市高速发展,相应的用地紧张、空间拥挤、交通阻塞、生态失衡等问题也接踵而来,产生各种“大城市病”。有限的土地资源、低密度的开发制约地上空间的拓展,人们转向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轨道交通具有天然的“地下”属性,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逐步转入与轨道交通建设协同的新时代。本文就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地下空间融合发展展开探讨。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绿色施工技术研究 下载:193 浏览:2533

刘国梁 《工程与技术研究》 2021年1期

摘要:
目前,基于现代化城市发展背景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也在原来的基础上实现了进一步完善,随着地下综合管廊总数的不断增多,如今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建设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今,人们已经对绿色发展理念引起了高度重视,这就需要在地下综合管廊施工过程中,加强对绿色施工技术的创新工作,使其可以面向现代化以及绿色化的方向不断发展。本文主要针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绿色施工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创新策略,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