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儿童行为特性的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研究 下载:88 浏览:442

姚瑶 申世广 《设计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研究在儿童活动行为集中的街道中,如何通过景观设计提高街道的儿童友好性,从而缓解儿童与城市街道空间关系紧张的情况。本文基于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背景下,总结了儿童行为的4个基本特征:年龄差异性、探索性、自然亲近性、环境限制性,并从这些特征出发,以南京市建康路为例,探讨儿童友好型城市街道景观的设计方法。得到儿童友好型城市街道景观的设计方法,并对南京建康路提出了改造建议。建设儿童友好型街道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设计中,设计师理应遵循儿童的行为特性,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街道景观。

城市空间导视系统发展趋势的初步研究 下载:35 浏览:269

张娜婷1 邰杰2 《中国设计》 2020年1期

摘要:
为了让处在城市空间中的导视系统设计追随科技发展的步伐,以多样的指引功能服务于人们的生活。文章从设计特质形式、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非物质设计的应用三方面对城市空间导视系统进行具体分析。通过对科技发展与导视系统设计之间关系的探讨,得到新型技术和材料在城市空间导识系统中的应用方法,该方法为未来的城市空间导视系统设计提供了指导。

北魏洛阳城之“里”“坊”“乡”空间再探 下载:22 浏览:134

周胤 《历史研究进展》 2020年10期

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了有关北魏洛阳城中"里""坊""乡"空间的基本问题,并在前人研究之基础上,就其时都城居民生存、生活之地域情况做了详细的考辨。学术界长期以来,在北魏洛阳城里坊数目的问题上众说纷纭,笔者欲借此文,试作厘清。只有对北魏洛阳城内居民生存空间进行了解,我们才能对其间人们的日常生活有所理解,才能就之后寺院等这类公共空间的蓬勃发展找到现象背后的深刻原因。

县域城市能级测度与空间发展战略研究——以浙江省安吉县为例 下载:71 浏览:416

王杰1 林雄斌2,3 吴佩瑾2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0年6期

摘要:
城市能级是县域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热点话题。文章以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为例,构建城市能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测度安吉县城市能级概况,甄别主导优势和劣势因素,最后提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结果表明:(1)城市能级水平由服务能级、经济能级、乡村能级等3个主成分因子构成;(2)安吉县城市能级较低,存在经济辐射与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区域合作层次不高等问题;(3)为提升安吉城市能级,应加强城乡联动效应,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夯实产业基础,加强城际经济合作。这有助于理解乡村振兴和区域一体化下县域能级的提升策略。

基于IPAT模型的云南省城市空间扩张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92 浏览:502

袁靖 李智国 《地理研究进展》 2018年3期

摘要:
利用IPAT模型及其结构分解方法,定量研究云南省城市空间扩张与人口、富裕度、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通过STIRPAT模型,分析云南省城市空间扩张各因素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人口和富裕程度对云南省城市空间扩张呈增加效应,技术水平对其呈减少效应。通过岭回归拟合发现,人口、人均GDP每增加1%,云南省城市面积分别扩大2.64%和0.112%,单位GDP城市土地用地量每增加1%,城市面积则减少0.105%。这一结果对解决云南省有限土地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空间规模过度扩展之间的突出矛盾具有现实意义。

面向低碳的城市空间结构优化评价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下载:50 浏览:453

熊薇 《中国建筑》 2020年9期

摘要:
在城市转型发展的背景下,要求规划从"增量"转向"存量",外延扩张转向内部提升,更加注重推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低碳城市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集中体现,是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据研究,城市空间结构对城市的碳排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锁定作用。该文选择城市为研究层次,研究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对低碳的城市空间布局优化规划提供技术支撑。

基于城市特色文化建设的社区生活复兴经验与启示——以武汉市都府堤社区为例 下载:91 浏览:500

陈铭1 周启航1 伍超2 《中国建筑》 2019年3期

摘要:
在我国当代大城市发展进程中社区文化普遍缺失,在以社区生活影响为背景的情况下,城市社区规划对提升城市特色文化品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以武汉市都府堤社区为例,从社区生活复兴视角探索其对城市特色文化建设的影响,探索社区生活复兴在城市特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福州长乐市城市空间形态特征及其演化发展 下载:98 浏览:512

曾庆怡 关瑞明 《中国建筑》 2019年1期

摘要:
经过演化形成的城市空间形态有着稳定性和适应性,能够适应当地独特的环境,探索城市建设的经验与智慧,对城市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通过对福建省长乐市城市空间形态特征的研究,对比其城市形态演化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特征,总结长乐从古代至现代城市建设的智慧和经验,对长乐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历程进行反思,并提出对未来长乐城市发展的启示,以期为长乐市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及今后的城市规划提供参考和借鉴。

基于细胞自动机的城市空间研究进展 下载:51 浏览:453

刘翠 《中国建筑》 2018年12期

摘要:
细胞自动机是基于非线性动力学的一种自下而上的建模框架。它借助计算机编程,通过划分研究对象的细胞空间并确定细胞的初始状态及状态转化规则,可以对复杂系统的时空演化过程进行动态模拟。应用细胞自动机进行城市空间模拟时,需要对标准细胞自动机的构成要素进行扩展。其中,细胞状态转化规则是决定细胞自动机模拟能力的关键,其扩展机制可以概括为标准规则、多因素加权、基于城市形态学原理、基于人工智能方法等四种类型。在未来应用中,平衡细胞自动机的简单性与复杂性、统筹自组织原则和他组织原则、精细化空间分辨率,是拓展细胞自动机在城市空间研究领域应用能力的重要挑战。

基于城市空间特征下的长沙交通路网模式优化 下载:58 浏览:479

杨鹏飞1 谢浩东2 《中国建筑》 2018年10期

摘要:
城市空间结构与路网模式的一体化是建立城市可持续交通、综合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关键。文章首先从交通路网模式与城市空间匹配、交通路网模式对城市空间引导作用两方面,对长沙城市路网模式与城市空间之间的互动影响情况进行了较深入分析,然后对长沙城市空间结构特征和发展态势做出了基本判断,在此基础上,结合长沙城市空间独特特征,分别对其主城核心区、主城区、新城组团、都市区提出了与其城市空间结构相适应的交通路网模式优化策略,从而为我国城市如何从其城市空间特征分析入手,探索与之相协调的交通路网模式提供相应的经验借鉴。

高铁站区生态规划设计探讨——以赣州西站为例 下载:72 浏览:481

谢楚 何天一 王中原 《中国建筑》 2018年6期

摘要:
高铁站作为城市的重要门户之一,是城市生态环境与视觉景观的重要窗口。如何在高铁站规划设计中既体现城市生态,又能满足其作为交通枢纽的一系列不可或缺的功能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该文以昌赣铁路赣州西站站区概念规划为例,对高铁站区生态规划的设计进行分析,探讨站区生态规划设计中所采取的策略,以期在此方面对未来的站区规划设计起借鉴作用。

基于高铁站区功能影响下的城市空间发展探析 下载:72 浏览:488

李松涛1 曹阳2 《中国建筑》 2018年6期

摘要:
该文首先对高铁客运站区具有的"节点"和"场所"两种形式的功能内涵进行详细解析,其次从区域层面和高铁站点周边地区层面梳理了基于这两种功能特点影响下的城市空间表现并分析了产生以上空间所需要的必要条件,最终提出了高铁站区引导下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

《都柏林人》中的空间隐喻与精神瘫痪 下载:46 浏览:451

辛彩娜 《中国海洋学报》 2019年2期

摘要:
殖民时代的都柏林充斥着官方机构主导的作为殖民统治外在表征的建筑景观,城市居民特别是天主教阶层身处其中却无法得到家园式的安全感,丧失了认知图绘能力。以城市空间、"菲勒斯"空间和西部空间为聚焦点,《都柏林人》中殖民权力对都柏林城市地理和都柏林人心理图景进行了深刻的塑造,殖民权力以空间为媒介对个体身体行为和心理感受施加了决定性影响,导致了被殖民者进一步的他者化和精神瘫痪。

城市空间拓展与土地资源管理的策略 下载:79 浏览:858

李永珍 《土壤研究》 2025年2期

摘要:
我国的土地资源总量很大,种类也很多,但是大部分都是山地和丘陵,可以利用的土地很少,后备耕地数量也很少。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土地供求关系日趋紧张,对土地开发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对现有土地资源管理工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制定的有关土地资源管理的政策与制度,对新时期土地资源的管理进行了探讨。

土地整治对城市空间布局与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研究 下载:281 浏览:3006

朱晓宇 《土壤研究》 2023年2期

摘要:
土地整治作为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的重要手段,对于城市空间布局与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土地整治的内涵及其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进而探讨了土地整治对城市空间布局与土地利用结构的具体影响,并结合实际案例,阐述了土地整治的实践效果与经验总结。最后,提出了未来土地整治在城市空间布局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中的策略建议。

低碳城市理念下的市政规划设计 下载:189 浏览:1962

梅子凡 《低碳研究》 2022年12期

摘要:
低碳城市建设是各大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目标。市政规划设计要坚持低碳城市理念,遵循低碳生态、集约高效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将城市空间结构、道路交通系统、绿地系统、低碳产业体系和建筑行业作为市政规划设计重点,全面推进低碳城市建设,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助力城市从资源消耗型经济发展模式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从而不断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镇化视域下的土地管理问题研究 下载:338 浏览:2960

付吉良 《中国城镇》 2022年8期

摘要:
为了满足新时期的发展需求,促进各地区经济建设及协调发展,应该提高对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视,有效解决土地不合理开发和占用的问题,不断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因城市空间布局不合理等因素带来的不良影响。在重视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增强生态文明建设意识,从多个角度出发制定城镇化发展规章制度,并监督相关部门严格按照规定完成土地开发和利用工作,不断提升土地管理水平,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

城市空间扩展与土地资源管理的策略 下载:156 浏览:2038

刘宇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2年4期

摘要:
各个城市都在积极扩展空间,基于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使用土地资源,如何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价值,科学分配现有资源,有效开发新资源,是目前城市建设及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难题。基于此,本文着重对城市扩展空间的原因、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价值进行了简要分析,并从土地开发方式、用地基本指标以及规划设计方案等方面,找到了现阶段的工作重心。围绕着这个重心来调整工作计划,优化工作方案,才能真正提高城市建设质量及水平。

历史城区保护与发展规划对策研究 下载:145 浏览:1838

何浩1 王嵩2 《历史研究进展》 2022年7期

摘要:
保护与发展历史城区既是延续历史文脉的需要,也是促进城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历史城区保护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成因,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保护与利用历史遗产、实施城市有机更新、探索实施机制路径等历史城区保护与发展规划对策建议。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