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变截面复合材料工型梁自动化制造技术探索 下载:67 浏览:381

惠飞渊 鞠长滨 《国际科技论坛》 2020年8期

摘要:
本文针对某大型客机复合材料变截面结构的工型梁的全自动化制造进行难点分析。采用复合材料自动铺丝技术,成功制造出零件。对零件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满足设计要求。为复合材料制件自动化制造积累了宝贵经验。

飞行器雷击防护技术综述 下载:65 浏览:363

王晓春1 胡挺2 《国际科技论坛》 2020年1期

摘要:
复合材料已经在先进飞机的设计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但其较差的导电性使得飞机在遭受雷击时更容易产生结构和系统设备上的损坏,影响飞行安全,因此复合材料的雷击与静电防护设计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普遍重视。本文详细介绍了国内外飞机雷击防护设计研究的现状,总结了复合材料飞机结构件雷击损伤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在复合结构层合板中添加导电多孔金属箔(EMF)以减轻雷击影响的技术。

海工结构复合材料包覆隔离防腐技术研究 下载:40 浏览:296

郑传祥1 朱军2 苏小芳2 闫春波1 林娇1 《装备技术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引发海工结构承载基础腐蚀的因素众多,除了海水化学腐蚀以外,还受到洋流、海浪的冲击和生物腐蚀影响,因此腐蚀问题一直是影响海工结构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针对海上风电承载基础结构的受力特点和海水环境,提出了一种海洋防腐新技术,采用耐腐蚀的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将海水腐蚀最严重的海水飞溅区的承载基础包覆隔离,避免其被海水腐蚀,并设置监测装置监测包覆隔离的有效性,对防护层破损情况定位进行监测以便及时维护。而承载基础的其余区域采用耐腐蚀涂层,该设计提高了整个海洋承载基础最易腐蚀区域的耐腐蚀性能,也大大提高了海洋承载基础的整体耐腐性,延长了整个结构的使用寿命。

一种管道焊接缺陷的不停输修复方法 下载:22 浏览:310

杨煜广 顾素兰 何磊 《装备技术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焊接缺陷是在役压力管道中常见的超标缺陷。该类超标缺陷的存在,给压力管道的稳定运行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事故,将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和人员的生命安全。通常采用焊接返修的传统手段来修复缺陷,所以焊接返修前需保证管道停输并排空介质,易燃、易爆介质管道还需要进行管道吹扫。但往往由于各种原因,企业无法停输并排空介质。以修复实例介绍一种管道焊接缺陷的不停输的修复及评价方法。在不停输工况下,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补强修复,恢复了缺陷位置的承载能力,保证了压力管道的安全运行。

美国最新研制的无内衬全复合材料低温压力容器 下载:48 浏览:260

付丽1 石宇萌1 赵峥嵘2 李雨灿3 康开华1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20年10期

摘要:
介绍美国最新研制的无内衬全复合材料低温压力容器。概述了压力容器的发展以及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的主要分类。阐述了美国ICT公司开展的低温全复合材料压力容器的研制情况,以低温球形贮箱(CryoSphere)的研制为重点,从贮箱材料、制造工艺和试验情况三方面介绍,并阐明了该型贮箱的后续研究计划。

C/C复合材料陶瓷功能涂层研究进展 下载:92 浏览:454

阮强 李瑞珍 薛朋飞 孙建涛 解惠贞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20年9期

摘要:
C/C复合材料具有低密度、高比强、高比模、低膨胀系数等诸多优异的性能,是最为理想的高温结构材料,但在673K以上的高温有氧环境下会快速氧化,严重制约其应用。功能涂层技术是C/C复合材料高温防护最有效的方法。本文对陶瓷功能涂层体系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了C/C复合材料陶瓷功能涂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开展功能涂层技术研究的建议。

一种超大尺寸高精度复合材料桁架结构制造技术 下载:36 浏览:278

蒋贵刚 房怡 陈静 周占伟 董本兴 陈浩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20年7期

摘要:
以某卫星相机支撑结构研制任务为背景,阐述了一种超大尺寸、高精度复合材料桁架结构制造技术,重点对工艺方案、模具设计、制造过程及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论述。结果表明:对于超大尺寸的结构,依靠装配工装一般无法满足设备接口精度要求,需组合机加保证;杆件和接头装配时,需控制胶接间隙在0.1~0.3mm,且保证杆件和接头同轴,才能保证最优的力学强度;通过超声无损检测及随炉试件力学检测,可有效验证桁架结构的胶接质量,制造的桁架结构产品内部质量和产品尺寸精度满足设计指标要求。

工业CT在喷管扩散段绝热层无损检测中的应用 下载:71 浏览:344

张翠翠 潘兰 陈曦 宋锦夺 俱可超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20年2期

摘要:
针对火箭发动机喷管扩散段绝热层的常见缺陷和工业CT技术特点,采用工业CT技术对其质量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工业CT技术对提高制品质量和改进制品工艺有指导性的意义,在三维重建后更高层面上保证了产品质量,为火箭发动机正常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手段。

复合材料球型气瓶的缠绕层设计方法 下载:61 浏览:247

白文怡 廖英强 张宏亮 刘勇琼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20年1期

摘要:
介绍了一种复合材料球型气瓶的缠绕层设计方法,以某型号球型气瓶为例,分别分析计算了球型气瓶的结构组成、缠绕线型、缠绕角度、缠绕方式和缠绕厚度,为产品后续的仿真与实验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持与参考依据,该方法可以推广至后续同类产品。

环氧有机硅烧蚀涂料性能研究 下载:58 浏览:317

曹碧雯 杨杰 刘宁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19年12期

摘要:
针对有机硅涂料附着力差的问题,采用共缩聚冷混法在有机硅树脂中共混环氧改性有机硅树脂。研究了不同共混配比对基体树脂热稳定性及粘接性能的影响,并探究了不同配比基体树脂对涂层耐热性、烧蚀性能、粘接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环氧有机硅树脂含量增加,基体树脂失重越大,涂层粘接性能越好;确定添加环氧有机硅比例为30%时,烧蚀涂层800℃残重比为70.85%,粘接力可达1.47 MPa,并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

复合材料无人机弓形起落架有限元仿真与优化 下载:46 浏览:269

彭波 王帅培 《中国机械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及需求,根据某型号无人机总体要求,进行了复合材料起落架结构设计与有限元仿真。根据起落架的承载特点进行了复合材料弓形梁减震结构铺层初步设计。建立了起落架弓形梁有限元优化模型,对复合材料铺层厚度进行优化。优化目标为结构重量最小。结合有限元计算结果和实际制作工艺,确定了最终的铺层厚度。最终计算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结构满足强度刚度要求,结构重量减小27.2%,提高了材料使用效率。

风力发电机用云母带和复合材料高频电老化性能研究 下载:74 浏览:494

何明鹏 梁智明 胡波 张小俊 张跃 谢志辉 《中国电气工程》 2020年5期

摘要:
本文对复合材料在不同影响因素下进行高频电老化试验研究,探讨不同影响因素对高频电老化寿命的影响;并对不同风电用云母带及复合材料在重复脉电压下进行电老化寿命评估。结果表明:高频电老化寿命受不同因素的影响较大;相同试验条件下,耐电晕聚酰亚胺薄膜少胶粉云母带、聚酰亚胺薄膜少胶粉云母带、聚酯薄膜少胶粉云母带的耐高频电老化寿命顺序降低,复合材料浸胶NHN、浸胶NMN、浸胶TFT、NHN、NMN、TFT的耐高频电老化寿命也顺序降低。

ZIF-8纳米颗粒的粒径调控及生物医学应用 下载:28 浏览:308

胡强强 郭和泽 窦红静 《应用化学学报》 2020年8期

摘要:
沸石咪唑酯骨架材料(Zeolitic Imidazolate Framework-8, ZIF-8)是由锌离子与2-甲基咪唑配位自组装成的多孔结晶材料,其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合成便捷、尺寸可控,在功能物质的包封与输运中具有突出的优势。与此同时,这类材料更具备优异的生物相容性,且其结构在生理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而在酸性条件下解体,对于与恶性肿瘤等多种疾病相关的弱酸性环境具有响应性,是控制药物运输与释放的理想载体,因而在生物医学上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事实上,ZIF-8不但能高效负载阿霉素、5-氟尿嘧啶等小分子化疗药物,而且可以充当抗体、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保护层。ZIF-8的粒径等性能对于相应的生物医学应用非常关键,而如何实现ZIF-8功能性的精准调控将是实现其生物医学应用的重要挑战,基于此,本文就ZIF-8的制备机理、性能调控及其生物医学应用进行综述和展望。

ZIF-8纳米颗粒的粒径调控及生物医学应用 下载:31 浏览:315

胡强强 郭和泽 窦红静 《应用化学学报》 2020年6期

摘要:
沸石咪唑酯骨架材料(Zeolitic Imidazolate Framework-8, ZIF-8)是由锌离子与2-甲基咪唑配位自组装成的多孔结晶材料,其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合成便捷、尺寸可控,在功能物质的包封与输运中具有突出的优势。与此同时,这类材料更具备优异的生物相容性,且其结构在生理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而在酸性条件下解体,对于与恶性肿瘤等多种疾病相关的弱酸性环境具有响应性,是控制药物运输与释放的理想载体,因而在生物医学上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事实上,ZIF-8不但能高效负载阿霉素、5-氟尿嘧啶等小分子化疗药物,而且可以充当抗体、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保护层。ZIF-8的粒径等性能对于相应的生物医学应用非常关键,而如何实现ZIF-8功能性的精准调控将是实现其生物医学应用的重要挑战,基于此,本文就ZIF-8的制备机理、性能调控及其生物医学应用进行综述和展望。

聚吡咯及其纳米复合材料在光热治疗领域的应用 下载:31 浏览:298

黄晚秋 高苗苗 窦红静 《应用化学学报》 2020年5期

摘要:
光热治疗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靶向性强、适应性广的特点。在光热治疗中,通过光热剂对光的吸收将光能转化为热能,从而实现治疗作用,因而光热剂的光热转化性能直接决定了光热治疗的效果。光热剂的种类丰富,涵盖由无机到有机等组成和性能各异的多种材料。其中,聚吡咯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优异的光稳定性以及光热转化性能,在光热治疗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是一种拥有巨大应用潜力的光热剂,然而其在光热治疗领域的发展趋势及前景却鲜有报道。本文综述了聚吡咯及其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详述了聚吡咯及其纳米复合材料在光热治疗领域中的应用情况,包括聚吡咯基纳米材料的自身性能和实际光热治疗的效果,指出以聚吡咯为基体或修饰材料来制备具有CT、磁共振、光声显影及光热治疗性能的聚吡咯基复合材料已成为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总结了聚吡咯基纳米复合材料在制备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其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以及在生物医学应用中的前景。

碳在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材料中的作用 下载:31 浏览:315

张伟1,2,3 齐小鹏1,2 方升1,2 张健华1,2,3 史碧梦1,2 杨娟玉1,2,3 《应用化学学报》 2020年4期

摘要:
随着低比容量硅碳复合材料(<500 mAh/g)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商业化应用,硅基负极材料也从实验室研究走向了产业化发展。近年来的研究工作中,许多方法被用来解决硅在循环过程中体积变化(>300%)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在材料结构方面,从最初的硅材料纳米化、硅与其他材料复合等技术手段转变到了硅碳复合材料二次颗粒的结构设计、表面包覆层设计等方法;在应用性能方面,除了早期文献报道的材料比容量、循环性能等参数外,还增加了材料比表面积、振实密度、首次及循环库仑效率等更符合电池实际应用要求的性能参数研究,从而极大地推动了硅基负极材料的商业化应用进程。本文首先综述了近年来硅碳复合材料组成、结构设计的发展脉络,进一步分析了由石墨、软碳、硬碳、碳纤维和石墨烯等碳源合成的硅碳复合材料的结构特点,并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分析对比,总结了碳在硅碳复合材料结构及其性能上发挥的作用。最后,对硅碳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的结构设计要求和碳材料的选择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锂硫电池先进功能隔膜的研究进展 下载:61 浏览:402

黄佳琦1,2 孙滢智2,3 王云飞2 张强2 《应用化学学报》 2019年10期

摘要:
随着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对储能设备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锂硫电池因其多电子转化化学赋予的高能量密度受到广泛关注.当前锂硫电池的实用化受到库伦效率低、正极容量快速衰减、负极循环性能差等问题的制约.针对锂硫电池上述瓶颈,设计多功能电解质系统有望大幅提升活性材料的利用效率及循环寿命.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锂硫电池中多功能隔膜系统的研究进展,具体包括面向抑制副反应的选择性透过隔膜、面向正极的低界面电阻隔膜以及面向稳定负极界面的隔膜.并展望了锂硫电池多功能隔膜系统面临的科学挑战与未来发展的机遇.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与钛合金钻孔技术研究 下载:79 浏览:485

高晓星 《中国设备》 2018年12期

摘要:
随着航空事业的快速发展,对于强度高、耐腐蚀性强的材料需求量越来越大,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和钛合金等质量轻、强度大、耐腐蚀性强的优良特性等都符合航空制造材料的需求,虽然钛合金的各项性能特点都比较好,但是由于加工性能相对较差,因此严重影响相关产品的加工和应用。

纳米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在药物递送领域的应用 下载:65 浏览:412

赖欣宜 王志勇 郑永太 陈永明 《应用化学学报》 2019年10期

摘要: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etal-OrganicFrameworks,MOFs)是一类由金属离子及有机配体自组装而成的多孔材料,具有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和结构多样化等独特优点,广泛应用于气体储存、物质分离和催化等领域。纳米尺寸金属有机框架材料(NanoscaleMetal-OrganicFrameworks,NMOFs)既保持了传统MOFs的规整性,也具有纳米颗粒的特殊性质,在生物医药领域中是绝佳的药物载体。相比于传统纳米药物载体,NMOFs与药物的结合方式丰富,展现了多种药物装载模式,可以满足不同药物的制备需求,也可引入不同功能分子优化性能。最近,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了多功能化NMOFs应用于药物递送领域,并实现刺激响应性的可控释放。本文将着重对NMOFs材料作为药物载体负载抗癌药物、光敏剂和核酸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有机催化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下载:55 浏览:417

李宁 胡欣 方亮 寇佳慧 倪亚茹 陆春华 《应用化学学报》 2019年10期

摘要:
过渡金属催化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是合成结构可控聚合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尽管一系列改进ATRP方法可将催化剂的浓度降至ppm级,但不可避免的金属残留仍然是制约ATRP应用的主要瓶颈。近年来,科学家提出并发展了有机催化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O-ATRP),从根本上规避了金属催化剂的使用与残留。本文对有机催化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概念、催化体系和聚合机理进行了介绍,同时综述了该新聚合方法在高分子合成与材料制备方面的应用。
[1/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