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再设计研究——以中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为例 下载:63 浏览:251

王昭 《中国设计》 2019年2期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博物馆的文创产品的现状、困境及未来,结合现代美学、创新性设计等方面探讨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研究国内外优秀的文创产品案例,分析中国博物馆文创产品现状、困境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得到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未来设计思路。该研究对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提供了参考。

艺术学理论与文化产业的学科互渗现象刍议 下载:25 浏览:341

宗祖盼 《中国艺术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艺术学"升门"以来,艺术学理论与文化产业的学科互渗成为一种新的现象。艺术学理论介入文化产业具有特殊的中国语境:艺术理论家以批评的姿态入场,形成了一支相对独立的研究队伍;文化产业改变了艺术的存在形态,成为当代艺术学理论拓展的一个分支;文化产业的文化本位原则,唤起艺术学界更多的人文关怀。在艺术学理论视域下,文化产业研究与艺术史、艺术理论与艺术批评之间可以相互渗透,由此衍生出文化产业史、论、评的学科体系。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突破"圈地"思维,树立"新文科"观念,形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平衡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近十年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评析——基于2009—2018年CSSCI文献的可视化分析 下载:61 浏览:510

左国华1廖明君2,3 《中国艺术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运用可视化分析方法,借助Citispace4. 0工具对近10年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继而绘制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热点共现图谱。研究表明,近10年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文献年度分布呈波浪状推进,并有逐渐下滑趋势,文献作者之间缺乏密切合作未形成稳定的研究队伍;研究视角与内容变化较大,但研究热点之间存在一定的黏性;民族地区和西部地区期刊聚焦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并逐渐形成学科研究热点"期刊群";民族类高校、研究所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关注度较高,引领着学科发展向新的高地迈进。

民族觉醒下近代中国文物保护思想的嬗变 下载:22 浏览:223

李建 《历史研究进展》 2020年4期

摘要: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各种苦难和压迫中不断觉醒,由此带来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的巨大变革,文物保护思想便是其中之一。中国的文物保护思想不是自发的或内生性的,它是文物观念在外部冲击下不断现代化的结果,也是民族危机日渐严重下民族觉醒的产物。但近代中国文物保护思想随着文物观念的发展和民族危机的加深,在不同时期又表现出不同的内容,大致说来,先后出现了文物由私藏转化为公有的思想、国粹观念下的文物保护思想以及文物主权意识高涨,这些思想交错发展,逐渐完善。

民族觉醒下近代中国文物保护思想的嬗变 下载:24 浏览:198

李建 《历史研究进展》 2020年4期

摘要: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各种苦难和压迫中不断觉醒,由此带来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的巨大变革,文物保护思想便是其中之一。中国的文物保护思想不是自发的或内生性的,它是文物观念在外部冲击下不断现代化的结果,也是民族危机日渐严重下民族觉醒的产物。但近代中国文物保护思想随着文物观念的发展和民族危机的加深,在不同时期又表现出不同的内容,大致说来,先后出现了文物由私藏转化为公有的思想、国粹观念下的文物保护思想以及文物主权意识高涨,这些思想交错发展,逐渐完善。

谁在定义未来——被垄断的科幻文化与“未来定义权”的提出 下载:72 浏览:473

吴福仲1 张铮1,2 林天强3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0年4期

摘要:
科幻文化是全球文化产业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已经展现出巨大的商业价值和强大的社会功能。本文聚焦当下全球科幻文化产业的现状,重点回答中国是否、以及为什么要深入参与全球科幻文化的生产这一核心问题。本文提出科幻文化的社会功能绝非止于单一品类的文化产品,而是在科技预言、社会批判与产业激活三个层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现实的全球格局来看,当前的科幻文化生产被西方世界所垄断,创造力、传播力与影响力的失衡直接引致西方世界的"幻想垄断"。本文认为,从现实意义来看,中国参与全球科幻文化生产将推动科技创新、重塑核心价值并为人类共同面对的未来议题提供中国方案。因此,中国进一步激活科幻文化生产具有充分的重要性、紧迫性与必要性。沿此逻辑,笔者初步提出"未来定义权"的概念框架,用以分析参与科幻文化生产的重要意义、权力逻辑与现实指向。

重审艺术史及其方法论——论达弥施“云的理论”及其艺术史学意义 下载:61 浏览:493

柴冬冬 金元浦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0年1期

摘要:
20世纪后期以来,重新反思传统的艺术史书写成为艺术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达弥施"云的理论"正是以此为出发点,意在从方法论和观念两个层面去寻找一种新的艺术史阐释范式。就方法论层面而言,它以福柯的新历史观为依据,对传统的形式分析与图像学研究进行了深入反思,并将艺术史的潜力归结为符号学。就观念层面而言,它重新强调了物质性对绘画的重要性,进而打通了形而上的绘画性与形而下的绘画史,为打破艺术史书写中的"逻各斯中心主义"提供了契机。

IT之外:文化科技分野与融合的实践与想象 下载:35 浏览:411

张铮1,2 吴福仲1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9年8期

摘要:
作为国家重大战略,"文化科技融合"的提出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而融合什么、怎么融合等关键问题亟须厘清和阐明。本文通过对2012年以来我国在"文化科技融合"领域相关国家政策进行语义网络分析,以探究国家顶层设计如何对其融合的对象与机制进行呈现与阐释。结果表明,信息技术这一技术门类在政策中得到了凸显,而其他技术类型处于相对弱势和缺席的状态;同时,科技扮演着支撑和驱动的角色,而文化扮演着引导和制约的角色;除此之外,政策还强调了文化与科技之间的双向融合的互动关系。鉴于此,笔者结合"文化科技融合"的前沿实践,对政策的局限和启示进行评价,并为进一步的政策制定提供了建议。

遗产过程的两分路径:“成为遗产”和“成为遗产之后” 下载:45 浏览:389

尹凯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2期

摘要:
遗产的过程路径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成为遗产"的过程,二是"成为遗产之后"的过程,两者共同构成了循环而完整的遗产过程路径。"成为遗产"意味着遗产与当地社会的脱嵌与分离,多体现为可见的资源迁徙与入藏,有时候体现为不可见的资源解读与阐释。在成为遗产之后,原本拥有遗产的当地社会根据自身的诸多诉求将遗产重新整合到自己熟悉的文化体系中,完成文化的更新。为此,遗产研究不仅应关注遗产的生成过程,而且还应该关注"成为遗产之后"所发生的社会事实。在过程路径下,与遗产相关的动员与介入、调查与记录、研究与挑选、沟通与阐释等诸多要素,以及相关遗产议题也浮出水面,获得了被重新认识与思考的契机。

技术赋能背景下文化双体系融合发展的策略建构 下载:85 浏览:398

杨佳续 张海燕 《当代艺术》 2019年10期

摘要:
基于当前国内社会语境,逐步实现文化产业体系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双体系融合发展十分必要。其策略建构基于文化产业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文化消费和文化治理建设等的赋能场景和迫切需求,以分析文化双体系融合发展策略涉及的四方面内生逻辑:文化消费、创意经济、文化治理创新和公共文化供给侧改革,及以基层文化机构为核心的横向纵向创意耦合体系,提出围绕政策、资本、技术、法人、转化、参与等六方面进行文化双体系融合发展的双体系融合发展实施路径。

中国特色小镇的特色指标体系与评价 下载:33 浏览:477

王长松1 贾世奇2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9年5期

摘要:
探究特色小镇的特色指标体系与空间分布特征,对保持小镇特色的鲜明性,驱动小镇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协调发展,进一步推动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运用扎根理论构建特色小镇的特色指标体系,对首批127个特色小镇进行评价,并分析特色小镇及特色主成分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研究发现:特色小镇的特色指标体系可以归为6个主成分,其中小镇经济水平和品牌影响力、创新创业实力两个因素对特色小镇的影响最为显著。首批特色小镇可以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传统文化支撑,且经济实力雄厚的小镇;第二类特色小镇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承接大城市部分功能,发展特色产业;第三类是各省市依托国家政策选拔出具有潜在优势的试点镇。

嬗变与复兴:一个母系文化村落的人类学考察——以丽江宁蒗县瓦拉别村为例 下载:49 浏览:347

王贤全1,2 石高峰2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19年7期

摘要:
摩梭母系文化最核心的内容在于家族的血统世系按母系计算,并相应形成了有效维系母系文化的一整套价值规约体系和传统习俗。正是摩梭母系家庭文化中蕴涵的和合、行止有理、上下有序、职责明确等一整套为村落共同体共享、遵守的价值体系,真正传承并实现了体恤孤弱、爱护老幼的独特家庭制度,总体上维持了家族和谐有序的氛围。摩梭人村落瓦拉别母系文化的个案研究表明,在社会发展和旅游业冲击背景下,母系文化虽然是当地摩梭人珍视的精神家园和依赖的精神寄托,但其传承与发展面临着挑战和机遇。母系文化要在当下获得生命力,应注重保护与传承摩梭母系文化中优秀的价值成分,这不仅需要来自政府层面的支持,更需要村民和村落自我意识的觉醒,即培育文化自觉。

《考工记》的人、物、事与王安忆的“表述” 下载:51 浏览:384

徐炯1 徐德明2 《文学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走进旧宅,考察百工,发现平民,表述另样的城市稗史与人情世界,同时建构起自己的世情美学,这便是《考工记》。小说由人物"四小开"宕开现代中国都市人生的结构,借老宅上溯物质人文与华洋杂处的几百年遗迹,参悟世道人心。物质文化的古宅遗产,因循人生的当世平民,陈书玉凭仁厚的赤子之心,和旧宅一道超越现世。在惊涛骇浪的外围,他走过平平淡淡的人生,心悬身寄、为旧宅文物计深远,终于不了了之。结构小说、表述情意、谋划文章于今亦可视作百工营造,其中寄托王安忆的人·物·事的生命情感与世情反讽。

冲压弯曲复合级进模具的设计与仿真分析 下载:80 浏览:441

杨正军 陈毅 《中国机械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以减轻铰链制造中冲压和弯曲复合模具的载荷,提高模具寿命为目标,将传统铰链弯曲模具和冲压模具结合并采用斜楔滑块结构,解决了在冲压模具中进行弯曲的问题,开发了一套新的冲压弯曲复合级进模具。通过对其进行三维动态仿真,完成了干涉性检查,优化了模具的整体结构,又利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对模具进行分析,并取得了合理的结果,该设计方法使这套模具的设计更加科学性和准确性。为其他模具的设计与分析提供参考。

丝绸之路新疆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流变——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为研究个案 下载:58 浏览:383

杨红 付茜 《当代艺术》 2020年4期

摘要:
非遗在当代的生存状态研究主要包括历时性的传承状况和共时性的流变状况两个方面,共时性流变研究对非遗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自古以来便是多种文明、多个民族交汇融合之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呈现明显的多元民族文化特性,同时也受到当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本文通过对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尼勒克县、特克斯县等地多个门类非遗项目的实地走访,以期概括这些非遗项目的当代流变特征,同时观察其对非遗资源的存续及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

中学生良心与学业成就的关系:学习投入的中介作用 下载:43 浏览:250

王小凤1,2 燕良轼2 《心理学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采用青少年良心问卷、学业成就量表和学习投入量表,对1028名中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学习投入在中学生良心与学业成就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良心及各维度与中学生学业成就、学习投入均呈显著正相关;(2)学习投入在良心及其责任心、孝敬心、宽恕心、诚信心、是非心维度与学业成就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表明中学生良心及其上述维度可通过学习投入间接影响其学业成就。

论昆曲之绵延 下载:44 浏览:521

杨光 《当代艺术》 2018年5期

摘要:
节奏缓慢是昆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特征,这在其唱腔与表演上均有所体现。这种"缓慢"表现出了一种"绵延性",即对于细节与时间的连续的、精细的把握与体验。这造成了昆曲艺术效果的丰富性。就昆曲的唱与演而言,二者的"慢"是互为因果的。作为叙事手法,"绵延"与表现时空大幅跨越的"渡越"相对立。形成昆曲绵延效果的原因,与昆曲的文人化有关。文人参与了昆曲制作并将自己的时间观带入其中。另外,昆曲也会赋予观众一种"体验"式的欣赏效果,既投入又有距离感,并为反抗日常生活的庸常化提供了一种渠道。

对戏曲“政府奖”的历史考察与现实思考 下载:63 浏览:384

管尔东 《当代艺术》 2018年3期

摘要:
政府奖是中国戏曲评价机制的组成部分,也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与国有专业院团的体制密切相关。当前,大多数地方戏的演出市场不景气,部分剧种甚至濒临消亡,专业院团基本是在主流评价维度的作用下进行艺术生产。其从业人员的职称晋升、收入多少也与评奖活动紧密关联。因此,政府奖及其运作机制固然是导致如今戏曲评价维度单一化的重要原因,削减奖项也可以防止腐败因素滋生,促进剧目创作多样化,但在评价机制尚不健全、戏曲市场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政策的推进必须循序渐进、区别对待。否则矫枉过正的改革将加剧艺术人才的流失,不利于传统戏曲的保护和振兴。

大学文化使命式微与回归 下载:38 浏览:442

汤贝贝 薛彦华 文素俭 《中国教育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受社会功利惯性的影响,大学文化使命呈现式微倾向,使得大学文化使命逐渐被弱化,亟待高校和社会高度重视并给予实质性改进。大学文化使命的重塑,需要认识到文化价值判断偏颇与人文社会科学的边缘化现象,理性看待民族文化与学科壁垒问题,深度反思大学文化创新的不足,明确文化传承标准与培育社会科学型人才,坚守民族文化特色与建立共享型学术文化氛围,完善学术评价机制,使大学文化使命得以回归。

新建本科院校内涵发展三要素刍议 下载:99 浏览:503

许海深 李秀娟 《中国教育探索》 2019年1期

摘要:
立足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质量文化,重新思考大学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建设途径,是新建本科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行政管理是新建本科院校教学和科研活动的重要支撑,必须在服务教育、教学、学术等活动中适应本科办学内涵发展的需要;质量管理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