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饲料脂肪水平对淡黑镊丽鱼生长及色素蓄积的影响 下载:52 浏览:391

付旭 崔前进 陈冰 杨博学 蔡忠璐 王旭 刘霞 姜志强 韩雨哲 《中国水产学报》 2020年3期

摘要:
为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淡黑镊丽鱼Labidochromis caeruleus生长、体态及色素积累的影响,选取淡黑镊丽幼鱼120尾(初始体质量为1.70g±0.09g),分为Z1(对照)、Z2、Z3、Z4、Z5共5组,投喂饲料脂肪水平分别为7.44%、9.86%、10.91%、15.25%和23.69%的等氮饲料,饲料中添加叶黄素为200mg/kg,每个试验组设3个平行,养殖68d后测定淡黑镊丽鱼生长及色素蓄积情况。结果表明:Z3组淡黑镊丽鱼终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和增重率均最高且显著高于Z1组(P<0.05);Z3组饲料系数最小;Z3、Z4组存活率最高,Z5组存活率最低且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鱼体脏体比虽有升高趋势但变化不显著(P>0.05),而Z3、Z4组肝体比则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Z3组肥满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鱼体各组织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呈升高趋势;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各组鱼体亮度(L*)无显著性变化(P>0.05),但黄度(b*)呈先升高后下降、红度(a*)呈升高的趋势,随着时间的延长,各组红度和黄度都持续升高;随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鱼体肝脏谷丙转氨酶活力呈增加趋势,Z5组酶活力最高且显著高于Z1组(P<0.05)。研究表明,淡黑镊丽鱼饲料中适宜的脂肪水平为10.76%,饲料中脂肪过高或过低对淡黑镊丽鱼的生长和体色均有一定影响。

大头鳕TNFSF6基因的结构分析及其在发育早期和病毒暴发时的表达水平 下载:87 浏览:506

刘瑞婷1 蒋洁兰1 毛明光1,2 姜志强1 布尔特1 矫志伟1 陈明康1 孙谦1 《水产研究进展》 2019年2期

摘要:
为揭示大头鳕TNFSF6基因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及其在大头鳕发育和神经坏死病毒(Pacific cod nervous necrosis virus, PCNNV)暴发时的响应机制,本研究通过基因克隆获得TNFSF6 cDNA开放阅读框序列,并对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运用相对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对TNFSF6在不同组织、孵化后不同日龄仔鱼和PCNNV感染前后仔稚鱼中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大头鳕TNFSF6 cDNA长1 388 bp,5′UTR占315bp,3′UTR占500 bp,ORF全长573 bp,编码190个氨基酸。qRT-PCR结果显示,TNFSF6在各组织均有表达,但在脾脏和鳃组织中的表达量较高;大头鳕孵化后15、20、37和40 d TNFSF6基因的转录水平分别是其在5 d转录水平的0.28、0.15、0.12和0.13倍。在24 d和46 d PCNNV暴发时,病鱼TNFSF6基因的转录水平高于对照组;在77 d PCNNV暴发时,病鱼TNFSF6转录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表明,TNFSF6基因在大头鳕发育早期和仔鱼暴发PCNNV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