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小城镇发展研究——以山西省为例 下载:63 浏览:463

史旭敏1 管京2 《中国城镇》 2018年12期

摘要:
文章以山西省为例,多维度解析乡村振兴战略对小城镇发展的重大意义,系统回顾山西小城镇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全面总结山西省小城镇当前面临地位下降、辐射带动能力弱、设施水平低、建设管理落后等问题,客观分析农业发展基础不牢、农民收入水平不高、农村土地制度不明是当前山西农村对小城镇发展最大的牵制因素,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山西小城镇的发展路径,包括转变城镇职能、推进就地城镇化、调整公共服务配置格局、创新规划编制方法和改革农村土地制度等五方面内容。

特色小城镇发展潜力评价方法探索——以403个国家特色小城镇为例 下载:68 浏览:293

庄园1 冯新刚1 陈玲2 《中国城镇》 2018年7期

摘要:
特色小城镇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平台,其开发模式契合了新常态条件下发展趋势,社会经济发展潜力是特色小城镇吸引投资和人口的主要关注点,针对如何判断特色小城镇发展潜力问题,本文通过详查住建部公布的403个国家特色小城镇的实际情况,对特色小城镇发展潜力评价方法进行探索,采用多因素加权综合计分模型,得到各镇的发展潜力指数,提出2018年度最具发展潜力国家特色小城镇百强名单,并对评价结果进行逐项分析。

北京市特色小城镇发展研究 下载:57 浏览:88

张建 阮智杰 赵之枫 《中国城镇》 2018年6期

摘要:
北京市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具有起步早、起点高的特征。本文从政策环境变化的视角切入,提出北京市小城镇在新时期面临着传统路径依赖下的产业更新转型、存量形式固化下的管理制度变革和镇区发展惯性下的镇村关系重塑三个挑战。案例选取康庄镇、小汤山镇、长沟镇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北京地区中国特色小镇进行SWOT分析,浅析北京市特色小城镇的发展特征并总结其应对挑战的方式,以此为基础提出促进北京市特色小城镇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南京大都市边缘区小城镇发展问题及策略研究——以句容市宝华镇为例 下载:70 浏览:463

张飞1 闾海2 《中国城镇》 2018年4期

摘要:
文章基于对大都市边缘区的社会经济、空间形态等进行研究,提出该区域内的小城镇在发展中存在着经历虹吸与反补的发展过程、区域对接中话语权不足、发展存在一定的混杂性、具有跨越式发展的潜力等四个方面共性特征。基于对南京都市圈外围主要小城镇的特色资源和发展条件的梳理,选取江苏省句容市宝华镇作为研究对象,从区域一体化视角出发,分析其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经济和城镇建设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从产业、交通、公共服务和空间特色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建议。

基于市镇联合体的法国小城镇发展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 下载:70 浏览:381

孙婷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19年8期

摘要:
市镇联合发展是具有法国特色的互惠互利发展模式。多个城市与多个城镇、多个城镇与村镇之间组成的联合体,可以补充甚至代替单一市镇的部分职能,同时帮助单个市镇完成无法承担的地区发展规划或社会发展事务。联合体模式体现了多方参与、共同决定的地区规划思想。近年来,巴黎中心城及周边小城镇组成的大都会区面临新一轮城镇更新,市镇联合体为多个小城镇的发展提供了合作平台,共同实现多个发展项目,建立多种公共机构为社会发展提供保障。法国市镇联合体为中国小城镇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即在地区层面上建立一种合作机制,以此实现多个市镇、村镇的共赢。

地域元素再生理念下的辽宁特色小城镇发展研究 下载:69 浏览:378

苗力 耿钱政 李娜 孙琦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19年8期

摘要:
在已公布的两批国家级特色小城镇名单中,辽宁省共有13个小镇入选,数量居北方省份前列。本文在实地调研和资料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对这些特色小城镇的发展现状进行综合归纳和整理,总结其发展特点与突出问题;同时,指出基于地域元素概念的小镇建设是突出"特色"的本质要求,并提出13个国家级特色小城镇基于各自地域元素的不同新兴产业发展方向;最后,从产业、功能、文化、空间四个维度,总结辽宁特色小城镇的发展策略,以期为这些小镇建设提供实际的理论依据与参考。

基于促进小城镇发展的大都市郊区土地综合整治研究 下载:69 浏览:461

叶凌翎1 刘静2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19年3期

摘要:
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城镇出现土地的后备资源紧缺与粗放利用并存的现象,为促进城乡、区域之间的土地要素流转、缓解城市用地困境、实现土地要素优化配置,全国各地开展了土地整治工作,土地整治的内涵随着大都市发展理念的演变而不断深化。目前,郊区土地综合整治已经成为大都市发展空间供给的主要途径,其对农村低效、散乱工业用地及村庄聚落的整理过程,亦是整治对象所在的小城镇的镇域空间重构的过程,会对小城镇发展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本文基于土地综合整治与小城镇发展的既有研究,得出结论——大都市郊区土地综合整治是以此过程中小城镇的空间变化为媒介,影响小城镇在产业、人口、社会和环境等四个层面的发展,并建立了大都市郊区土地综合整治对小城镇发展影响的理论框架。

基于产业转型的特色小城镇发展路径探索——以宜兴高塍特色小城镇规划为例 下载:69 浏览:444

韩会东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18年2期

摘要:
小城镇是连接大中小城市与广大农村地区的重要纽带,大力发展小城镇对我国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至关重要。在新常态背景下,传统的以空间优先和经济增长为导向的规划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小城镇建设的发展需求,资源、环境、劳动力等各个方面都面临着巨大压力,因此特色小城镇的发展和培育成为关键。本文通过梳理特色小城镇发展的现状及问题,总结"浙江模式"下特色小(城)镇规划思路的转变,并以江苏省宜兴市高塍镇特色小城镇规划为例,从特色小城镇建设的决定因素——产业角度出发,探讨产业的选择定位和具体策划实施,以及创新驱动下产业结构的转型和价值区段的提升。高塍特色小城镇规划在浙江省发展经验引导下,对产业发展做出了明确的判断与选择,确定以环保产业作为主导产业进行发展,逐渐弱化目前以电线电缆加工生产为主要经济增长点的产业发展。进而通过产业策略实施和具体要素落实,确定了最终的空间规划方案,其产业转型思路与规划研究方法对于其他特色小城镇规划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城乡规划对提升小城镇发展效率的影响研究 下载:126 浏览:2114

丁祈 《中国城镇》 2024年7期

摘要: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小城镇作为连接城市与乡村的关键节点,其发展效率的提升对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城乡规划对小城镇发展效率的影响机制,探讨了规划策略、资源配置、环境治理等方面对小城镇发展效率的促进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基于实证研究,提出了优化城乡规划、提升小城镇发展效率的对策建议。

城乡融合背景下小城镇发展策略研究 下载:197 浏览:2723

李晶晶 《中国城镇》 2023年11期

摘要:
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城镇化已成为现在的大趋势,在大势所趋的带动下,城乡融合,并且促进小城镇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是未来城乡发展的一个趋势。在城乡融合的背景下,小城镇发展需要不断挖掘其深层次的特点和优势。城乡融合本身就是促进小城市发展的前提,利用好这个背景,让小城镇依托政策的支持和与时俱进的优先发展策略,才可能将小城镇发展推向新的高度。

小城镇发展马铃薯产业助力脱贫攻坚的思考 下载:249 浏览:2565

苏亮亮1 何坎2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1年1期

摘要:
本文首先论述了山西省万荣县通化镇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历史节点,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万荣县马铃薯产业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最后结合笔者个人经验,论述了通化镇发展马铃薯产业推动当地脱贫攻坚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够为当地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带来有效的帮助。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