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中国美术史研究中的“临仿”现象探析——以美国学者高居翰和班宗华对董其昌创作手法来源研究为例 下载:65 浏览:411

王洪伟1,2 《中国艺术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美国学者高居翰于1982年提出,董其昌《葑泾访古图》受到利玛窦所携铜版画之影响。16年后(1998),另一位美国学者班宗华以研究董其昌《婉娈草堂图》的新颖风格为基础,高度"临仿"了高居翰的论证思路,并以此向后者表达了特别"致敬"。班宗华的研究也带有一些创意,基于新的史料与作品证据将董、利二人的"一面之缘"由万历壬寅(1602)的"南京"改为万历丁酉(1597)的"南昌"。然而,《婉娈草堂图》并非惯常意义上的"草堂图",所采用的"李郭"风格不仅是对受画者陈继儒早年"绝意仕进"的同情,更与作画前两个月发生的焦竑"科场案"密切相关。科举取士和士大夫流放等现实问题,使得董其昌当时根本无暇沉浸于西方铜版画的新异风格与趣味当中。

在历史与个体间的诗性飞扬——论张翎长篇小说《阵痛》的诗学突破 下载:65 浏览:498

于京一1 郑江涛2 《中国文学》 2018年1期

摘要:
张翎的新作《阵痛》在举重若轻之间将民族苦难与时代更迭的"大"同个体悲欢与情爱离合的"小"进行了有效的碰撞和交融,无论是在开掘历史的丰厚和人性的深邃方面,还是在整合传统叙事、树立新史观的创造力上,都实现了不可忽视的突破。

视觉韵律与形态——装置艺术设计的形式表现 下载:298 浏览:3133

李雪健 《当代艺术》 2021年1期

摘要:
形式的表现是装置艺术设计中内涵极其丰富的主题, 其中形式的表达分为内在形式与外在形式,不同的设计构成以及单一或复合的元素不断的进行交错、混合、叠透、,进而形成了多样化韵律与结构。因此,本文以内形式与外形式的角度方法,通过视觉韵律以及形态结构对装置艺术设计进行论述表达,从而增强视觉设计的变化和表达方式。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