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余热锅炉吹管工艺优化 下载:27 浏览:305

赵晓光 周若明 王天龙 张波 2020年11期

摘要:
为提高余热锅炉吹管效率、增加吹管工作安全性,提出了一种稳压法和降压法相结合的吹管工艺,该工艺优化了吹管临时系统安装布置,保证了管路吹扫效果,提高了吹管效率;采取提高高压汽包水温,保持高压汽包水位,加强高压蒸发器定排,降低高压汽包升压速率等相应控制措施,解决了冷态启动时锅炉高压汽包上下壁温差超限的问题;采取先降压再进行吹扫的措施,解决了使用螺栓法兰连接固定的插入式靶板器造成的高压汽包升压超限的问题。打靶验收结果表明,锅炉蒸汽系统实际吹扫质量优良,吹管过程安全高效,相关经验可供后续同类机组借鉴。

气田地面集输工艺优化研究 下载:30 浏览:268

刘鑫 柳胜虎 唐瑞志 《中国石油工业》 2020年8期

摘要:
气田地面集输工艺操作复杂,它的开发和利用情况与我国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要加强工作人员集输工艺技术的培训,不断提高其专业素养。主要从气田集输系统的工作内容、设备分类及存在的问题、现有气田集输技术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地面集输工艺系统的优化4个方面展开研究,旨在提高气田集输工艺的整体功能,为石油工业的发展提供助力。

浅谈Z集气站采出水工艺流程优化措施 下载:56 浏览:79

杨云鹏 雷宇 《中国石油工业》 2020年7期

摘要:
采出水外输系统是天然气集气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天然气在通过高效卧式分离器分离气液后,液相部分转运至闪蒸罐内沉降,然后通过螺杆泵外输至天然气处理厂。由于选取的螺杆泵型号差异及流程上的单一性,在大量天然气携液进站后造成站内液量过高无法及时外输,将液相排入应急地埋罐使用罐车进行拉运,容易带来装卸车风险、运输风险、经济风险等隐患。2019年在Z集气站的建设过程中,对采出水工艺流程进行了优化,为该集气站的采出水外输系统增加了多道工艺,此工艺技术的成功应用为苏南区块液相管理积累了宝贵经验。

刺五加果中齐墩果酸、熊果酸的提取工艺优化 下载:82 浏览:489

佟潇禹1,2 薛蓓3 刘振东3 张彦龙1,2 《生物技术研究》 2020年12期

摘要:
为了优化刺五加果实中齐墩果酸、熊果酸的提取工艺,探究其最优提取条件。[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的方法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三个因素对两种三萜提取率的影响,根据结果选择对得率影响较大的3个水平,以三因素三水平设计响应面优化试验,分析得到最优条件并验证。[结果]刺五加果实中齐墩果酸、熊果酸的最优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81%,提取时间50 min,提取温度50℃,在此条件下两种三萜的总得率为31. 021 7 mg/g。各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程度为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结论]在优化得到的条件下提取,齐墩果酸、熊果酸的总得率为31. 021 7 mg/g,与预测值31. 025 3 mg/g基本相符,说明条件优化合理,可用于对刺五加果中齐墩果酸、熊果酸的提取条件优化。

发酵工艺条件对豆粕中过敏蛋白降解的影响 下载:71 浏览:463

赖晗 程友飞 杨安树 陈红兵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9年5期

摘要:
为了降低豆粕的致敏性,探讨生物发酵对豆粕中主要过敏原降解的影响。通过固态法发酵豆粕,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发酵工艺条件,并利用SDS-PAGE电泳评估发酵条件对豆粕中过敏蛋白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干酪乳杆菌:酵母菌接种比例为2:1:1,接种量为12%,发酵温度为30℃,豆粕含水量为60%,先接种枯草芽孢杆菌发酵24 h,再接种干酪乳杆菌和酵母菌继续发酵48 h后,发酵豆粕中过敏蛋白降解显著,确定该条件为优化的发酵条件。验证试验表明,在优化发酵条件下固态发酵可较好地降解豆粕中主要过敏原。

乙醇提取法制备核桃浓缩蛋白及功能性质分析 下载:73 浏览:466

周苗苗1 敬思群1 苏乐萍1 郑力1 王德萍1 纵伟2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9年4期

摘要:
以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乙醇提取法制备核桃浓缩蛋白,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L9(34)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分析了核桃浓缩蛋白的功能性质。结果表明,核桃浓缩蛋白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0%、提取温度55℃、提取时间70 min、料液比1:10,在此条件下核桃浓缩蛋白提取率达87.07%±0.21%,其蛋白含量(以蛋白质含量计)为69.24%±0.15%;核桃浓缩蛋白的持水性和持油性明显高于大豆浓缩蛋白,乳化性和起泡性均低于大豆浓缩蛋白。

利用酸性电解水提取柿子渣中果胶及其工艺优化 下载:81 浏览:483

李楚楚 赵丹丹 韩雪 梁铎 郝建雄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9年3期

摘要:
酸性电解水具有极低的pH值,其杀菌效果已经得到公认,但在提取技术上的应用还少见报道。研究以柿子渣为研究对象,采用酸性电解水为提取溶剂,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pH、温度、时间、料液比为试验因素,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对柿子渣中的果胶提取效果进行了考察。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酸性电解水进行柿子渣果胶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 H为1.6,温度为85.4℃,时间为79 min,其提取得率优化结果预测值5.7049%与实证结果5.678%接近。该研究对柿子加工的废弃物再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生姜间歇真空微波干燥工艺优化 下载:21 浏览:223

魏来1,2 安可婧2 唐道邦2 卜智斌2 王治同1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0年3期

摘要:
为改善受热不均和局部焦糊的现象,得到高品质干燥产品,对生姜间歇真空微波干燥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研究。在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真空微波干燥的前后阶段间歇比(PR1、PR2)、转换点含水率及干燥温度对生姜干燥时间、能耗、颜色及总酚含量影响的基础上,进行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确定了生姜间歇真空微波干燥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第一阶段间歇比PR1=1.7、转换点含水率30%、第二阶段间歇比PR2=3.0、干燥温度50℃。

辣木籽多酚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下载:77 浏览:471

谭飔 夏国灯 韩杨 王小雪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9年3期

摘要:
研究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对辣木籽仁和辣木籽壳多酚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以提取剂浓度、超声浸提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为考察因素,以多酚的得率(mg/g)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获得最佳提取条件。此外,研究还利用DPPH、ABTS和FRAP法检测辣木籽仁和辣木籽壳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1)辣木籽多酚最优提取工艺为:甲醇体积分数为60%,料液比为1:10,超声时间为50min,提取温度为80℃。此条件下,辣木籽仁多酚提取量为3.374 mg/g,辣木籽壳多酚提取量为5.124 mg/g。(2)辣木籽仁和壳多酚提取物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并且辣木籽壳抗氧化活性比辣木籽仁抗氧化活性强,这可能与辣木籽壳多酚含量更高有直接关系。

米曲霉发酵桑叶茶的工艺优化 下载:44 浏览:351

陈永丽1 高畅1,2 洛桑卓玛1,3 迟原龙1 姚开1 贾冬英1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0年9期

摘要:
以干桑叶为原料、水浸出物含量为主要评价指标,研究了米曲霉和毛霉及其复配、水分含量、接种量、温度和时间对桑叶发酵茶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其发酵条件。结果显示,米曲霉为发酵桑叶茶的适宜菌种;桑叶茶的水浸出物含量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随水分含量及接种量的增大和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小;3种因素中,水分含量对发酵桑叶茶水浸出物含量的影响最大,接种量次之,温度最小,并且水分含量与温度间的交互作用最为显著;米曲霉发酵桑叶茶的优化工艺条件为桑叶的水分含量70.7%、接种量6.23%、温度27.9℃、发酵时间6d,在此优化条件下发酵所得桑叶茶的水浸出物含量达62.72%,感官评分为73.4,游离氨基酸含量是未发酵干桑叶的4倍。米曲霉发酵可明显改善桑叶茶的风味和滋味。

红茶菌发酵液结合斑鸠占叶汁制作果冻的工艺优化 下载:75 浏览:274

胡永正1 沈秋霞2 文晓慧1 李尚泽1 秦婷婷1 王雪缘1 李明元1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0年9期

摘要:
以红茶菌发酵液和斑鸠占叶汁为主要原料制作果冻,辅以白砂糖和柠檬酸钠进行调味,添加复配卡拉胶和魔芋粉,以感官评分和质构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果冻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以红茶菌发酵液质量为基准,添加斑鸠占叶汁10%,卡拉胶与魔芋粉以6:4添加0.5%、白砂糖的添加量为16%、柠檬酸钠的添加量为0.16%时,产品具有最高感官得分和良好的质构特性。

沙棘果醋饮料调配工艺的研究 下载:46 浏览:243

周景丽1 闫裕峰1 武耀文1 梁楷1 郎繁繁1 张旭姣1 夏瑶瑶1 田莉2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0年8期

摘要:
通过正交试验分别优化了沙棘果醋饮料风味调配的条件、乳化稳定剂复配的条件以及均质条件的优化,得出了沙棘果醋饮料生产工艺参数为沙棘原浆添加量为11.5%,沙棘果醋添加量为0.55%,果葡糖浆添加量为9%,黄原胶添加量为0.165%,羧甲基纤维素钠添加量0.165%,蔗糖脂肪酸酯添加量0.045%,剪切乳化搅拌时间15 min,胶体磨打碎时间15 min,均质3次,并在此条件下,做了验证试验,通过上述工艺生产的沙棘果醋饮料有沙棘果特有的颜色和果香味,色泽均匀,风味协调,酸甜可口,黏稠度适中。

玉米粉喷射液化工艺优化 下载:54 浏览:379

杨志强 孟悦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8年11期

摘要:
以玉米粉为主要原料,采用喷射液化器和耐高温α-淀粉酶进行液化实验。通过单因素法和正交实验法,以还原糖值(DE值)和黏度为评价指标,考察玉米粉粒度、玉米粉质量分数、耐高温α-淀粉酶添加量、pH值、液化时间对玉米粉液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粉喷射液化最佳工艺为玉米粉粒度60目、质量分数25%、耐高温α-淀粉酶添加量48 U/g(以干物质计)、pH值5.6、液化时间90 min、液化温度105℃,此条件下玉米粉喷射液化效果最好,研究为以玉米粉为原料高效生产淀粉糖提供了参考。

壳聚糖-乳清蛋白双层膜制备工艺优化 下载:69 浏览:420

金郑阳 辛颖 陈复生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8年8期

摘要:
以壳聚糖和乳清蛋白为原料制作双层膜,通过研究辅料添加(增塑剂甘油的添加量)和制膜条件(乳清蛋白溶液浓度、乳清蛋白水浴处理温度、壳聚糖溶液p H)对双层膜力学性能(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添加辅料方面,随甘油添加量的增加,壳聚糖-乳清蛋白膜的抗拉强度逐渐降低,断裂伸长率逐渐升高。在制膜方面,随乳清蛋白浓度的增大,膜的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都先升高后下降;随水浴处理温度的升高,膜的抗拉强度降低,而断裂伸长率升高;随壳聚糖溶液p H的增加,膜的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都是先缓慢升高后下降。利用正交试验优化制膜工艺,确定最佳制膜条件:甘油添加量为0.45 m L、蛋白浓度为6.0%、水浴处理温度为75℃、壳聚糖溶液为p H4.8,此条件下抗拉强度为(97.39±2.25)MPa,断裂伸长率为(11.53±1.04)%。该研究为其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复合酶解牦牛乳酪蛋白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性的研究 下载:73 浏览:433

马宇骥 李键 王洪志 陈炼红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8年7期

摘要:
为了优化牦牛乳酪蛋白酶解工艺,研究其产物抗氧化活性,选用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在其最适条件下酶解牦牛乳酪蛋白,以水解度(DH)、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超氧阴离子清除率为评价指标,筛选出2种效果最优的单酶进行复配,采用单因素试验及L9(34)正交试验确定最优酶解工艺。结果表明:中性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比例为1:2效果最佳,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底物浓度5%(w/v),温度42.5℃,p H值7.5,复合酶添加量3%,作用时间150 min,酶解产物抗氧化活性最高,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到了64.26%±0.18%,超氧阴离子清除率达到40.34%±0.92%。

凝固型薄荷酸乳发酵工艺及抗氧化性研究 下载:71 浏览:449

贺东亮1,2 李静舒3 张恒慧2 刘青业2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8年7期

摘要:
以薄荷提取物、牛乳为主要原料,利用乳酸菌发酵,研制集营养与保健为一体的薄荷酸乳,并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性。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白砂糖添加量6%,薄荷汁添加量6%,发酵剂用量0.2%,发酵时间8 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得的薄荷酸乳品质最佳,口感细腻,具有薄荷特有的清凉风味,且具有较强的还原力,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分别达到84.5%和53.6%,其抗氧化性明显优于同浓度的Vc和普通酸乳。

葛洲坝船闸反弧门液压油缸拆装工艺优化改造 下载:65 浏览:428

杜超 肖华超 覃盼 吕小虎 徐思贤 《中国设备》 2020年10期

摘要:
分析葛洲坝船闸反弧门液压油缸的拆装工艺,找出影响反弧门液压油缸拆装效率的主要原因,结合实践提出相应的工艺优化及改造方案,为提高船闸检修效率、缩短船闸检修工期提供参考意见。

浅谈超深井定向随钻扩孔工艺优化技术 下载:29 浏览:378

邓小卫 汪露 《中国石油工业》 2018年8期

摘要:
定向随钻扩孔在塔河油田二开制侧钻井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面临随钻扩孔螺杆及配套钻头技术不够成熟、施工参数对工具及扩孔效果的影响认识不足、超深井小井眼钻具组合受到限制、轨迹控制难度大等难题。通过剖析高效螺杆工作特性及配套技术措施,对现场实践进行分析对比,总结出一套"以7LZ120×7.0-L-7螺杆及MB1363系列钻头为基础,优化钻具组合,优选钻井参数,强化轨迹控制"的定向随钻扩孔优化措施,在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降低老井侧钻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挖掘机大臂根部连接件铸造成型工艺优化 下载:65 浏览:429

梅静1 李晓虎2 文仁兴1 《中国设备》 2020年4期

摘要:
应用ProCAST软件对挖掘机大根臂连接件的铸造工艺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有效预测了铸件的缩孔、缩松缺陷风险以及热裂纹产生倾向,通过修改冷铁设置方案,使用石灰石砂制作砂芯,最终消除了铸件热裂纹,改善了轴孔粘砂问题,保证了铸件的生产质量要求。

尿酸酶在大肠杆菌高密度表达的工艺优化 下载:76 浏览:472

马鲁南 刘忠 张贵民 《生物技术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利用大肠杆菌高密度表达尿酸酶进行发酵培养,预构建一种高效、低成本生产尿酸酶的工艺路线。[方法]构建重组尿酸酶大肠杆菌体系,活化种子液,设计不同的接种量、培养温度,绘制生长曲线;种子液接种至不同p H值的培养基中进行诱导表达;种子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IPTG诱导剂。[结果]10%的接种量细胞的OD600为3. 348;菌体在37℃的培养环境下OD600达到3. 8。培养基的初始pH值在7. 5时,尿酸酶的表达量达到25%以上。种子液加入0. 8 mmol/L的IPTG后,尿酸酶的表达量超过40%,持续培养6 h后,菌体OD600为2. 9。[结论]与之前工艺对比,经过工艺优化之后,尿酸酶的表达量增超过25%,大肠杆菌的OD600达到3. 0左右。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