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外源生物炭对嘉陵江流域川渝段沿岸土壤四环素吸附特征的影响 下载:65 浏览:414

李文斌1 陈芯怡1 邓红艳1 王丹1 蒋佳成1 曾榆植1 康乐1 孟昭福2 《土壤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为了探索外源添加生物炭对流域水陆交错带(沿岸)土壤吸附四环素(TC)的影响,按1%质量比将生物炭(B)添加至采自嘉陵江流域川渝段内苍溪、南部、嘉陵和合川河流沿岸的表层和亚表层土样中,以未加生物炭为对照,测定供试土样的TC等温吸附特征,探讨p H、温度和离子(Na+和Cl-)强度对土样TC吸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供试土样的TC等温吸附曲线均符合Langmiur模型,且TC最大吸附量qm在6.02~19.9 mmol kg-1之间,添加1%生物炭后沿岸土壤的TC吸附量提高了15.41%~167.47%。嘉陵和苍溪土样对TC的吸附量相比南部和合川土样大。(2)控制其他条件不变,供试土样的TC吸附量与p H呈负相关,与离子强度和温度呈正相关。(3)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各供试土样对TC的吸附是一个自发、吸热和熵增的反应过程。(4)土壤的最大吸附量qm与土壤CEC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总有机碳(TOC)呈显著负相关。综上所述,添加生物炭可以增强河流沿岸土壤的TC吸附能力,且在p H=3、温度40℃和离子强度0.1 mol L-1时供试土样的TC吸附量最大。

“以废治废”思想对环境教学和科研的影响 下载:75 浏览:496

李文斌1 李友平1 邓红艳1 康乐1 廖运文1 黎云祥1 孟昭福2 《环境科学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从儒家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出发,提出以废物治理废物(以废治废)的污染防治理念,并将其灌输于高校环境类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中,以期发挥以下作用:(1)培养学生的资源保护、废物资源化利用和环境友好意识,鼓励学生进行自我环境教育和自我约束。同时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以废治废理念的精髓,从思想上对环境保护产生责任感。(2)促进环境废物利用的有效化和污染治理的无害化,让科研工作融入"以废治废"的思想,提升科研技术的创新性和生态环境发展的可持续性,开发出具有无害化应用价值的技术。

大数据时代的中医药小数据研究探讨 下载:81 浏览:462

石康乐1 谢晴宇2 孟庆刚1 《中国中医药》 2019年7期

摘要:
历经三次技术革命,人类生产生活的复杂程度不断增高,人类社会数据的产生方式、体量、速度、类型及存储和处理能力也随之成长,时至今日,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如何利用大数据的思维、方法与技术,对学科领域浩繁数据进行挖掘利用,这成为包括医学在内,当下各学科领域的重要议题。而在中医药领域中,如何充分利用广泛可用的主动化与自动化数据,根据健康管理的需求,从中提取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具体的医学实践之中,应是中医药大数据研究真正的核心命题。就此,引入小数据(Small Data)的理念,在阐释其本源的基础上,对其给出更加广义的再定义——小数据是能够外化一个系统完整性能与功能的数据集合。以期通过小数据研究,为中医药健康管理、知识发现、疗效评价、机制探索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并期待对众多小数据开展综合分析,由个性走向共性,由个体走向尊重个体的群体,由小数据走向大数据。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