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终结本次执行论 下载:55 浏览:391

马登科 张晓帆 《争议解决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诞生于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中并逐渐为司法解释所吸收和肯定的终结本次执行制度,在让难以执行案件退出执行的同时,面临执行名义所载之请求权并未完全实现而退出正当依据何在的尴尬。只有建立执行信息平台,真正解决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的规范透明标准,辅之以多种预防和惩罚配套法规,才能获得当事人和社会认可和信用,破解"内终外不终"的怪象,让浪费在"执行不能"案件的司法资源,配置到能让司法发挥效能的执行案件中去。

不同温度花生壳生物炭孔隙特征及其差异 下载:36 浏览:363

付仲毅1 于晓娜1 张晓帆1 李志鹏1 凌天孝1 周涵君1 孟琦1 张胜2 叶协锋1 《土壤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为评价花生壳生物炭农业与环境领域应用价值与潜力,该研究分别在100~800℃条件下制备花生壳生物炭,测定其孔隙参数,以期了解花生壳生物炭在不同热解温度条件下的孔结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100~500℃条件下制备的花生壳生物炭以中孔和大孔为主,其吸附解析等温线为Ⅱ类吸附等温线,迟滞回线属于H3型,孔隙结构主要由狭缝孔构成;600~800℃条件下制备的生物炭以微孔为主,其吸附解析等温线为Ⅰ类吸附等温线,迟滞回线属于H4型,孔隙结构主要是锥形孔。当热解温度从100℃上升至600℃过程中,BET比表面积、比孔容均呈上升趋势,同时t-Plot微孔比表面积、t-Plot微孔孔容、中孔比表面积、中孔孔容也均在600℃时基本达到最高水平。花生壳生物炭的孔径分布随温度的变化非常明显,孔峰主要在3~5 nm处,100~600℃条件下峰值表现为升高趋势,600~800℃条件下峰值逐渐降低,与比表面积分布图结果相一致。花生壳生物炭孔隙表面分形维数D1和体积分形维数D2均在600~800℃条件下水平较高,高热解温度导致孔隙结构的复杂程度有所增加,生物炭表面更加粗糙。根据花生壳生物炭在不同热解温度条件下的孔结构变化规律,为花生壳生物炭制备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有利于实现花生壳综合高效利用。

不同深度针刺地仓、颊车穴对周围性面瘫患者生活质量及面神经功能的影响 下载:82 浏览:510

李英南 王健 周鸿飞 刘峻 张晓帆 《当代中医药》 2019年4期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深度针刺地仓、颊车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在相同配穴针刺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法针刺地仓、颊车穴,治疗组根据不同患者的体型地仓穴向下斜刺约4~6 cm、颊车穴向地仓穴方向深刺约3. 3 cm。两组均每周治疗3次,30天后进行疗效评估,并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8. 0%,对照组为66. 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中医症状评分均明显下降(P <0. 05),且治疗组口角歪斜、眼裂闭合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均明显提升(P <0. 05),且治疗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精神健康评分及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提升(P <0. 05)。结论深刺地仓、颊车穴能够有效改善周围性面瘫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恢复面神经功能,其较常规浅刺疗效更佳。

三种检查方法对白内障术前眼底检查的价值评估 下载:126 浏览:1297

丁凌宇 张晓帆(通讯作者) 方媛 《中国眼科杂志》 2023年1期

摘要:
目的:对白内障患者采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眼部B超、直接检眼镜检查,评估其术前眼底检查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9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98例白内障患者,共158眼,所有患者均进行直接检眼镜、B超检查、OCT检查等术前检查,对比眼部B超、OCT及直接检眼镜的眼底病变检出率。结果:眼部B超病变检出29眼,检出率18.35%;直接检眼镜病变检出22眼,检出率13.92%;两者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OCT检查眼底病变检出44眼,检出率27.85%;明显高于直接检眼镜及眼部B超检查,差异明显(P<0.05)。结论:运用OCT进行术前眼底检查能够对眼底病变作出准确诊断,有利于治疗方案的合理制定,并为术后视力评估提供依据。

探析老年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术前OCT检查的临床价值 下载:203 浏览:2053

周圆 张晓帆(通讯作者) 盛智超 《中国眼科杂志》 2022年9期

摘要: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进行超声乳化吸除术术前评估的应用和优势。方法:使用OCT对拟行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进行黄斑区扫描,判断有无黄斑病变。结果:在15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中,110例(73.3%)患者可成功通过OCT来检查黄斑区视网膜结构。其中发现的黄斑区异常有22例(14.7%),主要包括各期黄斑裂孔、视网膜前膜、玻璃膜疣、硬性渗出、黄斑水肿和视网膜劈裂等。结论:通过OCT检查,可对大多数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在术前进行详细准确的眼底特别是黄斑区检查,可及早发现并诊断黄斑病变,有利于对老年性白内障术前视力预后的判断。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