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儿童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下载:35 浏览:370

胡海贇1 王春2 姚剑杰2 许姜姜1 张泓2 李晓红1 《中国儿科杂志》 2018年6期

摘要:
目的了解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布特征和耐药情况,为临床提供预防和控制感染的依据。方法收集2011—2015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临床分离的1566株肺炎克雷伯菌,M-H培养基进行细菌培养,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共检出肺炎克雷伯菌1566株,5年内肺炎克雷伯菌的标本主要来源于痰(60.22%73.63%)、尿(7.53%12.81%)、血(3.66%5.45%);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出阳性率(69.18%76.02%)(P>0.05)及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菌株的检出阳性率(5.82%31.50%)(P<0.01);ESBLs菌株和CRE菌株的临床分布以新生儿病区最高,其次为综合内科、重症监护病区;产ESBLs菌株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非产ESBLs菌株(P<0.05);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大部分的抗菌药物呈较高的耐药率,且耐药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仅对氨基糖肽类、磺胺类耐药率较低,5年的耐药率统计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儿科患者正面临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情况日趋严重的困境,菌株越来越具有多重耐药的特点,尤以新生儿病区、重症监护病区突出;临床上治疗肺炎克雷伯菌感染选用抗生素的压力也随之日趋严峻,应合理有效地控制感染,并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还原

血清降钙素原在儿童血流感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下载:89 浏览:494

田东兴 潘芬 石迎迎 姜林林 高原 张泓 《国际检验医学》 2019年9期

摘要: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在儿童血流感染抗感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检测79例血流感染患儿血培养送检第1、4、7天的PCT,并收集其临床资料。结果共分离出革兰阳性菌37例,革兰阴性菌42例。血培养送检第1天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PCT水平分别为7.56(5.33~13.49)ng/mL、8.96(5.36~21.34)ng/mL(P>0.05),第4天分别下降至1.10(0.42~3.62)ng/mL、3.41(1.54~9.95)ng/mL(P<0.05),第7天PCT水平分别下降至0.13(0.10~0.34)ng/mL、0.23(0.12~1.92)ng/mL (P<0.05)。不同病原菌PCT水平下降速度不一致,肺炎链球菌下降速度较快,第4天和第7天分别下降了98.57%和99.21%;鲍曼不动杆菌下降速度较慢,第4天和第7天分别下降了33.15%和46.30%。PCT水平的变化与患儿病情转归基本一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为17(11.00~22.50)d,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抗菌药物治疗费分别为206.34(114.00~389.61)元/d和297.29(224.62~502.60)元/d。结论 PCT可以用于评估血流感染治疗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效果。应结合患儿临床实际情况确定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并及时调整用药方案,以降低细菌耐药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Del-1对特异性过敏患儿嗜酸性粒细胞表面ICAM-1表达的影响 下载:86 浏览:522

阎淑 张泓 《国际检验医学》 2018年1期

摘要:
目的研究发育内皮基因1(Del-1)对特异性过敏患儿嗜酸性粒细胞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意义。方法收集35例特异性过敏患儿外周血标本,利用磁珠分选(MACS)方法分选嗜酸性粒细胞,用Del-1、抗Del-1抗体或白细胞介素17(IL-17)处理,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ICAM-1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el-1处理组ICAM-1表达水平下降(P<0.05),抗Del-1抗体处理组ICAM-1表达水平上升(P<0.05);Del-1与IL-17共同处理组ICAM-1表达水平较单独IL-17处理组下降(P<0.05);但在非嗜酸性粒细胞中,Del-1或抗Del-1抗体处理组ICAM-1表达水平较对照组[用磷酸盐缓冲液(PBS)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l-1可调节嗜酸性粒细胞表面的ICAM-1表达,提示Del-1可能通过抑制嗜酸性粒细胞的黏附作用抑制特异性过敏炎症。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