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基于样本熵的人体活动识别 下载:72 浏览:473

闵玉寒1 张国兴2 张磊2 《计算机研究与应用》 2018年9期

摘要:
人体活动识别的现有方法大都基于加速器分析进行,但对于长期监视研究对象的日常活动并不适用。样本熵作为时间序列稳定性的度量,能够检测出时间序列发生异常的时间点,同时可以长期监视研究对象的日常活动。因此,将样本熵引入到人体活动识别领域,选择ELM作为分类器,通过观察样本熵对测试准确率的影响来判断其有效性。实验表明,样本熵在人体活动识别中有着良好效果,ELM比SVM具有更好的识别准确率。

基于时间衰减因子熵权法的电力用户信用评估 下载:77 浏览:426

张国庆1 桂纲2 张海静2 杨东亮2 张磊2 《电气学报》 2018年9期

摘要:
随着电力产业的快速发展,电力用户信用缺失的现象日益严重,为了避免此类现象带来的一系列用电风险,各电力公司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实现对电力用户的信用评估。通常电力用户信用评估过程的主要依赖于评估人员主观决策,从而导致信用评估缺乏客观性。通过对电力用户信用评估过程中的各影响因素的深度分析,结合不同用户在关键指标上表现差距大的特性,采用一种依赖于指标数据本身的客观评价法,即基于时间衰减因子的熵权法。经过实例分析,该方法确定的随时间影响而变化的指标权重信用评估过程与电力用户的实际状况更相符。

海洋电缆弯曲加强器参数化设计与分析 下载:54 浏览:434

刘刚1 袁振钦2 张磊2 李居跃2 于治雨2 《海洋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为建立海洋电缆弯曲加强器参数化设计方法,使用有限元模型进行了弯曲加强器设计参数研究。基于海缆及其弯曲加强器的几何结构及受力特点,建立了基于多相耦合梁单元的平面有限元模型,可以计算并分析海缆及其弯曲加强器在一定角度的张力作用下的形变与等效应力分布。通过多个案例系统性地分析了弯曲加强器的主要设计参数,即根部直径、锥体段长度及材料弹性模量,对海缆弯曲挠度、曲率及等效应力分布的影响。文中原创性地提出了弯曲加强器组合设计参数φ(t, L, E)。通过定量分析确定了其与海缆最大曲率之间的近似线性关系,并由此设计了参数化的弯曲加强器设计流程。通过设计实例验证了组合参数与海缆最大曲率之间关系的准确性和参数化设计流程的有效性。

投喂频率对珍珠龙胆石斑鱼生长影响的代谢组学分析 下载:35 浏览:274

程学文1,2 史存卓1,2 刘鹰2,3 傅松哲2,4 张磊2,4 田野2,4 熊玉宇2,4 《中国水产学报》 2023年6期

摘要:
为了研究低固定投喂率条件下,投喂频率对循环水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E.fuscoguttatus♀)(初始体质量为469g±75g)生长的影响及代谢机制,试验设置F1组(1次/d, 8:00,低投喂频率组)、F2组(2次/d, 8:00、17:00,对照组)和F4组(4次/d,8:00、11:00、14:00、17:00,高投喂频率组)3个投喂频率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20尾鱼,将个体标记后放入3套相同的循环水养殖系统中饲养,投喂率设定为0.90%(低于饱食投喂率),在养殖试验进行的第0、17、30、45、60天时,检测其生长情况,并采用TM广靶代谢组学方法对第60天时F1组和F4组所取肝脏样品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表明:F4组的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F2组和F1组(P<0.05);F1组和F4组共检测出157个差异代谢物,其中,随投喂频率提高,肝脏代谢物中二十碳四烯酸、L-乳酸、牛磺胆酸、UDP葡萄糖和L-甲状腺素等121个差异代谢物相对含量上调,莽草酸、乳清酸、L-天冬氨酸、胍基乙酸和5-氨基戊酸等36个差异代谢物相对含量下调,主要涉及花生四烯酸代谢、氨基酸生物合成、半乳糖代谢和糖酵解/糖异生等代谢途径;肝脏中L-甲状腺素和胍基乙酸的丰度分别与SGR呈正相关和负相关。研究表明,在低于饱食投喂率条件下,投喂频率提高到4次/d可促进循环水养殖珍珠龙胆石斑鱼的生长,高投喂频率组生长快的机制可能主要与肝脏L-甲状腺素分泌增加和胍基乙酸合成减少有关。

动态心电图对心房颤动伴Ⅱ°AVB的诊断价值 下载:74 浏览:483

邵燕1 张磊2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心房颤动伴Ⅱ°房室传导阻滞(AVB)的诊断价值。方法记录198例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前后的动态心电图(DCG),根据术后DCG将患者分为两组:无Ⅱ°AVB组(A组),Ⅱ°AVB组(B组),分析R-R间期>2.0s、逸搏心律的分布规律及两组间的平均心率、长R-R间期及逸搏心律的平均次数。结果 198例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均成功转为窦性心律,A组中R-R间期>2.0s及逸搏心律的分布与睡眠或休息明显相关,而B组中则日夜均可见;且B组中长R-R间期、逸搏心律的平均次数明显多于A组(P<0.05)。结论 R-R间期>2.0s超过25次/24h并出现R-R间期>3.0s及心室率小于35次/分的逸搏心律,且与睡眠休息无关,或出现R-R长间期及逸搏心律时伴有头晕、黑甚至晕厥现象,需考虑心房颤动伴Ⅱ°AVB。

毫针速刺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下载:91 浏览:20

祁红艳1,2,3 黄谦2,3 张磊2,3 沈梅红1 《中国中医药》 2019年2期

摘要:
目的:通过与常规针刺法对比,评价毫针速刺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希望能为针灸治疗本病提供疗效更优、损伤较少的新方法。方法:将60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速刺组和常规组,每组各30例,分别给予毫针速刺法、常规针刺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Mcgill评分量表和临床体征评分,利用美国GE公司LOGIQ E9彩色超声诊断仪进行肌骨超声测量平腰三横突末端的两侧肌肉最厚处,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定标准比较两组间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Mcgill评分、体征评分均显著降低(均P<0.01);且速刺组治疗后Mcgill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1),体征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速刺组愈显率86.667%、总有效率100%,均明显高于常规组(愈显率36.666%、总有效率96.666%);速刺组治疗前后肌肉厚度明显下降,其差值明显高于常规组的治疗前后差值(P<0.01)。结论:毫针速刺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能明显降低患者的Mcgill评分和体征评分,改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局部软组织水肿、消除炎症,且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法,值得针灸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